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

“上當了.......”

發出這聲驚呼的並不是鄂爾泰,而是此時鎮守貴陽的鎮遠鎮總兵姚汝成,由於貴陽空虛,而復漢軍東進之勢已經不可抵擋,便從鎮壓趕到了貴陽,而手底下的六千人馬也被抽調了一半,趕去了安順。

可是當復漢軍三個師一同突破龍裡之後,姚汝成也得到了這一消息,近三萬復漢軍居然出現在東邊,而不是安順,這意味着安順並不是復漢軍真正的主攻方向,也意味着自雲貴總督及他們所有人,都被耍了。

一想到了這點,姚汝成內心便是一片冰涼,他可不會自信到以爲自己能以三千人,去抵禦來勢洶洶的三萬復漢軍,能做到這點的,姚汝成不知道其他人行不行,而他自己很明顯不是這個料......

“速速報給督憲大人,就說三萬楚逆已經突破龍裡,卑職願以身殉國,誓死守住貴陽.......還望督憲大人速速來援。”

姚汝成吞了一口唾沫,終究是長長嘆了口氣,或許他自己也知道,此舉無異於以卵擊石,可是既然吃了朝廷的飯,自然也要做朝廷的鬼了......

七月初十,三萬復漢軍抵達貴陽城下,隨後便發起了猛攻,在兩百多門火炮面前,姚汝成的三千人並沒有抵擋太久,僅僅只是半天的功夫,貴陽城落,姚汝成戰死。

當貴陽城落之時,鄂爾泰正在率軍往回趕,在剛剛抵達安順的時候,就得到了姚汝成的消息,整個人瞬間蒼老了許多,他儘管已經有所察覺,可是依然沒料到復漢軍的速度有那麼快。

與此同時,嶽凌峰的第十二師不緊不慢地朝着興義府的方向前進,速度並不算快,主要還是起到一個策應西南戰事的作用。

貴陽失陷已經成爲了定局,若是放在之前,鄂爾泰或許還沒有那麼在意,可是眼下的局面他卻有些驚恐萬分,畢竟他是知道嶽鍾琪要從施州衛的方向去進攻宜昌的.......

而眼下四川戰局頂住了,貴州戰局卻出了大問題,若是復漢軍直接沿途北進到成都府,那整個局勢將會徹底崩盤,不管是他鄂爾泰,還是嶽鍾琪,幾乎都難逃一死......

“立馬派人給嶽總督報信......貴陽已經失陷,楚逆有可能會轉往成都府.....”

鄂爾泰臉色鐵青,他閉上了眼睛,長長嘆出了一口氣,隨即堅定道:“傳令各軍,進攻貴陽,乘着楚逆還沒有徹底站穩腳跟.....拿下貴陽.....快!”

發佈這個命令,其實就是鄂爾泰要用人命去填這個坑,哪怕死再多人,也要填住,否則還會死更多的人.....

............

夔州府,作爲入川之門戶,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對於寧楚而言,也是入川之戰的關鍵要地。

“轟隆——”

像這般的炮火轟鳴已經持續了有一段日子了,對於奉節城內的守軍而言,他們都已經有些麻木了,儘管每日裡都有許多人死在了炮火下,可是守軍依然沒有任何反制的辦法。

奉節並不算什麼堅城,上面的火炮早就被摧毀得乾乾淨淨,組織的夜襲也都被複漢軍給打得落花流水,除了每天用人命來填以外,他們已經毫無任何的信心,甚至士氣都已經下降到了一個谷底。

張廣泗作爲四川提督,雖然也已經抵達了奉節城,可是他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寄託於嶽鍾琪的戰術能夠奏效,因此他每日裡雖然也會城牆巡視,可是更多的還是等待着嶽鍾琪發來的消息。

可是眼下的復漢軍也失去了耐心,常山王寧忠義並不想在奉節城下滯留太久,否則程銘所率領的幾萬復漢軍,反倒有可能比他還早一步入成都。

要真變成這種情況,那他寧忠義可就沒臉見人了,畢竟眼下真正的主力還是他所率領的一路,擁有五個師和一個旅近六萬人的兵力。

因此,這一日復漢軍的炮火相對於往日要猛烈了許多,足足轟擊了一個多時辰,卻是將許多炮管都給打得發紅了,若非擔心炮管炸膛的問題,怕是還要繼續轟擊下去。

而張廣泗當下通過復漢軍的炮火轟擊中,也預料到了一點,那就是復漢軍要發動真正大規模的攻城了.......

從前面諸戰當中,他已經深切感受到了復漢軍的強大,因此並不敢掉以輕心,也絲毫不顧火炮帶來的威脅,連忙帶着人在城頭觀察復漢軍的動靜。

在炮火還未停頓之前,第二師副師長兼任第一團團長郝昭已經站在了許多復漢軍士兵面前,他的右眼上面蒙着一塊黑布,手裡握着長刀,整個人顯得鬥志昂揚。

在第二師當中,副師長郝昭堪稱一個真正的傳奇,他並非出身於雛鷹營和講武堂,也不是寧、程等家族的嫡系,純粹就是從最基層爬上來的副師長,爲此他付出的不僅僅是他的右眼,還有他身上十幾道傷痕。

即便在新生的復漢軍當中,像郝昭這般真正從底層爬上來的士兵,也並不算多,更多的人還是擔任營連級別的職位,特別是隨着講武堂改制成爲軍官學院之後,這種現象恐怕也再難出現了。

在炮火轟鳴中,郝昭用自己唯一的那一隻眼睛,深深望着面前的每一個人,似乎要將眼前的所有人記在心裡。

而下面的所有的士兵,也都在望着郝昭,望着這個讓他們發自內心感覺驕傲的男人。

“兄弟們,仗打不了幾年了,西南之戰打完了,後面也就是一個北伐了!”

郝昭用一種十分奇妙的語氣感嘆道:“咱也沒想到,這清狗竟然這般沒用,好多弟兄都還沒立下能封妻廕子的功勞.......”

“可是,這也代表了咱們的國家要迎來太平,再也不用頂着個辮子,去給八旗老爺們當狗了,你們將來都會有飯吃有衣穿有婆姨有孩子.......”

“可前提是,這一仗,咱們得打贏,而你們還得活下去!”

話說到這裡,所有人的內心彷彿被一種東西給填滿了,他們臉上帶着一種紅暈,雙手有些顫抖,那是激動和亢奮混合在一起時,所能表現出來的感覺。

郝昭拔出了自己的長刀,遙遙指向了奉節城,嘴裡高聲怒吼。

“上刺刀,捅翻奉節城!”

“上刺刀,捅翻奉節城!”

所有的士兵發出了歡呼聲,他們齊齊高喊着這一句,取下腰間的刺刀,掛在了槍口上,發出閃耀奪目的寒光。

軍人,就當氣勢如虹,就當豪氣千雲!

常山王望着二師的誓師畫面,臉上不由得浮現出一絲淡淡的笑容,而身旁的第二師師長宇治景瞧見了,卻是輕聲笑道:“這幫兔崽子.......郝昭是個人才,將來二師交給他,我放心。”

“是啊,他是個人才......李石虎去了第八師,許成樑去了新編第十六師,你也要去總參謀部當部長,如今老夫手底下正缺人呢,好在郝昭不錯......”

常山王寧忠義輕聲感嘆道,部隊擴充的快,人員流動速度也快,幸而復漢軍的人才選拔機制還算完善,倒也沒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

就在寧忠義與宇治景正在感嘆之際,炮火聲卻是停了下來,而二師第一團的衝鋒也展開了,他們將會以多個波次來展開衝鋒,而郝昭則率領着第二個波次的士兵展開衝擊,超過數百人以稍顯零散的陣型,舉着攻城雲梯,開始準備先登。

作爲第一個波次衝鋒的是第一營,營長宋彥原本是從講武堂畢業的上尉軍官,雖然表面看上去極爲文質彬彬,可是打起仗來跟郝昭是一個路數,全都是不要命的帶頭衝鋒,因此在得到營中弟兄敬佩的同事,也頗對郝昭的脾氣。

第一營的士兵們臉上並沒有絲毫的猶豫和害怕,儘管此時的城頭上已經開始響起了槍聲,還有弓箭手正在朝下齊射,可對於眼下的第一營士兵而言,除了前進已經別無退路。

復漢軍軍規嚴明,若是衝鋒途中無故選擇撤退,無論何由皆當斬。也就是說要麼主官不要下令衝鋒,要麼就一個勁衝上去,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正是這種嚴明的軍紀,加上高額的賞賜,才使得先登營始終都具備無比高昂的士氣和戰鬥能力。

當然作爲先登營,也都是最快的升官發財的路子,像營連長都必須從先登營裡面選,沒有先登經歷的會直接被取消資格。

用寧渝的話來說,團以下考量的更多是士兵的勇氣,而非智慧。

畢竟沒有勇氣的士兵,根本難以承受近代戰爭的殘酷性,也沒辦法在戰場上取得勝利。

“快,跟我上!”

宋彥臉上凝肅無比,他知道先登之前纔是最危險的,真正到了城牆上之後,便可以結陣廝殺,反倒危險性沒那麼高,而眼下只能看運氣躲避清軍的攻擊。

無論再怎麼天縱奇才,在先登之時,一顆鉛彈、一隻箭矢,甚至是一塊石子都會帶來生命的危險,因此除了勇氣,還有運氣。

清軍士兵已經做好了準備,他們手裡執着鳥銃、弓箭還有長刀,城頭上還有滾油和沸水,目的就是爲了將所有的復漢軍士兵,給趕下城牆上。

很快,復漢軍在付出一定的傷亡之後,雲梯終於架設了起來,開始有人朝着上面攀爬,而郝昭所率領的第二波士兵,也開始了一路狂奔,至於第三路乃至於後面其他的復漢軍士兵們,也都是目光炯炯地望着奉節城頭。

“殺!”

漫天遍野的喊殺聲似乎震懾住了清軍,他們望着城下無邊無際的復漢軍時,端着火槍的手卻有些微微顫抖着,儘管他們也都會一起點燃引線,一起開槍,可是每次真正倒下的復漢軍士兵並沒有多少,因此甚至有人都開始漸漸往後退卻。

“殺!殺!殺!”

復漢軍士兵們經驗很豐富,他們十分果斷地把握住了清軍目前表現出來的怯懦,踏着硝煙和烈火,攀爬到了城牆上面,與清軍展開了最爲血腥的肉搏戰,刺刀與長刀互相碰撞的聲音,刺刀穿透肉體的聲音,幾乎響成了一片。

不斷倒伏下去的屍體,滲透出來的血水幾乎染到整個城牆上,看上去既恐怖又可悲。

當一部分復漢軍士兵終於在城頭上站穩以後,他們開始換了戰術,點燃了自己手裡的手榴彈,然後朝着清軍的人羣當中扔,那些被點燃的手榴彈如同魔鬼的號角一般,收割着清軍士兵的生命。

眼看着清軍傷亡慘重,張廣泗臉上也浮現出一絲陰沉之色,若非眼下局面如此,他豈會讓弟兄們就這麼白白在上面被消耗?

“一定要派人頂住......”

張廣泗殷切地囑託着即將上城牆的士兵們,可是他自己眼下卻在思考着退路了,畢竟無論從什麼方面來說,當復漢軍站穩了城牆時,清軍便註定已經沒有了機會。

城牆上的廝殺聲越演越烈,可是張廣泗的表情也是越來越凝重,因爲他知道眼下已經是最爲關鍵的時候,他甚至已經有了自己上陣的念頭。

頂住了,就能活。

頂不住,只有死。

清軍很頑強,甚至從來沒有這麼頑強過,可是雙方戰力的巨大差距,使得這種頑強變得毫無意義,絕大多數倒下去的都是清軍士兵,而復漢軍站在城牆頭上的人也越來越多,城頭上的小陣地也幾乎沒有機會去處理了。

“沒想到這麼快,咱們得繼續幫一把手......擴大城牆上的陣地,最好是今天能夠徹底拿下城牆。”

寧忠義眼裡閃過一絲興奮的色彩,他既沒想到郝昭的威力,也沒想到清軍竟然變得這麼不禁打......甚至都不如過去打過的那些清兵。

其實寧忠義想的這一點也是其他人都想到過的問題,而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清軍的老兵是越來越少的,有經驗的老兵幾乎都損失在了前面的戰鬥當中,而新兵的成長速度也都不可能那麼快,以致於從實質上造成清軍戰力的低下。

反倒是復漢軍每戰必勝,老兵也沒有太多的損失,參與過兩次甚至是三次以上戰役的老兵,幾乎是一抓一大把,這些人的存在,構成了目前復漢軍穩定的基石。

“看來,咱們能提前拿下夔州府了。”

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
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