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

在年少的常保的記憶裡,打一開始的日子總是極好的,讓他深深爲之懷念。

他原本姓鈕祜祿氏,出身於滿洲正紅旗,父親鈕祜祿·鄂羅爾善還是一個世襲的三等輕車都尉,因爲叔叔阿哈頓色在跟隨康熙皇帝出征準噶爾時英勇陣亡,因此年幼的常保還被特賜爲一等雲騎尉,日子過得自然是相當寬裕。

如果歷史還會按照往常的軌跡行進,這位從一出生就開始享福的八旗子弟,未來的人生也會十分美好,他將會跟着乾隆皇帝一路下江南到福建,然後在福建當上兵馬副都統,並於乾隆二十五年在福建任上病逝,而他人生真正的高峰期則是在於他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被叫做和珅。

當然,日後還有沒有和珅這個名字,那都已經是另當別論了。

只是對於如今的常保而言,他卻是永遠都沒有機會知道這一切了,因爲從康熙五十九年開始,歷史就已經畫了一個詭異的圈,而這個圈圈住的不僅僅有英明神武的康熙、雍正,還有他這個小小的一等雲騎尉常保。

當復漢軍進軍京師之後,年幼的常保的命運就已經被改變,他親眼看着大清的逐漸崩塌,並且跟隨着父母一路輾轉至朝鮮和鄆春,而這一路上給常保帶來的感受便是,大清真的要完蛋了,往日裡先生教的那一切似乎什麼都改變不了。

到了鄆春的時候,他的父親鄂羅爾善和額娘原本還在他的身邊,可是後來隨着俄人修築海參崴,他們爲了能夠討得活命的食物,也就隨之被徵發,最終累死在了海參崴,從此便就此留下了常保和他的年金七歲的弟弟海音。

對於已經成爲了孤兒的常保來說,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帶着弟弟海音活下去。

“我不會放棄海音的,你們先走吧!”

固執的常保繼續推着小推車,他不可能就這麼拋棄海音,否則就算沒有復漢軍追兵,小小的海音也不可能繼續活下去。

見到常保不願意放棄弟弟,那中年漢子卻是也什麼都沒說,只是搖了搖頭,然後從懷裡掏出半個生冷的饅頭,放在了小推車上,接着便埋着頭快步離開了。

衆人一路行進,可是常保和一些老弱病殘的速度終究太慢,因此慢慢被留在了最後,眼見得天色越來越暗,常保心裡有些着急,可是卻沒有任何辦法,畢竟他始終只是一個半大孩子,能帶着弟弟一路走到這裡就很不容易了。

就在他繼續努力推車的時候,一陣細微的聲音從他的身後傳來,頓時還剩下的數人臉色一變,他們開始玩命地往前跑動,而常保見狀心裡也開始着急,他不再去節省任何體力,瘋狂地推動着小推車,從冰冷的土地上緩緩向前,然而,這已經太晚了。

身後的聲音越來越近,也越來越清晰,而他們的身影也逐漸出現在衆人的視線中,那是一隊長長的騎兵,他們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上面還有一層甲,手裡則是拿着火槍還有長矛,很明顯就是復漢軍騎兵的打扮。

常保瞬間失去了所有的力氣,他一下子滑跪在了地上,抱着自己的弟弟海音,卻是一臉死灰,他根本連哭的心情都沒有了,只是低聲喃喃道:“死了好,死了就不用在受苦了......海音,咱們可以去見阿瑪跟額娘了......”

常保一邊說着話,卻是一邊閉上了眼睛,他其實並不怕死,而僅僅只是怕疼。

過了良久之後,常保想象中的一刀或者是一槍始終都沒有到來,反倒是一名復漢軍騎兵軍官騎着馬兒走進了過來,開始高聲呼喊道:“投降者可免死,你們只要不反抗,我們就不會殺死你們!”

那軍官高聲喊完一遍之後,又來到了常保面前,輕聲道:“好了,不要怕,你已經是我們的俘虜了,我們復漢軍也絕不濫殺俘虜,將來無非就是送你們去修修路而已,不過看你這副體格,只怕還得將養一段時間才行.....”

“修路?”

常保微微沉默了一會,才低聲問道:“那能救我弟弟嗎?還請大人開恩!”

軍官咧開嘴笑道:“只要還是個勞力,咱們就救,而且我告訴你們,陛下心地仁慈,只要你們表現好了,只需要服役十年,就可以轉爲平民,還能領到自己的田地,若是運氣好還能娶個大胖媳婦哩.......”

說到底,復漢軍中許多軍官並沒有正兒八經跟八旗打過仗,即便打過仗也都是贏的那一方,對八旗兵並沒有太多的深仇大恨,而對於像常保這樣的小韃子,也並不會太過爲難,畢竟將來的道路建設還需要他們.....

常保有些懵懂地點了點頭,倘若不是局勢變化,他如今還是那個一等雲騎尉,只怕阿瑪已經給他說上了一門親事,說不定連娃都已經生下了,只是如今能夠活下來就不易,他卻是不願意再想那些鏡花水月的事情了。

“大人,我願意跟你們走!”

.......

鄆春城頭上,乾隆皇帝穿着一身黑色大氅站在上面,望着城下源源不斷涌入的旗人,臉上卻是不由得帶出一絲苦笑。

他們在想着怎麼逃離鄆春,可是還有那麼多人在想着怎麼進入鄆春。

就在三天前,薩拉務拉伯爵帶着衛隊偷偷來到鄆春,打算將乾隆皇帝脅迫至海參崴,卻被張廷玉帶着城內的八旗兵們,將薩拉務拉一行人給逼退了,畢竟八旗兵再怎麼戰力低下,好歹人數比薩拉務拉帶的那些人數多多了。

吃了這麼一個悶虧的薩拉務拉伯爵,自然不願意就此罷手,可是復漢軍進軍的速度卻是比他想象的還要快,因此還沒等他調集兵力搶走乾隆的時候,復漢軍就已經開始朝着鄆春進軍了。

到了這個關頭,薩拉務拉也明白想要帶走乾隆皇帝,所需要承擔的風險實在太大,而且即便帶走了乾隆,只怕也很難躲過復漢軍的追擊,當下也只能選擇放棄,徑自帶着手下的衛隊直接撤回了海參崴。

儘管終於脫離了俄人的掌控,乾隆心裡卻沒有絲毫的高興,就像當初選擇投靠了俄人時一樣,做任何選擇都會相應地承擔後果,即便是眼下也是如此。

只希望這一次的選擇是對的......

張廷玉站在了他的身旁,卻是輕聲道:“皇上,咱們得趕緊離開這裡了,要不然等復漢軍完全上來了,咱們可就走不掉了,可千萬要仔細大清的江山啊!”

“朕明白,朕只是希望能再看看朕的子民。”

年輕的乾隆皇帝心裡突然涌出一股難言的悲傷,這種悲傷上一次還是在阿瑪雍正皇帝戰死消息傳來的時候纔出現的,可是眼下的他,卻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這種感覺。

“或許阿瑪選擇戰死沙場,也好過於繼續苟且偷生吧!”

當然,這番話是決計不能說出口的,因爲即便是乾隆皇帝,其實也不甘於就這麼死去,他還沒有真正放棄自己,或許就像張廷玉說的那樣,一切靜待時變,到時候也許還會有機會,至少要比現在強吧。

想到這裡,乾隆皇帝卻是再也看都不看城下旗人一眼,一邊往城下走去一邊問道:“張師傅,咱們的行程已經安排好了嗎?”

“還請皇上放心,奴才已經安排妥當了,咱們馬上就喬裝離開鄆春,前往土拉子坐船南下,到時候奴才扮做收皮毛的販子,名叫張六,還得委屈皇上裝成奴才的小廝金四,跟着奴才一塊來這鄆春跟俄人做毛皮買賣,皇上以爲如何?”

張廷玉不愧是大學士,一番安排倒是滴水不漏,連二人出逃時的身份信息都已經準備好了,這樣即便是遇到了復漢軍,也不會被當場抓個現行。

乾隆皇帝自然不懂這些,不過他也有自己的小聰明,當下卻是低眉順眼道:“張爺,後面咱就是金四,可不許再叫皇上了。”

“哎,皇上可折殺奴才了!那咱就趕緊走吧!”

張廷玉當下也不含糊,二人卻是連其他的旗人大臣理都沒理,直接換了衣服拿好了行禮,裡面都是一些吃食和衣物,至於較爲貴重的金銀則全部貼身保留,爲了方便好帶着二人離開這裡,張廷玉還專門弄了一輛馬車,上面則坐着兩個護衛,壓根就沒有帶槍,只是帶着兩把腰刀,算是防身。

乾隆皇帝也將自己一些貴重的東西收拾齊全了,像傳國玉璽還有幾方印也都帶上了,只是在臨走之前,又仔細尋思了一番,將那杆精緻的手銃,並一些火藥彈子全都拿上了,掖在了腰間,神情頗爲複雜的看了一眼自己所住的這一處宅院,隨後便離開了此地。

烈焰在庭院中熊熊燃燒着,火苗貪婪地吞噬着一切,也吞噬掉了所有人對大清的幻想。

就在幾人離開鄆春幾個時辰之後,復漢軍大軍也就兵臨了鄆春城下,幾乎只是幾發開花彈的功夫,全城剩餘還在抵抗的八旗兵終究是打出了投降的旗號,選擇徹底向復漢軍歸降,整座鄆春也算是正式易手。

大大小小的八旗王公大臣們排着隊伍走出了鄆春,而後便在復漢軍士兵的看管下坐進了囚車中,其他的八旗士兵以及旗人們也都成了復漢軍的俘虜,他們雖然並沒有被強行遷離到圖們江南,可是未來的日子裡,也將會接受復漢軍的看管。

當然,作爲最重要的人物,乾隆和張廷玉卻不見了蹤影,復漢軍也僅僅只是在乾隆那間已經被燒燬的宅子裡,找到了兩具被燒到發黑的屍骸,雖然看屍體體型還有骨殖的年齡差不多,可是任何人都不敢聲稱這就是乾隆和張廷玉。

作爲率領大軍攻克鄆春的錢英自然十分不滿,他找來了許多名被俘虜的乾隆近臣,然後挨個進行詢問,可是最終的答案卻讓人很失望,大部分人的態度都是不知道,只有少部分人堅持認爲那就是乾隆。

面對這樣的結果,錢英自然也不敢胡亂報功,他一方面派人給大軍主帥寧祖毅傳遞消息,另一方面便是繼續封鎖鄆春城,在城內嚴密搜尋疑似乾隆和張廷玉的男子,除此之外還派遣了許多支騎兵哨探隊伍,沿着可能出城的方向進行搜尋,以確保能夠獲得乾隆的蹤跡。

要知道,能夠抓到敵國的皇帝,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功,如果錢英能夠獲得這個功勞,先不說進入樞密院做一任樞密副使,光是爵位也至少能夠升到開國侯的地步!

當然,對於城內其他的復漢軍將士們而言,這也是一個能夠一朝登天的好機會,堪稱攻取鄆春城的最大戰果,因此人人都是不顧休息地進行搜尋,卻是將一座小小的鄆春城幾乎給翻了個底朝天,只是到這一步卻依然一無所獲。

“孃的,還真是邪了門,好不容易煮了一鍋鴨子,還真讓它給飛走了!”

錢英見乾隆還真給跑掉了,心裡多多少少有些氣惱,只是裡外裡都已經搜尋了一遍,再加上城外的騎兵也沒有得到什麼有用的消息,也只能選擇了放棄,可是對於錢英本人來說,這種不甘卻好像螞蟻在心上爬一樣,卻是再也無法忍受。

當然,等寧祖毅渡江來到了鄆春時,也跟錢英發出了同樣的哀嘆,這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就能抓到最大的戰果,可是沒想到,天不從人願,卻是讓他們給硬生生錯過了。

而生了一肚子怨氣的寧祖毅和錢英二人,當下也需要一個發泄渠道,便以雷霆之勢率領大軍朝着海參崴的方向前進,而沿途的所有俄軍哨點要麼已經空無一人,要麼就被直接拔除,大軍不斷收縮着包圍的弧度,緩緩逼近海參崴。

當時間進入到十一月的時候,等到復漢軍徹底掃清了外圍的俄軍勢力,而所需要解決的所有俄軍也全部都回縮到了海參崴,他們依據堡壘死守,卻是把自己變成了一個錘不爛砸不壞的銅豌豆,讓人望着就不願意發起強攻。

畢竟圍攻擁有沃邦防守體系的堅固工事,所需要付出的犧牲可不是一般大,而對於復漢軍上下來說,這樣的敵人也是第一次見到。

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
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