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設伏

自從包圍了整個大冶城之後,寧渝便一直站在最前線的土堡後,面無表情望着城頭持續了數個時辰的血腥廝殺,可是畢竟城頭環境狹小,根本不可能一次投入大量的兵力,如果是添油戰術則傷亡過大,因此寧渝最終還是選擇了鳴金收兵,

今天不可能一口氣攻下大冶,也沒有必要,還是讓一團下來歇歇吧。

寧渝在心裡告訴着自己,只是內心的那一口氣,卻始終如鯁在喉。

董策帶着渾身肅殺之氣走了過來,就在剛剛廝殺的最後階段時,他自己差一點也上了城頭,不過被親衛攔了下來,如今下了戰場,臉色有些沉重。

“稟告樞密使,第一團幸不辱命,殺傷大冶守軍千餘人,已經將他們逼進了城內,明日先登必將下城!“說到這裡,董策的臉色有些黯淡,“我團傷亡四百八十七人,都丟在了城頭上了。”

一旁的軍官們倒吸了一口冷氣,幾乎一整個營就這麼報銷了。

寧渝的臉皮微微抽動,深深地看了大冶縣城一眼後,凝聲道:“一團明日修整,大冶縣城暫時圍而不攻。”

董策臉色漲紅,平時一向冷靜的他,此時卻有些衝動,“明天讓我的人繼續上,明天,明天大冶城我就能拿下來!”

董策無法容忍大冶城繼續立在自己的面前,因爲只有一閉上眼,他就能想到那些跟他一起浴血的兄弟,其中不乏許多都是從雛鷹營出來的袍澤弟兄。

“樞密使,求你...明天,讓我帶人親自衝一回吧,就一回,到時候要是沒拿下大冶,我跟我的兄弟就都留在城頭上!”

一向以剛硬著稱的董策,卻忍不住紅了眼圈,眼神裡帶着祈求。

寧渝十分乾脆的揮了揮手,“你現在如果把大冶拿下來,那些好不容易出來的黃州府清軍再縮回去了怎麼辦?我現在沒時間跟他們在黃州府耗!”

在寧渝的嚴令之下,整個大冶城被團團圍住,只是卻沒有再如同第一日一般發動大的攻勢,每日裡只是用炮兵轟擊城牆,讓對方不得安歇。

就這麼過了幾天,寧渝的等待終於有了消息,黃州府的清軍已經開始出現異動,疑似往大冶方向趕來。

實際上,在黃州協都司鄭容收到許明遠發出的求援消息後,也曾猶豫過是否前往,畢竟對於他來說,跨境平叛也是要承擔風險的,可是一直得到消息,即整個叛軍主力都被拖在了大冶城下時,心裡便開始癢癢了。

要知道如果能平滅叛軍,那可是天大的功勞,不敢說封爵,但是擡個旗,升個官實在不要太簡單。特別是此時的大冶城內有近四千的清軍,雖然戰力不咋樣,可是堅守城池應該問題不大,等到自己這三千人趕到前後夾擊,敵軍很容易不戰自潰,這幾乎是唾手可得的功勞。

想到這裡,鄭容便傳令麾下的蘄州營和道士洑營,準備好近幾日的軍資糧草,打算來個急行軍突襲,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如今的大冶城已經搖搖欲墜,幾乎快要陷落,若不是寧渝故意留着大冶城來吸引他,恐怕已經下城了。

在鄭容目前的判斷裡,大冶城內的清軍至少還有三千多人,若是能夠裡應外合,擊垮叛軍並不是什麼不可想象的事情。正是出於這種考慮,鄭容終於選擇了出兵援救。

在如今的黃州府當中,蘄州營和道士洑營都是分屬於黃州協下的綠營清軍,分爲左右二營,人數足足有三千左右,裝備和訓練都比較一般,也是這一次攻破黃州府的主要目標。

就在黃州協出發之際,埋伏在蘄州城內的影子,也將消息傳遞了出來,經過一番傳遞之後,寧渝也得知了這一消息。

根據影子的預估,最早明日下午最遲後日中午,黃州協的三千人馬就能抵達戰場的邊緣,這一消息讓寧渝大爲振奮,他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傳令武昌,第二師明日可以由南向北突擊黃岡、麻城、黃安一線,打掃剩餘清軍,佔據黃州府。“

師參謀長程之恩此時的心情頗爲複雜,對寧渝的看法也逐漸變得傾佩,這一仗的難點其實不在於如何打下黃州府,而是在於如何聚殲黃州協,若是讓黃州協逃逸了出去,整個東面都不得安寧。

想到此時,程之恩便輕聲道:“樞密使,如今大冶已經被團團包圍,消滅來援的黃州協就是重中之重,可是讓二團做好準備?”

寧渝的手指在沙盤上一路順下來,在大冶和道士洑中間都是丘陵地形,只有一處叫做小石村的村落,佔據着地形地利。

“傳我命令,五營和六營,限明日午時前趕到小石村,構築陣地,準備接敵。”

寧渝臉上的笑意越發濃郁,手指接着劃過了蘄州,又劃過了蘄春。

“命令七營和八營繞過大冶湖直撲蘄州,隨後回擊韋源口,將黃州協徹底消滅。”

程之恩望着寧渝的手指在沙盤上勾畫的線條,不由得暗自點點頭,隨後又補充道:“那這樣五營和六營合計一千二百人馬,要在第一時間面臨整個黃州協的衝擊,不如多調撥些炮兵,這樣也會更有把握。”

寧渝微微思索,道:“讓師直屬炮兵調撥八門六斤炮過去,十二斤炮則不必,要儘可能保證部隊提前抵達小石村,否則在野外無憑無守,難以抵擋。”

望着此時意氣風發的寧渝,程之恩在心裡暗自點了點頭,心裡卻是徹底服了氣。

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在制定計劃的時候,並沒有一意孤行,相反對於外在的意見也能充分學習接受,未來大有可期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程之恩在一師作爲程家的代表,不僅僅是爲了襄贊軍事,也是爲了觀察這位大派系未來的接班人。畢竟原先的寧渝,僅僅只是折服了寧家內部,可是在程家和鄭家那邊並無太多的威信。

寧渝神色複雜的望着大冶城,如今的一團急需要一場大勝來鼓舞士氣,可是他並不願意讓一團白白去犧牲性命,最好的辦法就是等到黃州協被擊潰後,直接強壓大冶城投降,從而減少死傷。

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十九章 火炮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十九章 火炮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八十章 勸降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
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十九章 火炮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十九章 火炮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八十章 勸降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