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

次日,寧家的家族大會召開,其實所謂的家族大會,在過去只有寧家的這幾個兄弟,一起相聚着就把事情給辦了,今年則增加了寧渝,畢竟這次的事情緣由就是因爲寧渝。

對於礦鹽一事,執掌礦山的寧忠信和販私鹽的寧忠海最爲看重,畢竟直接關係到他們的切身利益,對這個侄子也是頗爲熱情。

寧忠信道:“大侄子,這個礦鹽你可查清是真是假?還有那礦大概多大,能鑽幾口礦鹽井?”

寧渝根據後世的判斷和現如今對這個礦鹽的觀察,心裡估摸出了一個數字,道:“那礦千真萬確,至於多大暫時還不太清楚,幾十口鹽井總是有的。”

這番話卻是讓衆人驚喜不已,寧忠景讚歎道:“渝兒最初跟我說的時候,還是半信半疑,如今看來,渝兒可真是我寧家的麒麟兒!”

寧忠源輕輕揮了揮手,在這裡所有人,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最清楚這個兒子的脾性,也不多說什麼,只是望着寧忠海道:“忠海,我寧家之前也沒有開過鹽井,你那邊經常跟他們打交道。是否要去四川或者是安徽找一些礦鹽師傅過來?”

寧忠海雖然只是三十不到的年紀,可性格卻極爲穩重,道:“這師傅倒也不用去請,我現在的隊伍裡就有這樣的能人,只是到時候若開了井,這剛開始的投入可不小。”

寧忠源微笑道:“只要人在了,其他都好說,你給我們也說說。”其他人也豎着耳朵專注的聽着。

寧忠海扳着手指頭,道:“這井鹽開起來,就要建好碓房、大車房、竈房、櫃房,還有碓架、井架、大車、鹽鍋、鹽倉等等,別的都還好說,這井鹽製鹽的法子是採黑滷,還需要鹽鍋每日裡燒鹽,需要的柴草怕是要山一般多,四川和安徽那邊鹽場都有自己專門的草場。”

寧渝根據後世的記憶,知道如今製鹽的法子其實就兩條,一種是海鹽,一種是井鹽。海鹽是製成很大面積的鹽田,放進海水,靠日照蒸發水分,水分曬乾後收集起來就是鹽。而海水成分複雜,這種製鹽方法成本較低,可是質量不好。而井鹽要經過滷水處理,所以都是最爲精細的鹽,價格也更高一些,不過這樣一來,只能通過鹽鍋來燒製。

寧忠源道:“忠景,這所需的一切相應物資,你負責去準備,至於人手,既然忠海那邊有靠譜的師傅,可以先用着,然後讓把我們寧家其他的子弟安插一部分過去,另外一部分可以從家族裡的其他奴婢來挑選。記住,要選那等質樸可靠的人。”

寧忠源之所以加上這句,也是因爲財帛動人心,這井鹽若是開起來了,幾乎等同於寧家多了一個聚寶盆。

寧忠海繼續道:“等井鹽製成了,咱家的井鹽肯定走不了官面,只能走私鹽的路子。”其他人也都深以爲然。

自從中國實現鹽鐵專賣制度以來,這兩宗貨物便是利潤最大也是風險最大的買賣,可是人爲財死鳥爲食亡,有鹽業專賣就必然有私鹽,縱使再怎麼打擊私鹽,在幾十倍的利潤驅使下,也難以將私鹽徹底的消滅乾淨。

如今以兩淮鹽課爲例,鹽課清單包括奏銷正課共二十五項、考覈正課共九項、不入奏考正課四項、不入奏考雜項三十項、不入奏考雜費二十五項,也就是說鹽從鹽場出來,還不算利潤,就需要加上這些鹽課的費用,以致於兩淮到漢口的鹽爲例,一引鹽的正課是一兩一錢七分零,此外還要養活龐大的鹽政人員支出,因此到了後世的道光年間,一引鹽的各種雜課後已達十二兩。

而此時大清朝的人口至少在一億以上,因爲在四十年後的乾隆二十五年,人口根據統計就已經達到了兩億之多。而鹽作爲生活必需品,這麼多的人口對鹽的需求量也是一個天文數字。當然,人口在增加,鹽的生產力也在上升,在乾隆年間沿海已將煎鹽改爲曬鹽,因此成本大大減少,而產量大大增加,不過爲了鹽業專賣,清王朝控制了鹽的運銷,人爲地造成了鹽的供求失衡,反而導致價格上升。

寧忠海繼續說道:“如今湖廣行省根本就不產鹽,所需的鹽都是從川東夔州府雲安縣等地過來的,可這部分鹽僅能供給鶴峰、長樂、恩施、宣恩、來鳳、咸豐、利川等七州縣,湖光行省其餘州縣,所行皆爲私鹽。”

“這私鹽之利,可遠遠超過我等所料,蜀中私鹽船隻偷行下楚者,不可勝計。若是我寧家掌握了這雲夢鹽礦,這楚地恐怕盡歸我寧家所有。”說道最後,這個刀口舔血的漢子,都情不自禁的留下了眼淚。

在場的寧家人的眼睛裡發着紅光,對這一美好未來展開了有生以來最大膽的暢想。

寧忠景激動的拍了拍寧渝的肩膀,道:“這一番若非渝兒,我寧家恐怕這輩子都不敢想這樣的偉業!”

寧渝此時反而冷靜了下來,道:“諸位叔叔,這井鹽雖好,可終究不是我寧家一家能獨吞的大利!我們需要把鄭家程家,還有所有跟我寧家有關係的戚族都拉進來,否則我寧家如小兒抱金行於鬧市,恐有覆滅之災!”

這番話倒讓寧忠源爲之刮目相看,畢竟有多少人在大利麪前被矇蔽了雙眼,最終反而害了性命,如今寧渝卻能忍住這個誘惑,讓更多的人蔘與進來,所圖甚遠。

寧忠海終歸是私鹽販子出身,眼光不如其兄長遠大,猶豫道:“可這部分利益若是跟人共享,我寧家所剩就不多了。”

寧忠源冷哼一聲,道:“糊塗,這私鹽之利,豈是我寧家能獨吞?休說是與我等相關的戚族,就連這湖廣行省大大小小的官員兵將,我們也要預留一份利!只有這樣,才能保我寧家安危,更何況即使是這般分了下去,我寧家也能得最大的一份利!若再不知足,就跟渝兒說的一樣了!”

這番話由寧忠源嘴裡說出來自然不一樣,衆人一下子就冷靜了下來,在靜靜思索後身上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再瞧瞧雲淡風輕的寧渝,不由得起了慚愧之心。

寧忠源望着眼前的這個兒子,再想了想昨日的話,發現對這個兒子實在是關心太少了,如今竟有點不認識對方的感覺。

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六章 雛鷹營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
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六章 雛鷹營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