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拒絕

寧忠源道:“原先我是打算央人爲渝兒娶一門官宦女兒,只是如今的局勢,卻讓我改變了主意。”

寧忠景奇道:“爲何?如今我寧家有難,若是能讓渝兒迎娶高官之女,對我寧家如今的局面大有裨益啊!”

寧渝知道,這位三叔除了家族,再也沒有其他的放在他眼裡。這樣的人對於家族來說自然是好事,可是對於個人來說,有時候不免會感覺到排斥。

寧忠源嘆口氣,道:“我寧家如今正處在風口浪尖上,再去求娶高官之女,恐怕有些不妥。我曾聽聞崔家有女,堪稱賢良淑德,而崔萬採在士林當中名聲斐然,我寧家若能相配,也是一樁大大的好事。”

一聽到老爹還真把主意打到了崔家父女身上,寧渝便不由得苦笑,他心知自己未來前途未卜,若是連累了崔家父女,也是委實不願意的。

“父親,我認爲這件事還是需要考慮......如今我寧家前途莫測,若是連累了老師一家人,我實在是無顏面對老師。”

寧忠源笑了笑,“如今說寧家前途莫測還算早,滿丕在湖廣還做不到一手遮天,你且放心,若是想不通,可以去找你那老師問一問。”

寧渝明白自己老爹也沒那麼簡單,恐怕早先也佈下了暗手,只是心裡始終有些擔憂,便決議去尋找崔萬採問個究竟。

第二天,寧渝帶着護衛去了漢陽,到了崔家時,卻發現崔萬採正在院子裡進行一項有益於身心的活動——曬書。

崔萬彩在院子裡擺放了四塊木板,這每塊木板二尺闊,一丈五六尺長,用長條高凳擱着,上面擺放着一卷卷的古籍,顯得十分壯觀。

見到寧渝過來,崔萬採笑呵呵道:“前些日子你這不是剛來過了嘛,怎麼又來了?”

崔萬採是那等直性子的人,不喜歡玩什麼拐彎抹角,因此一向都是有什麼說什麼。

寧渝無奈道:“前番是爲寧家而來,如今卻是爲我自己而來。卻不料今日老師大發雅興,行曬書之舉,倒是學生來的不是時候了。”

崔萬採哈哈大笑,“雖說自漢唐以來便有曬書一說,可爲師卻不是附庸風雅,畢竟那等事已經被朱彝尊先做過了,我再做豈不是顯得庸俗?更何況朱彝尊是選在六月初六,爲師可是早了足足一個月呢。”

寧渝知道這個朱彝尊,曾經參與過纂修《明史》,更是與王士禎並稱爲南朱北王,堪稱一代詞宗。

而朱彝尊聲名鵲起之時,就是在六月初六這天袒肚露胸曬太陽,謂之曬書,然後被微服出巡的康熙看見,被封爲翰林院檢討,負責撰修明史。

不過寧渝知道,自己這位老師並沒將這一代詞宗放在眼裡,便笑道:“此人不過是一代腐儒,與老師這等能做實事的豈能相提並論?倒是學生孟浪了。”

崔萬採並非油鹽不進,有時候聽到學生的吹捧,內心也是頗爲愜意的,因此聽到寧渝如此描述他,便滿意的點點頭,隨後便吩咐着讓衆人把書都搬了進去,還特意叮囑了幾位粗手粗腳的護衛,一定要小心拿放。

一通忙活後,寧渝爲崔萬採奉茶,低聲道:“學生今日此來,實在有一樁難事要尋老師解惑。”

崔萬採想了想,便說道:“你的難事向來很多,我能幫你的卻很少,你便直說吧。”

寧渝猶豫片刻,輕聲道:“我父想讓寧家與崔家結成親家。”終究有些不好意思,這話就說的婉轉了一些,畢竟以寧渝的身份來說委實尷尬了些。

崔萬採不急不惱,笑眯眯的盯着寧渝,一句話都沒說,把寧渝看的心裡毛毛的。

“學生前來並非此意,如今我寧家前途未卜,原本就不該牽連老師,更不應該牽連我那小師妹。如此所爲,絕非君子。”寧渝心裡一橫,痛痛快快說了出來。

“哦,那你自己呢?想卻不想?”

這話讓寧渝白淨的臉蛋都變得一片通紅,縱使兩世爲人,在這方面寧渝卻始終都不太開竅,如今被人如此詢問,卻是有些不知所措。

“學生....學生自然是想的.....”

崔萬採笑呵呵道:“你師母去的早,就留下了這麼個女兒,爲師養這麼個女兒也不容易,因此對姒兒嬌慣了些,心氣大了一些,爲師也曾想過,若是姒兒是男兒身,恐怕拜閣封疆也不是不可能的。”

寧渝知道崔萬採並沒有誇張,崔姒從小就接受崔萬採的教育,再加上本人也十分聰慧,因此堪稱要詩得詩,要賦得賦,論起這天下大勢,也相較尋常士子強去許多。

“若你有心,便自己去問問姒兒,她若肯,我這個父親自然也不會阻攔。”崔萬採說的話輕飄飄的。

寧渝有點傻眼了,這位老師似乎開明的有點過分了,在這個父母媒妁之言的年代裡,讓女兒自行決定,若是說出去恐怕都沒人敢相信。

崔萬採說完以後便微微一笑,走出了屋子,留下了呆若木雞的寧渝。

寧渝望着崔萬採的背影,內心微微有些緊張,若是崔姒等會非禮他,應該叫還是不叫呢?這可真是一個難纏的問題啊。

就在寧渝七想八想的時候,崔姒從內廳緩緩走了出來,穿着一身淡黃襦裙,臉蛋白皙微紅,點綴着晶亮的眸子,嘴角勾勒出淺淺的笑意。

“師兄,好久沒見,適才姒兒一直在旁偷聽,還請師兄莫怪。”崔姒行了一個禮。

寧渝苦笑,輕聲道:“想來剛剛的話,師妹都聽見了吧。”

崔姒平靜道:“師兄垂青,姒兒自然開心,只是姒兒覺得,師兄若是真心,姒兒自然不勝感激,只是姒兒並沒有師兄所想那般賢惠,只怕讓師兄失望。”

“若是隻爲家族而委屈求全,姒兒亦不願委屈求全。”

這一番話下來,有禮有節,寧渝也就不再做他想。

“師妹之意,我已經明白,這番回去便回絕家父。”

寧渝說完便行禮告退,沒有表現出半分怨言,這其實更符合他原先的設想,雖然內心有點淡淡的失望。

見到寧渝如此做派,崔姒內心不由得有些動搖,她隱約間感覺,自己的判斷可能出現了問題。

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四十章 出鞘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二章 奴才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
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四十章 出鞘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二章 奴才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