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

在奉天殿內,此時掛着一幅龐大的地圖,幾乎長兩丈有餘,高一丈多,而地圖上則繪畫着十分精細的圖案,其正中央畫着一塊紅色的土地,上面還標註着一個大大的‘楚’。

大臣們幾乎都圍攏了過來,盯着面前的地圖,他們的眼神裡透露着幾分好奇,除此之外還不時地竊竊私語。

“上次陛下的那個地球儀就已經讓人震撼了,如今這麼看,更是讓人嚇一跳!”

“可不是,老夫都覺得咱們大楚已經夠龐大了,可是沒想到世界上還有這麼龐大的土地,就那個.....那個所謂的美洲,就比咱們要大許多!”

“咳,下官可是聽那些傳教士們說了,那美洲之地現在荒涼無比,怎能比得天朝之繁華?”

“可是咱們周邊也有很大的土地啊,前不久打的那個緬甸,好像比咱們湖廣的面積還要大出許多呢!”

.........

寧渝望着衆人在下面竊竊私語,臉上卻帶着笑容,他就好比一個精明的賣家,正在打量着這些潛在的買家,要給他們好好上上一課。

“啓稟陛下,封國一事可是真的?”首輔寧忠景率先開口道,他倒不是爲自己考慮,實際上若非兩京制度耽擱,他今年就要退下來了,可是眼下朝野上下因爲這件事鬧得人心惶惶的,不由得不多問幾句。

寧渝笑着點了點頭,“不錯,封國之事已經確定下來,後續只不過要去完善一下章程制度罷了。”

當皇帝確認下來之後,幾乎所有人的臉色都變得漲紅無比,他們喘着粗重的呼吸,打量着面前的地圖,眼神裡已經帶着赤裸裸的貪婪,很顯然,大傢伙都認爲大楚之外,或許皆可爲封國之地。

從東南亞到澳洲,從北方苦寒之地,到美洲廣袤之土,似乎都已經成爲了衆人的盤中餐,那是多麼龐大的一片土地啊!

“江山打下來了,朕給你們的承諾也都差不多要實現了,可是你們不願意現在解甲歸田,朕也不願意就此安享太平,那就來一起下盤棋吧!”

寧渝放聲大笑,他抽出了腰上懸掛的長劍,點在了大楚的位置上,高聲道:“大楚之地,絕不僅僅只限於目前之一隅,先說北方,這極北之地人煙稀少,當爲我大楚之戰略屏障,由此不可劃出。”說這話的時候,卻是用劍在地圖以北虛畫了一個大圈。

“由此以東,朝鮮、日本當爲我大楚之藩籬,不爲封國之地。”

“由此以西,青藏、西域當爲我大楚之西部屏障,不爲封國之地。”

“由此以南,臺灣、琉球、馬尼拉都將成爲我大楚之要地,亦不爲封國之地。”

說道這裡,寧渝卻是笑了笑,道:“至於亞洲其餘諸地,美洲諸地乃至於世界諸地,都將有機會分封出去,建國立業,永世鎮之。”

當寧渝這一番話說完之後,衆人卻是開始心跳加速,他們站在龐大的地圖面前,一想到自己也有機會成爲大王,頓時便有些窒息。

“陛下,若爲封國之主,需要什麼條件嗎?”當下便有大臣面色凝重地問道。

寧渝收劍入鞘,淡淡道:“若爲一國之主,自然不是毫無條件,首先需得是我大楚功臣或者是功臣之後,方有報名資格,然後具體分封範圍以及分封地域大小,均已功臣名爵來衡量,若無功爵者,不可爲封君。”

這一下子卻是限定死了條件,想要當大王,趕緊去軍方報道吧,先立下幾個功勞,有了爵位再來說吧!

當然,對於殿中的公侯們而言,這自然不是什麼條件,甚至在他們大部分人心裡,還恨不得條件越高越好,要是人人都能分封,那豈不是成了笑話?

寧渝瞧了瞧衆人的神色,又笑道:“既然都要分封了,那成本自然不當由朝廷來出,前面打下這些地方所用的軍費,終究需要封君們回報一番,所以但凡想爲封君者,要先交上一部分保證金,至於標準同分封地域的面積大小和人口財富而定。”

啊!還要交錢啊.....

當下殿中的勳貴們,心裡頓時有些感覺不夠踏實了,他們雖然都是開國功臣,也當了公侯,可是他們手底下真沒多少錢......別說這些功臣們,就連寧渝的兩個庶出弟弟,實際上也沒什麼錢的,以致於寧忠源已經在想着要不要補貼一下了。

“陛下,臣等清廉爲官,宦囊空空,實在是沒辦法交這個保證金啊......”

衆人擡眼一眼,正在哭窮的人卻是外交部尚書宋恩銘,頓時鼻子都有些氣歪了,你一個宋家大族之後,怎麼可能沒錢?

與衆人想的一樣,宋恩銘其實是有錢的,他出身於大族,家族每年都會回饋一大筆錢,再加上自己也置了不少業,尋常上百萬兩銀子還是有的,要交這個保證金也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問題是,他必須要問這個問題,因爲這是寧渝吩咐的。

君臣二人在這個問題上,實際上是在扮演雙簧,目的自然是在擡高價格的同時,也不至於把潛在的買家給嚇走,因此便需要一個人,出來把尷尬的局面破解掉。

寧渝心中微喜,笑道:“宋卿家爲官清廉,拿不出這許多錢也是正常的......實際上朕以爲,大部分人應該是很難拿出的,那你們可以去尋找商會支持啊!”

“什麼?找商會支持?”所有人都被寧渝這話嚇一跳,這不是明擺着支持官商勾結嗎?

就連首輔寧忠景都看不下去了,他皺着眉頭道:“啓稟陛下,商會往往無利不起早,若是尋找商會支持,只怕要給出一些條件來,於政事卻有大害。”

寧渝呵呵一笑,道:“首輔莫急,你們可是誤會朕的意思了,其實在朕看來,封國要建立,到時候要投入大量的銀子,咱們的功臣們肯定是很難拿出來的——可是商會卻是有錢,而他們沒有名義去做,那麼雙方不妨合作,到時候把封國當成項目拿出來做,只要是有利可得,不愁商家拿不出錢。”

衆人聽明白了,也聽懂了寧渝這番話背後的另一重意思,什麼?封國沒有利益可得?那就說明要麼是你人不適合去當封國之主,要麼就是這塊地不適合作爲封國,而無論哪種原因,都不可能支持朝廷爲這裡花錢。

說句更殘酷的話,爲了保障從封國裡有足夠的利益產生,所有的封君都要想辦法從封國裡搞錢,就不能再把封國的子民當成自己人,而是要想辦法盤剝他們,想辦法將當地的資源掠取乾淨,只有這樣才能產生大利,才能使得朝廷和商會都來支持封國。

崔萬採當初在京師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這背後所藏着的惡毒,因此他纔會認爲此策難以推行。畢竟一個兩個功臣或許不會當人,能夠昧着良心去做這些事情,可是不代表所有的功臣們都會選擇去放開心中的良知。

寧忠景當了許久的首輔,他自然也能看出這裡面的問題,細細一品味更是毛骨悚然,不由得深深嘆了一口氣,眼下的寧渝,早已經不是當初他那個還算良善的侄子了。

寧渝神情淡漠地望着衆人,這人只要一旦當上了皇帝,心裡自然不會再將俗世的道德標準放在眼裡,更不會用道德去作爲衡量大臣們和自己的標杆。

唯獨只有足夠的利益,才能使得所有人心甘情願地團結在他身邊,供他驅使。

“陛下,若爲封君,還需要做什麼?”便有大臣繼續問道,而剩下的人也都是滿臉崇拜地望着面前的皇帝陛下,在他們的心裡,這樣的皇帝纔是他們永遠值得追隨的皇帝。

寧渝微微一笑,道:“若是能夠交納足夠的保證金,剩下的就是封君們自己的事情了,所有的內政事物都將會放權給封君們自主,唯獨軍事一途,將由都護府全權管轄,到時候封君們可按照比例給朝廷繳納軍費和稅賦,而都護府提供對封國的保護。”

一聽到又要交錢,所有人的眉頭都緊皺了起來,這裡要錢那裡要錢,到時候還能不能賺到錢,會不會虧本?

“陛下,這四方荒蠻貧窮,不比大楚膏腴之地,只怕到時候收不上來太多的稅賦.......朝廷這塊定的是多少?”宋恩銘又跳出來當託了。

寧渝笑了笑,“朕不會給你們定下太高的數字,實際上這個稅賦將會作爲封君的條件而存在,比如說這塊地方,你們幾個人都想當封君,那麼到時候會進行拍賣,誰出的稅賦總額更高,誰就能成爲當地的封君——如果連續三年未能達標百分之六十,或者連續五年未能達標百分之百,都將會取消封君資格。”

“定下的稅賦總額,是你們跟朕跟朝廷許下的承諾,至於你們能夠從封地收多少稅,是你們自己的事情,不管你們怎麼折騰也好,朝廷是不會管的——就算有人造反,也有都護府出兵平定。”

大傢伙目瞪口呆地望着面前這個死要錢的皇帝,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壞的人?聽到沒,什麼叫折騰到百姓造反都沒事?這不是鼓動着大傢伙去封地多收稅嗎?

“陛下,要真是這樣,豈不是有違朝廷仁義之道.......”

很快,就有不識趣地大儒跳了出來,開始準備站在道德高地上,狠狠鄙視寧渝一番,順便教授寧渝一些‘內殘外忍’之道,讓寧皇帝對外廣施雨露了。

寧渝卻是冷哼了一聲,盯着那大儒道:“既然鄭大人以爲仁義之道可行,那就不妨去緬甸教書,將儒家精義傳播到緬甸去,如何?”

“這個......臣......該死........”

收拾完口是心非的大儒以後,寧渝長嘆一口氣道:“絕非朕不願實行所謂的仁義之道,可是你們要明白,朕是大楚的皇帝,你們是大楚的官員,我們要負責的只有我大楚的百姓,唯獨他們的日子過好了,咱們才能算得上仁義——”

“至於其他人的死活,與我何干?”

衆人聽到這句話,不由得深深愕然,隨後才長揖一禮,齊聲道:“陛下所言甚是,臣等愚昧之至,竟不能體會陛下之良苦用心。”

不得不說,在此之前已經有很多大臣,要將寧渝同歷史上那些暴戾之君畫上等號,可是經過寧渝這麼一番話,大家便不由得深深思考了起來,卻是發現寧渝說的實在是很有道理。

因爲在這個天下,只有寧楚的百姓是真正的自己人,其他的只是屬於‘雖遠必誅’範圍的鄰邦罷了,要是華夏足夠強大,大傢伙自然還能其樂融融的一起生活,可是一旦華夏開始衰落,這些友邦就開始磨爪子準備吃肉了。

平日裡對他們仁義,到最後換來的卻是殺戮和劫掠,這樣的仁義,到底有什麼意義?

反倒是寧渝的這一番表態,卻是讓不少人真正看明白了,只有把自己的百姓當成子民去好好對待,纔算是真正的治國平天下的聖人,至於他國如何看來,他國子民如何評價,這重要嗎?

彼之仇寇,吾之英雄。

當道德上面的問題徹底一掃而空之後,大傢伙很快也就做好了心理上的建設,準備嘗試着做一做封君的準備——當然眼下只有緬甸可以做,自然也就盯住了緬甸一地。

“陛下,如今緬甸之地,到底要怎麼處理?”首輔寧忠義也順水推舟開始問起來,畢竟眼下大軍還放在了緬甸,長期下去也不是個事情。

寧渝原本對緬甸還有另外一些想法,可是眼下見到衆人如此熱情,卻是有一些改變,笑道:“如今緬甸土地還算頗大,朕打算在緬甸設置安南都護府,至於其下亦可光置封國,諸位卿家均可申請報名,只要能夠通過審覈,朕照準不誤。”

“是,陛下!”

衆人興高采烈地回覆道,至於一些人卻是已經開始想着要哪塊地方了,畢竟眼下的緬甸可是一塊真正的大肥肉,要是運作得當,或許還能在緬甸謀取暴利。

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
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