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

“着江南提督高其位宜當速克清江,不可遷延日久,以免楚逆南竄他省,屠戮生民....”

一名太監站在軍營大帳之中,一板一眼念道。

“奴才領命。”

高其位艱難地從地上爬了起來,七十多歲的人跪來跪去也着實不方便,不過站起身子的時候,臉上就開始帶着笑,他望着傳口諭的太監,悄悄遞過去了一枚玉佩。

“李公公從前線一路奔波,着實勞苦了些,這些辛苦費還望李公公不要嫌棄。”

那太監看也不看那玉佩一眼,塞進了袖口裡後,笑道:“前些日子高大人可是跟那楚逆打了一仗?卻爲何沒有繼續攻下去?”

高其位並非是什麼愛護士卒的好將軍,實在是因爲他自己都覺得強攻打不過,這才選擇了放棄,可是這番話卻不能直接說出來,因此給到皇上和查弼納的解釋都是死傷過於慘重,難以爲繼,應此改強攻爲圍攻。

有此前因,高其位當下也只能苦笑道:“公公有所不知,這楚逆槍炮甚利,訓練也頗爲得法,因此我軍若是強攻,則損失慘重,而圍攻之策更加穩妥,勢必能將這些逆匪消滅殆盡。”

太監輕輕點點頭,嘆息一聲道:“將軍可知,如今北線態勢一片良好,年總督已經打到了鄖縣,若是再克此城,將會一路直下武昌。皇上這邊更是調撥來了數萬綠營,一旦拿下信陽,楚逆則再無迴天之日。”

高其位當然明白對方的意思,若是到了那個時候,你高其位和查弼納還在跟南下的復漢軍打來打去,倒黴的可就不是別人了,正是老兄你自己!

聽到此話,高其位不由得抹了抹額頭的汗水,謙卑道:“還請公公向皇上稟告,奴才未曾領悟皇上真意,是奴才該死,奴才一定會拿下這清江城。”

太監聽了這一番話,也只是微微點頭,連飯菜都沒有吃上一口,便急匆匆地離去了。

這一番事情,關鍵是原因還是在於南下的那隻復漢軍,也就是獨立第一師造成的麻煩,正因爲他們南下贛州,對其他諸省造成了嚴重威脅,才導致參奏查弼納與高其位的摺子越來越多。

許多大臣都參奏查弼納與高其位尸位素餐,甚至還有人認爲查弼納手握十萬大軍,卻遲遲不肯西進,有不臣之心,雖然這些言辭並非主流,可也能看出這二人目前的麻煩之多。

爲了這件事,連查弼納也給高其位帶來信件,言辭中也不太客氣,甚至還說出了‘廉頗老矣,尚能披甲上陣,君何如?’這樣的話,這讓高其位感到深深的恥辱。

如今朝廷內外都在催促高其位,速速攻下清江城,這已經讓高其位無法穩坐高臺了,他很快便召集了衆將,準備進行新一輪的攻城。

由於上一次已經有了攻城的經驗,高其位心裡也有了幾分底,並且也對如今的攻城手段進行了改良,只是當高其位望見那一座看似不甚堅固的小城時,卻依然感受到幾分戰慄。

七月底,停歇了半個多月的攻城戰再一次打響,對於寧渝而言,卻是一個好消息,說明之前的手段似乎提前見效了。

原本寧渝是想等到獨立一師拿下贛州後,便一路北上攻克撫州,隨後切斷高其位的後路,逼迫查弼納引兵南下,從而徹底解除復漢軍東面的威脅。

可是令寧渝沒想到的是,光是獨立一師攻克贛州府,就讓廣州的清軍坐不住了,在管源忠的過度反應下,傳導到康熙那邊時卻成了另外一幅模樣,再加上辦團練一事的影響,讓康熙對大臣的用心產生了懷疑。

在這種情況下,查弼納和高其位根本無法自辯,最好的辯解方式就是趕快拿下對面的楚逆,才能跟康熙皇帝證明,自己還是一個好臣子。

望着城下的清軍整頓集結,然後開始向着城牆發起衝擊時,寧渝卻明顯感覺到清軍士氣已經不如前些日子了,不僅僅如此,連高其位的戰意似乎也沒有那麼濃烈。

戰場上的勢說起來很玄妙,其實也很簡單,關鍵就在於攻必克戰必勝,像寧渝率領的第一師打了不知道多少硬仗,每戰都能獲勝,以致於士兵心底的氣勢很高,打起仗來也是信心百倍。

雖然說這樣一來,容易陷入驕兵必敗的陷阱裡,可只要指揮者能夠保持一顆清新的頭腦,那麼就可以將這股氣勢轉化成戰鬥力,從而助推戰力的增強。

可是清軍就不一樣了,自從跟復漢軍交手以來,幾乎就沒有佔過便宜,在復漢軍槍炮聲一響的時候,許多人甚至都想着往後跑,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有太高的戰鬥力。

整個戰場的局勢跟之前幾乎沒有什麼區別,清江城頭上的雷式炮發起轟鳴,再夾雜着排槍的聲音,兩股聲音在此交織在一起,卻是構成了最爲殘酷的一幕。

許多清軍士兵根本接近不了城牆,就被直接打死在了城牆之下,而此時清軍子母炮以及威遠炮的反擊,卻顯得有些無力,除了一些鐵彈正好落在了城頭內,便幾乎沒有其他的傷亡。

濃密的硝煙將整個牆頭都遮蓋住了,無論是城牆上還是城牆下,都佈滿了濃煙,除了耳朵裡能聽見槍炮聲,便再無其他了,然而戰爭的殘酷不會因爲如此而變得簡單。

一批又一批的綠營官兵被送上了城頭,又隨後被趕了下來,這個過程當中浮屍無數,也有許多清兵想要逃跑,卻被高其位佈置下的督戰隊一刀給砍了腦袋,掛在了旗杆上。

“進則生,退則死。”這是戰前高其位發佈的命令,沒有商量,沒有妥協。

然而這種不顧傷亡的打法,並沒有真正對復漢軍造成太大的傷亡,也沒有讓清軍的陣地往城內移動分毫,一批批的清軍被投入到城頭上,然後被吞噬掉,無影無蹤。

高其位一旦下了決心,就不會再有分毫的反悔,眼見得自家傷亡越來越大,心裡反而更加踏實了幾分。

“這一戰,我等有進無退,楚逆槍炮雖然兇猛,可是並非毫無破綻。”

高其位凝聲道,他身後的綠營將佐們卻感到一股寒氣從心底而生,這個人實在是太瘋狂,如果能夠把楚逆拿下,恐怕把所有人都送去死,他眉頭都不會皺一下。

“這一戰的關鍵所在,是在地下。”

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
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