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波瀾

康熙五十九年十月,湖北三府陷落的消息,已經傳遍了天下,無數人怒罵亂臣賊子,也有無數人歡欣鼓舞,漢人天下終於有希望了。

與此同時,穩坐北京城的康熙皇帝,在看到滿丕所上的奏疏後,險些背過氣去,這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再也不顧儀表儀態,在朝堂裡狠狠大罵了滿丕一通。

“廢物,混賬東西!朕的天下,就讓這幫小人給肆意丟掉了,着令,失陷三府所有棄城而逃的官員及綠營將佐,力斬無赦!”

這一番雷霆之怒讓大臣心驚膽戰,這可是康熙近些年來從未有過之事,將君臣相得的僞裝撕了個粉碎,由此可見康熙內心的怒火之盛。

從這一刻開始,復漢軍或者楚逆這個名字,開始進入了這滿朝袞袞諸公的心裡,從原來以爲的一介旋起旋滅的逆匪,到現如今震動天下的叛軍,只花了一個月時間。

四阿哥胤禛不顧塌上康熙難看的臉色,再一次跳了出來,“啓稟父皇,楚逆猖獗如斯,實是總督滿丕無能,還望父皇查處此人,更換賢能,以激勵士心。”

四阿哥並非不知這番出言會觸怒康熙,實在是他爲人稟性剛直,明白若是湖北戰場上再不更換總督滿丕,恐怕還會有更大的亂子出現,當下也顧不得許多。

康熙聽到此言,臉色更是陰沉了幾分,上一次着力保滿丕的就是皇帝本人!你四阿哥如今說這番話是什麼意思?想看君父顏面無存?心裡不快卻是沒有表現出來,掃視了一眼羣臣,淡淡開口道:“諸位還有什麼想法?”

馬齊雖然心中也在暗罵滿丕無能,可是這個時候也不得不站出來,“湖廣總督滿丕雖有大錯,可畢竟爲大清披肝瀝膽,如今已經會同提督王文煥,集成重兵之勢,當下卻不好臨陣換將。更何況這平亂大局,不可盡付漢人之手,還望皇上明鑑。”

“更何況,這作亂的是綠營將佐,這投降的亦是綠營兵將!”話語中隱隱將矛頭對準了滿朝漢臣,造反的是漢臣寧忠源,投降的是漢臣許明遠,那這滿朝的漢臣又該如何自處?

馬齊早就對朝上的漢臣不滿,尤其是在之前康熙提拔的李光地、趙申喬、周培公以及姚啓聖等人,幾乎將滿臣的權力分走了大半,如今有機會自然要打壓幾分。在這番考慮下,馬齊這話卻是說的毒辣,隱隱點出瞭如今湖北戰場上的局面,帶兵的都是綠營將官,幾乎沒有滿臣,此時若是將滿丕換掉,對於滿人不利。

在場的漢臣一聽,卻是急了眼,這明明要把黑鍋往漢臣身上扣的節奏,也顧不得滿漢之別,當下便有人出來反駁。

文淵閣大學生王掞當即出列,此人乃前朝首輔王錫爵的曾孫,於康熙九年得中進士,七十多歲的年紀卻不減豪氣,可謂老而彌堅。

“啓稟皇上,馬齊大人所說固然有理,可是前番與楚逆屢屢激戰亦是綠營。這漢人的心,是向着皇上的!”

康熙在御榻上冷眼旁觀,這滿漢大臣之間相互攻訐的場面,實在是太熟悉了,自從他登基御極一來,這樣的場景簡直數不勝數。不過康熙也樂得如此,唯有分化制衡,才能確保權柄在手。

不過此時的康熙,人老心卻不糊塗,自然明白如今楚逆作亂,再對綠營動手恐怕會逼得天下漢人皆反,因此不僅不能過於苛責漢臣,還需要大大優待一番。

“你們都是我大清朝的忠臣,滿丕沒有做好自當懲罰,這楚逆作亂亦是個例,豈能以滿漢區分?着令,湖廣總督滿丕限年底之前,速速平滅亂匪,收復三府,再有差池,朕要了他的腦袋!”

“前番幾次雖有失利,但無礙於綠營將佐拳拳之心,着令對湖廣戰沒綠營兵丁家屬,應當好生撫卹,黃州協參將鄭容忠心爲國,雖死猶榮,着賞雙眼花翎,賜榮祿大夫爵。”

這一番處置下來,卻是讓滿漢大臣都心滿意足,滿丕沒有被換下,對於滿臣來說就是值得的,而綠營官兵將佐得了賞賜,也能說明漢臣參贊有功,從這一點上來看,康熙作爲一代君王,對於平衡之道已經是爐火純青。

只是事情就這麼了了,康熙內心的結卻沒有打開,明年就是御極六十載了,對於康熙來說,也沒有多少年好活了,想要圖個名,卻被這突如其來的楚逆狠狠打了一嘴巴。

這中外朝野萬方臣民,還不知怎麼在心裡編排朕呢!

一想到這裡,康熙的眼前便有些發黑,只是他明白如今可不能倒下,強撐着回了上書房,可是心裡的怒火卻是無處發泄,便藉着由頭,胡亂打死了幾名觸黴頭的宮女太監,卻是心裡舒暢了幾分。

翻開了一摞奏摺,其中一封卻是朝鮮外臣所稟,稱朝鮮國王李焞薨逝,希望天朝上國能夠冊封新的世子,看到這一本奏摺,康熙的內心卻有了幾分波動。

若說康熙的前面幾十年一直在鬥三藩、鬥臺灣,還有鬥噶爾丹,可是後面幾十年卻一直在跟自己的那羣兒子在鬥,若是說起奪嫡之慘烈,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自己生養的這批阿哥們,個頂個的都是人精。

先是衆兄弟合力鬥太子,後來是一起斗大阿哥,再後來又是八爺黨,鬥來鬥去的過程中,康熙也少不得親自下場,以致於鬧得個衆兄弟反目,父子相仇的慘烈局面。

康熙內心微微嘆息,也不再多去想那些陳年舊事,在奏摺上寫道:“李焞襲封五十年,奉藩恭謹,撫民慈愛。茲聞溘逝,惻悼實深,即令王子李昀襲封。所進貢物悉數帶回,仍查卹典具奏。”對於朝鮮這個大清邦國,康熙還是頗爲愛護的。

此折批閱之後,康熙卻又停了筆,想起了遠在西北的撫遠大將軍胤禵,如今出征已有整整兩年,久歷西北邊塞苦寒,更是屢立奇功,心裡便軟了幾分,又擬詔令撫遠大將軍胤禵會議明年師期,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回胤禵,朕甚安,只是爾久居塞外,身子骨可強健了些?朕心實有不忍,賜錦緞長袍一件,着憫其心。”

康熙心裡感念着爲君分憂的十四阿哥,又想到了其一母同胞的四阿哥,聯想到四阿哥今日所言,心裡卻是多了幾分厭煩。

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九十章 傷亡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八十章 勸降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
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九十章 傷亡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八十章 勸降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