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

“在過去的千年時間裡,儒法的力量無可動搖,可終究是千年的東西,這面子上修飾的再光鮮,也難以掩蓋內裡的一團腐朽,一旦時局有變,這世道便一去不返了。”

“明清大變之際便是如此,偌大一國家,巔峰之時擁兵百萬,可是大勢一去之時,便如黃河東流,一去不復返,非人力所能挽回。”

寧渝沉默,後世無數人談及明清之失,可無論再怎麼覆盤,都無法模擬出大明王朝末期時的那股子暮氣。

就如同垂垂老矣的老人,一旦壽終正寢,便是任何良藥都無力挽回了。

儒法之道在大明的屍體上死去,又重新在大清的身體上覆活。

崔萬採起身而立,背朝着門外,望着光線灰暗的屋內,深深嘆了口氣。

“爲師學了一輩子儒法之道,最終到頭來卻發現這儒法之路越走越窄了,因此爲師不教你儒法之道,你可服氣?”

寧渝躬身行禮,內心無比平靜,道:“老師之言與學生卻是相同,學生亦認爲儒法之道,已然不可行,未來世界局勢之變化,風雲莫測,儒法只會被大勢碾壓。”

崔萬採奇怪道:“你倒頗爲奇怪,這儒法之道唯有學透了才能參悟,可我看你也不過只是初窺門徑,又如何悟透?”

寧渝苦笑,他總不能說自己是從後世而來,對之後幾百年的世界歷史都瞭然於胸。

既然不能說,寧渝便只好再一次扯謊道:“學生之所以領悟並非出於儒法,而是格物之道。”

崔萬採這才滿意的撫須道:“難怪如此,看你這一路行事,無一不是從器具之道入手。先前你父親一事,便是如此,不過我還是想提醒你,想以器物入道實在很艱難。”

寧渝自然明白崔萬採說的意思,在儒法統治的時代裡,他們所希望的一個理想社會是一個靜態的社會,是一個停滯的社會,人人安守本分,當官的就好好當官,種田的就老老實實種田。因此求變求新講究流通的工商,就成爲了受排斥的對象,自然便是小道。

“老師,如果說,如果說這器物之道的發展遠超如今的趨勢呢?”寧渝仔細的斟酌道。

這一點是當世所有人都無法料到的,哪怕是學貫古今的崔萬採,也難以預料到後世的科技發展的有多快,短短几百年的時間裡,人類幾乎可以說是上天下海,無所不能。

正因爲如此,崔萬採纔會認爲器物入道艱難,畢竟在大部分人的認知裡,一千年前用的東西跟現在用的東西,沒有質的變化。

崔萬採被這個問題給滯了一下,良久才嘆氣道:“天人之道終究無窮盡矣,以你的天賦,若真的鑽研器物之道,真的或許能成事,只是我華夏一脈勢如山海,怕是窮盡你一生都難以撼動。”

以如今崔萬採的認知,是真的深入到了民族文化的內核了。君不見,後世自一鴉戰爭一來,一百多年的歷史都是講一件事,龐大的華夏文化一脈,在勢不可擋的器物面前,是如何艱難的轉身?

這一轉身,幾乎是沉淪於九幽之下,難以再復。

寧渝輕輕擡起頭,眸子中透着堅定,這一眼似乎看穿了天地春秋,更是讓隱在簾子後的崔姒捂住了小嘴,她實在從來沒見過如此幽深的眼神。

“老師,若是尋常的器物之道,學生自然不敢大言。若是有了這個呢?”寧渝從懷中掏出了一枚黃澄澄的銅錢,上面寫着“康熙通寶”四個字。

崔萬採今日對這個弟子實在是有些刮目相看,只是還不夠,“若是加上它,或可加快器物之道發展之勢頭,可是也極爲容易做他人嫁衣,到頭來一場空。”

寧渝不慌不忙,又從懷中掏出了一枚鉛彈,道:“若是再加上這個呢?”

崔萬採的神情出現了一絲驚訝,笑道:“若是加上這個,能成一時之勢,卻難以長久。”

自然,若只是銅錢加鉛彈,這器物之道早已成爲大道了。雖然已經足夠驚世駭俗,可是在崔萬採看來,依然不夠。

寧渝沒有失望,只是長嘆一口氣,道:“還差一樣東西罷了。”這樣東西是現如今的寧渝卻是無法給予的,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等到這件東西出現的那一天。

崔萬採此時的眼神卻透着光彩,他望着寧渝,如同望着一柄逐漸出鞘的寶劍,銳利而頗有朝氣。

他厭煩所謂的君子藏鋒之說,藏着藏着,就沒了。

大丈夫行於世,就該一展內裡鋒芒,方纔不負大爭之世。

崔萬採望着北方,目光似乎穿透了屋頂,穿透了千山萬水,直搗黃龍一般,用極爲罕見的激昂語氣道:“寧渝,爲師再教你最後一課。從今天以後,爲師再難以幫到你了。”

“何爲天道?既是人心,亦是大勢。縱觀千年,大勢之變動變幻莫測,非人力所能阻,唐宋元明之失,其失之於根底,根基不穩。”

“你今日既然有志於大勢,便不可不知,人心綁在大勢上,大勢也會被人心左右,當今康熙皇帝拿捏人心如數珠子,便是玩弄權術到了極致。”

“可是人心思變,終究不是棋盤上的雲子,絕非黑白涇渭分明。若只是講究這一點,便遲早失了分寸。”

“寧渝,爲師希望你的器物之道,能夠真正左右大勢,動搖人心。若真的有了這一日,器物之道,便是天地大道。”

望着此時飄飄似謫仙人的的崔萬採,寧渝內心的千言萬語,終究是沒有說出來,什麼都不必說了,也無需多說了。

只是在臨走前,崔家少女親自奉茶而出,精緻的面龐上泛着微紅,輕聲道:“敢問師弟,此道乃何道?“

寧渝低頭望了一眼手中的銅錢,微笑道:“我這身本事,想來也都是源自這枚銅錢,若真的說起我未來的道,那就叫——資本論吧。”

“資本論....”崔萬採和崔姒同時念及這個詞,反反覆覆咀嚼一番,只是前者的笑容越發微妙,後者卻露出了一絲困惑。

崔家父女瞧着寧渝的影子,在夕陽的斜照下漸漸拉長,一直到消失不見。

“爲父給你選的這個夫君,如何?“

“呵,滿腦子的造反思想...深合我意。”

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八十章 勸降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三十一章 大怒
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八十章 勸降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三十一章 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