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

當路走寬了以後,不光可以自己爲自己考慮,就連敵人都會爲你考慮。

張廷玉眼下就是屬於這種心態,在他看來,如今的大清想要通過正常的手段來挽救江山,已經完全不可能了,既然如此還不如選擇另闢蹊徑,只要能夠保住大清國祚,一切都是可以付出的代價。

只要俄羅斯還想舒舒服服吃下北方的領土,就絕不會坐視大清滅亡,否則一旦換成銳意進取的大楚,到時候他們還能不能保住眼下的領土都很難說。

因此,這一仗俄羅斯已經跟大清站在了一個戰壕當中,所欠缺者便只剩下一塊能夠吊住俄人的肉。

衆臣神色異然,但是並沒有出言反對,大家都不是什麼吃素的,自然明白在眼下的局勢當中,大清能夠做的也就是這麼回事,只是對張廷玉這般直白的言辭略微有些反感,畢竟大家可都是要臉的君子。

雍正聽完張廷玉一番話後,並沒有直接表態,而是選擇沉默以待,這本身就說明了他的默許態度,只是這些話不能由他這個皇帝說,也不應該由他來說。

自從局勢變得一步步明朗後,雍正便已經下定了決心,無論是殺雞取卵法,還是賣法求全策,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保住八旗,而不是保住大清了。

保住八旗和保住大清,其關鍵就在於,雍正已經徹底放棄了平定楚逆這一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十分理性地認識到了一點,那就是大清實際上已經亡於康熙六十一年。

如今的三年掙扎,只不過是寧楚在收拾南方的亂局罷了,等到寧楚徹底空下手來,到時候只需要一擊,就足矣覆滅大清,而大清在這三年時間裡舉步維艱,舉全國之力也才練出了一支不倫不類的八旗新軍。

這樣的八旗新軍並不能保全大清,只能嘗試着保全八旗,回到滿洲也好,或者是流竄遠荒也罷,都還能多個生存的選擇。

張廷玉是最能理解雍正心思的大臣,因爲他的每一句話都說到了雍正的心坎上,而圖理琛便是一個不識時務的反例,他不僅不懂雍正內心的想法,也不懂如今的八旗高層的想法,大家都很討厭這個滿嘴胡話的人。

“衡臣,對俄出使之事,還需要你多多費心,不過圖理琛那邊,你也要好好開導一番,實在不行就讓他多回家休息休息。”

雍正慢吞吞說道,算是給這件事定下了基調,那就是賣國求存,出賣北疆領土引俄兵南下,抵禦即將到來的寧楚北伐大軍,以此保全八旗。

“奴才領旨,不過奴才才薄德淺,領頭之事還得多羅郡王策棱和伯四格大人負責,至於奴才嘛,敲敲邊鼓就行了。”

張廷玉微微一笑,可是這幅笑容在其餘大臣眼裡卻顯得那麼的可惡,似乎就在他成爲漢臣領袖之後,整個人與當年的名臣張衡臣卻是越來越不像了。

雍正不在乎,他已經什麼都不在乎了,除了八旗以外,自然用什麼人都無所謂,只要能夠幫助他度過難關,而張廷玉便是這樣的絕好工具,只要等八旗度過了劫難,到時候只需要一道口諭,就能賜死眼前這個賣國求榮的奸臣。

不過雍正心裡還記掛着一件事,“衡臣,前日你說的殺雞取卵之法,到底是怎麼個做法?”

衆人此時也是頗爲驚訝,有了前面的這些例子,如今的他們倒還真想聽一聽,眼前張廷玉能夠提出什麼樣的建議來。

“放權於各地督撫,準其自行光設稅卡,徵收稅金,允其大規模訓練各地團練,允其自行提拔任用督撫各級官職。”

張廷玉深深低着頭,“不光要對外賣國,對內更得賣國,士紳不可靠,皇上真正能夠依靠的依然是我大清的官員。”

...........

南京城,在位於南郊的一處行刑場前,此時已經站着數排的復漢軍士兵,他們每個人的肩上都扛着火槍,而槍頭上的刺刀被取了下來,掛在了腰上,一面火紅的復漢軍軍旗正在迎風飄舞,如同夕陽赤血一般,令人不寒而慄。

一名軍官站在了空地前,他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大校,胸口上佩戴者數枚勳章,神情凝重無比,似乎在等待着什麼,然而並沒有任何人膽敢打擾他,所有人都屏氣凝神站在了一旁,一起等候着。

不知過了多久,只聽見一陣馬蹄聲響起,隨後便是馬車行駛在道路上發出的咕嚕咕嚕的聲音,一隊肩膀上佩戴者法警標誌的復漢軍警察,正押送着一隻長長的車隊,緩緩靠近。

等到車隊抵達了行刑場時,從馬車上下來了一名佩戴高級警監的警察,他的臉龐方方正正,透着一股堅毅之色,行爲舉止上充滿了軍人的色彩。

軍官走上前去,對着高級警監行了一個軍禮,臉上帶着微笑,“叔父,沒想到這次您親自來了!”

高級警監並不是尋常人,他過去是復漢軍最早期的一名副師長,姓鄧名方,而眼前的軍官,正是他的侄子鄧鐵石,也是他曾經的部下。

鄧方在軍中堪稱是一個傳奇,可以說目前軍內上至樞密使,下至各師團長,在他的面前都得喊上一聲前輩,原因很經典,他是當年跟着太上皇寧忠源起兵反清的左膀右臂之一,特別是在高遠戰死之後,鄧方便成爲老漢陽營僅存的代表人物。

當然,漢陽營作爲寧家反清最早的軍隊,雖然傳奇性十足,可是也跟其他的軍隊一般,在歷次的軍事改革中被取消了編制,因此眼下大部分人都不清楚還有這麼一支軍隊,至於對它當年的千總鄧方更是知之甚少。

鄧方終究是老派出身,一直都不太能夠掌握更先進的作戰方式,因此在軍中的職位並沒有如同程銘等人那般升上去,他倒最後也只是以一個新編師師長的身份,告別了現役部隊,並且成爲了新成立的警察部門的一名高層負責人。

不過鄧方雖然沒有在軍隊中得到太高的地位,可是他的侄子鄧鐵石卻堪稱武運亨通,先後在多次戰役中立下了不少戰功,並且也成爲了一名新編師的副師長,如今也被調入了禁衛軍當中,成爲了一名禁衛旅旅長。

鄧方望着自己的侄子,卻並沒有給太多的好臉色,而是嚴肅道:“無論是在軍中,還是在官場,都沒有所謂的叔父,請叫我鄧警監。”

鄧鐵石當下便有些尷尬,他連忙恢復到原來的凝肅狀態,舉起手行了軍禮,“鄧警監,請移交此次執行處決命令的犯人名單。”

鄧方這才點了點頭,從身後的警察手裡拿過一份厚厚的文件,遞給了鄧鐵石,輕聲道:“這些人都是在之前科舉大案中串通作亂的士紳大族族長以及要員,共計八十七人,這些人干係重大,因此經過大理寺審判,處以槍決,請立即執行。”

“是!保證完成任務。”

對於禁衛軍來說,他們日常是不會負責這些事情的,可是有時候也確實趕了巧,因此也不是什麼大事,鄧鐵石看了一遍名單之後,然後派人審覈了一遍從馬車上押解下來的犯人,最終確定無誤,便在名單上籤署了自己的名字。

直到這個時候,衆人才感覺到行刑場內的氣氛變得越發凝重起來,那些士紳大族的組長以及要員們,他們的臉上都如同死灰一般,甚至都沒有幾個人叫出來,或許眼下的這一幕徹底打消了他們心裡的生還念頭。

對於士紳大族的族長們來說,殺人並不會讓他們感覺到害怕,因爲這些經過審判要處決的族長當中,有幾個人手裡沒有沾過人命?在他們的心裡,普通的百姓跟牛羊一般無二,殺了也就殺了,從來都不會在心裡有過半點的愧疚。

然而,殺人者恆被殺之,等到這些人到了生命的盡頭時,卻終究泛起了一絲揮舞,倘若他們從一開始就懂得什麼叫做慈悲,想來也不會淪爲這個下場。

“砰——砰——”

真正的槍決並不會顯得多麼血腥,隨着犯人們逐漸倒地,開槍的士兵們也沒有太大的反應,只是走上前去查看他們的屍體,倘若有人裝死或許是僥倖逃生,那麼士兵們也會拔出腰間的匕首,給他們來一個痛快。

殘陽如血,鄧方坐上了馬車,帶着警察們朝着南京城內而去,像這樣的畫面他見過的並不在少數,畢竟大楚的建立並沒有眼下看似這般一帆風順,無論是那些別有用心的,還是心懷鬼胎的,倘若漏出了馬腳,總是少不了走上這一遭。

對於鄧方這個軍人出身的半道警察來說,眼下的寧楚纔是他真正需要守護的東西,因爲在這個國家,他也是投入了自己的心血和期望,當國家變得越來越好的時候,鄧方的內心裡也會越來越滿足,這是他所經歷的大時代。

由於鄧鐵石是禁衛軍系統,因此在收拾完現場後,就會直接帶人回軍營,並不同路而行,至於此時馬車當中,只有一名下屬陪同他回刑務部,與此同時還需要前往大理寺提交回執,已代表此案的完結。

下屬姓趙名隆,是一個三十出頭的漢子,以前也是從軍隊裡出來的,因爲足夠的機靈,所以才慢慢在新建立的警察部門當中謀得了高位,逐漸成爲了鄧方的左膀右臂。

“鄧大人,我可是聽說了,北伐就在眼前了,現在前線的部隊已經開始集結了,您侄子這一仗怕是能撈到不少的軍功!”

來警察部門的人當中,有一小部分屬於投機者,更多的人都是因爲在軍隊裡實在沒有前途纔來的,趙隆便是其中一個。

“國家統一,這是好事啊!”

鄧方語氣淡淡的,他並不是一個好高騖遠的人,能夠做好眼前的事就足夠了,從他的資歷就決定一點,那就是隻要他不背叛寧楚,未來必然會有個相對應的結果。

趙隆卻有些不太甘心的模樣,“若非當年在軍隊裡得罪了一些人,我也不會跑到警察系統裡來,誰不知道想要立功,那就得去軍裡!”

“雛鷹派?”

“您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咳,當年的事情那就別提了,都是一攤子漿糊!”趙隆語氣裡似乎有些後悔,只是眼下也只得認了。

鄧方微微一笑,“目前軍內的派系,老夫雖然知道不算多,可是也明白無非就是兩幫人,一幫是當年的勳臣派,一派就是當今陛下親自帶出來的‘雛鷹’,樞密院裡雖然還是勳臣派佔據絕對優勢,可是總參謀部裡如今可都是雛鷹的人!”

“是啊,你看像那個董策、許成樑、常有財,還有剛剛升爲總參謀部副部長的宇治景,都他孃的是雛鷹的人,我要是年歲小個幾歲,前幾年說不定也能進雛鷹,如今也是那等人物了!”

鄧方聽到這裡卻是冷哼一聲,“你小子只知道人家高官顯爵,可是你知不知道最早的雛鷹,當時有兩百人,如今還剩下幾個?沒有這幾年的打生打死,你還真以爲人是吃素的?”

“嘿嘿......鄧大人莫要見怪,在下就這一嘴,也知道自家的能耐,能有眼下這待遇不錯了......只是鄧大人有沒有重新披軍裝的想法,怕是未來幾十年裡最大的機會,也就這一次北伐了.......”

重新披軍裝?

鄧方苦笑着搖了搖頭,倘若真有這個可能,他何嘗不會願意?

可是任何人都知道,如今有了雛鷹營,有了中央軍官學院,有了各式各樣的軍校,他鄧方有什麼?只有一把老骨頭和一箇中看不中用的老資格罷了,再說真要回軍裡又怎麼安排,總不能讓他回去當營長吧?

一想到這裡,鄧方卻是嘆了一口氣,他的神情裡透着幾分寂寥,“老咯,以後的天下,還是由年輕人來打吧!”

夕陽逐漸慢慢沉下了天際,而黑幕則是重新開始籠罩這個世界,然而對於南京這樣的城市而言,它的夜生活還沒有真正完全開始,或者就像鄧方而言,他們已經看不懂這個世界,更看不懂現在的人了。

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
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