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

很顯然,在噶爾丹策零剛剛一回來的時候,就已經想着讓大策凌敦多布多做一手準備,而如今隨着策妄阿拉布坦圖窮匕見,大策凌敦多布埋伏在帳外的親信們,便成爲了扭轉局勢的關鍵所在。

在草原上,背叛與忠誠似乎都是理所當然的東西,沒有什麼道理可以講。

當大策凌敦多布成功地控制住了整個帥帳周圍的局勢後,噶爾丹策零自然也就展開了對其他人的威逼利誘,而在他的種種手段下,僅剩下的幾名親衛似乎並沒有表現出應該有的勇氣,而是選擇了放下手中的彎刀,歸順到了噶爾丹策零這一邊。

可以說,眼下的局勢幾乎徹底不利於策妄阿拉布坦了,而是這位草原梟雄卻似乎沒有任何阻攔或者改變的想法,只是靜靜地望着自己的這個兒子,眼中充滿了欣慰。

“扣兀,你終於長大了!”

策妄阿拉布坦的神情中透露出濃濃的欣賞之色,隨後他努力地坐穩住了身子,輕聲道:“來吧,殺了我,整個準格爾就是你的了!”

一旁的大策凌敦多布隨後便拔出了自己腰上的彎刀,躍躍欲試地準備走上前去,砍下這顆詭計多端的腦袋,徹底奠定大局。

可是還沒等他走出去,噶爾丹策零卻攔住了他,這位三十歲出頭的大王子,似乎還不太習慣眼前策妄阿拉布坦的這幅處境。

“額直革,孩兒不能殺你。”噶爾丹策零思考了許久,終於搖了搖頭。

“爲什麼?殺了我,你就能夠當上大汗?你到底在猶豫什麼?”

策妄阿拉布坦似乎十分失望,他臉上帶着些許震怒之色,望着自己這個引以爲傲的兒子,再一次質問道:“你還想不想當大汗了?”

噶爾丹策零擡起了頭,他堅定而大聲地說道:“想,額直革,孩兒做夢都想成爲像額直革這樣的男人,成爲我準格爾部的汗王!”

策妄阿拉布坦笑了,他一邊笑着一邊咳嗽了幾聲,“扣兀,從你剛剛出生的時候,額直革就知道你是草原上的雄鷹,將來註定要成爲我的繼承人,可是你還太小了,太嫩了,沒有辦法帶領準格爾汗國生存下去.......”

說到這裡,策妄阿拉布坦的臉色微微平靜了下來,輕聲道:“額直革明白,想要讓你順風順水地成長下去,只會徹底害了你,所以額直革纔會不顧一切地逼迫你,就像熬鷹一樣,讓你感受到飢寒交迫,讓你感受到危機四伏,直到你開始學會勾心鬥角,學會爾虞我詐.......額直革就知道,你開始長大了。”

“額直革.......”

噶爾丹策零臉上浮現出一絲震驚之色,他沒有想到在過去的這幾十年裡,策妄阿拉布坦竟然一直都懷着這般的苦心。

策妄阿拉布坦坦誠地望着噶爾丹策零,蒼白的頭髮微微抖動着,“扣兀,如今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你能夠帶着部族生存下去,能夠帶着準格爾汗國生存下去.......眼下你只剩下了一件事,那就是殺了我,殺了我以後,你就能夠成爲汗王.......”

“你放心,殺了我之後,小策凌也會忠誠於你,整個準格爾汗國都會忠誠於你,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完成統一全蒙古的大業,成爲新的成吉思汗!”

“額直革.......”

“動手吧!不要再猶豫了.......”

噶爾丹策零的嘴脣輕輕抖動着,他緩緩接過了身旁侍衛遞過來的長刀,朝着前方走去,他一步步走着,腦海中卻回想起了幼時的一幕幕,當初的策妄阿拉布坦還處於叔叔噶爾丹的威逼之下,帶着自己東躲西藏,甚至不得不與部族相互搏殺......

然而歲月荏苒,幾十年過去了,父親也垂垂老矣,他在用自己的方式來給自己上了這最後一課,自己的時代好像真的要到了.......

隨着一道寒光之後,噶爾丹策零在鮮血淋漓中接過了汗王令信,成爲了新一代的準格爾大汗。而就在這個時候,所有人都跪了下來,他們望着噶爾丹策零高呼萬歲,他們揮舞着手中的彎刀,似乎在慶賀新大汗的出現。

當噶爾丹策零徹底掌控了整支準格爾大軍之後,他很快便率軍朝着小策凌敦多布的方向進行匯合,倒不是覺得策妄阿拉布坦在臨終前會欺騙他,而是對於對於此時的噶爾丹策零而言,他不再會相信任何人,自然也不會將希望寄託在對方的手中。

僅僅只是半個月的時間,噶爾丹策零的大軍就抵達了前線,而小策凌敦多布也恭恭敬敬地跪在了噶爾丹策零的身前,並且交出了自己的兵權,而到了這一步之後,噶爾丹策零也算是徹底收攏了大權,將目光投射到了只佔據最後一小片土地的土謝圖汗國。

來吧!額直革沒有完成的偉業,就讓我來親手完成吧!

.........

漠北的硝煙滾滾,頂多也只能影響到廣袤的草原,而在如今的內陸當中,卻渾然是另外一幅模樣,久違的太平終於徹底降臨了。

自從寧楚驅逐清廷之後,也就成爲了天下共主,種種新政的推出,雖然在無形中減輕了人們的種種負擔,可是工商業的崛起,卻有帶來了一些其他的變化。

隨着五月份的到來,民間也迎來了革新五年的上忙,所謂的上忙即官府要徵收的夏稅,通常是從五月份開始徵收,到八月底徹底結束。

桐城鄉下有一片莊子,喚做杜家莊,此時許多剛剛忙過了農活的農人們都忙完了農務,正聚在一起閒談,享受着夏日難得的片刻休憩時光,當然在閒聊的時候,自然會說到馬上要進行的上忙交稅了。

一個臉上爬滿了皺紋的農人,嘴裡叼着水菸袋,正吧嗒吧嗒地抽着,“哎,聽我那能識文斷字的大侄子說,報紙上說啦,今年的農稅又要減一些下來!”

“是啊,聖天子在朝,才使得咱農人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就說這前前年取消了苛捐雜稅,前年又取消了漕賦,去年改革後,咱們繳納賦稅就完全按照央行的銀元和銅元結算,又少了一層盤剝.......”

旁邊的農人年紀輕一些,看上去倒有幾分機靈的勁頭,他扳着手指盤算着,“大楚未立之前誰能想到這樣的好日子?就不說那些雜派,光是爲了湊換銀子,就不知道被人盤剝了多少道!”

農人這番話很快就得到了周圍其他人的認同,因爲他們都是親眼見證,僅僅只是數年的時間裡,農民負擔幾乎是肉眼可見的減少,這樣的變化已經足以讓他們慶祝一番了。

在過去清廷的時候,農人在辛辛苦苦一年下來後,不光要交大量的田賦正項,還要交雜派和火耗銀子,而這些雜派和火耗銀子反而遠遠超過了正項,除此之外,在每年的上忙和下忙之際,還要把穀物換成銀錢,而一般這個時候都是糧賤錢貴,特別是銀子比銅錢更貴,以至於又被盤剝了兩道。

在衆人說得熱烈之際,又有一名頭髮花白的老農加入到了閒談中,他並沒有跟其他農人一般,往地上一蹲就開始閒談,而是朝着天上拱了拱手。

“要說還是聖天子當朝呢!你們知道嗎?咱們的日子過得美,可是北方那邊的百姓就不一樣咯,我那在山東的遠房就來信說,去年北方可是一場大旱,得虧了有陛下,要不然他們都得餓死!”

衆人紛紛點頭,他們都知道這老漢有些親戚在山東,多多少少也聽說過北方大旱,只是這事畢竟都是聽說,誰也不知道其中究竟,當下便紛紛湊近了耳朵,想要聽個仔細。

頭髮花白老漢當下感慨道:“我那遠方說了,原本北方就缺糧,可是天殺的韃子還四處蒐羅百姓的存量,來供給他們八旗,結果去年北方大旱,到處都是顆粒無收,不少百姓就沒了活路......得虧陛下率領大軍蕩平了北方清兵,還派人從南方運來了幾百船的糧食,賑濟給了百姓,要不然我那遠房早就餓死了!”

說起來,在復漢軍攻下北方之後,卻偏偏趕上了北地的一場乾旱,不過幸好先前皇帝就已經頒下免稅的旨意,還從湖廣和江南調撥了大量的糧食入北方,也才避免了一場可能會發生的大災。

而在這一次賑濟災民的過程中,寧楚雖然是作爲一個新生政權,可是在賑災中表現的組織能力卻遠超當初的清廷,因此大大收割了一次民心,無數北方百姓都在感嘆皇帝之聖明,大楚之仁德。

“是啊,是啊,還是陛下仁德!”

周圍人紛紛感慨一番,也學着先前老漢那拱手的樣子,對着根本沒見過的寧大皇帝歌功頌德,等到他們恭維了許久之後,又有人開始發話了。

“嘿,老陳頭,聽說你家小子要從軍隊裡回來?莫不是犯了什麼錯?”

一名老漢貌似有意無意地湊近了過來,詢問着那名頭髮花白的老農,而周圍的人突然聽到這麼勁爆的消息,頓時也都不說話了,等着看老陳頭的笑話。

對於這些還算忠厚的農人而言,也少不了對他人的嫉妒之心,特別是老陳頭還經常炫耀他家那個在復漢軍裡當兵的兒子,更是引起了不少人的眼紅。

那名喚做老陳頭的老農一見周圍人的眼神,頓時撇了撇嘴,冷笑道:“哼,是啊,我那犬子是要退伍回來了——不過他可不是在軍隊裡犯了錯,而是得蒙陛下親筆諭旨,將來要回到咱們桐城,做從九品下的巡檢!”

我滴個乖乖!衆人頓時大吃一驚,這老陳頭不聲不響地還憋着這麼大口氣呢,頓時都有些驚慌,剛剛自己不會得罪他了吧.......

原來,如今的復漢軍在結束了北伐之戰後,對軍隊也進行了多番調整,特別是那些年紀過線的老兵還有傷殘士兵,都逐漸迎來了退伍期,他們在寧渝的旨意下都逐漸回到家鄉,開始擔任一些巡檢等小吏職位。

千萬不要小看一個巡檢職位,即便是最小的鄉巡檢,那也是從九品下的官職,這些遍佈整個寧楚的小吏是正式列入到寧楚的官僚體系當中的,吃的是正兒八經的皇糧,再加上也是拿槍的出身,因此對鄉間民人的威懾力反而更大一些。

自從寧楚的科舉制度以及官吏制度進行改革之後,變化的不僅僅是中央朝廷,像地方官場也出現了很大的變革,特別是大量的小吏都已經進入到了朝廷的正規編制,當然這些人的品級也都是最低的從九品下,可是收入卻相比以往提高了很多,因此他們也比起過去的官員清廉了許多。

由於大規模擴充縣鄉及以下的官員體系,也使得目前的寧楚的財政壓力倍增,根據寧楚整個中央財政的規劃來算,在合併北方各省之後,行政方面的開支達到了兩千八百萬銀元,相對於之前的八百萬銀元,卻是翻了整整三倍有餘。

當然,在如今農人心裡,他們自然是更加喜歡現如今的這種模式,因爲相對於過去鄉紳統治鄉村的局面,如今官府直接深入到鄉里,更容易讓人接受。

“現在的老爺們也比過往和善了許多,聽說現在都有一個民意度的考覈標準,要是民意度太低,老爺們這官可就不穩當了.......不過相比起過去,現在的老爺們都不斷案了,倒是讓人有些莫名其妙了。”

老陳頭似乎很喜歡說這些‘機密’消息,他望着衆人笑道:“聽說現在的老爺們就是治民經濟,只負責處理地方事務,至於那些判案權力,似乎全部都歸給大理寺了哩,咱們縣就有一個縣大理寺,每天去敲鼓的人還不少!”

“咦......誰這麼大的膽子?還真敢去敲鼓?”旁人頓時有些咂舌,這官司擺都擺不脫的,怎麼還有人主動相告呢?

老陳頭嘿嘿一笑,道:“聽說現在什麼敲鼓的人都有,什麼分家產的,什麼分田地的,還有那些借貸糾紛的,實在是層出不窮啦,還有那等窮酸生,靠着一副好訟言轉門給人寫狀子,還賺了不少銀錢呢.......”

對於老陳頭的話,衆人都是一副感慨莫名的模樣,看來這大楚的天下,真是不一樣了!

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十章 尋礦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六十章 父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
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十章 尋礦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六十章 父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