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

寧渝現在感覺自己很頭疼,也有幾分惱怒。

肇事者曾靜卻坐在對面,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沒有絲毫的表情波動。

“你說說你,現在都當上縣令了,怎麼還是一點大局觀都沒有?你給呂家的那封信件,爲什麼不先稟告本都督?”

曾靜一臉不以爲意,低聲道:“下官以爲,反清大業乃天底下頭一號事情,如今我大軍已經快到浙江,下官心頭火熱,便想師兄們也同下官一般,早日迴歸我復漢大業當中來,下官絕無半點私心。”

寧渝感覺自己的腦袋瓜子有些生疼,當下便咬牙切齒道:“我當然知道你無惡意,可是你辦了一件大蠢事!清廷如今在浙江還有八萬兵,不管這八萬人是泥捏的也好,還是紙糊的也罷,那都是實打實的八萬人,我軍要打過去,還需從長計議!”

“可如今你讓呂家投奔於我復漢軍,讓他們如何在清軍的包圍當中過來,若是但凡有風吹草動,清軍肯定會對他們下手,到時候你如何跟你的先師呂留良交代?”

曾靜這個時候纔有些意識過來,結結巴巴道:“可是,下官以爲我大軍已到邊界.....這浙江還不是席捲而下?卻是沒有想到這般戰略.....”

說到底,這還是寧渝他們之前打的仗,給曾靜這些讀書人留下的錯誤印象,在真正打仗的復漢軍士兵們看來,戰爭是你死我活,是九生一死。可是在這些讀書人看來,卻成了席捲天下的痛快事,摧敵破城更是不在話下。

在這種想法下,也難怪曾靜會以爲江南既平,浙江會指日可下了。可是這種想法說是紙上談兵,都算是在誇他了,簡直就是在異想天開。

寧渝心裡有些無奈,可是當下這個關口也只能給曾靜擦屁股,他可不想到了臨了的功夫,讓清軍把江南呂家給一窩端,到時候就算再蹦躂個呂四娘出來去取雍正的狗頭,那也挽回不了復漢軍的損失。

因爲呂家的人才和立場,還有呂留良留在江南的那一批弟子,纔是如今江南最爲珍貴的財富,沒了他們還有他們珍藏的典籍,很多東西都會成爲不可逆的損失。

“傳令!”

高靖快步走了進來,瞧了正在擦汗的曾靜一眼,便打開了手中的記錄本,手裡則握着一隻纖細的兔毫筆,蘸飽了墨汁。

“讓第一師抓緊修整,儘快前進至嘉興府,做出威逼之勢。”

“是。”

“告訴寧羅遠和石薛,影子和軍情處這一次需要聯手合作,把呂家人早點接出來。”

“是。”

寧渝發完命令之後,輕輕嘆了一口氣,希望還來得及。可要是真來不及,那身邊的這個曾靜,就算是死上一百次,那都沒用了。

很顯然,寧渝的猜測在往不好的方向發展,那就是曾靜自以爲隱秘之際的傳信通道,實際上早就被李馥給掌握了,這種粗淺的手法和動作,根本沒辦法瞞住清廷的耳目。

當然,這也是因爲呂家在江南本身就很特殊的關係,可以說從呂留良時期開始,浙江官府和嘉興官府對呂家的關注度就相當不一般,因爲呂留良先前的反清思想,幾乎是瞞不住人的,只是被他的名聲給蓋下去了。

如今局勢越發緊張,李馥對呂家的關注也就越發密切了起來,他心裡非常清楚一點,那就是復漢軍只要有所動作,恐怕呂家都會被牽扯進去,因爲對方的關係和人脈在江浙實在是在紮實了。

浙江巡撫衙門,一名遍體鱗傷的年輕人正躺在地上,他的身邊已經擺滿了刑具,竹籤子、夾棍甚至是水刑都已經給他用過了,效果也十分顯然,年輕人終究是肉體凡胎一個,並不能承受得住清軍的酷刑,已然是全招了。

曾靜當初在傳遞書信的時候,用了一些過去的關係,其中很多人其實都處於清廷的監控下,因此當密信傳出去之後,就被清廷給抓住了其中傳遞一人。

“曾靜,呂留良的學生,也是如今復漢軍麾下的縣令.....”

這番關係被點開後,衆人也就明白了過來,說到底這裡面都是千絲萬縷,密信雖然沒有到手,可是想也能想得到,那裡面都寫了一些什麼內容了。

坐在上首主位的李馥瞧了一眼身旁的楊宗仁,又轉過頭看了看正在飲茶的孫文成,咬牙切齒道:“二位大人,眼下這結果已經是很明顯了......崇德呂家勾連楚逆曾靜,欲行不軌,人證確鑿,着實該殺!”

一旁的楊宗仁沒什麼動靜,可是孫文成心裡卻是感覺到幾分不妙,他實在是沒想到復漢軍還會派人來幹出這麼一檔子事,甚至活還幹得這麼糙,連飯桶一個的李馥都能抓了個正着......這實在是太坑了。

當然李馥此時心裡卻蠻不是這麼回事,他一心以爲自己多麼英明神武,恨不得趕緊抓了呂家交差,到時候就算打不贏,他也能拿呂家來跟復漢軍做個交易什麼的,就算做不了交易也是一件大功,到時候也能趁機偷偷溜回京城,想來也不會有什麼罪過......

想着想着,李馥便想着調兵去將呂家一網打盡,只是還沒等他發出命令,一旁的楊宗仁卻開了口。

“大人,若只是抓一個呂家,或許還不夠.......咱們得讓他多交代一些背後的人,江南能失陷得那麼快,這些人可是功不可沒啊!”一番話殺氣騰騰,卻是想着再深挖下去,把幕後的黑手都給挖出來。

孫文成眼下有些爲難,也不好再爲呂家說些什麼,他是單線跟影子聯繫的,自然不用擔心會被出賣掉。至於呂家,自求多福吧!

“眼看着楚逆要打了過來,咱們這番動靜卻不能太大......否則豈不是在打草驚蛇,更別說若是光明正大去追捕呂家,或許還會引起士林的武議,到時候憑白爲楚逆招攬了些人心過去......”

李馥和楊宗仁聽了以後,也覺得頗有道理,當下便點了點頭,“眼下畢竟沒拿到鐵證,這朝廷的體面還是要顧一顧,那就秘捕吧。”

秘捕相對來說就不能派去那麼多人,原本孫文成還打算自己派人去抓,可是楊宗仁卻似乎有些不放心,藉口呂家在本地根深蒂固,若是本地官兵前去恐怕會走漏消息,不如他派一些團練過去,說着便將這個活計給攬過去了。

“也好,等到楊大人派的人將呂家一網打盡後,本官卻是要瞧瞧,這呂家人讀的聖賢書都讀進了狗肚子不成?還有除了呂家人以外,速捕嚴鴻遣、車鼎豐、車鼎賁、孫克用諸人到案,不可走漏一人!”

這話的意思,卻是要將呂留良的家人和弟子給一網打盡,簡直是要把江南儒宗給徹底斷了根。

呂家。

呂毅中臉色有些焦慮,雖說呂家家門已經緊鎖了,可是他心裡清楚,清廷的探子堪稱是無處不在,若是讓有心人查到了,恐怕禍事轉眼就要臨頭,因此也派出了一些家人在路口守着,看看有沒有什麼陌生面孔。

見得呂毅中這般嚴肅,嚴鴻逵反倒是哈哈大笑,他高聲道:“師兄,切莫擔憂,如今密信在你我手中,清廷無論再怎麼神通廣大,也難以知曉這裡面的內容。”

二人相談之際,一名小娘卻是從裡屋走了出來,開始給兩位老人泡茶,那小娘膚色白皙稚嫩,小臉更是生得精緻,卻是讓一旁的沈在寬都禁不止看了兩眼,頓時便感覺有些失禮了。

呂毅中見到小娘出來,當下也就不再考慮這些煩心事,拉過小娘向嚴鴻逵介紹道:“這是長兄留下來的女兒,喚作四娘。四娘,快來見過你師叔。”

那小娘便有些怯生生行了禮,“四娘見過師叔。”

嚴鴻逵見了心裡亦是感念萬千,輕聲道:“當年大兄早亡,實在是感慨萬千.....”

說起來,呂留良的學生們對呂留良的長子呂葆中並沒有很深的交情,這其中的原因說起來一句話就能概括,那就是道不同不相爲謀。

大儒呂留良終身不仕清朝,爲守名節晚年兩次拒薦,因此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孫也能堅守此志向,不要爲名節所累,要求子孫不要參與大清的科考,可是這一點與呂葆中有很大的不同,當時的呂葆中是想要走科舉路的,因此父子二人存在很大的矛盾。

後來呂留良還訓斥過呂葆中:“父爲志士,子爲新貴,誰能不嗤鄙;父爲志士,子承其志,其爲榮重,又豈舉人、進士之足語議也耶?”可呂葆中依然參加了鄉試,後來還高中了一甲二名進士。有了這樣的先例,以致於呂留良的學生們都有些不齒呂葆中爲人。

後來呂葆中進士及第後授翰林院編修,本以爲能夠踏上一條青雲之路,卻沒想到時運多桀,到最後也沒能得到一個好結果,主要是因爲他年輕的時候結識了一位和尚,法號一念,原本不是什麼大事,可是後來一念和尚在浙江領導抗清起義,時間長達數年,而呂葆中因爲與其相識,以致於內心憂懼不已,最終焦慮而亡。

呂毅中感嘆道:“大兄當年所爲......終究也是爲了我呂家一脈着想,畢竟父親一生都不事清廷,勢必會遭來宵小的攻擊,家父還在時也就罷了,當時名望都在,小人不敢作祟,可是等到家父離世,大兄也只能出來爲家族遮風擋雨。”

嚴鴻逵有些沉默,他望着嬌小可憐的呂四娘,終究是選擇將往事放下,他臉上浮現出一絲笑容,“往事都過去了,日後四娘就不用再受咱們這輩人受的苦......”

說話間,呂家莊子外面卻是來了一批清軍團練,人數大概只有七八十號人,爲首一人正是曹頫,他奉了楊宗仁的命令,這一次卻是要將江南儒宗給一網打盡,這讓這位公子哥心裡卻是有些糾結。他原本也是那等才學之人,對於呂留良更是敬重不已,可如今世事已非,也只好依令而行。

“自今日起,江南儒宗或許要在我手裡斷絕.....卻不知史書上如何看我?”

曹頫臉色有些複雜,一想起這一點心裡便有些抗拒,可是要是違令那就是他死了.......想到這裡,也只能嘆口氣,“包圍呂家,不可放走一人。”

呂毅中和嚴鴻逵聽到了外面的動靜,便對視了一眼,都看到了對方心裡的恐懼,只見一名僕役卻是連滾帶爬進來,臉色煞白。

“老爺.....外面......外面都是兵啊......”

儘管只有幾十名團練,可是這幾十名團練那好歹也是手裡拿着鳥槍的,也不是呂家幾個家丁能夠對付的了的。

呂毅中長嘆了一口氣,“這一下,可是事發了!呂家,完了。”

眼看着清軍團練要進了呂家莊子,可是卻又一批穿着草衣的漢子從遠處緩緩接近過來,這讓曹頫意識到有些不妙,可是還沒等他反映過來,漢子們便已經朝着這邊飛奔了過來。

隨着距離越來越近,那些漢子們一邊跑着,一邊從懷裡掏出了一顆黑不溜秋的東西,接着用嘴邊銜着的火摺子點燃了,就這麼扔了過來。

“轟隆——”

隨着一陣轟隆聲響起,曹頫感覺自己彷彿被一塊巨石給撞上了,他感覺到自己的胸口處被扎進去了一顆石子,鮮血在胸口逐漸滲出,再擡頭望去,卻發現身邊的團練已經倒下去了二十多個。

“復漢軍——”

曹頫撕心裂肺地喊着,其他的團練們卻有些被嚇破了膽,只是瞧着那些穿着草衣的漢子也不太多,這讓他們不知道該進還是該退。

與一片散沙的團練們相比,穿着草衣的漢子大概只有七八個,他們氣定神閒地又扔出了一枚手榴彈,在手榴彈爆炸的當口,他們又從腰間拔出兩柄手銃,雙手分持開始朝着團練們射擊。

這一下子卻是將團練又打死了十幾人,團練們瞧了瞧草衣漢子,很明智地開始向後跑,可是還沒等他們跑遠,漢子們的手銃便霹靂啪啦響了起來,又打死了幾人,剩下的便紛紛將手裡的鳥槍一扔,然後就趴在了地上裝死。

曹頫一臉悲哀地望着自己帶來的這批團練,就這麼被幹淨利落的解決了,心裡卻是涌現出無限的悲涼。

“大清,怕是真的完了......”

當這個念頭在他的腦海裡響起時,曹頫卻是頭一歪,便就此嚥氣了。

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
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