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

當雍正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卻是把在場的衆人給嚇壞了,哪有皇帝這麼說自己的?這簡直就是在自揭其短,完全不考慮自己的面子問題了。

只是一想到說這話的是雍正皇帝,一個世所罕見的實誠漢子,衆人又有些釋然了,或許這便是雍正吧,或許割地與他而言,更是難以接受的隱痛。

“奴才死罪.......只是俄人狼子野心,早在聖祖爺時期就已經體現的淋漓盡致......”

圖理琛曾經在擔任兵部員外郎期間,一路沿着蒙古高原﹑西伯利亞﹑烏拉爾山探訪,並記錄了沿途所見山川形勢﹑動植物分佈﹑河流水文﹑村落居民﹑器用風俗等,後來還寫下了一本名爲《異域錄》的書。

而在這本書當中,便有俄羅斯的地圖,並且記錄了圖理琛在俄國的見聞,堪稱是對俄必看的一本書籍,由此圖理琛也被升爲職方司郎中,成爲清廷首屈一指的對俄專家。

正因爲圖理琛對俄國的瞭解,才使得他心裡焦慮萬分,固然南邊的寧楚是一頭要吃人的猛虎,可是北方的俄人也不是吃齋唸佛的主,若大清真的選擇與其綏靖,怕是回過頭來會被徹底吞吃下去。

雍正的眉頭已經皺起來了,圖理琛說的那一套他不是不明白,可是明白又如何.......眼下的大清,並沒有太多的底氣去強硬的拒絕俄人。

“朕知道了,你們先下去吧。”

略顯冷淡的口吻,自然暴露了雍正內心的不滿,而這也讓三位大臣心裡一顫,幾乎都想就此跪下來謝罪......

等出了養心殿之後,散秩大臣伯四格望着圖理琛,皺着眉頭道:“圖理琛,眼下俄人使團都還沒到呢......你怕個什麼?”

圖理琛望着面前鬚髮皆白的伯四格,不敢有所不敬,當下便苦笑道:“伯四格大人,您老可是蒙古鑲藍旗副都統,難道就沒跟俄人打過交道?”

伯四格一聽這話,當下便輕輕嘆了口氣,低聲道:“圖裡琛,你的意思老夫都明白,可是你也要記住,皇上是咱們的主子爺,大清的江山,那也是皇上的江山!”

說完這話之後,伯四格對多羅郡王策棱拱手一禮,隨後便甩手走人了。

至於多羅郡王策棱亦是低聲道:“圖裡琛,伯四格老大人的意思你還不明白嗎?眼下的局勢,你得分清楚輕重!”

圖理琛苦笑着搖了搖頭,什麼是輕重?他實在是太明白了,無論是雍正,還是其他的大臣,在他們的眼裡,俄人到來只會索要北方的苦寒之地,給了也就給了,算不得什麼真正要緊的大事。

可是寧楚不一樣,他們不光要佔據整個天下,還要徹底佔據滿洲,把八旗都給趕盡殺絕!

在這種對比下,其實答案早就已經出來了,只是這件事不能由雍正本人親自說出來,否則當年康熙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幾乎就成爲了一個笑話,而這件事只能由下面的臣子籤,成爲賣國的替罪羊。

一想到了這裡,圖理琛便有些想着就此罷官不做,可是這也是不可能的,畢竟他是八旗中唯一最懂俄國的大臣,一旦他走了,誰來主持同俄人的談判呢?

無論是多羅郡王策棱還是散秩大臣伯四格,無非都是代表蒙古的面子而已,真正主導談判的還得由他這個俄國通來。

“罷了,罷了,總之俄人到京師還要許久.........”

.............

就在雍正頭疼北面的俄人勢力的時候,寧渝眼下也有幾分頭疼,不過他頭疼的並不是外患,而是產生自寧楚內部的隱憂,其實說起來很簡單,那就是屢屢引起爭議的新式科考。

寧楚朝廷在革新三年的科考試在三月底舉行,不過與過往不同,這一次舉行科考分別選在了各省舉辦,而考試的成績都是在四月中旬頒佈,因此表面上看似平靜的科舉試,在公佈考中名單後,便徹底引起了士林的爭議。

原因很簡單,在過往的時候,科考都是讀書人的特權,其他階級的人是不許參與的,可是在這一次的寧楚科考當中,卻放開了身份的限制,販夫走卒都可以前來參與——因此在考試成績公佈之後,有不少的小商小販居然考上了大楚的秀才!

當然,之所以這些人會考上,其實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作爲第一屆革新了內容的科舉試,根本不考所謂的四書五經,即便有也只是很少一部分,反倒是很多科目大家都不懂,這個時候只要有人在前面稍微學了一些,就很容易能夠脫穎而出。

因此,一些並不是士子的小商小販們,在之前便已經開始學那些科目,而正巧那些科目都是實用之學,並不算很複雜,因此一些人上手速度便極快,至於那些將腦袋學傻的士子,反而佔不到任何的便宜,以致於被淘汰了下去。

只是這一下子卻是徹底引爆了士林的輿論,在大傢伙原來看來,不管你寧皇帝到底想要考什麼,那都可以商量,畢竟都是士子的事情,肉始終爛在了鍋裡,可是眼下寧楚卻輕輕楚楚告訴各位,不好意思,士子並不比其他人高貴,大家都是同一條起跑線,卻是讓士林脆弱的自尊心被徹底戳爆。

如果只是士林在鬧騰,其實也算不得什麼,畢竟秀才造反,十年都不成,可問題是這些士林背後也是有支持者的,他們就是那些地主士紳們,也是在之間改革中的失意者,如今抓到了這個機會,卻開始鼓動士子們開始做亂。

一時間不僅報紙上輿論紛飛,就連朝堂內部都有很多人有些微詞,大義無非就是治國是讀書人的事情,那些低賤的商賈如何能夠參與?更何況其中很多人連商賈都不是,只是一些掙點餬口錢的販子。

不過輿論也並不是全都掌握在士紳的手裡,至少那些商賈們也是有說話的地方的,雙方各自控制的報紙上開始進行了輿論大戰,你說我是粗鄙不堪的販夫走卒,我說你是不事生產的無用蠹蟲,雙方你來我往,倒是打得好生熱鬧。

當報紙上在吵吵嚷嚷的時候,而南京皇宮奉天殿內,也開啓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舌槍脣劍。雙方亦是爭得好不熱鬧。

“陛下,眼下臨近北伐之際,國內卻引起如此騷動,實在是有些不妥,還請陛下以天下百姓爲念,以士民之心爲念。”

說話的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李紱,他一直都是站在士子一邊的,對於那些貪婪無度的商賈從來都沒有什麼好感。

只是當李紱說完之後,工商部尚書寧忠海也就發話了,他的性子更加直率,當下便高聲道:“我大楚扶持商賈,如今已見成效,到了明年只是,軍方所需一切費用,都可從工商身上得到,這筆錢可是那些士子能拿得出的?”

“哼,工商牟利不假,可是這個牟利過程中,導致多少小民傾家蕩產?實在是斯文掃地!”

“難道斯文能變成錢還是能變成打向滿清的彈丸?什麼都變不了!若連工商都不能包容下去,我大楚何以君臨天下?”

雙方之間你來我往,卻是看得殿中羣臣一片譁然,不過所有人心裡都清楚,這件事到底怎麼發展,還是要看高高在上的皇帝想法。

至於寧渝現在是真的感覺有些頭疼了,他心裡明白,新政實施的兩年多的時間,已經使得許多地方開始出現了變化,這是一個好的兆頭,可是也遭遇了傳統士紳的瘋狂抵制,眼下他們抵制新的科舉試,背後還是在抵制新政。

之前的寧渝還想着能夠相對平緩地度過去,可是眼下也知道是徹底不可能了,因爲無論殺了的多少反對新政的士紳,都還會有更多的人涌出來,畢竟新政的實施就是在他們的身上割肉,就是在給他們放血。

由於過去復漢軍的強盛,他們所有的反抗都被扼殺在了萌芽之中,但是不代表這種反抗的心理會消失,除非等到傳統士紳集團自身開始分化,讓其中一部分人加入到資本的世界裡來,否則對抗將會是一件長期持續的過程。

如今士紳們開始同士林進行合流,而攻擊新式科舉制度便成爲了實質性的反對新政,演變成爲了另一種戰場,而這一點也是寧渝所十分警惕的,如果只是在科舉制度上迎戰,恐怕很難徹底打倒士紳集團。

不過該表的態寧渝依然會表,他掃視了一眼殿內的羣臣,才緩緩開口道:“朕想提醒大家的是,你們現在買的報紙上,都已經是革新三年了!”

“當初朕不是沒有給過士林機會,從革新二年開始就已經在告訴所有人,科舉制度的改變根本不可能反悔,只有一直往前走!”

“倘若不想考的士子,朕也會給他們選擇,寧楚的各式新式大學也在籌辦當中,將來也有很多道路可以供他們選擇,比如從醫,比如軍伍,再比如經商,不是不給他們活路,可如果他們一直鑽到科舉的死衚衕裡,那麼朕也不會有半點手軟!”

一通狂風暴雨一般的訓斥在奉天殿內回想着,卻是讓那些反對新式科舉制度的官員們臉色變得蒼白,特別是左都御史李紱,臉上更是浮現出一絲痛苦之色。

“陛下,陛下當以天下爲念!若此時行雷霆手段,豈不是將人心往僞清那邊推?事緩則圓啊,何至於逼迫與此?”

李紱跪了下來,他的眼睛裡帶着幾分哀求之色,就好像當年在南昌城下的情形,他也是這般懇求寧渝停止攻城。

那一次寧渝答應了李紱的要求,而李紱也沒有辜負寧渝的重託,最終依然說得南昌投降,讓寧楚兵不血刃佔了南昌。

可是這一次寧渝卻沉默了,他望着哀求的李紱,輕輕嘆氣道:“李卿,朕曾經說過一句話,朕可以停下來等你們,可是時代等不了你們......”

“如果再不擡頭看看天空,再不看看周圍的世界,而是一味停留在四書五經所製造的迷幻之中,將來的天朝會徹底塌下一片天,當那片天塌下來的時候,我們的子孫後代,他們將會被時代所拋棄!”

“我們的國家,需要的不是皓首窮經的書呆子,你們自己看看......蒸汽機、火槍、火炮、鐵路、石炭、乃至於朕一心發展的工商業,那些纔是我們的未來!”

wWW• ттkan• ¢O

隨着寧渝聲音的停歇,朝堂上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靜,李紱深深吐出了一口氣,他緩緩挪動了一下跪着的腿腳,隨後卻是解開了頭上的忠靜冠,認認真真地擱在了地上。

“陛下,臣終究是老了.......”

“陛下的雄才偉略,臣實在是不懂了,臣願以辭官以謝之......”

李紱的臉上帶着幾分迷茫,終究是磕下了頭,他心裡一直都有他自己的堅持,倘若不是如此,當年的李紱也不可能被康熙從御書房貶到永定河去做一個河工,更不會加入到復漢軍當中來。

站在前方的次輔崔萬採站了出來,臉上帶着幾分焦慮之色,低聲道:“陛下,李大人也不過只是一時糊塗而已......即便有所不通,可豈能輕易辭去憲臺?還請陛下深思。”

嚴格來說,這番話應該由首輔寧忠景來說,但是在這件事情上,倘若真的是首輔開口,恐怕約會引起皇帝心裡的猜忌,因此崔萬採亦是被逼無奈,他絕不能眼看着李紱就這樣辭官而去,否則士林將會徹底與朝廷離心。

寧渝緊緊抿着嘴,有心就此放李紱迴歸田園,可是心裡也知道,倘若李紱一走,將來制衡工商的力量會大大缺位,像呂毅中、嚴鴻逵這些人,並不能撐起這一派的勢力,這不符合寧渝原本的想法。

只是李紱所表現的態度過於決然,卻是讓寧渝有些騎虎難下,終於過了半晌才苦笑道:“先生,如今大業尚未一統,難道先生就要棄朕而去嗎?”

當李紱聽到寧渝的這番話後,卻是心裡一顫,他當然還記得在南昌的時候,在東進都督府的時候,每日裡與寧渝談論天下大勢的情形......在李紱的心裡,他何嘗不是將寧渝當成了自己的半個學生?

“陛下,老臣......老臣自然不敢辜負陛下的厚望。”

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八十章 勸降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
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八十章 勸降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