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兄弟

武昌城門之下,復漢軍士兵們呈着隊列出了城,他們肩上扛着燧發槍,腰間掛着刺刀,神情嚴肅而昂揚,朝着遠方出發。

寧渝騎在馬上,望着前來送行的寧忠源等人,“父親,天氣寒冷,就先送到這裡吧。”這次出征他將帶着一師五千人,先拖住王文煥和荊州八旗大營,而寧忠源則會帶領剩餘的二師和三師,合計一萬人在最短時間內消滅滿丕方向的兩萬綠營,隨後於側面夾擊。

寧忠源嚴肅地望着這個令他驕傲的兒子,“此番前途危險,一定要謹慎再謹慎!”隨後牽着寧渝馬匹的繮繩,在大庭廣衆之下,向前走了幾步,讓衆人都爲之驚訝,哪有老子給兒子牽馬執鞭的?

崔萬採看到這一幕,嘴角卻是浮現了笑容,道:“當年太宗皇帝掃平竇建德之後,高祖皇帝便親自給太宗皇帝牽馬執鞭,堪稱一時佳話啊!”

原來在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帶兵征伐王世充,後來經過虎牢關一戰,卻將當時最大的敵人竇建德也一併消滅掉了,而李淵爲了酬其功,在李世民班師之後,親自牽馬執鞭,以示其重。

這一番講解卻是讓周圍人羣齊齊誇讚,有的感嘆大都督胸懷寬廣,有的感嘆寧渝將門虎子,倒讓氣氛更熱烈了幾分。

而此時寧忠源牽着馬已經走了一段距離,掃視了周圍一眼,確定沒有旁人時,才望着寧渝低聲道:“若事不可爲,當以自家性命爲主。”

這話的意思實在太明顯了,你小子要是打不過了,趕緊跑路吧。只是這話不能在衆人面前說,會大傷士氣,因此寧忠源才專門離遠一點叮囑寧渝。

寧渝心裡自然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不過此刻他可不能讓自家老父擔心,笑道:“父親,這王文煥和荊州八旗看似戰力強大,可在我看來卻不過如此。不如我們打個賭,看誰先擊垮對面如何?”

寧忠源哈哈大笑,他原本就是沙場上的猛將,此時更是豪氣倍增,當即豎起了一根手指頭。

“十日,我只需要十日,定能拿下滿丕的狗頭。”

寧渝的嘴角也掛起了笑容,“父親,此番豪氣可不僅僅只有你有,真說拿下滿丕的狗頭,還不一定是你呢!”

寧忠源笑着點了點寧渝,“你小子,那咱父子倆就比一比,看看結果如何!”

這一番其樂融融的場景,卻是讓在場的衆人都瞠目結舌。

在隨後的幾日裡,天氣越發寒冷,整個一師的士兵呵着熱氣,有條不紊的在道路上行進着,不斷有飛騎過來向寧渝稟告着各種消息,既有清軍的動向,也有己方友軍的動向,各方消息匯聚在一起,需要考驗的就是將軍的判斷能力了。

所幸的是,寧渝已經將整個參謀體系都融入到了復漢軍當中,因此有手下的參謀人員的輔佐,在處理這些信息時倒也不用着急,有充分的時間來判斷真僞。

從目前最前線的情報得知,如今復漢軍已經跟清軍開始發生摩擦了,彼此的哨探之前不斷髮生着撕咬,在大軍抵達之前,爲了保障戰場的信息準確,前哨發生的戰鬥要更加血腥幾分,往往都是不死不休,不過這也是如今這個年代戰爭的前奏。

只是目前的復漢軍馬匹數量較少,而且善於騎射者更少,因此寧渝一直在着力改進這種哨探的方式,準備用更加先進的信息傳遞方式來獲取戰場信息。不過大戰之前,沒有時間進行調整,只好先這般如此了。

“之恩,我軍出武昌,你看哪裡是我軍最有可能與清軍遭遇的位置。”寧渝在簡陋的輿圖上勾畫着,這讓他很無奈,如今的整個輿圖都極爲不準確,更多的還需要依靠有經驗的當地人來進行辨認。寧渝已經打算等到戰爭結束之後,組織一個隊伍重新校對地利,勾畫輿圖。

程之恩倒是頗爲熟悉此地,他在仙桃鎮旁邊畫了兩個圈,“此地乃仙桃鎮,兩邊分別是三臺湖和沔陽湖,堪稱易守難攻,是極爲關鍵之要地。若清軍要攻我漢陽,很有可能便是走這一條路,而在這條路上,仙桃鎮的位置便是七寸。”

寧渝輕聲道:“從目前的位置來看,我軍抵達仙桃鎮的時間恐怕會落後於清軍,若是讓清軍佔據了先手,我軍恐怕就被動了。”

這一戰寧渝的主要目的是纏住乃至於消滅王文煥部,如果讓清軍佔據了先手,很有可能會捨棄寧渝,直撲漢陽城,這對於寧渝是無法接受的。

“如今想要達到我軍的戰略目的,必須要搶先一步佔據仙桃鎮,我大軍有輜重運送,一路急行怕是不妥,唯有先派一營急行軍前往,才能佔據先機。”寧渝沉吟着,“只是,這一營恐怕要承受很大的壓力。”

程之恩臉色也凝重了起來,如今局勢很明顯,想要先佔據仙桃鎮,只能讓一個營輕裝前進,可是這個營很快就會面臨清軍一萬多人的反撲,想要抵住實在是不容易,以目前一師的行軍速度來看,在沒有炮火支援的情況下,至少需要守一整天。

“讓董策來見我。”寧渝微微嘆了一口氣,他別無選擇。

等到董策前來之後,程之恩將當前的形式簡單分析了一下,最後簡明扼要道:“這個任務要交給一團,你們選出一個營來,帶足乾糧,準備出發。”

寧渝低頭望着輿圖,纖細的手指在上面勾畫着,“有困難就說。”

董策微微沉默,隨後擡起了頭,“師座,這一次我親自帶人去。”

寧渝擡起了頭,直視董策的眼睛,依然是堅定的目光,從雛鷹營到蛇山,從蛇山到大冶,董策永遠都是頂在最前面的,他從來沒有退縮過。

只是這一次的寧渝,想要自私一回,“你是一團的團長,你現在去仙桃鎮,一團怎麼辦?”

董策微笑道:“讓團參謀長高於原頂上便是,我原先就是從那邊逃荒逃過來的,熟悉那裡的地形,帶上一營過去,保證完成任務。”

寧渝明白,無論如何,這都是最好的選擇,爲了大局計,他懂得自己應該怎麼做。

“這一次,你若不死,便是我的兄弟。”

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十八章 收徒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
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十八章 收徒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