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

康熙駕崩的消息,根本不可能在行宮裡被瞞住,所有人都在嚎啕大哭,可是這不妨礙他們將消息傳遞到外面去......

就在所有人都亂糟糟的時候,掌鑾儀衛事大臣遜柱很快便帶着人趕過來了,他身上穿着一身整齊的棉甲,腰間還掛着一把長刀,身後跟着一隊護軍營的兵,卻是將整個行宮都給圍住了。

護軍營是由滿洲、蒙古八旗中選年力精壯、技藝嫺熟者充任,在每佐領下選取十七人組成,原本共有一萬五千多人。可是後來跟着康熙南征之後,護軍營的兵便只剩下了不到萬人,其中還有一部分在京師。

此時行宮的護軍營的人只有三千餘人,其中滿蒙護軍校一百多人,這些人對於遜柱並不服氣,因爲按照規定來說,他們只受領侍衛內大臣節制,其中特別是康熙的貼身侍衛處,嚴格來說還有數名侍衛內大臣,再加上一等二等三等侍衛們,對於遜柱這個掌鑾儀衛大臣都是不服氣的,實在是有些名不順則言不正。

眼看着遜柱帶着人圍住了行宮,今日值班的侍衛內大臣尹德也不甘示弱,帶着幾百人的侍衛抵擋在了前面。他望着遜柱,卻是絲毫沒有膽怯,而是發出訓斥。

“遜柱大人,你帶領護軍營兵圍行宮,究竟所欲何爲,莫不是想要謀逆不成?”

遜柱卻是冷笑道:“本大人好歹也是正一品,你不過從一品,如何敢用這般口氣說話?尹德,今日皇上駕崩,死因可疑,爾等均有罪過,本將軍封鎖行宮,待閣部大員前來,一一探查便是。”

尹德性格純良忠厚,他出身滿洲正白旗,是遏必隆之子,後來受到康熙的賞識,從都統被擢爲侍衛內大臣,平素恭謹誠樸,爲康熙宿衛十來年,未嘗有過。因此他並不是八爺黨的人,也沒有投靠任何皇子,始終都是忠誠於康熙本人,自然不會買八爺黨的帳。

如今康熙死去,尹德自然不會容忍一些宵小之輩再來圖謀不軌,他帶着侍衛們將宮門牢牢守住,絕不肯放遜柱的護軍營進去,雙方便在此對峙而立,可是遜柱他也不敢就此動手,否則到時候無論怎麼說,他都說不過去。

不過遜柱已經派了人,將行宮附近的大臣都給召集在了一起,全都封鎖住了消息,而後派了心腹去尋找八阿哥,等他過來主持大局,只是這一切都做完後,遜柱內心依然有些焦慮,因爲眼下時間越久,對於八阿哥其實越不利。

時間就此一點點流逝着,隨着夜色越來越深,衆人間的氣氛卻沒有絲毫鬆弛,甚至變得更加緊張了許多,雙方之間的火藥味也越來越濃。

等到子正時刻,遜柱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否則等到大軍趕到,到時候一切都不是自己能做的了主了。想到這裡,他的臉上浮現出一絲陰狠,準備帶着手下的護軍營,直接往宮內闖,若是侍衛處敢於阻攔,殺了便是。

正所謂成王敗寇,裡面多少血雨腥風,就是這麼一狠心的事。至於後面如何善後,那還不是任人來說,當然是活着的,而不是死掉的。

數百個被遜柱蠱惑的護軍營士兵,他們握着手中的長刀,開始向前一步步邁進,只是臉上的緊張之色卻是怎麼也掩蓋不住,大傢伙似乎感覺今晚並沒有那麼簡單.....

尹德臉色一沉,他帶頭拔出佩刀,向前踏出一步站在了前方。而他身後的侍衛們,也都拔出佩刀,與尹德站在一起,;臉上帶着堅毅的神色。

“再敢上前一步者,立殺無赦!”

就在雙方即將拼殺的時候,卻是從外面響起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上千名士兵一擁而進,反倒將遜柱等人圍在了中間,爲首一人乃雍親王門下鄂爾泰。

原來在康熙還沒駕崩的時候,鄔先生安插的太醫便已經將消息傳遞給了李衛,讓雍親王早早做好準備,言語中已經談到今晚將會有大事發生。

李衛也很快便將消息傳遞迴了雍親王府,胤禛得知這個消息後,立馬便派了心腹鄂爾泰,向九門提督隆科多借調了一營的兵馬,持着雍親王的手令去接管侍衛處,這一舉動雖然有些違礙,可是在當下這個時候,胤禛已經顧不得許多了。

鄂爾泰在一衆清兵的保護下,向前邁了數步,高聲道:“奉領侍衛內大臣雍親王胤禛令,本官將接管行宮一應防衛事務,閒雜人等速速退下!”

一聽到是雍親王胤禛的手令,遜柱便有些慌了神,他心裡有些埋怨八阿哥等人,行動實在是太過於遲緩了,這對方都派人來了,可是他們卻依然沒有到。不過埋怨歸埋怨,遜柱還得想方設法度過眼下這道難關。

“你說有雍親王的手令,可願拿給我看看?”

遜柱眯起了眼睛,卻是將手悄悄放在了刀柄上,他打算等對方過來的時候,就先將此人脅迫下來,再等八阿哥等人前來。

鄂爾泰好歹也是當了幾十年官,絕非那等毛頭小夥子,他冷笑一聲,將手令高高舉起,卻是不再理遜柱,而是轉身對着那些護軍營的士兵高聲大喊道:“爾等今日兵圍行宮,已經放下大罪。可是本官願意給你們一條活路,現在立刻放下兵刃,回到營房中,不得外出,否則殺無赦!”

底下的清兵們已經是被徹底弄糊塗了,他們對於今晚的一些事情緣由並不是那麼清楚,其中一些聰明曉事的綠營兵,心裡隱隱約約感覺到,自己等人被遜柱給賣掉了,一些清兵的臉上開始出現動搖之色,甚至有人已經將兵刃放在了地上。

遜柱眼看這一幕,卻是不再多做掙扎,只是嘆了一口氣,隨即便丟下手中的兵刃,他已經明白過來了,八阿哥他們還沒到,原因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當下大勢已去了。

鄂爾泰將護軍營的士兵都給集中封鎖在了軍營當中,然後便跟侍衛內大臣尹德交付了手令,就在尹德準備交上手中的侍衛處兵權時,鄂爾泰卻是拱手笑道:“尹大人,雍親王吩咐下官前來,是協助尹大人封鎖行宮,決不許外人出入。既然如今已經解了圍,下官這便帶人駐紮在外圍便是。”

尹德滿意地點了點頭,雍親王做事果然有章法,這番以退爲進倒是恰到好處,若是真的直接接管行宮,反而會落的個瓜田李下的嫌疑,如今行宮依舊讓中立的尹德執掌,不僅對於雍親王的名聲更有利,還在無形中給了尹德幾分薄面。

此時雍親王府上已經是一片燈火通明,康熙駕崩的消息已經傳到了胤禛的耳中,只不過這個消息是李衛從行宮的暗探處得來的,卻是不好聲張。

胤禛靜靜跪在佛像面前,臉上靜如止水,手中摩挲着一串古色古韻佛珠。

“啓稟王爺,行宮那邊傳來了消息,遜柱帶着護軍營意圖闖入行宮,幸而有尹大人率領侍衛處拼死相抵,才堅持到鄂爾泰帶兵來源,如今護軍營已經被控制住,遜柱被秘密關押在行宮。”

鄔思道輕聲道,只是望着胤禛此時淡漠的表情時,他心裡漸漸一個咯噔,這世間最硬莫過於帝王心,眼下的胤禛卻是練成了。

“鄔先生辛苦了,眼下皇阿瑪駕崩,本王心緒一片混亂,大事小事還需仰仗鄔先生。”

胤禛臉上閃過一絲歉意,“本王已經派了李衛拿着手令去尋十三弟,讓十三弟持我金箭接管豐臺大營,只要握住了豐臺大營,剩下的便是張廷玉和馬齊二人了。”

鄔思道撫着鬍鬚,臉上帶着一絲奇怪的笑容,輕聲道:“張廷玉已經閉門,卻是連任何人都不見了......反倒是馬齊,給奴才遞了話,說皇上的遺命,他自然不會也不敢違背,讓王爺且放寬心。”

“唔,鄔先生怎麼看?”胤禛臉色平靜。

鄔思道輕聲感慨道:“張廷玉不可小覷,此人乃棟樑之才,更深知爲官三味,曾與人說‘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奴才以爲,此人如今閉門不見,正是其爲王爺考慮。”

胤禛對於張廷玉當然也是頗爲了解,點點頭,道:“衡臣所爲,無非就是爲了向天下人證明,王爺繼位乃大行皇帝遺詔,實乃天命所歸。反倒是那個馬齊,哼!”

對於胤禛而言,馬齊實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官油子,慣會左右逢源,特別是在這一次奪嫡之爭中,更有蛇鼠兩端之嫌。

到了寅正時,數名小太監急匆匆敲響了雍親王府邸的大門,管家隨後便急匆匆走到書房門口,輕輕敲了幾下房門,這才輕聲道:“王爺,宮裡來人了。”

聽到此言,胤禛與鄔思道同時一震,不約而同對視了一眼。

“終於是來了。”

..............................................................................................................

豐臺大營,此時正值燈火通明,一列列清軍已經穿上了棉甲,肩上扛着鳥槍,在諸位將佐的帶領下正在集合當中,氣氛顯得極爲肅殺。

提督成文運臉上略微帶着幾分焦急之色,正在營帳當中來回踱步,幾名八旗將佐正肅立在他的身後,似乎都在等待着什麼。

衆人雖然都沒有說話,可是心裡卻已經有了幾分數,今日恐怕要出大事,而一旦出事,豐臺大營的兵就是制勝的法寶。沒有兵,說什麼都不好使。

此時整個豐臺大營的兵有一萬五千餘人,而這些人都歸豐臺提督成文運,不過就算是成文運想要調兵,也得有皇上的手諭才行。

而眼下營帳中的將佐,則都是八爺黨的人,他們各自手底下都握着一支軍隊,加起來也有五千多人,實在是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成文運今晚將他們集結於此,所爲的自然是要參與到奪嫡之爭當中。

“楊老六,你去看看,十爺快到了沒?咱們現在可真得抓緊時間啊!”

楊老六是漢軍八旗火器營的兵,先前南征的時候,他沒有機會參與進去,反倒是逃過了一劫,如今在豐臺大營裡面,反倒是他們這隻火器營要更得力些。

“是,大人。”

衆人看着楊老六打着火把出了營帳,隨後便消失在了夜色當中,卻也看不清到底去了哪個方向,也只能焦急等待着。

卻是不知道過了多久,營帳再一次被掀開,一隊侍衛卻是從外面鑽了進來,人人手中持着刀,只是讓衆將感覺到詫異的是,爲首一人是一個辮子略微有些花白的中年漢子,臉上的神情冷淡中帶着一絲倨傲,正是十三阿哥胤祥。

成文運看了幾眼那漢子,隨即便慌忙過來跪下行禮,身後的將佐們也都知道來了不好惹的主,一個個跪成了一地。

“奴才豐臺提督成文運,見過十三爺!”

“且跪着吧。”

“喳。”成文運感覺心裡有些窩火,一個都被圈了的閒散貝勒,也敢這般拿腔拿調,等新君繼位看我不好好參你一本!

“嘿嘿,十三爺大駕光臨,卻不知有何貴幹啊?”成文運這下說話開始變得陰陽怪氣起來,臉上還帶着一絲嘲諷的味道。

胤祥卻是沒理那個話茬,從胸口處掏出一塊金箭令牌,用手高高舉起,然後大聲道:“奉雍親王令前來問你,豐臺大營提督成文運何在?”

雍親王胤禛是正兒八經的監國親王,可以說除了太子這個名分以外,其他的該有的都有了,他這個小小的豐臺提督可是沒辦法阻擋。

“奴才在。”成文運的一顆心開始慢慢下沉,他已經預感到大事不好了。

“爾身爲豐臺大營提督,爲何此時大動刀兵?所欲爲何?”胤祥的聲音越發嚴厲起來。

“奴才.....奴才是怕京師有亂....”成文運感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了,這個理由騙鬼還差不多。

“哼,縱使有亂,也合該是九門提督的事,與你何干?”胤祥望着汗如雨下的成文運,“來人,將成文運暫且收押,待此番事了,再行審理!”

“喳!”

數名侍衛將成文運五花大綁起來,隨後便帶了下去,胤祥此時卻是環顧了營帳中的將佐,厲聲道:“奉雍親王令,豐臺大營全面封鎖,所有兵丁不得外出,一應事務均有本貝勒處理.....”

“膽敢外出者,皆斬不赦!”

“喳!”

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八十章 勸降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六章 雛鷹營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
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八十章 勸降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六章 雛鷹營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