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

寧渝與康熙二人的對弈之局,下到如今階段,二人從安慶到桐城,再到孔城,雙方各自使出的招數也是令人眼花繚亂,可如今眼看着進入了尾聲,也到了刺刀對刺刀的階段了。

雙方各自擁有三萬餘人的大軍,相隔僅僅五里,而康熙與寧渝之間,也不過只是十五里地,四周除了呂亭驛以外,便是一片平坦的遼闊之地,正適合大軍用來決一生死。

寧渝到了這個階段,也已經將一切顧慮都拋之腦後了,就像一個被逼上了賭桌的賭徒,在前面憑藉着種種小技倆,終於贏回了一大堆的籌碼,可還沒等他多開心一會,就已經面臨着最後一場關鍵之局。

此局若是贏了則是半壁江山,若是輸了自然是等着族滅身亡。

“時來天地皆同力.....是死是活,如今就看眼下這一場了!”

寧渝穩坐將臺,捏緊了手中的一枚玉符,據說那枚是老太太在他出生時,去拜菩薩的時候向高僧討來的,如今也有近二十年了。

火炮轟鳴之時,帶起了濃白煙霧久久未散,大量的復漢軍排着整齊劃一的隊形,從煙霧中邁步而出,他們緊握住燧發槍,眼睛死死盯着對面的清軍。

陣後的復漢軍火炮大發神威,一百五十門不同口徑的火炮,肆意傾瀉着彈子,在清軍陣型中炸出一道道血霧,而原本整齊的一萬兩千人的清軍,也出現了或多或少的空缺。在這一萬清軍的背後,還有兩萬前鋒營、護衛營和護軍營的八旗兵正在蓄勢待發。

康熙眼看着對面的火炮,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這等火炮的實力實在是他前所未見,哪怕是西北以火器見長的噶爾丹,也未曾有過如此強大的火炮。

“楚逆這纔多少日子.....一年多罷了,竟然便已經有這般的實力,湖廣一任官員盡然絲毫不知,這些人全都該殺!”

“啓稟皇上,這楚逆陰蓄奸謀,盤桓在楚地超過百年,當地官員或有不察也是有的......”佟法海也沒有想給這些人洗去罪名,隨後便將話題轉到了其他方向,“且我大清的火炮如今也多有進步,京師火器營已經頗有成果了。”

這一席話自然是在暗暗給老四表功,康熙人精一樣的人物,怎麼會不清楚這一點?只是他並不生氣,能做好事那便是實幹之才,怎麼也得多寬厚一些。

清軍大軍一路前行,而對面的復漢軍也沉默着走來,雙方在你來我往的火炮當中傷亡慘重,可是誰也沒有選擇後退,不過由於復漢軍的火炮更先進精準,因此取得的成果也比清軍大上許多,特別是清軍的十二門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已經被摧毀了五門了。

李石虎帶着一團的剩餘士卒,從另外一個方向發起了攻擊,他們大聲呼喊着,剩下的一千二百人高聲唱着復漢軍的軍歌,似乎一下子帶動了全軍的士氣,大家也跟着一起唱了起來,士氣彷彿顯得更加凝聚。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

復漢軍的氣勢越來越高,卻將對面的清軍士氣給穩穩壓住了一頭,這讓八旗滿蒙火器營都統德禮十分不滿,只是急切間也不可能讓手下的八旗兵唱歌,因此也只能恨恨作罷,讓大軍抓緊時間前進。

自從前番漢軍火器營在四十步的距離,遭受到復漢軍的重創後,清軍也不是完全沒有學到,反倒不少人也想模仿這一招,給復漢軍來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因此在進軍前,八旗的都統副都統們就開始強調這一點。

“切記不可六十步以外開槍,咱們得跟楚逆一般,在四十步開槍,到時候纔不會吃虧!”八旗的一些軍官們反覆強調着這一點。

大軍行進間的氣勢是極爲恢宏的,再加上雙方都是上萬人馬,排成了幾列長隊,因此一時間地面都已經被踩出了印子,雙方的距離也在不斷縮減着,從原來的二里逐漸縮小到了一里。

眼看着距離越來越近,復漢軍的歌聲也越發洪亮,彷彿這一片天地間,都在迴響着歌聲,寧渝興致勃發,特意在講臺上設了一面大鼓,猛擊大鼓爲士卒們助興。

“咚——咚——咚——”

一聲又一聲的鼓聲傳開來,卻是讓衆人越發顯得振奮,特別是隨着距離越來越近時,復漢軍瞧着眼前的清軍,眼中更如同冒出了光來,恨不得立馬搏殺。

到了一百步的時候,雙方依然在穩步前進,只是清軍卻有些心驚膽戰,不少人都已經開始摸槍了,只是被長官發現後會被狠狠責罵一頓。

“四十步才允許開槍,大家決不可提前開槍——”一名千總正在跟自己麾下的士卒們大聲傳遞着命令,只是話音未落,卻看到了復漢軍停下腳步,平端着燧發槍,扣動了扳機。

一陣如同狂風驟雨一般的槍鳴聲過後,兩千多顆彈丸從長長隊列中,如同海浪一排拍打着清軍的隊列,一條連綿的血線在清軍隊列中爆發出來。僅僅只是這一輪,清軍便倒下了兩百多人。

什麼情況?這一下子卻是把清軍給打懵了,他們還以爲復漢軍還會繼續向之前那樣,在四十步的距離開槍,如今卻率先開了槍,打了清軍一個措手不及。

清軍都統副都統們也被打懵了,心道這復漢軍完全不講規矩,有心讓士卒們開槍,只是剛剛不準開槍的命令傳達下去了纔不久,這一下子就導致全軍都出現了一些混亂,一些人繼續往前走堅持不開槍,還有一些人停下來射擊。

只是這麼一來,沒有形成連貫的齊射,對於復漢軍造成的傷亡極其有限,再加上清軍鳥槍在八十步的距離,精度本來就不足,以致於復漢軍在經過這一輪射擊後,才倒下去了不到三十人。

這一幕看得康熙也是直皺眉頭,臉色變得有些難看了起來,如今越來越多的情況,正在向他表明,表面看復漢軍連戰連捷是因爲武器的先進緣故,可如今來看,清軍的整體腐化落後,已經是一個既定的事實了。

或許,已經被罷官去職的前任兩廣總督楊琳,所說的纔是真正爲大清考慮的金玉良言......康熙想到了這裡,忍不住將這個念頭拋開,他是如何也不會承認是自己有錯的,否則這天下人心可就真的亂了。

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六章 雛鷹營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六十章 父子
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六章 雛鷹營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六十章 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