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

“打不贏的,這仗打不贏.....”

山海關城牆上,一名老者側耳聽着遠方傳來的炮火轟鳴聲,臉上的神情凝重無比,他正是剛剛被委任爲盛京總督的馬齊,而在他的身旁站着兩個人,分別是新任盛京總管馬爾賽以及山海關總管納都。

由於山海關距離中前衛城實在太近,因此中前衛城發生大戰時,他們雖然看不到現場情況如何,可是完全能聽到依稀的炮火聲。

馬爾賽和納都的神情也十分凝重,他們知道盛京方向的清軍在沒有掌握情況之前,很可能會選擇冒險進攻復漢軍,從而解除復漢軍對遼西走廊的封鎖。

只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這次盛京方向的動作實在太快,甚至連皇帝的詔書還沒有到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大戰。

或許也是因爲盛京總督伊禮布內心的擔憂所致,畢竟在雍正皇帝手下當官,終究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現在所有人都擔心被皇帝抓到把柄。

納都聽到馬齊這麼說,心裡卻已經有其他的想法,“如果出動山海關的大軍,前後夾擊之下說不定能夠徹底殲滅這股楚逆........”

馬爾賽雖然當過鑲黃旗蒙古都統,可畢竟沒有打過仗,聽到納都所言當下也有些異動,只是二人在這件事上說了都不算,還是得由老臣馬齊來做主。

馬齊微微搖了搖頭,他是跟着康熙親征過楚逆的,當然知道楚逆那邊的德行,輕聲道:“如果復漢軍是剛剛登陸來的,這個主意到可以嘗試一下,可是眼下他們佔據中前衛城,又修築了好些時日防線,不用說陣前陣後都至少有三道壕溝,再加上鐵絲網,就算是皇上來,也很難擊穿這三道防線。”

納都原本心裡有些不服,可是聽到馬齊這麼說卻有些驚住了,原來之前探子回報的時候,就說過復漢軍在面向山海關的那側開挖了三條壕溝,雖然沒說鐵絲網的事情,可是也跟馬齊說得差不多了。

馬爾賽有些好奇道:“即便是有幾層壕溝抑或是鐵絲網,咱們負土填溝也就成了,至於鐵絲網,只要一隊騎兵就能將它們給拉開......”

馬齊冷笑一聲,低聲道:“若真有這麼簡單,當年咱們也就不會輸了,原因很簡單,復漢軍的火器太強大,等到咱們做完這些,只怕是前線已經被炸成了稀巴爛......”

一想到了這裡,馬齊心裡頓時就有些擔憂,他喃喃道:“咱們得趕緊派人繞過去,告訴伊禮布,讓他帶兵先撤回去......至於這裡的楚逆,就先不要管了......”

“這不管可怎麼行?到時候皇上出關怎麼辦?”馬爾賽有些急了,他並不怕馬齊,當下直言反駁。

“哼,眼下這局勢就算是皇上親自過來,他也會這麼做!真當咱們眼下的八旗骨血應有盡有,告訴你,咱們現在能保存多少下來,會直接決定將來八旗還會不會存在!”

...........

實際上,馬齊所說的已經充分應驗,在伊禮布的指揮下,清軍已經傷亡慘重,整個復漢軍陣地前,都倒伏了大批的八旗兵的屍體。

一陣陣的槍聲在復漢軍陣地前響過,子彈如同潑水一般向清軍激射,而他們也都咬着牙齒,硬生生推着盾車往前拱,渾然沒有將復漢軍的火力當回事。

“轟——砰——”

當距離逐漸縮短的時候,復漢軍的火炮精準度也越來越高,將清軍的盾車一輛輛掀翻在地,而地面躲藏的清軍士兵們,則是被炸得七暈八素。

眼看着距離在一點點拉近,可是在清軍上下心裡,卻彷彿離勝利越來越遠,因爲復漢軍的火力已經顯得越發密集,而這已經不是目前的清軍所能應付的,更何況前面還有三道壕溝,等着吞噬大量的屍體。

而在壕溝的後面,還佈置了一道鐵絲網,它們裹在木樁上面,深深插入了土地當中,卻是再也難以撼動。

“他孃的,趕緊爬,別躺在地上裝死!”

漢軍鑲黃旗下的佐領高長德臉上鐵青,狠狠踹了躺在地上的漢軍旗兵丁,吆喝着他們起來推盾車往前爬,而在他們的身後,還有數百名漢軍旗的兵丁們,正在有氣無力的推着盾車,朝着那個遙遠不比的方向進發。

在這一次伊禮布帶來的八旗大軍中,其中有相當多的一部分,都是漢軍旗下的兵丁,他們雖然也算是八旗,可是畢竟比不上滿蒙尊貴,因此像這種填壕溝的苦差事,自然由他們來打頭陣。

就在漢軍旗兵丁們的後方,傳來了一陣聲音,那道聲音時而洪亮無比,時而卻又低不可聞,然而卻成爲了所有人的希望所在。

“你們都是咱八旗的勇士,士可殺不可辱!”

“先填平壕溝者,連升兩級,賞白銀二十兩!”

“凡畏敵如虎,退縮不前者,均處極刑,全家流放寧古塔!”

高長德深深吸了一口氣,主動地推向了身旁的盾車,他已經看得很清楚,別看他們的頭上也有個所謂的漢軍旗,可實質上那就是八旗最底層的奴才!

好比在八旗編制當中,披甲往往屬於精銳,因此對各旗披甲比例都有限制,就好比在康熙二十一年的時候,就已經明確規定,‘漢軍每佐領下,仍四名披甲一副,滿洲、蒙古佐領,亦不得過四十副’,除此之外,像餉銀最高的前鋒、護軍、領催中,要不就是像前鋒、護軍這樣沒有漢軍的額缺,即使有額缺的領催數量也要較滿洲少。

當然,若是放在高長德祖輩那會兒,那光景可就不一樣了,雖然漢軍旗在八旗裡面屬於底下的奴才,可是對於其他的漢人而言,那可是徹頭徹尾的主子,平日裡做些欺壓良善霸佔民女的事情,那簡直就不算事,因此那時候就算想進漢八旗,都沒那門路呢!

可是眼下八旗都瀕臨生死存亡了,漢軍旗人自然屬於最先倒黴的那一撥,像這種填壕溝的苦差事,都得漢軍旗人先來。

只是望着遠方的壕溝,再加上那一道鐵絲網,高長德不由得有些自嘲,真要是能填平了,卻不知眼下這些人當中,還有幾人能全須全尾活下來?

也不管清軍衆人如何想,復漢軍這邊的火炮倒是不疾不徐地發射着,而清軍陣營中的傷亡也開始越來越大,不少盾車都直接被擊中,連帶着下面的漢軍八旗士兵們,一同倒了下去,徹底起不來了。

李如林臉色蒼白地推着盾車,他的肩膀上早就已經被磨得出了血,可是整個人卻不能有半點鬆懈,因爲在他身後還有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那是他爹李全,二人原本都是漢軍旗下人,這一仗自然也都少不了。

“兒啊,這前面,前面還有多遠啊.......”

相對於年輕的李如林來說,六十多歲的李全可就不一樣了,他整個人的臉色已經變得發青,有一口沒一口地喘息着,整個人幾乎都在伏在推車上。

李如林儘管也十分疲憊,可是父親相問,他只得連聲道:“爹,快了,快了,咱爺倆今天也就到這了,總得死在這了......”

李全費勁吧啦地應了一聲,接着又開始推了,只是又推了一會,方纔繼續問道:“咱大清.......啥時候打進關裡去啊.......等到入了關,咱爺倆的好日子也就來了.......”

李如林聽到這裡卻是有些哭笑不得,低聲道:“爹啊,咱大清已經入了關了,都入了好幾十年了!”

“嚯.......你看我這記性.......”

李全眼睛開始泛白,他的身子差不多是徹底靠在了盾車上面,再也沒有絲毫力氣去推了,只是顫悠悠道:“你爺爺,還有太爺.......那時候就是這麼入的關.......還是咱大清好啊.......”

只是這句話還沒有說完,李全便就此嚥氣了,從盾車上滑了下來,而正在推着盾車的李如林連忙鬆開了手,撲了過去,眼睛的熱淚大顆大顆滴了下來。

“作死的玩意,你敢鬆手,大爺就砍了你!”

在盾車後面壓陣的滿八旗佐領瞧見了這一幕,他一邊怒聲喝道,一面拔出了自己的腰刀,走到了李全的身前,高高舉起了手裡的刀。

只是李如林看了這一幕,卻沒有絲毫的畏懼,嘴角只是劃過一絲苦笑,隨後便閉上了眼睛。

“報應,這都是報應.......”

一顆從復漢軍方向發射過來的開發彈,正好砸了過來,劇烈的轟鳴聲伴隨着飛濺的碎片,將佐領和李如林二人直接吞沒.......

........

伊禮布死死地盯着前方戰事,他的臉色變得蒼白,大批大批的八旗兵倒下,彷彿在他的心裡活生生撕下一塊肉,這些人不是一文漢,他們都是關外八旗的骨血,死一個少一個的骨血力量.......倘若都死在了這裡,他伊禮布便是最大的罪臣。

“大人,讓馬軍動一動吧!”

盛京副都統富德臉上帶着些許堅決,他的手在微微顫抖着,或許眼前的這一幕,讓他已經再也無法忍耐。

“不行,現在衝只有死。”

伊禮布不是傻子,他是有帶兵經驗的,實際上他的打算跟馬齊預測的一模一樣,用盾車負土填平壕溝,然後出動馬軍將鐵絲網拖走,接下來纔是馬軍真正發威的時候!

可是問題是,現在壕溝才填了一條,還有兩條正等着清軍的屍體來鋪,因此無論眼下傷亡有多麼慘烈,伊禮布都只能咬着牙堅持到底。

富德長長嘆出了一口氣,他只是副都統,不可能違抗盛京將軍的命令,當下也只能退在了一旁。

伊禮布望着對面復漢軍的陣營,心裡開始升騰起了一種叫做後悔的情緒,或許現在就應該撤兵纔對.......只是,到了這個節骨眼上退,多少有些不好交代......

“再衝一次,告訴瑞林,讓他親自帶着人衝,只要能夠填平壕溝,接下來的戰事就不用他上了!”

伊禮布終於下定了決心,而這個決定對於錦州八旗兵來說,卻無異於是死亡降臨。

當瑞林在接受命令之後,他將自己的頭盔狠狠擲在地上,將辮子圍在脖子上,抽出了自己腰刀,站在殘存的錦州八旗兵身前。

“弟兄們,別的廢話我瑞林也不說,這一戰只要能活下來的,你們就都是我瑞林的兄弟!”

“咱們一起衝,填了這狗孃養的壕溝,只要兄弟們能活下來,咱們一起去八大胡同,那裡的妞你們隨便點!”

在瑞林十分粗俗的激勵下,錦州八旗兵們也知道自己目前的處境,他們當中或許有人怕死,可是這些怕死的人卻已經被瑞林和他的戈什哈們,給直接砍了,剩下的人無奈之下,只能發起衝鋒。

高長德臉上帶着幾分瘋狂,他剛纔所在的盾車已經被打散了架,其他人都死在了飛濺的木片中,唯獨他自己只有胳膊受了傷,可是還沒等他喘口氣,又投入到了下一輪的進攻之中........

而像高長德這般的漢軍八旗實在太多,他們或許不幸地在前面戰死,又或許幸運地苟活到了現在,可是無論他們是否幸運,都會被當成炮灰一般,送到戰場上無休止地填壕溝.......

“衝啊,衝上去就能活!”

上千名清軍士兵在瑞林的率領下,開始不顧生死地朝着復漢軍陣型發起進攻,而復漢軍的火炮也開始同時開火,數十顆開花彈紛紛落入到了清軍的陣營裡,帶起了一片片的死亡,而這些將性命拋開在一旁的八旗兵們,終於將自己身上揹負的土袋扔進了坑裡,還有很多人直接將屍體拋進了坑裡。

在這般不計傷亡的進攻下,壕溝終於被填平,而剩下需要面對的便是一層鐵絲網了。

復漢軍的士兵們已經排好了陣型,他們並沒有絲毫的慌亂,只是端平手中的火槍,在連長的統一號令下,扣動了手裡的扳機。

隨着一股濃白的煙霧涌出,一排排彈丸如同暴雨一般,朝着清軍撲來,在清軍士兵的身上製造出一片片燦爛的血花,而頂在最前面的清軍士兵們,幾乎倒下去了一大片,還有很多人並沒有當場死亡,而是躺在地上發出痛苦的哀嚎。

可是,對於伊禮布來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爲他看重已久的清軍馬隊,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十九章 火炮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六十二章 舉大白,聽金縷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六章 雛鷹營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
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十九章 火炮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六十二章 舉大白,聽金縷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六章 雛鷹營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