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

四月底,復漢軍出兵盛京,超過四萬大軍朝着盛京方向出發,而此戰將由中央集團軍軍長寧祖毅親自指揮,當大軍出動之時,從寧錦至盛京方向的清軍探子們,也飛速將消息傳遞給了留守在盛京的清軍盛京副都統富德。

富德在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不由得愁容滿面,由於清軍主力雖然已經開始從朝鮮返回,可是也還在路途當中,想要在復漢軍抵達盛京前趕回,只怕不太可能。

而此時的盛京,僅僅只有不到萬餘人,想要在復漢軍四萬大軍面前堅守,根本就顯得不太現實,他一方面去給乾隆皇帝發去緊急的報告,另一方面便是給俄羅斯使臣薩瓦烏拉伯爵求援,而此時的薩瓦烏拉伯爵率領的一千五百人,已經抵駐了琿春。

在之前的條約當中,薩拉務拉伯爵連同清軍一同進駐關外,而等到了盛京之後,他便會直接率領大軍前去吉林接管琿春,這也是當初的條約內容。

不過富德這封信件註定沒有什麼用,因爲薩瓦烏拉伯爵也已經通過東西伯利亞總督沙耶洛夫知曉,女皇所派來的一萬援軍,在經過漫長的征途後,將會分成兩批於八月以及十月,抵達伊爾庫茨克與恰克圖,與此同時還有女皇帶給薩拉務拉伯爵的一封信件。

在這封信件當中,女皇給薩拉務拉伯爵的命令十分簡單,並不是去挽救這個已經不值得挽救的韃靼國家,而是想辦法佔據琿春至海參崴一線的領土,到時候即便復漢軍消滅了韃靼人,俄羅斯帝國也不會有任何的損失。

因此,薩拉務拉伯爵在收到盛京副都統富德的信件後,僅僅只是回信告訴他,要堅守下去,俄羅斯帝國的援兵馬上就要帶來,而在援兵抵達盛京之前,清國人只能依靠自己。

簡單來說,薩拉務拉伯爵在吃下了所有好處之後,已經開始打算賴賬了。

沒有沿途的清軍重兵阻擊的情況下,復漢軍的兵鋒幾乎勢如破竹一般,到了五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接連拿下了莊城、海城、鞍山驛以及遼陽州,朝着盛京而來。

然而就在盛京危急之時,朝鮮清軍卻是剛剛進駐鎮江堡,這下子就連乾隆皇帝都已經看出來了,想要從鎮江堡跋涉遠途去救援盛京,只怕已經來不及了——從雙方到盛京的距離來看,等到清廷大軍趕到盛京,只怕努爾哈赤的骨灰都給復漢軍揚咯。

無可奈何之下,乾隆皇帝只得把大臣們召集了起來,針對眼下的局勢進行商討,其實就是在做選擇題,到底是救援盛京還是留在朝鮮?

到了這一步,即便是原先以‘孝義’爲理由的馬齊等人,也沒辦法硬着頭皮說救援盛京,因爲這個等於是死路一條,清軍在時間上根本來不及。

望着衆人焦慮的神色,乾隆皇帝也從征服朝鮮的狂喜中清醒了過來,他嘆氣道:“盛京之失,已然無法阻擋,可若是留在朝鮮,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張廷玉恭聲道:“皇上,盛京乃祖宗之地,絕不可輕易丟失,當派大員前往盛京統合戰局,至少不能丟得那麼快,至於朝鮮之地人心動亂,當下難以形成助力,不如安排大軍退到漢城,再做打算。”

“漢城?朝鮮王那邊要不要.......”乾隆皇帝說的是剛剛在漢城繼位的李昑,他在心裡思慮了一番,卻是有些別的想法。

張廷玉自然能夠看出乾隆的意思,當下直接道:“皇上,如今局勢不比往日,朝鮮上下仇視我大清實多,若是沒有朝鮮王在臺前穩住人心,只怕大清也沒辦法轉化朝鮮一國人心.......”

這話已經說得夠委婉了,要知道清軍在朝鮮各地可謂是瘋狂劫掠,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卻是殺得朝鮮沸反盈天,若不是大軍一直強壓着,只怕朝鮮各地義軍已經四起了,而且就在清軍回援盛京的時候,朝鮮各地的義軍已經開始冒頭了。

儘管清軍收編了大量的朝鮮軍隊,還將他們的頭髮給剃成了辮子,可是這些人並不算可靠,一旦真正打起來,只怕是也會隨時反水。

乾隆皇帝抿了抿嘴脣,終於放棄了在朝鮮當皇帝的想法,只得悶聲道:“那派誰去盛京比較好呢?”

這一下衆人的神色便有些精彩了,按照道理說,馬齊作爲盛京總督是肯定要去的,馬爾賽是盛京總管也逃不過,而張廷玉身爲奉天府尹,同樣難辭其咎。

但如果三個人都回了盛京,乾隆皇帝是不會同意的,因爲這樣一來他就只能聽從徐元夢和莊親王二人的話了,因此要派到盛京的人,不能僅僅只有盛京方面的人,還要有從京師過來的人。

雙方開始展開了爭論,而經過了乾隆皇帝的裁定之後,最終確定下來的結果,則是盛京總督馬齊還有莊親王允祿,回盛京總領全局,倘若能守則守,不能守就帶着宗族等退回到老營興京廳,也就是原來的赫圖阿拉。

馬齊心裡自然是不願意的,現在回去指定就是死路一條,而莊親王允祿則擔心還在盛京的太后太妃的安危,因此也就同意了下來,二人率領五百騎兵朝着盛京的方向前進。

至於其他的人,則簇擁着乾隆皇帝,重新往漢城的方向趕去,大傢伙一路上都沒有怎麼休息,生怕走得慢了被複漢軍給逮住了........

.........

五月初九,中央集團軍軍長寧祖毅率領的四萬大軍趕到了盛京城下,而馬齊和莊親王王則是在此前兩天,跑死了一百多匹馬兒,緊趕慢趕之下,終於趕回了盛京。

盛京駐防副都統富德見了馬齊身後的數百名騎兵,不由得心涼了半截,他原本還以爲是大軍主力,可是沒想到就回來這麼點人,當下卻是顯得無比絕望。

“馬齊大人,皇上他們呢?”

“皇上回漢城了,哦,不對,現在應該改名叫滿城了。”

“啊?皇上回滿城了,那咱們可怎麼辦?”

莊親王聽到這裡有些不耐,高聲道:“怎麼辦?涼拌!咱們能守多少日子就守多少日子,還有先前從朝鮮運來的金銀財寶,趕緊着往興京運吧——要是被楚逆給截住了,那可是發了一筆大財!”

確實,由於清軍玩命的從朝鮮搜刮,因此在過去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大量的金銀財物、古董字畫、珠寶玉石甚至還有大批大批的糧食,都被清軍從朝鮮運回了盛京,再加上原來從京師運來的財物,現在的盛京裡面,藏着的財富幾乎堆成了山一般。

可是,隨着復漢軍一打過來,這些金銀財寶反倒變成了拖累,清軍頓時抓了瞎,大傢伙又只能抓緊將財物往興京運,說不定過段時間還要運回到朝鮮去,一連串的大車就在清軍騎兵的護衛下,開始往興京折騰。

除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之外,還有三萬餘名從朝鮮抓來的百姓,他們基本上都是年輕力壯的男女,原本是會分發到八旗老爺家裡面去種地,將來種出來的糧食也好養活不幹活的八旗老爺,可是沒想到復漢軍這麼快就打下來了,這批奴隸也就種不了地了,而是被推到盛京城牆上去守城去了。

富德心裡多少有些埋怨,這些人是什麼成色難道你們不清楚嗎?先不說可靠不可靠,光是這批豆腐渣一般的兵,弄到城牆上去又能濟得什麼作用?

“大人,朝鮮兵實在不堪戰,末將擔心到時候被複漢軍直接打垮.......”

馬齊眉頭一挑,冷聲道:“現在哪哪都缺兵,八旗的年輕人也基本都入了行伍,眼下也沒辦法給你調撥更多的人,這些就湊合着用吧,等咱們都運到了興京之後,盛京守不守也就無所謂了.......”

聽到這裡,富德心裡也就明白了過來,合着大傢伙都成了棄子!那這個盛京,無非就是用來拖延時間的,可是自己到時候怎麼辦?

一想到這裡,富德心裡就有些慌了,他連忙把麾下的協領們召集了起來,悄悄地吩咐了一遍,無非就是打不過了就趕緊帶人開溜這些話,而協領們又照模照樣跟麾下的佐領們吩咐了一遍,這一下卻是讓清軍人人都不想打了........

五月中旬,清軍士氣越發低落之時,復漢軍這邊卻是越發高漲起來,數千名復漢軍士兵在盛京城下襬開了陣型,還有兩百餘門的火炮也拉開了陣勢,對盛京城展開了進攻。

在火炮的轟鳴聲中,過去的八旗鐵騎消失了,如今的八旗新軍似乎也不見了,就彷彿當日的八里橋一戰,耗盡了八旗最後一絲血勇,他們能在朝鮮軍隊面前尋找到的,不過是最後的虛妄,而在復漢軍面前,則徹底迴歸到了現實。

火炮的爆炸聲帶走一片片屍體,清軍根本無力組織起任何有效的反擊,城頭上的士兵被不斷撕碎,鮮血逐漸流淌在地面上,混合着空氣中的硝煙味道,構成了一幕幕的慘像,而城頭下,則是大批大批的復漢軍士兵,開始進行了攻城。

禁衛師第二團第三營第三連連長石德偉,左手手裡揮舞着六連發手銃,右手拿着指揮刀,在鼓聲中開始發起衝鋒,而在他的身後,則是上百名復漢軍士兵,舉着火槍刺刀,臉上帶着幾分嗜血的意味,帶着勝利者的姿態,展開了對盛京的進攻。

“殺啊!”

火炮聲與槍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讓人難以忘懷的一幕,而對於陣後的寧祖毅而言,卻已經到了進攻的關鍵節點,他猛地揮了揮手,隨後便又是四個營的復漢軍士兵,朝着盛京城的方向撲去。

廝殺、爆炸、血霧,經過了一天的大戰,清軍士兵再也堅持不住,提前潰退了下去,而盛京城也迎來了更爲殘酷的巷戰,大批大批的復漢軍士兵開始有組織的對街道進行清理,越來越多的清軍士兵開始跪在地上,選擇了投降。

恭親王早在開戰之前,就已經帶着宗室的女眷,朝着興京的方向潰退,與之隨心的還有一支鑲黃旗八旗馬隊,以及數十輛裝滿了財寶的大車,可是就在他們退往了薩爾滸的時候,卻是復漢軍騎兵給直接攔截住了。

這一支復漢軍騎兵屬於禁衛師胸甲騎兵第一團麾下的第三騎兵中隊,數百名騎兵原本只是爲了攔截清軍的逃亡軍隊,卻沒想到提前抓到了這麼大的一條魚,卻是讓中隊長徐定然興奮不止。

徐定然手中舉着千里鏡,望着正從盛京方向過來的清軍馬隊,對着左右高聲笑道:“以後可別再老子沒照顧你們,今天只要啃下這條大魚,你們就能吃香的,喝辣的!”

其餘的復漢軍騎兵們雖然處於紀律,沒有歡呼,可是他們的雙手卻已經穩穩抓住了騎槍,臉上更是帶着幾分興奮的味道。

恭親王允祿臉色有些難看,他現在手底下的騎兵只有八百多人,而對面雖然也只有五百多人,可是很明顯,清軍這點人數的優勢,根本無法抹平戰力上的差距。

“和林德,趕緊帶着人纏住這股楚逆的騎兵,本王在興京等那你們!”

“喳,王爺放心,只要和林德還活着,一定保王爺太平!”

一名身材高大的清軍佐領高聲道,他望了望身後的八旗鑲黃旗馬隊,拔出了自己腰上的馬刀,高聲道:“諸位弟兄,跟我來!”

八百多名鑲黃旗馬隊,已經屬於盛京城內最後的騎兵力量,他們人人臉色凝重,雙手握緊了長矛,在和林德的率領下,朝着遠方的復漢軍騎兵發起衝擊。

薩爾滸,當年明清雙方在這裡爆發了最後一場關鍵的決戰,也最終奠定了大清的帝業。然而在今天,薩爾滸卻成爲了清廷殘存宗室的逃亡地。

清軍鑲黃旗馬隊發起了誓死一般的進攻,然而在復漢軍的騎兵面前,卻變成了一個笑話,只見復漢軍騎兵們勒住繮繩,雙手平端着火槍,在隨着一陣槍聲之後,清軍馬隊便倒下了一大片人,約莫有七八十人。

其餘的鑲黃旗馬隊進攻之勢沒有停歇,繼續朝着復漢軍騎兵進攻,而此時的復漢軍騎兵們則是拔出了馬鞍上的兩把手銃,隨着一陣噼裡啪啦的槍聲過後,清軍馬隊又接連倒下了二百餘人——這一次雙方的距離拉得極近,因此衝在最前面的清軍馬隊,幾乎無一倖免。

隨着鑲黃旗馬隊傷亡慘重之際,徐定然拔出了馬上掛着的馬刀,狠狠往下一劈,卻是看見數百騎復漢軍騎兵手裡都舉着馬刀,如牆推進一般,卻是將清軍的馬隊砍了個稀巴爛,清軍馬隊再也堅持不住,直接當場潰散,而和林德亦被人所斬殺。

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九十章 傷亡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六十章 父子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十章 尋礦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六章 雛鷹營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六章 雛鷹營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
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九十章 傷亡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六十章 父子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十章 尋礦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六章 雛鷹營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六章 雛鷹營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