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

詔獄,稀疏的陽光灑進來,給這片昏暗潮溼的環境裡多了些許暖意,儘管如此,可是尋常人走進這裡,也只會感覺到毛骨悚然。

對於尋常人而言,這裡只是一片充斥着恐怖的絕望之地,可是對於歷史來說,它卻相當於是一種見證。

它見證過天下文明的大明於少保,在這裡寫下的忠肝義膽,見證過小小兵部車駕司員外郎楊繼盛,在這裡刮下的錚錚鐵骨;然而,它也同樣見證過那些奸臣與權宦在這裡的最後歲月,在默默無聞地觀察着。

五十三歲的張廷玉自從進入了詔獄之後,便一直在默默地思考着,思考着過去,思考着未來,但想的更多的,依然是現在。

他就那麼靜靜地躺在雜草上,也不顧身上的污穢,還有臉上的泥垢,就這麼靜靜地思考着,彷彿眼下的這一切都跟他沒有了任何的關係。

不知過了多久,寂靜的詔獄當中傳來了一陣腳步聲,似乎是一羣人從外面走了進來,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白,對其他監室苦苦哀求的囚犯一概不理,直接奔着張廷玉所在的監室走來,而此時的張廷玉,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對外界置若罔聞。

“張大人,皇上有旨意。”

莊親王允祿走進了監室,他的臉上帶着些許胡茬,神情更是倦怠不已,很顯然這段時間的奔波,讓他已經有些疲憊不堪,而在他身旁的則是戶部尚書蔣廷錫。

張廷玉聽到這句話,眼珠子才轉動了一會,隨後便望向了允祿,它的主人連忙坐了起來,恭恭敬敬跪在地上。

“罪臣接旨。”

在還沒有得到雍正的恕罪之前,張廷玉是不能自稱奴才的,他只能以‘罪臣’來進行自稱。

允祿隨後便將雍正給張廷玉的旨意念了一遍,唸完後方才補充道:“恭喜了,張大人,皇上封你爲奉天府尹——雖然不比之前的差事,可是這等皇恩,尋常人可是沒這個資格。”

蔣廷錫也笑道:“衡臣此番着實受了不少罪,趕快接旨吧,等接完旨且還有得忙呢!”

張廷玉微微沉默,他沒想到局勢變化得這麼快,卻是有些消化不過來,只得低聲道:“皇上的一番恩情,罪臣心裡自然是明白的,只是罪臣內心慚愧無比,卻是唯恐辜負了皇上的重恩。”

允祿年紀尚輕,對人情世事都還有些摸不透,不太明白張廷玉說的是什麼意思,只得望向了蔣廷錫,像這種老狐狸,只能讓另外一頭老狐狸去對付。

蔣廷錫自然明白張廷玉說的意思,低聲道:“衡臣,你要明白這一次放你出來,是有大用的......縱使皇上恩德如天,可是你也要明白,大清需要忠臣,更需要能臣,而你就是這樣的能臣!”

能臣.......

張廷玉不由得微微苦笑,或許在雍正看來他能解決問題,可是眼下的問題,他張廷玉還真沒有什麼信心........

“酉君兄,下官心裡自然明白......只是這奉天府尹難做,與俄人談判之事更是難上加難!”

一聽到張廷玉這麼說,莊親王允祿便有些不明白了,他這次是與俄人談判的正使,而張廷玉雖然是副使,可是雍正點名讓張廷玉主導的——因此在這件事上,他反而要聽張廷玉的意見,因此便好奇道:“衡臣此言何意?”

張廷玉微微苦笑着搖搖頭,之所以說這兩件事難幹,那是因爲這都是得罪人的活計,像奉天府尹很明顯是要跟盛京將軍過不去的,而根據眼下的情況來看,盛京將軍必定會是八旗根正苗紅的老一輩來擔任,而他將會作爲皇帝的擋箭牌,來吸引這些傳統八旗的仇恨。因此,奉天府尹註定是個得罪人的活。

可是與俄人談判這件事,就不是簡簡單單的得罪人,而是要得罪全天下人,因爲這擺明了就是一個賣國求存的談判,到時候一旦簽訂了條約,不光是清廷內部會鄙夷他,就連寧楚那邊也不會饒過他!

原本雙方交戰,那都是各憑本事,眼下大清看着要垮了,連忙去抱着俄人的大腿,而他張廷玉就成了這麼一個要背鍋的角色,到時候只怕後世史書上,都會遺臭萬年。

一想到了這裡,張廷玉就恨不得乾脆待在詔獄裡不出去好了,雍正皇帝眼下是真正的將他放在火上烤,還是那種熊熊燃燒的大火,就他這個體格子,豈不是兩下就成了烤雞?

只是眼下想要拒絕,張廷玉還得找個法子,他苦笑道:“回稟王爺,並非其他原因,實在是罪臣身子骨不夠硬朗.......這一次經過了詔獄這麼一遭,整個人都要垮了.......實在難以擔當大任。”

莊親王允祿當下就傻眼了,他用懷疑的眼光看着張廷玉,只是明面上大家都是體面人,也不好多說什麼,只得望向了蔣廷錫,看他能不能拿個辦法。

蔣廷錫無奈,他當然能看穿這件事背後有多大的坑,對於張廷玉的選擇也頗能理解,只得輕嘆一聲,“王爺,衡臣原先身體就有些不好,只怕這一回確實有些問題,要不這樣,還請王爺先回府,下官再請名醫來好好看看張大人的毛病。”

ωwш⊕ttκan⊕¢ ○

“名醫?要不直接請御醫來吧!”允祿爲人單純,心急口快直接說道。

蔣廷錫有些苦笑不得,只能解釋道:“王爺有所不知,這張大人的病並不是御醫能治的,他需要一些偏方子才行,就不勞王爺費心了。”

允祿咂摸了下嘴脣,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點了點頭,接着便知趣地離開了詔獄。

張廷玉一直都在冷眼旁觀,等到允祿離開監牢之後,他才望着蔣廷錫苦笑道:“酉君兄,難不成你有藥能治我這心病?”

“心病無藥可醫,衡臣應該比我更明白這個道理。”蔣廷錫慢悠悠道,他的臉上帶着幾分複雜的意味。

張廷玉微微沉默,“既然酉君兄有偏方子,那就不妨拿出來吧。”

“衡臣,如果你不答應,皇上只會認爲我等漢臣皆以有了異心,你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異心?都到了這個份上了,不起異心纔不正常吧,我等漢臣爲的是什麼?無非就是道統承嗣,爲的治國平天下而已,可是大清已經沒有希望了。”

張廷玉的臉上帶着幾分痛苦,他其實是那種很傳統的臣子,希望能夠有一段君臣佳話流傳下去,就如同史書上面的那些前輩一樣,哪怕是異族皇帝也在所不惜——儒家臣子往往在這方面都很現實。

蔣廷錫長長嘆了一口氣,低聲道:“當年范文程等人想的,無非也是這個道理,可見這種道理害死了人,就連夫人被豫親王所辱,還不是咬着牙忍下來了.......”

張廷玉知道這是一樁有名的公案,涉及到的雙方分別就是范文程和豫親王多鐸,當年范文程作爲皇太極的得力干將,在很多事情上都觸怒了多爾袞、多鐸兄弟,因此多鐸對范文程深感惱怒,一直想着報復范文程。

而當時的范文程屬於鑲白旗的包衣,正好多鐸是鑲白旗的旗主,便將范文程的妻子給擄掠回府淫樂,然而范文程對此卻沒有任何辦法,因此根據制度,旗主奪取屬下包衣的妻子乃天經地義之事,就連當時的大汗都不能管。

可畢竟范文程已經是朝中大臣,且參與了許多重大決策,一向爲皇太極所看重,因此這件事最終還是鬧到了皇太極那裡,而皇太極對多鐸向來看不上眼,再加上爲了拉攏范文程,便藉故對多鐸罰銀萬兩,奪去其所屬的三分之一的牛錄。

在當時所有人看來,這件事能這麼處理已經很不錯了,因爲按照原來的規定,多鐸是不會有任何損失,如今少了三分之一的牛錄,甚至在很多人眼裡都過了。

可是對於范文程而言,這並不能洗刷恥辱,然而以當時他的能力和地位,也只能選擇罷手,因爲這就是漢臣,說起來比包衣好不到哪去。

眼下蔣廷錫提到這件事,便是爲了告誡張廷玉,別看皇帝現在客客氣氣的,你要真敢拿捏起來,到時候所有漢臣一家老小都得死。

聽到這裡,張廷玉終於的站起了身子,他長嘆一聲,“有時候真不知道,當年家祖的所作所爲到底值不值了......”

.........

對於談判之事,張廷玉已經沒有了所謂的心結,畢竟在知道黑鍋肯定會扣在他頭上的時候,他自然也就不會再在乎這黑鍋到底有多沉了,只是眼下的真正難題是,俄國人真的就那麼靠得住嗎?

“我的朋友,我還以爲自從上次見面之後,下次見面要等到明年,可是沒想到居然這麼快........看來帝國已經遭受到了十分嚴重的打擊。”

薩瓦務拉伯爵手裡端着一杯咖啡,臉上則是帶着輕鬆的笑意,他對於清廷的局勢十分清楚,便故意揶揄了一聲。

張廷玉倒沒有這個閒心思去跟薩拉烏拉打嘴仗,他緩緩開口道:“我朝陛下的大軍主力尚未受損,不日就會在戰場上擊敗叛軍,就不勞貴使操心了。”

薩拉務拉伯爵聳了聳肩,他來到中國已經大半年了,對於中國人的行爲做派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也不以爲意道:“既然皇帝陛下要取得久違的勝利,那麼我就在這裡先提前慶祝了,只是不知道,張大人今天來找我幹什麼?”

張廷玉臉色十分嚴肅,冷冷道:“當然是關於額爾古納河的邊界劃分之事,我朝陛下已經傳回消息,一切均可由貴使先前要求而定。”

如果放在半年前,或許薩拉烏拉伯爵還會認爲這是一份不錯的誠意,可是眼下這個洋鬼子已經徹底明白了清廷的處境,便聳聳肩道:“貴國有一句話很有名,叫做‘此一時,彼一時’,咱們如果還想真正談一些有用的,那麼張大人就不能繼續僞裝自己,或者來愚弄我了。”

張廷玉輕輕嘆口氣,低聲道:“那不知,貴國到底是什麼意思?”

“如果張大人還沒有弄清楚貴國的處境,我可以幫助貴國進行分析一二。”

薩拉務拉伯爵冷笑了一聲,隨後喝一口咖啡,“以大清目前的處境,只怕距離滅亡只剩下了兩個星期或者更短。”

張廷玉知道在西方星期的意思,對於他的說法並沒有急着反駁,而是靜靜地望着薩拉務拉伯爵,示意對方繼續。

“就在你們的京城不遠處,非常近的距離,就已經出現了叛軍,而在你們通往東北的退路上,也出現了叛軍的蹤跡,這意味着貴國雖然還擁有一支主力,可是他們即將滅亡於同叛軍的作戰中。”

薩拉務拉伯爵侃侃而談,他輕聲道:“現在的你們,已經無法打敗叛軍,只能藉助外在的力量,而俄羅斯帝國,將會是你們最好的選擇。”

不得不說,薩拉務拉在中國的大半年裡並沒有閒着,張廷玉可以斷定他已經在清廷的內部,發展了級別不低的內線,否則像這種消息不可能這麼快就知道,這個想法卻是讓張廷玉心裡一沉。

張廷玉決定反過來試探一番,他望着薩拉務拉伯爵低聲道:“你們對我們很瞭解,可是我們對你們並不夠了解,你憑什麼說能夠幫助我們?”

“如今在京師的一千五百名英勇的俄羅斯勇士,還有正在路上的一萬名俄羅斯勇士——就在上次見面之後,我就已經給女皇陛下寫了信件,相信他們很快就會到。”

薩拉務拉臉上帶着十足的自信,就好比他在上一次的時候,就能斷定清廷妥協的時間一般,他已經對大清有了足夠多的瞭解了。

“如果只是一萬多人,恐怕這個數量還不夠,他們至少能拉出五十萬人來......”張廷玉搖了搖頭,他也不知道復漢軍到底有沒有,可是誇大一點也沒什麼。

“有的時候,數量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就好比貴國的軍隊,即便再多也沒有絲毫的用處——可是俄羅斯帝國不一樣,我們不僅僅有精銳的軍隊,而且數量也足夠多。”

薩拉務拉並沒有帶着吹噓的口氣,而是用最平淡的語言來敘述這個事實。

“所以,你們到底想要什麼?”張廷玉終於問出了最後一個關鍵問題。

“一切。”

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十八章 收徒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六十二章 舉大白,聽金縷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四十章 出鞘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十八章 收徒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六十章 父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
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十八章 收徒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六十二章 舉大白,聽金縷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四十章 出鞘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十八章 收徒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六十章 父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