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

孔城,漫天的旗幟席捲着大地,數不清的清軍排列着整齊的隊伍,一路往呂亭驛方向而去,他們的身上大多數都揹着八旗火器營的鳥槍,身上穿着或黃或白的棉甲,一看便是八旗的精銳。

康熙十分罕見地沒有待在行輦,而是穿着一身的鎧甲,騎着一匹高頭大馬,在護軍營的簇擁下緩緩向前,只是他的臉色微微有些蒼白,甚至透着不正常的青色。

一旁的八旗護衛營士卒們,都是用着最爲熱誠的態度,簇擁着皇帝前行,他們的眼神裡固然有着對皇帝的尊崇,可是也壓抑不住其中的迷茫,他們已經走了太遠太遠了。

從京城一路南下,穿過了山東,走過了河南,還在義陽三關前整整相持了三個多月,如今又來到了廬州,來到了桐城,來到了孔城,他們的再多戰心,都已經被磨成石頭了。

清廷的大臣們也大多都是穿着甲,武將們大多騎着馬,一路走在前面,而文官們綴在後面,還有一些不會騎馬的文官,基本上都被留在了孔城裡。

張廷玉雖然也是一個文官,可是他並沒有留在孔城,而是一路騎着馬跟着康熙,臉上倒沒有太多的爲難之色。畢竟他也是漢軍八旗出身,騎馬也是從小便學的,只是對於這一仗,他始終感覺存在一些不安,似乎感覺這一仗恐怕不會那麼簡單。

新晉的兵部尚書佟法海也騎着馬,與張廷玉並列而行,一旁衆人便知道這二人有事攀談,便主動離開了這二人的交談範圍,只是很多人卻很好奇,這位新晉的兵部尚書找一個吏部左侍郎談什麼?

張廷玉心裡也是有些好奇,但是他的性子向來是喜歡後發制人,因此面對如今的這個康熙紅人,態度亦是不卑不亢,並沒有想着過多去巴結對方。

佟法海也不以爲意,若是早在兩個月前,該是他去仰視面前的這個人才對,如今一朝崛起,佟法海也沒有得意忘形,只是淡淡笑道:“衡臣兄,多年不見,咱們卻是生疏了。”

從這一句話裡,佟法海就顯得相當不簡單,因爲他僅僅只比張廷玉大一歲,而且二人都屬於十分早發的青年才俊,張廷玉二十八歲高中,法海二十三歲高中,且都改庶吉士,在南書房行走過,可以說二人早年的履歷都是金光閃閃一般。

當然在後來的康熙四十七年,因爲一廢太子案的緣故,法海受到了十三阿哥胤祥的牽連,被卷在了裡面,以致於被直接閒置了整整八年,一直到康熙五十四年才復起,到康熙五十五年的時候才做了個廣州巡撫。而此時的張廷玉,已經是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了。

往事不堪回首,這句話對於佟法海而言自然是感觸頗深,可是張廷玉卻不是很習慣這種親熱,他爲人低調謹慎,在眼下這個關鍵時候,與佟法海接觸過深並不是什麼好事,低聲道:“陶庵兄,你我二人一別多年,卻是滄桑了。”

佟法海笑道:“前些年的時候,我一直在家閉門讀書,將這一生所學卻是反思了又反思,如今方能體會到衡臣兄的爲人之道,堪稱滄海橫流。”

張廷玉臉上毫無表情,只是拱手謝道:“陶庵兄實在謬讚了,小弟如何也擔當不起。”

佟法海似乎也不想再繼續深談下去,他只是微微一笑,望着張廷玉道:“衡臣只要能一直堅持自己所行之路,將來想必也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話音剛落,佟法海便雙腿輕輕一夾馬腹,趕到前面去了,而張廷玉卻開始陷入了深思,這句話絕非只是本意,這其中的奧秘似乎......

對了,張廷玉想到了一個月前田文鏡跟自己說的那些話,心中頓時起了一個激靈,這二人看似說的話截然不同,可是實際上的意思完全是一致的,依然是在未來的奪嫡之路中,讓張廷玉在岸邊冷眼旁觀。

也就是說,佟法海是十三阿哥的人,而十三阿哥也是支持雍親王的,再加上年羹堯被擢升爲兵部漢尚書,可以說這一次獲利最大的依然是雍親王,整個兵部都被拿捏在手上了。

康熙皇帝騎在馬上左右顧盼,他已經很久沒有好好看一眼自己的江山了,如今臨戰在即,他的心裡也是一片火熱,千般萬般謀算,終於要面臨眼下的這一場了。

佟法海騎着馬跟在康熙的身後,低眉順眼道:“啓稟皇上,奴才已經給派人給平郡王發去了密信,約定在桐城的楚逆出兵,便立刻發起進攻,截斷復漢軍的後路。”

“可惜,訥爾蘇的行蹤早早便讓楚逆給勘破了,否則在隱秘的情況下出兵,此戰的勝算至少可以再加一成。”康熙想到這裡,他的臉上微微有些陰沉。

佟法海低聲道:“皇上且不用擔心,那支伏擊普照的楚逆已經是我大軍的囊中之物,已經逃不出去了,待我三萬五千人的大軍及時趕到,便可徹底消滅該部楚逆。”

“若是桐城內的楚逆出城營救,則我大軍與其正面相抵,等平郡王的驍騎營大軍直插楚逆後路,兩面夾擊之下,則楚逆再無一絲機會。”

康熙微微有些沉默,他問道:“若是楚逆斷尾求生,則又如何?”

佟法海微微嘆口氣,他自然明白康熙心裡還是有許多不甘,只是眼下的情況,已經容不得清軍再去想更多了,只好小心翼翼道:“若是復漢軍不出城相救,則平郡王在黃家鋪按兵不動,隨時做好策應的準備,待我軍消滅該一部楚逆之後,便轉攻北硤關,爲我軍打開一條通道,等到大軍過關之後,平郡王的驍騎營都是馬軍,想來也能輕易擺脫復漢軍的追擊。”

大旗呼呼作響,遮住了透射來的陽光,一部分陰影籠罩在康熙的臉上,讓人看不穿他的表情,只是輕輕發出了一聲嘆息,這其中有多少心酸和無奈,或許只有康熙自己才能明白。

想當初,從一開始雄心勃勃地選兵南下,到如今帶着大軍倉皇北逃,中間也僅僅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到頭來損兵折將無數不說,最終卻是一無所獲。

康熙望着孔城,就如同之前拋棄的那些地方一樣,他的臉上帶着失落與悲傷。

“朕,或許已經沒有機會再回來了。”

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二章 奴才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二章 奴才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
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二章 奴才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二章 奴才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