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橫爬順(紀實小說:二十二)
我在姐姐家裡看着外甥和外甥女,聽着虎兒的戰爭故事,日子過得也逍遙自在,閒了時就鬥着外甥玩,在姐姐家裡看見什麼好玩的就要收拾起來,準備着走時拿回家去,在我翻箱倒櫃的找時外甥就會說:
“二舅你又看中俺傢什麼東西了,要取走?”我就對他說:
“什麼你家的,都是俺家的。”外甥就會指着家裡的東西一件一件的問:
“這桌子也是你家的?”我說:
“這桌子是你姥爺陪送給你孃的,是俺家的。”
“櫃也是你家的?”櫃是姐夫他們家做的,我當然不能說是俺家的,但我也不能軟給外甥,我反問他:
“你家的東西是不是你孃的?”
“是啊,都是俺孃的。”
“這不就是了,連你娘都是俺家的,還有什麼東西是你家的。”
姐姐下工回來,外甥就問姐姐:
“娘啊,俺二舅說連你業是他家的。你說是不是。”
姐姐下工回來,忙的要命,就說:
“可不是,連我都是你姥姥家的。到一邊玩去,我趕緊餵豬去。”
都說長姐如母,小時候,姐姐對我是有求必應。穿的衣服是她給做的,想要吃什麼給你做去,想要什麼東西給你買去。家裡的小人書,買了一本有一本。從小我不吃小米飯,在姐姐家裡從來不會吃小米。在家裡母親常說我難伺候,不吃這樣不吃那樣。
在姐姐家裡就好多了,從來不會做我不喜歡吃的飯。我想要她傢什麼東西,從來也沒有說過不。我記得最清的是,她家裡有一套【鏡花緣】被我取了回來,姐夫取回家來的馬克思、恩科斯、列寧、斯大林的著作我取回來幾十本。
到開學的日子近了,我一直沒有回去,母親就來接我。其實我們家裡就我和母親兩個人在家,父親和哥哥去了山西。父親
在山西給人家蓋房子,就把哥哥放到了我舅舅家裡。
當年我姥爺帶着四個舅舅上山西后,日子過得也不怎麼樣。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那裡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的根據地。村裡組織了農會,吸大煙的、賭博的被改造了過來,有組織了減租減息、互助組、土地改革,窮苦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
我大舅是村子裡的村長,帶頭讓自己唯一的一個兒子參了軍,在他的帶動下村裡的年青人蔘軍的人數很多。戰爭是殘酷的,我表哥犧牲在了戰場上,從此就剩下他老兩口相依爲命了。我的哥哥到了,我大舅很高興,給他找學校讓他上學去,並張羅着給他找媳婦。我哥哥當時高小剛畢業十四歲了。不想再回到學校去,說什麼他也不去。
而我在家裡上學,母親成天早起去拾羊糞,晚上纔回來,一天兩頓飯。那一年胡蘿蔔大豐收,從生產隊裡分來一大堆,十斤頂一斤糧食。早起稀飯煮胡蘿蔔,晚上胡蘿蔔煮稀飯。和父親在一塊的一個人家裡有事回來,給我們家裡捎來一包玉米麪的千層尖餅,好吃的不得了。聽來人說哥哥在那裡天天吃這種東西,我就動了心,從學校搬回了凳子,說什麼也要去舅舅家。母親說:
“三百多里路,你能走的動,要走三四天呢,會累死你的。在路上你走不動,讓別人買了你。”
看看我這個好吃懶做的傢伙,一聽說有好吃的東西。也不會考慮這麼多了。想想也是,還沒有走到好吃的地方,就累死在路上了怎麼辦。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是不可能走到山西去的。所以我也沒有再堅持,從此後,我也沒有了機會,一生中沒有去過姥姥家也沒有見過舅舅。我乖乖的又上學去。
我們那時的學校裡,一年級有七十多個同學,剛剛度過天災人禍的年代,班裡的學生有大我們剛到入學年齡一歲、兩歲、三歲、四歲的很多。經過幾天的學習,老師將年紀大的學習好一點的讓跳到了二年級。
到二年級有同學就不來了,特別是女同學退學的很多,在剩下四十幾個同學時全班裡就只有三四個女學生了。這時候,解放已經十二年了,在廣大的農村裡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很嚴重的,“女子無才便是德”上一年學認得字的頭上頭下就行了。大部分農家女兒,上個一年半載的就很不錯。上到高小畢業是少之又少。十一二歲的女孩子在生產隊裡參加勞動的有的是。
我鄰居的一個女孩子,十二歲就當上了婦女隊長。她是和我哥哥一塊去賣豬的那個鄰居的女兒。自從他罵了收豬的說他的豬是母豬,“不看看是你爹還是你娘”後。沒多久就去世了。他的女兒作爲家中的長女,她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姊妹。可想而知她絕對不會有上學的機會了,早早的就擔當起養家餬口的重任了。
能當上生產隊裡的婦女隊長,也是她從小就像大人一樣在地理比一個老孃們要勤快得多,要不也不會讓她當婦女隊長。這種情況一直到一九六四年纔有所好轉,女學生才逐步多了起來,而全部的女孩子真真的走進學校和男孩子,一同在學校裡上下去,已是改革開放後的事情。
在學校上學的孩子們,下學後夏秋兩季是挖豬草,春冬兩季是掃糞草。那時候到處是積肥的人,往地裡走時的人們背撅頭挑一隻蘿頭,回來時蘿頭裡裝着的不是豬草就是糞草。豬草是爲了豬吃了能省出點飼料,糞草是爲了多漚點糞買到生產隊裡換工分。
儘管那時候一個工分五六毛錢,但人們還是樂此不彼的忙碌着。很多農民以集體爲家,幹活時很自覺,但他們也不是什麼幹部和共產黨員。從那時地裡的莊稼就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的覺悟有多高,生活再怎麼艱苦,地裡的莊稼也不會少的亂七八糟。
學生們去地裡挖豬草、掃糞草,在蘿頭底下藏個玉米、紅薯也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們那裡有句俗話“餓死不做賊”,來比喻當時的人們再合適不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