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遷都

川江年 。月舊日,經討們天討論,共和國全體代表大會川丫洲仔哥爾摩常規軍事力量控制協議》進行投票表決,最終以照鰓的支持率獲得通過。

因爲此前一天,全體代表大會軍事委員會表決通過了《加裡寧中美俄法四國常規軍事力量控制覈查方式實施方法補充協議》(因爲簽訂地點在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所以又被稱爲《加裡寧軍控補充協議》),加上美國聯邦參議院與衆議院先後在口月4日與口月口日通過了《斯德哥爾摩協議》,其他飾約國則在此之前陸續通過該協議,所以口月舊日被認爲是該協議正式生效的紀念日。

事實上,這今日子並不值得紀念。

當天下午,裴承毅在參加了全體代表大會的表決工作之後,沒有返回副元首官邸,而是去了元首府。

雖然顏靖宇也是代表,但是他沒有參加下午的表決工作。

在去雲,首府的路上,裴承毅顯得非常平靜。

在外人看來,自從裴承毅成爲國家副元首之後,顏靖宇就很少過問國防安全事務,似乎把所有相關工作都丟給了裴承毅,自己去安心發展經濟。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在口年之後,顏靖宇把精力放在了兩件事情上,一是前面提到的政治改革,另外一件就是備受全國民衆關注的遷都問題。

相對而言,後者更加緊迫。

衆所周知,在力四隻的時候,共和國就訂下了積極備戰的基本戰略。

制訂這個戰略的時候,共和國的領導人必須考慮一件事情,那就是作爲首都的北京有沒有能力在全面戰爭期間承擔起首都的職責。不是說北京的地理位置不夠好,畢竟在衆多戰略武器面前,地理位置對安全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也不是說北京的戰略防禦力度不夠。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最初就是圍繞着北京修建的,部署在東北、華北與河套地區的三個攔截指揮中心都在保護北京。影響北京作爲戰時首都的不是別的因素,而是北京過於龐大的人口基數。

要知道,在全面戰爭中,交戰雙方基本上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暫且不說美國有沒有制訂專門令對共和國國內矛盾的戰爭計劃,早在四隻,也就是第二次英阿馬島戰爭爆發前,時任國家元首的王元慶就指示當時的軍情局長李存勳,制定一份專門針對美國國內矛盾的秘密戰爭計劃,即在全面戰爭期間,以各種非常規手段削弱美國的戰爭力量。雖然軍情局從未承認有過這樣的戰爭計劃,但是根據西方新聞媒體陸續披露的一些消息,該計劃確實存在。而且在力碧年的敘以戰爭之後就被當成軍情局頭號任務,進入了實戰部署階段。也就是說,到2回年的時候,軍情局肯定有能力在美國、以及其他潛在的敵對國家制造動亂,削弱敵國的戰爭力量。

母庸置疑,美國肯定有類似的戰爭計劃。

早在沖年,一位四叛逃的地區級情報機構負責人就向軍情局披露。在印度戰爭結束之前,美國當局就以四爲核心,對情報資源進行整合。並且在這個。時候制訂了一份專門針對共和國國內矛盾的戰爭計劃。按照此人透露的消息。戰爭爆發之後,美國的情報機構將利用共和國不算完善的民主政治體制。利用民衆對政府的不滿,以及少數民族與漢族的矛盾製造動盪,使共和國當局不得不在國內問題上花費更多的精力,無法將全部力量用在對外作戰上。

從這個角度看,北京確實不是首都的理想之地。

別的不說,在特殊時期讓一座擁有鈞。萬人口的城市正常運轉,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嗎年,在遷都工作小組成立之前的論證中。國務院就委託軍情局。對特殊情況下首都安全工作與社會秩序做了計算機模擬測試,結果表明,只要爆發全面戰爭,國家進入全面戰爭狀態,即以配給的方式分配生活物資,取飾市場交易。即便沒有發生針對社會秩序的蓄意襲擊,使北京維持正常狀態的代價都十分高昂。

可以說,這不僅僅是北京才存在的問題。而是全國都存在的問題。

要知道,在上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如同紐約、倫敦、巴黎、拍林、莫斯科、東京等國際大都會的人口也就 四萬左右,當時人口超過2四萬的城市屈指可數。

即便如此,像莫斯科、拍林、倫敦、東京等城市,都在戰爭中遭到嚴重破壞,而且出現了嚴重恐慌,大量城市人口涌向郊外的農村。

如果再次發生世界大戰,那些上千萬人口的城市都將崩潰。

按照計算機模擬的結果,全面戰爭期間。光走向一座千萬人口級的城市運送維持最低標準的食物所需要投入的力量,比向舊座百萬人口級的城市運送同樣的食物所需要的力量多得多。雖然在和平時期,城市的人口效應能夠產生更大,但是在戰爭時期,泣就意味着浪費寶貴的戰爭資標,※

事實上,在此之前,共和國當局就有這種認識。

在力舊年通過的《國家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法》中就明確規定。任何一座城市的基礎設施在規劃階段就得以百年發展爲標準,即按照使用一百年的要求進行規劃”並且由此制訂新的工程質量標準,團年,共和國國務院聯合中科院、社科院與 四多家企業與民間團體對國家發展進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預測,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四隻之後。即引力年的時候。共和國的人口總量將超過曰乙,城市化水平達到懈以上。而城市數量只會增加2成。城市規模(以市區面積計算)總體增加,糊。照此計算。在團年的時候還是一座只有力萬人口的中等城市,到引力年的時候,將成爲擁有百萬人口的大城市,而且城市人口密度將提高,倍以上。如此一來,在團年規戈小城市基礎設施的時候,就得留出足夠多的餘量。以城市地下管網系統來說。供,四萬人生活與生產的管網系統的容量至少是供力萬人的舊倍,而不是5倍。更重要的是,到函年的時候,因爲共和國的老齡化問題還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所以共和國的城市人口數量並不比團年的時候多多少。所以大部分城市的基礎設施都有足夠的餘量。換句話說。如果戰爭爆發,共和國的,心多座中小城市將承擔起“分流”的重任。

正是如此,在遷都問題上,共和國內部存在兩種聲音。

在很多人看來,完全沒有必要爲了戰爭而遷都。不管怎麼說,戰爭爆發後,共和國當局完全可以設置陪都,或者利用戰時的便利條件,將北京等待大城市的人口疏散到周邊的中小城市,就能減輕大城市的壓力,而這麼做的最大好處就是成本低廉,不會對平時的經濟建設產生影響。

當然,主張遷都的還是佔多數。

關鍵就是,戰爭會不會一下進入最高狀態?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只要共和國與美國直接開戰,肯定是世界大戰。但是仍然有不少人認爲,共和國與美國直接打世界大戰的可能性不大,特別是秘 年的中東戰爭之後,幾乎所有人都認爲,第三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漸進發展的戰爭。如此一來。在戰爭初期。共和國當局就沒有理由讓國家進入全面戰爭狀態,也就沒有理由疏散大城市的居民。說嚴重點。在沒有戰爭授權的情況下,政府沒有權力採取強制疏散大城市的居民。

問題是,不疏散不等於大城市的問題不存在了,畢竟在戰爭期間。軍事消耗加大,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無法繼續維持平時的生活與生產方式,必須降低物資損耗。從物資利用角度看,大城市、特別是超級大城市的損耗問題非常嚴重。對戰爭非常不利。

當然,在遷都問題上,還存在看不見的影響。

用顏靖宇的話來說,如果在戰時設置陪都,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軍心士氣,而不是這麼做能夠節約多少資源。不管怎麼說,絕大部分軍人與國民是不會從成本角度來考慮遷都問題的,只要設置陪都就會讓大部分人認爲,共和國的戰爭潛力發揮到了極限,無法承擔龐大的戰爭消耗。也就不大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從這個。角度出發,與其到戰爭爆發後纔來考慮遷都問題,還不如在戰爭爆發前動手。

正是如此,曰年的大選之後,顏靖宇加大了對遷都工作的重視程度。

口年8月初,顏靖宇就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宣佈直接領導“遷都協調委員會”的日常工作,並且要求國務院在年底之前拿出一套詳細的遷都計劃。到了年底,國務院按照計劃提交了遷都計劃,其中明確提到,遷都工作必須分步驟進行,在選定了新都地址、完成第一期建設工作之後。首先把行政部門轉移過去,然後再是元首府、副元首官邸、中央軍事指揮機構、各國使領館、民間機構等等。力貿年 月,經過內部討論。並且得到“遷都協調委員會”所有委員的支持之後,顏靖宇正式讓出任國務院總理的焦勉山負責新首都的選址與首期工程規劃工作。

在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頂替閻尚隆出任國務院總理的焦勉山。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王元慶能夠出人頭地,與他擔任紀佑國秘書的經歷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但是沒有人認爲。作爲王元慶首席助理的焦勉山能夠取得同樣的成就。事實上,焦概山就是一個行政管理型的人才。並不具備成爲國家統帥的能力。因爲在皿年的換屆選舉之後。焦激山就獲得了表現機會,加上他與顏靖宇的特別關係,所以當顏靖宇在昆年提名由他出任國務院總理的時候,並沒受到反對。到昆年的時候,刃多歲的閻尚隆也到了退休的年紀了。早在,洲六閻尚隆就提出讓葉致勝或者帥永康出任國務院總穆理凹心則遴居二線或者擔任政治協商大會委員長。因爲當時顏靖宇的根基還不夠牢固,所以沒有采納這一建議,仍然堅持由閻尚隆出任國務院總理。市絲後上,顏靖宇能夠在炮年的時候出任國家元首,與閻尚隆的支持密不可分。

總的來說,焦激山算得上是顏靖宇身邊的一員干將。

按照外界的評論,除了裴承毅之外,焦激山是顏靖宇身邊最得力的助手。而且很有可能是顏靖宇最器重的助手,畢竟裴承毅來自軍隊,而顏靖宇與軍隊沒有太多瓜葛,在重用裴承毅的時候,他必須留上一手。

不管怎麼說,焦魁山是個做實事的人,其行政能力母庸置疑。

島年4月份,焦般山就向“遷都協調委員會”提交了一份詳細的新首都選址方案。

因爲遷都涉及到國家重大利益,所以僅僅 周之後,顏靖宇就把這份方案提交給了全體代表大會。毖年6月底。經過2個多月的討論與審議。全體代表大會最終批准了第二號方案,即新首都將設在鄂渝陝交界的神農地區,重點考慮長江北岸與漢江南岸,以建設一座人口在出萬左右。生態環境優越的現代化中等規模城市爲準。

到此,遷都總算邁出了第一步。

當年年底,地質考察工作結束。焦般山親自向“遷都協調委員會。遞交了首期工程規戈 書,其中既提到了工程進度安排,又提到了工程預算。按照焦葳山提交的計劃,以中央行政部門搬遷爲目的的首期工程將耗撕時5年,耗資激兇乙元。只是顏靖宇覺得這個進度太慢了,而且規劃中的一些細節要求顯得過於保守,比如在城市道路建設上就沒有用上最新的科研成果,即立體交通,仍然以傳統道路爲主。如此一來。在批准該規哉,的時候,顏靖宇做了大幅度修改,將投資增加到了,正洲乙元,工程時間則縮短到3年(最終由“遷都協調委員會。批准的時候又延長到了4年),而第一批遷移的不但有中央政府行政單位,還有元首府與副元首官邸。

因爲全體代表大會已經授權。而且該規劃出臺的時候已經過了年中。所以沒有提交給全體代表大會審議,直到力弘年3月,也就是春節之後,顏靖宇才把這份已經啓動的規劃書送到了全體代表大會。不管怎麼說。涉及到 飛洲乙元(其中元爲追加撥款)的巨大工程,而且是由中央政府主導的工程,肯定需要得到全體代表大會的支持,不然就是違法亂建。

問題是,中央政府的財政預算已經足夠巨大了。

要知道,在島財年度,共和國中央政廬的財政預算赤字接近的萬億元,相當於全年財政預算的鰍。在正常時期。如此高的赤字率,足以讓任何一個政府垮臺,即便在非正常時期,如此高度赤字率也不可能持續太久。更要命的是,按照力田年之後的財政預算髮展規律,猛4年的預算赤字只會多不會少。也就是說,與共和國的預算相比,元的額外開支算不了什麼,也能讓全體代表大會的代表感到肉痛。

正是如此,審批工作從年初持續到年底。仍然沒有結論。

不是代表覺得政府在亂花錢。而是在田年7月通過的財政預算中,赤字率再次超過了外界預測,國家負擔已經足夠巨大,任何不必要的開支都遭到削減。毫無疑問。在很多人看來,花在新首都上的幾千億肯定不值得。

事實上,就是爲了遷都的事情。顏靖宇才把其他工作丟給了裴承毅。

站在裴承毅的立場上。他也不希望讓這件事情拖下去。原因很簡單。顏靖宇與焦賤山在遷都的問題上都非常堅決,因此在獲得全體代表大會支持之前,施工工作就開始了,而前期工程款都是從國防部的額外軍費開支中挪用的。因爲軍費結算工作將從每年的3月 日開始,所以在歷年3月,日之前,如果全體代表大會仍然沒有批准遷都款項。軍費就將入不敷出,肯定會出問題。

在裴承毅看來,問題很快就會得到解決。

不管怎麼樣,大部分人都知道遷都的重要性,並且承認有遷都的必要。導致規戈遲遲審批不下來的主要原因還是利益分配問題,畢竟首都只有一個”不是所有地區與這些地區的代表都能從中獲益。這也正是顏靖宇與焦激山“先斬後奏。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是顏靖宇擴大工程規模與縮短工程時間的原因。隨着建設工作全面啓動,遷都地址再無變動的可能,那麼阻撓該計劃的代表自然會轉變態度。

當然,這不是重點。

比起戰爭帶來的威脅,遷都只是芝麻大點的小事。

第41章 埋頭做事第76章 變味第12章 實力第106章 舉足輕重的朋友第42章 冷戰陰影第74章 開盤第90章 爆炸效應第135章 超遠程奔襲第10章 新人報到第47章 準點第29章 心態序十三雄鷹展翅第103章 文明衝突第27章 世界大戰第66章 首輪戰略轟炸第64章 不謀而合第97章 虛張聲勢第1章 打打停停第29章 瘋狂備戰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76章 攻堅戰第65章 X艇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133章 高地第152章 國家的權力第57章 真正開始第93章 煮熟的鴨子飛了第12章 備戰第69章 人質第157章 再起硝煙第13章 頭緒第19章 赤裸裸的威脅第17章 敏感話題第58章 聲東擊西第61章 奪權第91章 斡旋第166章 以攻代守第38章 理想惹的禍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2章 大國頹勢第68章 量才爲用第158章 高昂的賭注第42章 幫倒忙第77章 退守固本第38章 初露頭角第103章 強烈反差第100章 囑託第67章 不得不做第49章 錯有錯招第82章 堅持路線第85章 決戰跡象第32章 信號第63章 失控第56章 高潮跌宕的前戲第100章 雷厲風行第107章 脫胎換骨第28章 孰輕孰重第86章 最後的孤島第21章 見招拆招第24章 別無選擇第79章 利益同盟第73章 涌而上第39章 正中下懷第139章 初見成效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46章 惡戰的徵兆第145章 較勁第66章 多種可能第13章 聯合火力支援第65章 國家意志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90章 自掘墳墓第77章 爲了消耗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11章 拉人入夥第19章 分家大會第17章 積極主動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15章 有理有據第44章 閉門決策第9章 國家的面孔第8章 突然襲擊第47章 厲害關係第189章 最後的鬥爭第3章 惡鄰第106章 張網捕魚第184章 各讓一步第22章 局外人第66章 勢成騎虎第5章 軍火貿易第53章 風雲消散第15章 表態第38章 透甲長矛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12章 備戰第103章 文明衝突第34章 不眠夜第11章 轉機
第41章 埋頭做事第76章 變味第12章 實力第106章 舉足輕重的朋友第42章 冷戰陰影第74章 開盤第90章 爆炸效應第135章 超遠程奔襲第10章 新人報到第47章 準點第29章 心態序十三雄鷹展翅第103章 文明衝突第27章 世界大戰第66章 首輪戰略轟炸第64章 不謀而合第97章 虛張聲勢第1章 打打停停第29章 瘋狂備戰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76章 攻堅戰第65章 X艇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133章 高地第152章 國家的權力第57章 真正開始第93章 煮熟的鴨子飛了第12章 備戰第69章 人質第157章 再起硝煙第13章 頭緒第19章 赤裸裸的威脅第17章 敏感話題第58章 聲東擊西第61章 奪權第91章 斡旋第166章 以攻代守第38章 理想惹的禍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2章 大國頹勢第68章 量才爲用第158章 高昂的賭注第42章 幫倒忙第77章 退守固本第38章 初露頭角第103章 強烈反差第100章 囑託第67章 不得不做第49章 錯有錯招第82章 堅持路線第85章 決戰跡象第32章 信號第63章 失控第56章 高潮跌宕的前戲第100章 雷厲風行第107章 脫胎換骨第28章 孰輕孰重第86章 最後的孤島第21章 見招拆招第24章 別無選擇第79章 利益同盟第73章 涌而上第39章 正中下懷第139章 初見成效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46章 惡戰的徵兆第145章 較勁第66章 多種可能第13章 聯合火力支援第65章 國家意志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90章 自掘墳墓第77章 爲了消耗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11章 拉人入夥第19章 分家大會第17章 積極主動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15章 有理有據第44章 閉門決策第9章 國家的面孔第8章 突然襲擊第47章 厲害關係第189章 最後的鬥爭第3章 惡鄰第106章 張網捕魚第184章 各讓一步第22章 局外人第66章 勢成騎虎第5章 軍火貿易第53章 風雲消散第15章 表態第38章 透甲長矛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12章 備戰第103章 文明衝突第34章 不眠夜第11章 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