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

感謝書友天外貓王、等更耗青春、獅之心666的打賞。

數日後,有詔往青州來,詢問劉備,若舉兵,何人可爲元帥之臣?劉備當即回覆天使,道朱儁朱公偉兩朝元勳,功業驚人,可爲帥臣,自己則甘爲朱公偉之副。

天使回朝,如實稟報天子。天子聞後,心中遲疑不定。朱儁在朕面前保舉劉備,劉備又向朕保舉朱儁,此二人,莫非私下有勾結乎?一念至此,天子坐都有些坐不穩了。朱儁元勳老臣,威望素著。劉備地方諸侯,執掌一州。此兩人要達成什麼協議……天子又在自己嚇自己了,他已經不敢再想象下去了。

又數日,天子忽臨朝,言西方情形不明,貿然舉兵,徒損國力,此議暫且擱置。朱儁忿然,道:“陛下不顧我漢家基業乎?”

天子淡然對道:“此天下非我劉氏之天下乎?朱公多慮了。”

朱儁第一次嚐到了熱臉貼人冷屁股是什麼滋味。散朝之後,這位老臣,氣得渾身發抖卻又無可奈何,於是當日便遞了表,稱病不朝。

消息傳到青州,劉備於殿中默然獨坐了許久。其實他並不排斥做一個名臣,與天子、與衆臣齊心協力,中興大漢,然後留下一段君臣相得的動人青史。畢竟爭霸很累,也∑◆,..很有風險。可惜,天子不給他這個機會。也好,這次,天下人,包括自己麾下的諸臣,應該看清楚了朝廷和天子,是個什麼德性了罷?是不是非常的失望?到時自己動作再大一點,步伐再快一點,他們應該不會再明裡暗裡的勸阻了罷?

思緒翻飛,良久,劉備才長嘆一聲,獨自返回居所。以後,這大漢帝國的傳承,全靠自己了!劉備腳步,不禁又凝重了幾分。

後來史書把這一段描述得很生動:時帝爲青州牧,建言起兵復涼。數臣附議而上獨不許。帝聞此,黯然垂淚,獨坐達旦。天下聞之譁然,於是人心歸於帝,以爲帝乃大漢之終望也……

事實上也是如此。盧植、邊讓、鄭玄等一干老臣聞言皆是默然不語。但他們也不好多說,畢竟已經退出政壇,專心學術。至於孔融、荀彧、管寧、崔琰、簡雍等,皆忿然不已。在他們看來,這是一次絕好的機會。可惜天子不納忠良之言。餘怒未消之餘,也在心中暗暗思考,天子、太后如此昏暗,是不是換個皇帝會好點?

要知道,換皇帝的想法,已經不是士大夫們第一次的想法了。當年漢靈帝胡搞瞎搞,搞得天下民怨四起,以致有黃巾之亂,後來就有冀州刺史王芬與太傅陳蕃之子陳逸等人密謀廢帝以立合肥侯。結果這事沒幹成,事敗王芬自殺了。後來在前幾年,天下諸侯討董的時候,袁紹也與諸侯商量,迎立幽州牧劉虞爲帝。道是國有長君,乃大漢之福。結果這事也沒成,一是袁術等人堅決反對,二是劉虞嚇壞了,也堅決反對。

但是,換皇帝的想法,可是時常在士人們心頭泛起的。百姓也是如此。一如千年之後,百姓覺得某官不好,便會怨言,換成誰誰誰便好了。尤其是在董卓帶頭起了個壞作用後,諸侯們忽然發現,天子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尊貴不可侵犯的了,只要有這個能力,只要你強大到一定程度,想換個天子,說換也就換了……

話轉回來,天下諸州聞得天子否決了諸侯起兵西向的提議。吏民們真的是大失所望。沒有人會喜歡一個分裂的國家,可是這麼好的機會,卻被他們的皇帝給放棄。於是民怨沸騰,流言四起。在一片亂糟糟中,吏民們便在想,要是能有一個雄才大略、英明神武、最好還仁慈寬厚的天子來拯救大漢、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就好了。閒極無聊中,便掰着手指頭想,天下皇族,誰人能當此重任?

分封天下的諸侯國中,各皇族在歷次動亂中,死的死,逃的逃,更多的是在封國魚肉百姓。此等人忽略不計。那麼在地方實力派中,劉虞、劉焉與劉備這三人,便如同寶珠般引人注目。

劉虞的血脈最近,他是光武帝長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劉焉與劉備遠點。劉焉是孝景皇帝四子魯恭王劉餘之後,劉備則是孝景皇帝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至於光武帝,則是孝景皇帝六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當然,劉虞與劉焉運氣比較好,歷代都有人出仕,封賞不斷。至於劉備就寒酸多了,他家沒落已經百多年了。在涿縣,除了個宗親的名頭,基本上也就和普通人家沒啥區別了。

不過衆人發現,這三人中,也還就偏偏劉備能力最強、名聲最好。最關鍵的是,他正值壯年,精力充沛。而不像劉焉、劉虞已經垂垂老矣。至於劉焉、劉虞之子,普普通通,不說也罷。

於是百姓們便開始思緒亂飛,想象着要是青州牧劉君侯成了大漢的天子,會如何會如何。不光百姓們如此想,便是官員們,心中也曾暗暗的有過這種念頭。什麼東西,都怕比較,也包括人。大家這一比較,壞了,劉君侯怎麼比當今天子厲害這麼多……

也就是天下局勢崩壞,人心思齊,也就是天子不修德政,於是,這麼一顆小種子,便暗藏在人們心底深處。若是再有風雲起,或許不知道什麼時候,它就會破土而出,生根發芽。

當然,劉備是不知道外面這些流言的。就算知道,只怕也只會置之一笑。現在的他,已經很滿足。因爲他發現,麾下諸臣,現在已經是實打實的一心一意爲他、爲整個青州謀發展了。之前雖然也很用心,但劉備總覺得要是洛陽一道詔令,搞不好幾個傢伙就要舍他去侍奉君王了。如今他再也不用擔心啦!

七月的田間,太陽炙烤着大地,劉備率了衆臣,汗流浹背的在郊外視察農田。前世今生,兩世爲人,便縱然他上輩子是個農村娃,劉備依然不怎麼懂農事。畢竟在前世,他小的時候家裡還種地,等他讀書、畢業、工作,再回家時,農村的田地基本上都荒了,農民們也早就不靠田地吃飯了,那個物質社會,靠田地吃飯,遲早得餓死,基本上村子裡的人,都外出打工了。所以劉備對農事,真的幾乎是一竅不通。

在大漢,他更加不懂了。以至於在去年,還差點鬧出笑話。當時劉備問麾下,青州水稻田的產量。弄得麾下掾吏不知所措。後來才知道,在青州,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只種粟和麥子。收完粟谷,再種麥子。至於水稻,不是沒人種,是非常非常少。從此以後,劉備對於農事,基本上只聽,不再胡亂發表看法……

這次來看農田的情況,是因爲麾下有臣彙報,近來天氣異常,連月不雨,恐影響農田產量。雖然粟谷耐旱,但並不是說它不需要水分。於是劉備便率了衆人,出城巡視。這仔細一看,劉備就發現了一個狀況,水利設施嚴重滯後。水渠水溝的雖然有,但是極少。而後斷斷續續的毫無規劃。很多田地,都是在田地旁邊打一口深井,然後大家汲水澆地。

形勢很嚴峻吶,劉備深吸了一口氣,迴轉頭來,打算好好和工曹從事說說,關於水源、水渠規劃設計的問題。正欲開言,便見前方一騎滾滾而來,捲起身後一道黃煙。

衆臣聞得身後響動,皆回望之。待得騎士前來,劉恪來報:“主公,管將軍已返城,隨行而來有蔡中郎一家與王司徒家眷……”

聞得蔡邕終於到了青州,劉備大喜過望,不過聽完,卻又一臉古怪,管亥怎麼把王允家小都給弄來了?

心中存疑,於是便道:“今日且到此處,諸位且隨我返城,蔡伯喈來也!”

衆人聞言,不禁驚異,主公竟然遣人返長安,護蔡邕東返而來。不過這裡這些人,都是年輕一輩,久聞蔡邕之文名,不禁有些雀躍,於是皆翻身上馬,一路隨劉備返城。

到了北門,劉備正欲入城,卻見道旁立着一行人馬,身後車輛十數,面帶倦色,一身風塵。劉備眼睛一掃,便見到了頭前站着的蔡邕。立忙翻身下馬,迎了上去。歡笑道:“伯父!既來此,如何不入城?”

蔡邕一臉微笑,看着臉帶笑容,英姿勃勃的劉備朝自己走了過來,便連忙迎了出去,一揖到地,道:“玄德兩番相救之恩,老夫感激涕零,自覺粉身碎骨,無以爲報矣!”

劉備忙一把扶起,肅容道:“伯父,你與家嶽乃通家之好,昔日在京師,又曾多次指點我學術、書道,於我有半師之誼。師有難,弟子豈能袖手旁觀?此等話日後卻莫要再說!”

扶起蔡邕後,又與蔡夫人見了禮,便對旁邊一個帶着帷帽的柔弱女子道:“可是琰娘?還記得你家五郎哥哥否?”

那女子身子一顫,一句五郎哥哥,勾引起她當年許多回憶,兩行清淚不禁流了下來。蔡琰走上前來,盈盈一拜,清脆的聲音響起:“妾身蔡昭姬,拜見劉君侯。”

劉備聞言,不禁愕然,轉而又釋然,他此時貴爲州牧,而蔡琰卻是新寡之婦,若表現得太親切,搞不好有人以爲自己另有所圖呢。

劉備尷尬一笑,又見過了蔡邕的從弟從兄和子侄,寒暄了數句。便見旁邊一夥人擠了出來,看到他後納頭就拜,哭道:“叔父!你可得爲家父復仇哇!”

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六百七十四章第六百七十章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七百三十七章第六百七十二章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四百五十七 風雨幷州(完)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六百六十五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七百四十一章 襲破羅縣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八百二十四章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七百四十五章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七百二十一章第六百六十三章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七百九十九章第七百零九章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三百一十九章 吳郡陸氏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
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六百七十四章第六百七十章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七百三十七章第六百七十二章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四百五十七 風雨幷州(完)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六百六十五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七百四十一章 襲破羅縣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八百二十四章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七百四十五章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七百二十一章第六百六十三章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七百九十九章第七百零九章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三百一十九章 吳郡陸氏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