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

董卓經此一事,才明白,朝中也不是他說了能算的。覺得還是缺少重量級的盟友,思來想去,便把目光放在袁紹身上。劉備是得罪了,袁紹好歹還有一番情義在,畢竟自己是他和大將軍一起私請進京來的不是?

於是請袁紹赴會,酒過三巡,兩人都喝得微醺之後,董卓於席間私語道:“天下之主,宜得賢明,而皇帝衝暗,非萬乘之主。陳留王猶勝,今欲立之。人有少智,大或癡,亦知復何如,爲當且爾?卿不見靈帝乎?念此令人憤毒!”

袁紹對道:“漢家君天下四百許年,恩澤深渥,兆民戴之來久,今上雖幼衝,然則未有不善宣聞天下,公欲違禮任情,廢嫡立庶,恐衆不從公議也。”

董卓聞言大怒,乃按劍叱道:“豎子敢然!天下之事,豈不在我?我欲爲之,誰敢不從!”

袁紹見董卓似乎已經喝醉了,怕這傢伙趁機耍酒瘋把自己給宰了,於是乃道:“此國之大事,請出與太傅議之!”

袁紹他叔父袁隗就是太傅。袁紹心想等你酒醒了,再大家一塊扯皮罷。

董卓瞪着牛眼,氣喘吁吁的道:“劉氏種不足復遺!”

這話說得就有些過份了,袁紹目前還是沒有什麼野心的,有也是自己悶在心中,當即勃然變色,乃道:“天下健者,豈惟董公?”於是推案而起,橫刀長揖而出。

袁紹憑一時意氣,出了董府,奔行數十步,這才覺得身上冷汗一炸就出來了。袁紹回頭望了望董府,又想了想自己與劉備聯手的可能。不禁長嘆一聲。算了,京城待不下去了,跑出去了,纔有希望。跑路吧,不和董卓玩了。

於是回家收拾收拾,而後懸節於上東門,出奔冀州。投袁氏故吏韓馥去了。

董卓聞訊大怒,便欲下海捕文書緝拿袁紹。這時袁家強大的人脈關係便顯露出來了,侍中周珌、城門校尉伍瓊、議郎何顒等一同來勸董卓,說道:“夫廢立大事,非常人所及。紹不達大體,恐懼故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購之急,勢必爲變。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傑以聚徒衆,英雄因之而起,則山東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則紹喜於免罪,必無患矣。”

董卓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拜袁紹爲渤海太守,封邟鄉侯。袁紹在外,仍自稱兼司隸校尉。

這邊盧植府中,翁婿兩人對坐。

良久,盧植長嘆一聲道:“玄德,我明日上殿,便將上本辭別天子,棄官返家歸隱。”

劉備勸道:“岳父可是心憂董卓?岳父不必多慮,有我在此,董卓不敢輕舉妄動。”

盧植道:“我又豈懼董卓,非憂此。實乃這些年,厭倦政事。而時局如此,莫若返家專心治學。”

劉備欲再勸,盧植止道:“玄德勿須多言,我意已決。”

劉備知道盧植性格剛毅,決定的事情再勸也是無用。於是便不再多言。盧植倒是勸導起劉備來了:“你在京中,兵微將寡,少逞一時之勇。以免爲人所乘。董卓如今種種,不得人心,乃自取敗亡之舉,我觀其亦不長久。你且多珍重,若事不可爲,便出奔洛陽,南下荊州。”

劉備拜道:“諾!”

第二日,盧植上朝,向天子遞了奏本請辭,天子與公卿挽留不住,只得放行。盧植諸友蔡邕、楊彪等一路相送至十里外,含淚而還。

董卓府中,胡軫上次在劉備跟前丟了臉面,這次便在董卓跟前使陰招:“主公,盧植既走,莫若我引軍伏於中途,劫殺之……”

話還沒說完,董卓一腳就踢了過來:“休得胡言,若盧子幹有失,劉玄德必咎罪於我!你欲我與他開戰嗎?”

胡軫訕訕退下。

數日之後,董卓又大搖大擺上朝了。然後又留百官議廢立之事。他連續逼走盧植、袁紹,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又收袁紹司隸之兵,自度無人敢反對。

不料劉備出列道:“天子新立,未有失德,何辜?董公何能自擬伊、霍?”

董卓大怒,冷冷看着劉備道:“玄德何故屢與我作對?”

劉備道:“非與公作對,劉備一片公心,止爲國家。”

董卓見自己所議,屢有人作梗,大怒,也不顧自己司空的臉面,袖子一擼,提着象笏就要來打劉備。

劉備見董卓要動粗,忍住笑,便也把象笏一橫,欲來戰董卓,反正丟臉的是你董仲穎。崇德前殿頓時亂成一鍋粥。喊的喊,勸的勸。兩方抱住,這才乃止。

董卓黑着一張臉,氣哼哼的走了。

回到府中,李儒道:“主公既已控制宮廷禁衛,何不令衛士擊殺之?”

董卓氣道:“我爲三公,豈有殿前擅殺大臣之事?憑白落人口實,爲公卿所惡。且玄德若死我手,其軍必來攻我,得不償失。”

李儒道:“既如此,莫若拜以他職,逐其出京?”

董卓眼珠一轉,轉怒爲喜,道:“此計大妙。”他想道,你劉備賴在京中,不就是因爲你是東中郎將嗎?現在讓你出去做郡守。

董卓說幹就幹,把輿圖一翻,就想把劉備給踢得遠遠的,噁心噁心他。忽然又一想,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若是把劉備給逼得急了,他直接引了大軍來,那就不好玩了。

宮中,何太后摟住小皇帝,欲哭無淚。想不到閹宦之亂後,又遇上董卓這個魔王。他竟然想廢天子,改立陳留王!怎麼想過幾天安生日子,便也不成呢。又看了看小天子,想起先帝,悲從中來,不禁淚如雨下。

天子一臉惶然,忙道:“母后不哭,母后不哭。朕不做天子了,讓給皇弟可好?”

何太后更是傷心,傻兒子啊,你要不做這天子,可知自古廢帝都有什麼下場?咱娘倆的命怎麼這麼苦哇!

思來想去,在京百官之中,只有劉備可靠,可惜劉備兵少,只怕亦是不敵董卓。唉,如何是好?

第二日,董卓上奏,表劉備爲巴郡太守,劉備冷笑一聲,董卓這是想趕自己出京吶。於是劉備固辭,董卓詔其即刻就行。

劉備脾氣上來了,辭官不就。老子不做這官了,行了吧?不過想讓我出京,門都沒有,就留在洛陽給你添堵啦。

董卓大喜,便準劉備之請,退朝之後,使人收劉恪、吳匡之兵。劉恪、吳匡兵合一處,揚言道:“只受劉君侯之命!”

董卓聞報,氣個半死。於是道:“玄德以爲我不敢動刀兵耶?”便引兵至劉營,欲與劉備戰。

劉備聞訊,披掛整齊。出營來迎。見董卓兵衆,乃以戰車首尾相圍爲陣。出而道曰:“董公何來此?”

董卓臉上橫肉亂抖,怒道:“玄德目中無我,休怪我今日無情!”於是把手一揮,衆將齊出。

這邊劉備與衆將齊出,一把迎住。

劉備、關羽、張飛、劉恪、吳匡共鬥牛輔、胡軫、段煨、徐榮、張濟、樊稠、李催、郭汜八將,竟不落下風。

雙方刀光劍影,舞作一團,鼓聲隆隆,驚天動地。相鬥數十合,劉備還好,關羽、張飛、劉恪三人越戰越勇,牛輔、胡軫、樊稠等漸漸不支,被殺得筋軟骨酥,汗流浹背。衆將暗道一聲不好,於是賣個破綻,跳出戰圈,敗歸本陣。

董卓怒哼一聲,見關羽、張飛等縱橫衝突,不可一世,便道:“奉先,與我擒殺此二人。”

呂布得令,乃驅馬而出,直取關羽。關羽見呂布來得兇惡,棄了徐榮,來鬥呂布。刀戟相交,金鐵之聲大作。

兩人走馬燈似的鬥了數十合,果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材。兩人暴喝一聲,抖擻精神,傾力來戰。

又鬥有百餘合,張飛覤見關羽漸趨守勢,復大喝一聲:“呔!燕人張益德來也!”乃持槊加入戰圈。

呂布不愧勇將,來者不拒,輕鬆接下張飛一槊,將其引入戰圈。復斗數百合。三人尤不覺累。

劉備戰退李催、郭汜,拿眼一瞧,見關羽、張飛久戰呂布不下,便躍馬提槍來助。董卓這裡已經看得癡了。

四人戰成一團,金鐵聲不絕於耳,又鬥得一陣,呂布氣息漸亂。恐有閃失。便躍馬跳出戰圈,退回本陣。

劉、關、張三人鼓譟而來。到得陣前,董卓令弓箭手一陣亂射,逼退劉備等,乃道:“玄德三人戰呂布,可知羞恥?”

劉備哈哈大笑,戟指董卓道:“董公八將齊出,亦未見羞恥,復來問我,豈不可笑?”

董卓見今日討不得好,更復無言,乃引軍自退。

兩人亂戰成一團,彼此留下數十具屍體,都沒討什麼好去。百官公卿被兩人嚇住了,生怕兵禍延至城中。忙做和事佬。

府中,董卓思道,劉備不受官爵,爲之奈何?第二日,董卓乃脅迫太后,使其詔令劉備之任。

劉備得報,入宮中見太后,對曰:“微臣若走,董卓無人可制,勢必行廢立之舉,爲之奈何?”

何太后泣不成聲。

劉備一陣火起,跪對道:“臣受先帝之恩,遺命匡扶漢室。今太后與天子受董賊之辱,臣心實不能忍。臣請秘詔,南返荊州起兵,征討董賊,如何?”

何太后從其言,寫了詔書,又令左右蓋了天子印信。親扶劉備起來,殷殷道:“愛卿還請早來!”

劉備又道:“臣弟劉恪,前爲禁軍司馬,爲人忠耿,可衛宮室。”

何太后又暗記在心。

九月初,劉備受命,出京而去。

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七百五十三章 祝大家中秋快樂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六百九十三章第六百七十六章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七百三十五章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七百八十章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三百六十五章 賈詡所謀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七百六十七章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七百七十章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
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七百五十三章 祝大家中秋快樂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六百九十三章第六百七十六章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七百三十五章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七百八十章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三百六十五章 賈詡所謀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七百六十七章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七百七十章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