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

皇帝在任命劉備的官職後,又開口說:“不知劉卿如今還能飛天否?”

劉備聽了,心下便打了一個突,他雖然不知道他剛用滑翔器飛下陽丘山時皇帝便知道他了,但他腦袋一轉,便知道皇帝對此事有興致了。不管皇帝是想自己去飛天還是讓他劉備去飛天,劉備都不打算幹這事。

羣臣一聽,知道皇帝這是玩心又起,想起幾年前的事情了。正欲勸諫,便見劉備出列,一本正經的稟道:”陛下,臣之前以器載軀,行滑翔之事,止欲證明聖人格物致知之言非虛。此後臣早已不再行此險事。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豈敢有所損毀之?且臣以此物證聖人之言,乃是實踐求道,若沉迷於此器物,豈非玩物喪志,捨本逐末乎?“

一席話堵得皇帝不知道說什麼好,只能沉默。衆臣心中爽快,覺得劉備真會說話,便紛紛出言贊同。皇帝沒法,他也不能綁着劉備說快點帶朕飛,於是只好不了了之。

從卻非門出來之後,劉備這個芝麻官兒先行到劉寬身邊,謝過劉寬今天舉薦之情。不是他插話,皇帝性子一上來,指不定讓他去幹嘛呢。劉寬笑道:”玄德無需相謝,日後好生報效朝廷便是!“以他的身份,說這句話那是一點都不突兀。說完之後,便乘車離去。劉備靜待原地,以目送之。他要是知道劉寬死後的諡號也是昭烈,不知道是何表情?

回到家中,被盧植喊入書房中好生一陣戒勉。盧植也很欣慰,以劉備的表現,未來的三公妥妥的。將來封侯拜相指日可待,這樣自己的女兒也算是有福了。於是盧植最後道:”玄德,你名聲在外,卻仍需謙虛謹慎,勿得驕縱剛愎!“卻是怕劉備年少氣盛,教育他多愛惜羽毛。名聲來之不易,但失去卻更快。

劉備恭身領命,出了書房,便見大舅哥盧敏一臉笑容的向他道賀。至此,劉備劉恪兩兄弟,已經都有了官身。只有盧敏一人,仍然在太學中廝混。劉備卻是知道,他這個大舅兄,早就被多次徵辟過了,他只是因爲家中兄弟少,盧植跟前無人服侍而拒絕了。寧肯跟在盧植身邊爲父親鞍前馬後,卻也不肯出仕,一身才學卻又淡泊名利,真君子也。

兄弟倆正笑鬧間,外面風波又生。

郎中審忠見陽球威震京師,閹宦日夜驚怖,以爲形勢好轉,便欲爲陳蕃、竇武等人翻案,上書皇帝曰:”……陛下即位之初,未能萬機,皇太后念在撫育,權時攝政……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考其黨與,志清朝政。華容侯朱瑀知事覺露,禍及其身,遂興造逆謀,作亂王室,撞蹋省闥,執奪璽綬,迫脅陛下,聚會羣臣,離間骨肉母子之恩……羣公卿士杜口吞聲,莫敢有言。州郡牧守承順風旨,辟召選舉,釋賢取愚,故蟲蝗爲之生,夷寇爲之起。天意憤盈,積十餘年。故頻歲日食於上,地震於下,所以譴戒人主,欲令覺悟,誅鋤無狀……故王甫父子應時馘截,路人仕女莫不稱善……臣爲郎十五年,皆耳目聞見。瑀之所爲,誠皇天所不復赦。願陛下留漏刻之聽,裁省臣表,掃滅醜類,以答天怒……“

可惜他還是誤判了形勢。當年宮廷政變,王甫、朱瑀、曹節都是即得利益者,一個個封侯拜爵,親族皆出爲高官,早已結成一個團伙,又豈是你審忠一個奏章能攻擊到的?曹節此時領了尚書令,見了這奏章,想也沒想,給壓下來了。壓根就不給皇帝看。你能奈我何?

說一下建寧元年那件影響深遠的事。當今天子登基後,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密謀誅宦,併爲黨人翻案。當時針對的目標就是王甫和曹節。本來這事還挺隱密的,結果因爲抓了一個人,事情便急轉直下。

當時抓的那個人便是長樂尚書鄭颯,抓他只是想從他嘴中問出王、曹等人的罪責而已。誰曾想,把在一旁看戲的長樂五官史朱瑀給嚇住了。以爲要對付的是他。因爲當時天子未親政,政事由長樂宮竇太后處理。朱瑀作爲長樂宮大太監,見有奏章彈劾長樂宮羣吏,以爲陳竇等人要針對長樂宮,於是又驚又怒,道:”中官放縱者,自可誅耳,我曹何罪,而當盡見族滅?“

於是造謠說陳蕃竇武要太后廢帝,欲謀大逆。然後向王甫、曹節等人通風報信,併發血誓喝血酒要誅除陳蕃竇武。這些個閹宦也是狗膽包天,劫持了皇帝和太后,然後矯詔說陳蕃竇武謀反,讓王甫爲黃門令,帶羽林諸監軍士攻殺陳竇等,並夷族。在此次事件中身死族滅的還有尚書令尹勳、侍中劉瑜、屯騎校尉馮述等人。

而一班閹人,居然以保駕之功一個個的封官,曹節遷長樂衛尉,封育陽侯;王甫遷中常侍,黃門令;朱瑀封都鄉侯,食邑一千五百戶,後來又改封華容侯,增食邑;其餘還有十數人封關內侯。從此凶豎得志,而士大夫皆喪其氣。這班閹人還坑了名將張奐,當時張奐剛從涼州凱旋而還,不知道京師發生了什麼情況,而曹節矯制使張奐和少府周靖率五校兵圍殺大將軍竇武,張奐因功遷少府,拜大司農,以功封侯。後來真相大白,張奐氣了個半死,馬上上書,封還印綬,回家養老去了。

前幾年,竇太后駕崩,王甫等人想起竇武差點兒把自己給剁了,仍然深恨不已。便以衣車載太后屍,置城南市舍數日。可見宦官之兇焰熾烈。這還不算完,還不肯以太后之禮下葬,只肯以貴人之禮入殯。好在皇帝雖然信任宦官,卻不是個傻子,當時就反對:”太后親立朕躬……豈宜以貴人終乎?“於是以太后之禮舉喪。

曹節等人又不幹了,不願意竇太后和先帝合葬,當時莫不敢言的大臣頓時就憤怒了,當時的廷尉陳球和太尉李鹹爲之激辨,最後還是皇帝拍了板:”竇氏雖爲不道,而太后有德於朕,不宜降黜。“於是竇太后方得與桓帝合葬宣陵。

可見宦官對陳蕃、竇武等人是有多痛恨。哪怕是他們都已經身仇族滅了,曹節等人到現在仍然恨未消,怒未平。如今你一個小小的郎中便想爲當年之事翻案,想也休想。

審忠一個奏摺,卻也讓曹節心中一動,想道,自從建寧以來,還以爲天下無人敢惹我等中官,想不到如今諸官又蠢蠢欲動了。看來還是要採取主動,不能掉以輕心。已經死裡逃生過一回了,劫後餘生的感覺,我可不想再來一回。

於是曹節對着王甫的墳哭了一陣,然後入宮對皇帝說:”陽球故酷暴吏。前三府奏當免官,以九江微功,復見擢用。愆過之人,好爲妄作,不宜使在司隸,以騁毒虐。“

皇帝一聽便準了,行,不讓他當司隸校尉,你們看着辦吧。於是曹節等議拜陽球爲衛尉。陽球在外一聽到消息,便知不好。衛尉雖然是九卿之一,但比起司隸校尉來,算個屁啊。

司隸校尉,舊號臥虎,後來的董卓稱之爲雄職。與尚書令,御史中丞在朝會上有專門的坐位,被稱爲三獨坐。又監察京師,京師七郡皆在其掌控,獨爲一州。所以京師又稱司隸校尉部。(東漢十二州又一部,通稱十三州。)

且司隸校尉有自己的武裝部隊,一共一千多人。其權勢比起後世的什麼錦衣衛、東廠西廠之流,大得多了。後來的袁紹曾爲司隸校尉;曹操獨攬大權後也自領司隸校尉;諸葛亮、張飛都曾遙領此職,便可想這個職位是有多麼重要,多麼尊貴了。

所以陽球一見自己被罷司隸校尉,而遷衛尉,便知不妙。開始慌了。正欲想辦法扭轉,而又有使來相催,說尚書令召拜讓他快去受命。陽球沒法子,只好去求見皇帝,哭拜道:”臣無清高之行,橫蒙鷹犬之任。前雖糾誅王甫、段熲,蓋簡落狐狸,未足宣示天下。願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鴟梟,各服其辜。“頭都叩破了,血流不止。

曹節就在一旁邊冷笑,還想給你一月時間?做夢吧,一天都不能給你了,不然我等都要死無葬身之地了。不過,看着陽球叩頭不止,苦苦哀求,曹節心裡還是很爽的。

曹節欣賞夠了,才呵叱道:”衛尉扞詔邪!“你敢不受詔?試試看!於是陽球知道大事已去,只能拜而受之爲衛尉。

劉備每日隨侍在殿中觀政,此時冷眼旁觀,他雖然不喜陽球酷毒,但更不喜曹節,見曹節一個閹人如此囂張,居然視皇帝與諸大臣如無物,不禁怒火中燒,出列對曰:”曹節殿中咆哮,無人臣禮,請陛下下旨責之!“

曹節聞言大怒,心道誰敢放肆,把眼看去,卻見是劉備。頓時便惡狠狠的盯着劉備,獰笑一聲,劉備卻是毫無所懼,同樣怒目瞪着曹節。皇帝看着他倆鬥雞似的對持,不禁好笑,把手一擺,道:”算啦!汝等同殿爲臣,勿得相爭。“他反正讓宦官做主做習慣了,宦官無人臣禮什麼的,他毫不在意。

曹節聞言,便退入皇帝身後。心中卻是轉着念頭,這個劉備,看來也是想要一心與我等對着幹的了,可是劉備天下知名,人品道德又無破綻,真是想栽個罪名給他也難。想來想去,想得頭痛,還是決定見機行事,有機會便把劉備給弄出朝堂,外放郡縣的好。

唉,我一心爲了朝廷,爲了天子,可是爲什麼就沒人懂我、理解我?爲什麼所有人都要和我對着幹呢?人生真是寂寞啊!曹節幽幽的嘆息道。

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四百四十四章 馬邑城破(二)第七百五十章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七百十六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六百七十九章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六百七十七章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七百三十七章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258徐州之亂(五)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七百九十八章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六百八十二章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
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四百四十四章 馬邑城破(二)第七百五十章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七百十六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六百七十九章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六百七十七章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七百三十七章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258徐州之亂(五)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七百九十八章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六百八十二章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