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

收到麴義要爲大宛張目,教訓烏孫和康居之後,段煨笑了,老麴這是不甘寂寞啊。出罷,出塞千里,來到這大漠之上吹風吃土,着實是有些無聊,那就活動活動筋骨也好。讓那些心懷異志的睜開眼睛好好看看,這西域,終究是大漢王朝說了算!

西域北道諸國,早就臣服漢朝多年,段煨來這裡遭遇兵亂,亦不過是漢人自己作亂罷了。撥亂反正之後,諸國主已經紛紛前來拜見,表示繼續臣服之心。只是段煨在這裡等了許久,唯獨不見焉耆與龜茲的使者來。心中不免就動了無名。段煨纔不信焉耆與龜茲不知道自己來了柳中城。

焉耆國別看它在西域諸國中不是最強大的,但要說起膽大包天,焉耆得數一數二。當年漢明帝駕崩,焉耆以中國大喪之故,與龜茲一道勾結髮兵攻打西域都護府,以至都護陳睦以下皆死。當時班超在疏勒,龜茲一不做二不休,又聯合姑墨一起發兵攻打疏勒,欲攻滅疏勒,幸好疏勒一心向漢,與班超在疏勒堅守年餘。漢章帝即位,恐班超孤懸在外不能自立,遂召其還。班超一走,疏勒不能堅守,遂降龜茲。龜茲在西域搞事,差點使班超多年心血一朝盡棄,於是班超回國之後,開始打算報仇了,於是上書給漢章帝,欲舉兵擊龜茲,以平西域。漢章帝準之,班超率着千餘漢軍,進軍西域,經過數年的戰鬥,龜茲、焉耆、疏勒、姑墨等國,全部臣服內附。

只是此時漢朝自張晏之後,再無人至西域。二十年光陰彈指而過,沒了西域長史的壓制,焉耆已然兼併危須、尉犁。而龜茲又兼併姑墨、溫宿、尉頭等國。勢力大漲。在這種情況下,不把漢軍放在眼裡,也是常事。

既然龜茲與焉耆不遣使來見,段煨也就自動將這兩國視作了敵人。接到麴義的信後,便遣使回信給麴義,建議先拿龜茲與焉耆開刀。擊破這兩國後,會師它亁城。然後再商討攻打烏孫與康居兩國的事情。

當然,段煨老成持重,在西域要動手,一定得要有個充分的理由,以免其他國家擔驚受怕。於是先遣人至焉耆與龜茲,責問漢使已至,如何不前往拜見?這兩國置若罔聞。這下正中段煨下懷。

麴義接到段煨書信之後,便召集南道諸國國主道:“今我與段將軍奉王命來此,南、北諸國皆遣使來見,獨有龜茲、焉耆不服王命。我與段將軍欲發兵擊之。爾等可出兵助之。”

漢朝在西域,自張騫到班超,從來都是以夷制夷。漢朝經常只給兵幾百到千餘人給西域都護和長史,西域若有動亂,西域的長官便會徵發當地諸國的兵馬,以討不臣。西漢常惠攻打龜茲,徵發的是烏孫等國的兵馬;班超攻打龜茲、焉耆,徵發的是疏勒、于闐等國的兵馬……此種例子史書上比比皆是。反正死的都是外國人,他們用起來毫不心痛。現在麴義打的也是同樣的主意。雖然他有五千兵馬,但這五千子弟,可都是漢家兒郎。用他們去與胡人拼殺,要是死傷得太多,豈不是虧大了?

諸國主一聽,這是要攻打龜茲與焉耆啊。行吧,龜茲與焉耆這些年吞併了好幾個弱國了,不打壓下去,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打到南邊來了。讓他們自己去打龜茲,估計是不太可能,便現在有漢軍領頭,他們在後面搖旗吶喊,怕什麼?

於是疏勒、莎車、于闐、鄯善南道四國,一起湊了萬餘兵馬,交給麴義。麴義心想,有了這一萬多人,也差不多了。誰曾想大宛國聽了,亦派了二千兵馬來。欲相助漢軍。大宛國現在全指靠漢軍了,生怕漢軍把他們給撇開了。

麴義便即刻領兵出征,順蔥嶺河北上,兵鋒直指溫宿。與此同時,段煨也在北道諸國徵發了近二萬兵馬,南下攻打危須。

西域一時之間,又生風雲。

卻說丁儀一路東行,率了使臣與商隊,先進了玉門關。到了敦煌之後,太守張恭聽說是麴義遣使入青州朝見,便出來接見了丁儀一干人等。然後又派了些兵馬一路護送到酒泉。

丁儀等一路東行,沿途都有兵馬護送。丁儀心中感慨萬千,那些使臣與胡商們,也不禁紛紛感嘆漢朝的強大。他們中間有很多人是從極西之地而來,沿途不知道經歷過了多少艱辛,被官府壓榨、被匪徒劫殺……一路上無數人埋葬在異國他鄉。而自從進了玉門關之後,漢境之內的安寧,漢軍的強大和守序,讓他們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從而對還在更東方的朝廷更加期待起來。

丁儀心中也頗爲驚異,當年他往西域時,涼州可不是這樣平靜的。羌人、鮮卑人,在這裡來去如風,劫掠成性。現在卻全然不見了蹤影。他卻不知道,劉備先是收復關、涼,然後又率部北上,殲滅兩部鮮卑。如此威勢,誰還敢在涼州搞事情?更別說關、涼還有張繡與趙雲兩員大將鎮守了。張繡在涼州,也不管內政,專門拉着部隊,輪番打擊不聽話的羌人。若有異動者,動輒便是血洗。就是羌人再不怕死,也被張繡的雷霆手段給震懾得老老實實了。先是強勢打擊,然後又用劉備的懷柔漢化之策。分而治之。不聽話的,仇恨漢朝的,紛紛離開漢境,逃入高原之上。老實聽話的,則順從於官府的管理,給自己取漢名,編入戶籍,分給田地或牧場。

所以在涼州,不聽話的鮮卑人和羌人,還有落草爲寇的漢人敗類,已經通通化作了這片土地上的肥料了。

丁儀一路上向隊伍中的胡商與使臣們介紹着沿途的風光。在進入關中之後,丁儀更是興奮了。到達長安時,丁儀在馬背上挺胸凸肚,一臉自豪,神采飛揚,以馬鞭指着前方巍峨的巨大城池,道:“看!這便是我漢家天子曾經所居之地,我大漢的西京,長安!”

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七百一十章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六百八十章第七百九十六章 夏侯之敗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關中攻略(十六)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七百五十章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胡之策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陽風雲(四)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七百五十八章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
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七百一十章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六百八十章第七百九十六章 夏侯之敗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關中攻略(十六)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七百五十章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胡之策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陽風雲(四)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七百五十八章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