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

劉備北擊鮮卑的時候,曹操這邊,巴郡之戰也進入了尾聲。在張衛瞞着張魯向劉璋請援,而劉璋置之不理後。巴郡就亂套了。

益州不是沒有好兵源,但也得看在誰的手中。在張魯與劉璋的手中,軍隊的戰鬥力那簡直就是慘不忍睹。所以就算是有巴郡本地的土蠻相助,張魯也是節節敗退。

曹操麾下,都是從連年征戰中錘鍊出來的虎狼之師,再加上本身裝備要比張魯軍隊好上太多。張魯抵擋不住,那是正常不過。在連連失敗之後,張魯終於決定放棄了。死的很多人中,很多都是他的教徒。地盤重要,但傳教也重要。若是曹操能夠提供比較好的待遇,還准許他傳教,那麼投降也就無所謂了。

於是張魯便派了功曹閻圃去見曹操,閻圃拖了兩大車禮品,便往曹操大營,拜見曹操之後,說明來意。

曹操也實在是不願意與張魯糾纏,他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要搶在劉備騰出手腳來之前,迅速掃平益州纔是關鍵。張魯願降,那是再好不過。起碼又能給他多爭取出一段時間出來。不然這戰事又要拖到明年去了。於是對張魯所提出來的要求,全部答應。什麼傳教之類的,曹操壓根不感興趣。只要張魯不是蠱惑人心來造反,隨他去。

此時楊昂已經戰死,張衛雖然不服氣,但也獨木難支。他也是個虔誠的道教徒,在其兄張魯投降之後,他一氣之下,乾脆棄官回家,一心向道去了。

張魯在得到曹操的答覆之後,舉江州以降曹操。張魯一家,得到了曹操的熱情禮待。這讓張魯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張魯素無爭雄之心,到了後期,更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道教之上,全心全意的研究《老子想爾注》。他與他的幾個兒子,後來歷史記載,都得道尸解,飛昇而去。其四子張盛,後來自漢中東遊,開道家龍虎山一脈,傳承千餘家。

張魯投降的消息,終於傳到了劉璋的耳中。在失去了漢中與巴郡這個屏障之後,劉璋終於有些坐不住了。之前張魯霸佔那裡,現在換成了曹操。他不怕張魯,因爲大家水平差不多。可他沒信心對付曹操啊。雖然心裡面覺得有朝廷與劉備爲依靠,可是劉備畢竟太遠,而曹操可就在大門外。劉璋心裡實在是沒底,於是便召衆臣來商議。

能出正經主意的沒幾個,歪主意的倒是很多,險些沒把劉璋給氣歪了鼻子。

有人說:“漢中、巴郡原爲益州之土。曹孟德既然爲朝廷而討不臣,今張魯已降,漢中、巴郡當還我益州。”

這話說得非常的理直氣壯,劉璋險些都信了,便道:“卿所言甚是,便勞煩卿往曹孟德處一趟,爲我討還巴郡、漢中如何?”

不吭聲了。

殿中安靜了會,又有人道:“稟主公,逆賊張魯既降,當上書朝廷,請朝廷委任郡守,治理漢、巴兩郡,並下詔令曹孟德退兵。”

這個主意還算靠譜,雖然有沒有效果那得另說,但也不失爲一條道路。

又有人出列奏對:“稟主公,依臣之見,宜速報之於大將軍。若曹孟德來犯我境,便請大將軍令司隸都督趙雲、涼州都督張繡等將來援我州。”

劉璋想了想,覺得不錯。自己是朝廷欽命的益州牧,現在漢中、巴郡被曹操佔了,而且曹操很有可能還會來侵犯自己。該如何處理,就看朝廷那邊了。把這棘手的問題扔給朝廷去頭疼吧。自己先調人去鎮守葭萌關與白水關就好了。

劉璋於是讓人上表朝廷,說明益州此時的情況。並讓麾下諸臣商討增兵葭萌、白水之事。說到調兵,殿中又亂了。

“葭萌、白水,兵精糧足,何須增援?德陽纔是緊要之地!”

“葭萌不增兵,若曹操兵來,如何是好?”

“笑話,葭萌之險,益州人皆知。今巴郡已爲曹操所有,德陽、江陽皆可出兵,何必冒險來攻葭萌?”

階下羣臣吵作一團,劉璋聽得頭痛,命人把輿圖拿過來一看,劉璋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失了一個漢中,曹操不過是能從白水關與葭萌關來攻打蜀郡。自己只要派重兵鎮守廣漢郡就行了。如今巴郡也丟了。再一看,曹操不但可以從漢中出兵,也可以沿江而上,攻擊廣漢郡的德陽,然後兵至涪縣這個戰略要點,然後順勢進擊綿竹;還可以南下攻打符節、江陽,侵略犍爲郡,犍爲郡失了,蜀郡又哪裡還有什麼安全可言。都打到後方來了,前面的葭萌還有什麼用。

劉璋頓時冷汗就下來了,立馬就拍板了:“葭萌、白水既然有兵,便令兵馬增援符節、江陽、德陽。不得有誤!”

劉璋做了決定,下面聲音頓時便沒有了。不過須臾,又有聲音冒出來了:“冬季用兵,將士畏之寒苦,且費用增耗過多,不如待開春之後再行之。”

劉璋本就是猶豫不決之人,方纔被諸臣吵得頭暈腦脹,自己心中也覺得現在大雪紛飛,曹操在漢中、巴郡久戰疲憊,又有朝廷那邊牽制,他有沒有膽量來侵犯益州還是個問題,又如何會在這關鍵時刻對自己用兵呢?既然明年春天調兵能省錢,那就明年吧,也不急於這一時。於是劉璋欣然從之。

劉璋把這個冬天,當成了大家的緩衝時間。覺得朝廷會在收到他的奏報之後第一時間出手干預。所以也便把這事給拋之於腦後,躲入殿室之中過冬去了。

劉備接到劉璋的奏報,眉頭緊蹙。自己征討關中,本意也是想翻越秦嶺好對付張魯,不過關中稍定,北方又不穩。自己只好揮師北上,解決北方隱患。想不到這裡那裡一耽誤,曹操就竟然連下漢中、巴郡兩郡。看來曹孟德對益州那是非得之不可啊。

現在想出手援助劉璋,也不是不行,子龍那裡可以讓他出兵,威脅孟德。不過糧草就得讓劉璋提供了。

連年大戰,徵袁紹、徵關涼,徵鮮卑,自己的小金庫已經快空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七百五十章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七百九十六章 夏侯之敗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攻並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虞病逝(二)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258徐州之亂(五)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六百六十四章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七百五十四章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七百一十章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七百五十章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
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七百五十章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七百九十六章 夏侯之敗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攻並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虞病逝(二)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258徐州之亂(五)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六百六十四章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七百五十四章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七百一十章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七百五十章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