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

冬十一月,劉表等一行,在趙雲、文聘的護送下,抵達青州境內。荀彧、孫乾等作爲朝廷和劉備的代表,前往迎接,一路陪伴至臨甾。

臨甾城外,劉備率諸文武郊迎三十里。劉表失土而還,又想到將來寄人籬下,本來心中實在不是滋味,不過沿路行來,青州這邊禮遇殊隆,讓他心中稍稍好過。方到臨甾,又見劉備出城親迎。心中不禁大爲觸動。遠遠見到劉備,連忙翻身下馬,趨步向前。劉備見劉表下馬,也是向前迎去。

劉表見了劉備,嘆道:“表喪師失土,狼狽而還,實無面目見大將軍與陛下也。”

劉備伸出手來,握住劉表雙手,笑吟吟的道:“兄長在南方鎮守多年,撫慰百姓,收攏流民,勸農桑、興教化,有大功於社稷也。今以一州之力抗衡兩路諸侯,雖不敵,然非兄長之過也!”

一番話,說得劉表心裡熨貼極了。眼眶便是一紅,卻不願失態,便喚了劉琦、劉琮二子出來,令其拜見叔父。又與劉備一一介紹荊州諸文武。介紹完之後,劉備又給劉表介紹青州文武百官。在外面折騰了許久,劉備這纔對劉表道:“兄長遠來疲憊,不如且還城中。”於是二人一道入城。

到了城中,劉備已經把劉表等人的宅院安排得妥當。安排劉表等人住下之後,晚間又設宴,替劉表等人接風洗塵。席間,劉備不斷勸酒,賓主齊歡。

第二日,劉表上朝,朝覲天子。自陳有罪。

天子降下旨來:“朕聞治世以文,戡亂以武。而軍帥牧伯實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干城也。卿文武兼全,報效多年。雖遭此敗,實非卿過。豈可泯其績而吝於褒貺哉……”

於是拜劉表爲宗正。

其餘荊州文武諸臣,封賞諸事,盡付之於大將軍劉備。

劉表固辭不受,天子不許,如此再三,劉表乃受命。劉表本以爲,他丟了荊州,回青州之後,搞不好要賦閒,結果又被拜爲宗正。這是九卿之一,看來還有很大的可能過一過三公的癮,這下劉表心裡舒服多了。他本來就是名士的性子,人敬他三尺,他還人一丈。他知道這一切都是劉備安排的,心中對劉備卻是感激萬分。

盧植又上奏:“自今歲以來,臣漸感精力不濟,於國事無補。懇請致仕。前揚州牧劉振武,藻厲名行,漢之宗英,可代臣爲衛尉。”

盧植今年六十多了,女婿家大業大,兒子也有出息,他也就懶得在這朝堂之上左右爲難了。楊彪等是他故友,劉備又是他女婿。兩邊一吵,他就頭大。索性退了回書院搞學問去。劉備知道盧植的打算,也表示贊同。劉繇自來青州,早早就把幾個兒子送進了書院表明了心跡。讓他頂上來也好。畢竟只比自己大幾歲,正是幹事業的壯年。何必在家中枯坐不出?

天子見盧植執意請去,也只好允了,遂又拜劉繇爲衛尉。

劉表來青州之後,因他有許多舊識皆在青州,是以日日宴請不斷,倒也樂得逍遙快活。期間有人曾以言語試之,劉表立馬便反應過來。他好歹也是坐鎮荊州多年的一方諸侯,來青州後,很快便對百官與劉備之間微妙的形勢洞若觀火。

在他看來,百官此舉,無疑是給自己找不痛快。也就是玄德是個脾氣好的。哪怕是換了他,只怕都要鬧出流血事件了。劉表是帶過兵的人,深知目前劉備不但牢牢掌握了軍隊,還掌握了財權。想要對付他,豈不是搞笑?快別說什麼忠君、什麼爲了社稷存亡了。劉表與劉焉許久之前就不把天子當一回事了。天下真有那麼多忠君的,要與朝廷共存亡的,這局面何至如此?

這青州若沒了劉玄德,又有你們百官什麼事?作爲一個曾經的諸侯,對於站隊的問題,劉表心中一清二楚。就是劉繇,不也很清醒嗎。寧可待家裡,也不願意跟百官混在一起。所以劉表宴會照常參加,酒照喝,歌舞照樣欣賞,但凡對於其他之事,一概不管。逼得急了,就言有大將軍秉政,與他何干。

卻是好生讓羣臣失望。這個劉景升,不再是當年一心爲國、心懷天下的黨人了。

劉備知道後,卻是微微一笑。既然劉表表明了心跡,接下來他也該投桃報李了。遂發佈一連串的命令:建第十一軍,以張郃爲指揮使;建第十二軍,以文聘爲指揮使、霍峻爲副將;又闢劉巴爲郎中;闢伊籍爲客曹掾;闢傅巽爲尚書;出李嚴爲馬邑令;向朗爲晉陽令;又舉劉琦、劉琮、劉基、龐統四人爲孝廉。表劉琦爲渤海太守,劉琮爲諫議大夫,劉基爲樂陵長,龐統爲南皮令。

對此安排,劉表、劉繇到文聘等,皆大爲滿意。

文聘確實是滿意,他本以爲,作爲荊州敗將,這裡已經沒有什麼好位置給他。他也沒多想,撈個一軍副將已經心滿意足了。誰曾想,天上掉餡餅,掉了個一軍指揮使的位置給他。要知道,劉備對軍隊的編制非常重視,他的親信故將,關、張、黃、嚴等人到如今也不過是一軍指揮使罷了。劉備如此重視自己,那麼自己還有什麼不滿意的?霍峻也是歡喜雀躍,從一員小將,一躍而成一軍副指揮。立時擠身軍隊高層。

當然,這些人赴任之前,必須先到書院學習三個月,然後再接受朝廷有關於禮儀、制度方面的培訓。

對於混跡於劉表隊伍中的徐庶與龐統,劉備也只是眼睛稍亮了一下。他現在麾下人材濟濟。而且他大勢已成,對於人材已經產生了虹吸效應。所以對徐庶與龐統的出現並不意外。龐統還年輕,所以讓他先當個縣令一試身手。至於徐庶,該如何用,得好好思考下了。

思慮再三,闢其爲府中從事中郎。

偌大的荊州集團,有的入朝;有的入劉備幕府;有的出爲地方官。瞬間便各奔東西。諸臣見狀,不禁長嘆,經過劉備這一番操作,若再想把這些人聚攏起來對付劉備,談何容易,於是便又熄了此心,不再興風作浪。

年底將至,案比、上計的時候到了。青、徐、幽、並、冀等地又開始忙碌起來。誰都希望能在大將軍這裡留下個好印象。心中有底的意氣風發,心中沒底的戰戰兢兢。

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兗交鋒第六百八十二章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劉起兵爭幷州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七百十八章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二百八十八章 遊說郭嘉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袁術攻兗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七百五十四章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重返荊州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258徐州之亂(五)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六)
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兗交鋒第六百八十二章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劉起兵爭幷州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七百十八章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二百八十八章 遊說郭嘉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袁術攻兗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七百五十四章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重返荊州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258徐州之亂(五)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