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

夏侯淵放聲大哭,不是哭他自己。而是哭曹氏基業。正如張飛所說的一般,曹氏與孫策聯手,也不過是拖延時日罷了。一步錯,步步錯,他已經看不到曹氏的未來。這天下眼看着就要分崩離析,誰曾想突然又被劉備給硬生生的捏合了起來。劉備已經一統北方,未來再統一南方那是必然的事情。

夏侯淵知道北方的潛力有多大,只要沒有動亂,那裡就可以連續產出糧***兵、戰馬來。看看現在,劉備兵分兩路,壓着曹氏和孫策兩家一起打。就知道劉備的實力有多強悍了。哦,不對,劉備還有支偏師,遠征西域去了。

夏侯淵越想越傷心,他夏侯家和曹家,多年的心血,全化作了流水。數十年廝殺不停,最後的結局卻讓人絕望。這讓夏侯淵如何不落淚。

張飛和馬超就靜靜的看着夏侯淵發泄情緒。這一仗打完,夏侯淵不太可能再會有獨擋一面,統率千軍萬馬的機會了。英雄末路,老將暮年,他們都有些感同身受。

張飛命人把夏侯淵送往長安,長安那裡在大搞建設,是大後方。遠離了前線,夏侯淵就是想做什麼,也是無計可施。好好的到那裡先當個富家翁吧。未來就看你們的選擇和主公的安排了。

隨着夏侯淵部隊的敗亡,一切就都變得順利起來。宛城守將見到了來勢洶洶的漢軍手裡夏侯淵的大旗,愣是話都沒有多說一句,就立即下令開門獻城了。

隨着宛城的歸順,一道道命令發了出去,整個南陽郡的所有轄縣,都派人送來了降表。當然,也有死忠於曹氏的。這些人不是被殺了,就是掛印而去。

張飛與太史慈寫了戰報,命人送至劉備那裡,讓他速派治理人員過來接收地盤。他們還要繼續向前。荊州可不止一個南陽。

曹純率部北上,到了襄陽,卻發現,城頭的大旗已經換了。他心中大驚,暗道漢軍竟然如此之快。旋而又反應過來,這漢軍定是先偷襲了襄陽,好隔斷自己的援軍,而南陽肯定還在妙才手中。還有救。

於是曹純就下令三軍,猛攻襄陽。他想你漢軍遠道而來,又能帶多少兵馬,只要城中還有效忠我曹氏的人,裡應外合,攻入襄陽不難。只要破了襄陽,南陽就一定還會在我曹氏手中。到時與妙才一起,把這些漢軍通通逐出境內。

曹純想得沒錯,他來的時候,夏侯淵還沒敗,宛城也還在曹軍手裡。只可惜他遇到了徐庶。論衝鋒陷陣,十個徐庶也不夠一個曹純打的。但安安穩穩的守住襄陽城,對徐庶來說,卻是不費吹灰之力。

曹純率部沒日沒夜的猛攻猛打,襄陽城卻是巍然不動,任憑你殺聲震天,箭矢如雨。徐庶指揮調度,應對自如,接連擊退曹軍的進攻,並讓曹軍在襄陽城下丟下了無數具屍體。

到了最後,曹純都殺紅了眼,自己擼起袖子提着刀子帶頭就上了。這一次,曹軍士氣大振,曹純帶着人馬再一次殺上了城頭,徐庶也拼盡了全力,這才堪堪擊退曹純。

曹軍的頑固與堅持,讓徐庶也有些頭痛。張飛留給他的兵馬並不多,其中大多數還是降卒。降卒不經過整編,是沒有辦法發揮出戰鬥力的。這些天苦戰下來,降卒們沒有譁變,已經是徐庶手段高超了。但再打下去,打得自己身邊的嫡系兵馬越來越少了,會發生什麼事?徐庶也不知道。

徐庶只能寄希望於宛城。但現在宛城又還沒有消息傳來。所以他只能夠在這裡苦撐。城頭的徐庶見曹軍又在蠢蠢欲動,不禁眉頭一動,心生一計,便喚來一小校,道:“你安排人去北門,詐作信使,入城露布報捷,言夏侯淵大敗,宛城已爲我軍所有。速去,聲勢越大越好!”

小校聽了,拱手道:“可是若無曹軍旗幟,恐無人信。”

徐庶聽了,眼睛一瞪道:“此事還用我教你不成?速去,若有怠慢,軍法從事!”

小校聽了,匆匆而去。

襄陽北城,這是曹軍唯一沒有攻打的地方。圍三闕一可以讓城中的兵馬不至於死戰到底。而且曹純也擔心圍住了北門,北邊突然出現一支漢軍,那就是腹背受敵了。誰知道其餘的漢軍是攻打妙才去了還是在這裡圍點打援,設伏引誘自己?

北門這裡,每日都會有信使飛馬而來,向襄陽城傳達北方的信息與軍令。這次,又有數騎縱馬而來,還未至城門,就高聲大呼:“大捷!大捷!”

手中的帛布高高舉起,一路風馳電掣而來。數騎縱馬入城,沿途高呼:“夏侯淵兵敗身死,宛城已破!”

什麼?聽到這個消息的吏民們不禁紛紛掩口驚呼。宛城破了,夏侯淵這元勳大將就這麼死了?於是紛紛開始打探消息起來。

至於城中的兵馬,聽到這個消息,都不禁歡呼起來。宛城破了,他們在這裡的堅持就有了意義。而且,宛城都破了,援軍還會遠嗎?

一時之間,自北門到城中徐庶的底邸,都是歡呼喝彩之聲。然後這些聲音又漸漸擴散到了其他城區。襄陽城的上空,歡聲雷動。甚至驚動了城外的曹純。

曹純正在聚將,忽聞襄陽城歡聲大作,沉默半晌,便道:“速探,襄陽城發生何事?”

到得傍晚,便有一黑衣人潛入營中,向曹純彙報道:“稟將軍,襄陽今日報到戰報,言宛城已破,夏侯將軍兵敗身死,因之滿城歡呼。”

曹純之前聽到襄陽城動靜時,心中隱隱約約便有了猜測,如今事實一旦證實,他反而不敢相信了。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什麼!定是假的,妙才怎麼會兵敗身死?一定是假的!再探!”

斥候退下之後,曹純渾身沒了骨頭似的跌坐了下來。要是真如漢軍所言,妙才兵敗身死,自己還在這襄陽城下消耗兵力又有何意義?漢軍得了南陽,下一個目標,肯定就是自己的南郡。要真是如此,自己該回去守江陵了。

陸陸續續的消息不斷傳來。讓曹純心焦得不得了。等到漢軍真正的捷報傳來的時候,曹純就決定退兵了。

因爲這次,漢軍帶來了夏侯淵的大旗、印綬和兜鍪。知道夏侯淵真的敗了,宛城真的破了。徐庶的腰桿子也就硬了。於是便命人把這些信物送至城頭,向曹軍展示。之前的假貨,糊弄城中吏民可以,卻騙不過曹純這樣的行家。

曹純一看,長嘆一聲,緊閉雙眼,兩行清淚涔涔而下:“退兵!”

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賈詡所謀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劉大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二百五十一章第六百八十章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六百七十六章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陽風雲(四)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九十一章 黃巾亂起(五)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六百八十三章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
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賈詡所謀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劉大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二百五十一章第六百八十章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六百七十六章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陽風雲(四)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九十一章 黃巾亂起(五)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六百八十三章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