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

北方在草原大開發。曹操也沒有閒着。荊州百姓,在曹軍的裹挾下,開始大量向益州遷移。以填補南方的空白。

在世子曹昂的親自帶領下,曹氏大將們,紛紛整頓虎狼,殺向了中南那片沃土。沒有路,那就踩出一條路。

都是山,那就把山挖通。都是森林,那就砍掉!真的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益州漢人百姓和軍卒的性命重要,那就大肆抓捕土人。讓土人、蠻人,去幹最苦、最累的活。

通往中南半島的路上,遍地屍骸。一路上,猛獸、瘴氣、蚊蟲以及莫名其妙的疾病,帶走了太多人的生命。

可是曹操這會也顧不得這許多了。讓他向劉備臣服,那是絕無可能的事。但以自己的實力,實在是沒有辦法與劉備相抗衡了。那麼,趁着北方消停的時候,就只能抓緊時間,儘自己的一切力量進行戰略大轉移了。

當然,也不是誰都願意去那蠻荒、未知的世界進行開拓冒險的。哪怕是曹操許以重利,敢於前往的官員們也很少見。

基本上,願意前往的,都是曹氏、夏侯氏這樣的親族、心腹,以及從兗州就開始跟隨曹操的老臣。

戰爭打到現在,他們並不覺得投降了就能夠在劉備那邊獲得比較好的待遇。最主要的,是他們心裡還是有着那麼一股不服輸的氣在撐着。

既然有人帶着,想要開創一片新世界,那他們陪着又何妨。反正生死,早就置之於度外了。

一年之後,通往中南半島的道路徹底被打通。迎接曹操勢力的,是奔騰洶涌的河流,以及一望無際的原野。密支那地區,是典型的丘陵地帶,河流密佈,土地肥沃。從這裡向南,向西,都是遼闊的大地。

這裡據後世歷史考證,最起碼在萬年之前就有人類居住活動。《漢書》裡記載的撣國,他們的領土就在這裡,他們掌控着漢朝與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

大約在公元前的時候,蜀地的人們就與身毒國(古印度政權)有貿易往來了。不過當時並不爲人所知。直到張騫出使西域,在大夏(今中亞)發現了蜀布和邛仗時,這條秘密路線才被漢武帝知道。

雄材大略的漢武帝,這才讓朝廷準備開發西南,征服夜郎、滇國等地。留下了夜郎自大等故事。打通了南方絲路。

從此,中原與身毒、大夏的交易,也可以從蜀地出發,經葉榆(今大理)到滇越(今騰衝)再經撣國到身毒、到大夏。這條路線一直到一千多年後的抗日戰爭時期還在用。那就是大後方的滇緬公路。

撣國的前身是哀牢國。哀牢國曾經歸降漢朝,要求內附,哀牢國地盤被東漢朝廷設置爲永昌郡。後來哀牢國於西元76年起兵反漢。被漢朝擊敗之後,不得不向南遷移,從怒江、瀾滄江地區遷移到如今的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區,形成了現在的聯盟國家撣國。

撣國立國之後,與南部的驃人(漢書稱諶離人)一直衝突不斷。北有強大的漢朝,南有兇蠻的驃人。撣國不得不再次向漢王朝臣服。史載西元97年,撣國國王派遣使臣經永昌郡出使漢帝國,贈送撣國出產的珍寶,當時的漢和帝回贈了金印和紫綬帶,同去的部落頭人也得到漢和帝贈予的印、綬和錢帛。西元120年,撣國國王又派遣使臣及龐大的雜技團出使漢帝國。最近一次是西元131年,撣國再次派遣使團經日南郡(今越南)出使漢帝國,並向漢帝國贈送了大象。

在緩和了與漢王朝的外交關係之後,撣人就開始全力發展,他們吸取漢朝的歷法與農業、軍事知識,開始變得強大起來。強大起來後,撣人就開始對付驃人了。這會,驃人與撣人的大規模戰爭,已經非常少見。只有時不時的試探性的局部戰爭還在偶爾爆發。

從桓、靈以來,天下紛亂。漢王朝自顧不暇,哪裡還有時間理會蠻夷之國。於是也就沒有搭理過撣國了。撣國也樂得輕鬆。不再朝貢漢朝。這會,從漢朝那邊的叢林裡,卻突然殺出了一支漢朝大軍來。這讓撣國立馬就亂了起來。

當地的百姓,在看到曹操的軍隊之後,第一反應就是逃跑。等跑到了附近的城寨裡面之後,這才定下神來,前去彙報當地官員。

當地官員第一反應是不相信。再後來,就開始組織軍隊準備守城了。幾十年過去,撣國與漢朝互不通來往。這裡的官員和百姓,也早就忘記了北方鄰居的強大和可怕。他們把漢朝的士兵,當做了驃人一樣的軍隊。只以爲據城而守,就可以擊退敵人。從而獲得國王的封賞。

當曹軍在休整完畢,列着整齊的軍陣,出現在撣國人的城池下面的時候。城頭的撣國人,心中頓時就涼了。

這麼龐大的軍隊,這麼整齊的隊列。他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刀槍如林,旌旗飄舞,一眼望不到邊,全是黑紅一片。這場仗,到底要怎麼打?

當發石機被工匠們組裝起來,並推到城下,試發了幾彈之後。城中的撣人就頓時崩潰了。這會的發石機,已經不用石彈了。泥用糯米汁粘合起來,暴曬之後外面裹上一層溼泥再陰乾。這種泥彈打出去,威力不比石彈小。

這種明顯壓制的遠程武器,讓撣人心膽俱裂。曹軍見狀,立馬發起衝鋒。一幫虎狼很快就衝上了城頭。把手裡還拿着兵刃的人殺了一批之後,剩下的,就全部跪了下來投降了。

統兵大將是曹純,很讓他意外的是,這裡的官員,居然也會漢朝官話。這讓他感覺到一種喜悅。畢竟能在異域這裡聽到鄉音,實在是太親切了。而且這些蠻夷能講官話,說明他們前來統治這片土地,將會節省許多力氣。

隨後而來的曹昂並不奇怪。他熟讀詩書,自然知道這是什麼原因。這也是他和一些文臣們並不反對曹操攻打這裡的原因之一。

畢竟撣國曾經是漢朝的附屬國。奪其地而據爲己有。又有何不可?

第七百三十一章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七百三十二章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攻並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八百十四章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七百十八章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七百七十章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六百七十八章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二百六十一章 徐州之亂(完)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二百三十五章 跨海東征(七)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
第七百三十一章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七百三十二章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攻並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八百十四章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七百十八章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七百七十章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六百七十八章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二百六十一章 徐州之亂(完)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二百三十五章 跨海東征(七)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