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

隨着道路的打通,以及中南半島上攻打撣國的順利。曹操地盤上的人口大遷移也徹底開始執行了。

尤其是在荊州,除了有數的幾個大城要塞沒有動,仍作爲戰略節點和緩衝地帶保持之外。其他地方,無論是前線一帶還是後方郡縣。百姓們或被引誘或被強迫,開始了大規模的遷徙。

漢朝幾百年來,朝廷也經常進行人口遷徙。從歷史社會背景來看,人口遷徙主要有三種原因:一是爲戰亂、天災所迫,比如邊地人口不夠,就要遷徙人口充實邊塞。或者是有些地方因旱、澇、蝗等災害原因不適宜居住了而遷徙;二是因爲政治原因及人口膨脹的壓力,政府有組織的移民。比如秦時,幾十萬中原人口遷徙到南越。漢初時遷徙天下富戶和六國貴族到長安。又遷豐沛人民或其他地方的人充實帝陵來給皇帝守墓;三是由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逐而主動進行的遷徙。爲了做官的,爲了做生意的,爲了子孫教育的等等,比如著名的孟母三遷。總而言之,遷徙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爲了更好的生存。

故土難離有,懷念鄉土也有。正所謂“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如果在這塊土地上能活得下去,那麼百姓大抵是不太願意背井離鄉的。因爲祖墳在,家產在。這一走,就不知道何時才能夠再回來了。

但曹操進行大遷徙,時間節點選得非常好。荊州百姓早就厭煩戰爭了,又聽得新去的地方,能夠獲得比現在更多的土地,又是以整村、整族來進行集體遷移的。所以抵制的心理也是被降到了最低。在無數煽動的語言下,有許多人就收拾了細軟,帶上了家譜,捧起了祖先的靈位。跟着曹軍一路向着西南而去。

曹操給出的條件是真的很豐厚。因爲新佔的地盤實在是太大了。他真的是不缺土地。那裡到處都是肥沃的土地和被抓獲的奴隸。現在中南半島那裡,什麼都不缺,就缺人。所以只要願意去的,要地給地,要奴僕給奴僕。免費大贈送了。

一路上,無數百姓怨氣沖天。他們以爲是遷徙到益州,這好歹也是中國之土。可誰曾想,到了益州之後,他們被告知,目的地還沒到,還要繼續走。從益州到中南半島是有道路,但這一路上也不是那麼好走。山高林密,蟲獸橫行,氣候怪異。許多體質差的老人和婦孺,因此便永遠倒在了路上。

到了這個時候,百姓們想反抗也沒力氣了。他們只好收拾好親人的遺骨,在大軍的押送下,一路默默前行。但等他們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心中的怨氣就消散得乾乾淨淨。因爲曹操所承諾的,確實是真的。

每家每戶都分到了以前不敢想象的土地,還被曹軍半賣半送了許多奴隸。雖然語言有些不通,但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如果說這地球上,哪一個民族最能夠適應環境然後生存下來。漢民族自認第二,其他民族誰敢認第一?只要給漢人足夠的田地,他們就能夠繁衍一個龐大的族羣出來。中南半島這裡的田地何止是多?簡直是太多。

這裡本來就地廣人稀,再被曹軍橫掃四方,更是千里無人煙。曹操也樂意慷他人之慨來賞賜自己的臣民。百姓都獲得瞭如此多的土地,忠於曹操的將士、謀臣自然不會少。他們一個個都搖身一變,成了中南半島的莊園主。

許多人,從一開始的反對到牴觸,再到接受,再到全身心的投入這項偉大的事業,時間用的並不多。他們在龐大、實際的利益面前,迅速轉化,紛紛成了曹操政策的鐵桿擁護者。

第一批移民抵達之後,他們站穩腳跟之後,便去信荊州,呼朋喚友,這下好了。原本還在觀望、死撐着不走的人得了信,哪裡還顧得上許多,也匆匆的沿着前行者的足跡,踏上了這條充滿荊棘和鮮花的道路。

曹操境內進行如此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劉備自然也不會是一無所知。甚至有細作喬裝成了移民,一路跟着到了中南半島那裡去了。

幾經輾轉,消息傳來之後,劉備卻是笑了。歷史居然變成了這樣麼?孟德這是寧願去開拓新土,也不願意向自己臣服了?

有人進言劉備,道:“荊、益之地,人口流失甚重,若不阻止,將來王師南下,天下復歸一統。荊、益將成空地耳。”

爲什麼要阻止?要是有可能,劉備都巴不得把自己的百姓都送給曹操讓他帶到中南半島去。曹操去開發中南半島,那裡多年之後,着漢服,講雅言,習儒家典籍,學漢家風俗。有何不好?

到時自己再派兵南下去摘果子,徹底把中南半島納入漢朝的版圖。豈不是好?老曹提前幫自己把許多事情給幹了,自己感謝他還來不及。爲什麼要阻止呢?

退一萬步講,有生之年自己沒法南下,但在自己的子孫手裡,應該是有機會的吧。曹操南下之後,不能再從中原獲得俊傑之士,後備人才已經斷層了。而自己子孫手裡,還有孫策、周瑜、陸議、魏延、甘寧、魯肅等一大批正當壯年的人才。等老一輩的都先後離世,曹操的子孫拿什麼來抵擋自己子孫派出去的兵馬?

劉備遂道:“無妨,孟德南遷百姓,雖虛荊、益,然我南下,亦可輕易取之。待天下一統之後,朝廷當獎賞、鼓勵生育。一二十年後,何愁荊、益無人乎?且孟德拓土,此時雖易,而後繼無力。其新得之土,最後還不是得歸漢所有?”

衆人一想,覺得還真是這樣。而且北方這幾年因爲內亂平息,社會穩定,物資充足。劉備又在北方大力提倡、鼓勵生育。所以百姓們都在卯足了勁在生娃。誰不願意自己家多子多福,子孫成羣?以前不想生那是怕養不起。現在自己養不起,朝廷幫着養。那還怕個甚?

是以這幾年,北方的人口,整體來講,是呈急劇上升的形勢的。等過了十幾年,這一批嬰兒成長起來之後,又要分田分地。到時荊、益兩州那裡廣袤的土地,剛好用來安置百姓。緩解土地緊張而引起的社會矛盾。

至於再遠的將來,大家覺得自己不一定能看到,所以也就沒有去細想了。只是紛紛爭先恐後的表達着自己對劉備的拜服。隨着劉備的威權日重,大家拍起馬屁起來,也就越來越自然了。這是人潛意識裡對強者的一種天性崇拜,任誰也不能避免。當然,只要劉備保持清醒,別被拍暈就可以了。

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六)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六百八十一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二百八十四章 形勢突變第七百六十七章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七百五十九章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
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六)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六百八十一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二百八十四章 形勢突變第七百六十七章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七百五十九章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