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劉備派兵攻打荊州,夏侯淵兵敗被俘,南陽盡爲漢軍所有的消息傳到了江東之後。江東表面上若無其事,暗底裡卻不知道涌起了多少激流。

所有江東的大臣,都有人持貼暗底裡上門拜訪。張紘,顧雍,周瑜,魯肅等等。北方總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橋樑來讓他們無法拒絕,張紘與張昭、王朗、陳登等人交好;顧雍是蔡邕的弟子;周瑜還有本家親戚在朝爲官,周忠官拜三公,周暉出爲郡守;魯肅則由陸家出面。一時之間,江東人心浮動,孫策心知肚明卻又偏偏不敢問還發作不得。

周瑜連夜入宮,往見孫策,訴說衷腸,信誓旦旦:“主公若降,瑜願降;主公若戰,瑜死戰!”

孫策撫其背而慨嘆:“吾有公謹,有何憂哉。”

周瑜方走,魯肅又來了。周瑜和魯肅是真沒有主動投降的心思。這二人,氣度恢弘雅信,只要孫策決定堅持到最後一刻,他們是萬死也不會回頭的。

魯肅來了,嘆道:“主公,人心已經亂了,再對峙下去,我等將未戰先敗。劉備好厲害的手段。”

孫策心中煩悶,他知道這事不能怪自己的謀臣,實力相差太大了。看看劉備那邊的人才儲備庫,再看看自己這邊的。於是便道:“以子敬之見,吾當如何?”

魯肅便道:“與其讓劉備籠絡人心,莫如與曹軍聯合起來,奮起一戰。劉備此時正在行那見不得人的手段,必然料想不到我軍敢先行反擊。如此一來,其軍必自亂手腳。彼時,我等再三軍齊出,撼其大營。”

孫策一聽,眼中精光一閃。這計劃很大膽,貌似行險,實際上卻又有操作的空間。當然,他並沒有表態,而是想了一會,道:“我再考慮下,子敬先下去吧。”

孫策很想讓自己去相信周瑜和魯肅,但現在這個環境下,他開始變得敏感起來。事關江東基業的存續,壓力全在他一個人身上。自己的親弟弟都與自己意見相反,何況這些不是血肉之親的臣子乎?

孫策讓自己的親衛去把曹仁請了來。要說在江東,孫策現在最信任的是誰,那就是非曹仁莫屬了。畢竟在江東的地盤上,誰都可能會投降,唯有曹仁不會。曹仁一定是堅定站在自己這邊的鐵桿盟友。

曹仁應約而來,夏侯惇聽聞夏侯淵兵敗的消息,先是聽說身死,後來才知道是被俘。這讓他先驚後喜,最近心情還沒緩過來,於是便留在營中駐守大營。

孫策請了曹仁過來,也沒多客套,直接就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劉備手段不停,我等被動防禦,莫如主動出擊,曹將軍意下如何?”

曹仁和夏侯惇最近也是在嘀咕,江東暗底裡的激流他們又不是瞎子,自然也是有所察覺。孫策此言正中曹仁下懷。因爲要是再不動,等到劉備那邊把江東這裡都策反得差不多了,那還打個屁的仗啊。鬼知道北邊一渡江,江東這裡會出現多少帶路黨。

曹仁都和夏侯惇商量着實在不行就先回去不管江東的死活了。不能因爲江東而把自己五萬精銳葬送在這裡。因爲再拖下去,搞不好江東的仗還沒開始打,荊州就先丟了。

荊州沒了,他們還有退路嗎?與其在這裡坐等,還不如退回去與曹純一起守荊州呢。現在孫策主動提出說要開戰,那就打吧。

大戰一起,孫策這邊肯定是主力。兩邊打得越兇越好,把兩邊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劉備也暫時沒力氣來覬覦益州了。一舉兩得的事情。

於是曹仁便道:“君侯此言,深得我意。我與元讓亦有此議。劉備屯兵於江北,日費錢糧無數卻不來攻,必是熟悉水性之卒士不多。吾五萬甲士與君侯麾下大軍,皆是慣弄風浪,操盤如履平地之輩。願與君侯一起,共破劉備!”

是不是這樣,只有天知道,但若是不把自己也騙過了,這謊言如何騙得住別人。打不打得贏,先打了再說吧。萬一贏了呢。以少擊多而大獲全勝的例子還少了嗎。戰爭本來就充滿了不確定性。萬一翻盤了呢?

於是,曹仁與孫策一拍即合,商量了一晚上,都是絞盡腦汁在想着如何利用漢軍的大意與驕傲,如何利用漢軍的各種破綻與漏洞。把他們能想到的無數陰險招數都想了出來。又推敲、斟酌了無數遍,這才各自退去。

江東這邊風聲漸緊的時候,益州那邊也有了新動作。曹操喚來郭嘉:“奉孝,西南形勢如何了?”

曹操自來益州,因爲形勢緊迫,就不停的在瘋狂開拓南方。他纔不會像歷史上諸葛亮平定孟獲那樣搞攻心爲上的戰術。一是沒時間,二是他壓根就不是這種性格。

曹軍一路向南推進,但凡有反抗的,不管你是漢人還是蠻夷,也不管你在當地有多大的威信,通通砍頭。

把南中地區的當地豪族,酋長等等,幾乎全砍了。有些地區甚至殺得荒無人煙,能逃的都躲到深山老林去了。直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自此,曹操之名,威鎮益州。

平定諸部之後,曹操又搞大移民,把南部地區的各部土著遷移到益州北部來。分散居住,或徵爲軍,或錄爲民。又遷軍戶僕從至南方,大分田地山林。

南方別看天氣炎熱,環境惡劣,原住民又不開化。但這裡絕對是好地方啊。土地肥沃不說,還多產金、銀、丹漆。又產牛、馬。

雖然這種西南馬非常矮小,但這也大大彌補了曹操現在沒有產馬地的缺陷。不能當戰馬,當拉車的馬總行吧?

郭嘉聞得曹操之言,就回道:“軍政皆無事,最近又新得荒田萬畝,主公,這可是上田吶,一年可爲我軍籌糧無數。”

曹操臉上卻無喜悅之情,他閉上眼,疲憊的道:“上次聞報,言有路直通蠻夷之國,此事後來如何?”

郭嘉腦袋一轉,立馬就反應了過來,主公這是在考慮退路了。沒錯,曹操在考慮退路了。劉備現在大勢已成,很難敵對。現在荊州吃了敗仗,自己這邊也是頂着莫大的壓力在對抗。至於江東,曹操已經很難抱有希望了。

他不是覺得孫策能力不行。而是覺得孫策麾下的文臣,心思肯定沒有自己這邊齊心。畢竟孫策還太年輕,恐怕駕馭不住那麼多的老狐狸。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自然會爲自己考慮一條退路。

什麼,投降?這個詞他從來沒有考慮過。

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七百五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七百四十四章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七章 拜師盧植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開始(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七百四十八章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二百五十一章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冀州攻略(七)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虞病逝(二)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六百七十章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八百二十二章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六百八十一章第六百七十四章第七百五十一章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劉起兵爭幷州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258徐州之亂(五)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七百五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七百四十四章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七章 拜師盧植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開始(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七百四十八章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二百五十一章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冀州攻略(七)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虞病逝(二)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六百七十章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八百二十二章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六百八十一章第六百七十四章第七百五十一章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劉起兵爭幷州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258徐州之亂(五)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六百七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