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

劉表得了文聘的信,於是召蔡瑁、蒯越等諸臣來見,道:“孫堅如今爲揚州牧,仲業來信問我是戰是退。諸卿以爲如何?”

劉表出兵豫章,不過是爲了響應劉備討逆,如今袁術已死,劉備也已然北返。孫堅被拜爲揚州牧,卻只剩他一支孤軍在豫章。退吧,徒耗錢糧物資卻被孫堅撿了個大便宜,心中不甘。戰吧,又好像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劉表心中也是猶豫難決。

蔡瑁率先進言:“豫章已在我手,豈能輕言棄之。孫堅新得揚州,根基不穩,其若欲戰,戰之便是。”

蒯越也勸道:“主公假節開府,兼督揚、益、交三州軍事,東南之事,主公一言可決之。孫堅假號鎮南,豈能容之。以我之見,不如盡起精銳南向,以圖揚州。”

蒯越的意思很明確了,主公你是長安天子任命的荊州牧、成武侯、鎮南將軍,還假節,特命開府,儀同三司,並督揚、益、交三州軍事。如此大的權力握在手上,你還猶豫什麼?咱荊州土地數千裡,帶甲十數萬,謀臣名將如雨。難道還打不過一個剛剛佔據了揚州的孫堅?不如趁此機會把孫堅給滅了,然後坐擁荊、揚二州,霸業指日可待啊!

荊州確實是人才濟濟。因爲劉表早年黨人的名聲,而且他確實性格仁厚寬和,能以禮待人,到了荊州站穩腳跟之後,無數人望風來投。

現在麾下文臣如綦毋闓,蒯氏,蔡氏,龐季,韓嵩,劉先,傅巽,韓玄,伊籍,張允等等;武將如文聘,劉磐,黃祖,甘寧,霍峻,王威,陳生,張虎等等,簡直是數不勝數。而且還有一大票士人,聚居在襄陽,被劉表奉爲上賓,只是一時之間沒有好位置暫時沒有出仕罷了。黃承彥和司馬徽就不說了,說一下年輕的比如龐統,徐庶,杜襲,趙儼,李通等等無一不是世間俊秀。

可惜劉表此時,已無當年單騎入荊州的豪情壯志了。到今年,他已經五十九歲了。年老體衰,思想也漸趨於享樂主義,再無奮進之心。是以明知荊州多俊彥,卻棄而不用。歷史上等到劉表一死,荊州諸賢,大半便宜了曹操,寥寥幾人投了劉備。真的是可惜又可嘆。

可以說,換了曹操和劉備任何一人來荊州作爲他們的起點的話,都不會像劉表一樣,只顧盤縮在荊州,坐觀天下風雲變幻自己卻一事無成。

聽麾下兩大重臣都說要出兵,劉表頗爲意動,正欲許之,話到嘴邊忽而又改口道:“且待我深慮之。”

蒯越心中一聲長嘆,辭別劉表後,回府悶悶不樂。蒯良來府,見狀乃道:“異度因何如此?”

蒯越便說如此,而後嘆道:“主公有此雄厚根本,卻無稱雄之意,徒令人扼腕也!”

蒯良聽了,也不禁爲之沉默不語。主公坐擁荊州卻不思發展,在此亂世,你不打別人,別人一樣會來打你。既然如此爲何不搶佔先機主動進攻呢?荊州的文臣武將,都欲在此亂世一顯身手,以獲得功名爵祿,主公你如此不作爲,恐會漸失士人之心吶。

歷史也是如此,劉表表露出無意爭雄天下後,他一死,麾下幾乎所有大臣,就立馬跳出來說要降曹。那時黃祖已死,劉琮也只好順從。

文聘還在豫章等信,結果卻久候無果。王朗也是大爲驚訝,他向劉繇出這個主意,原本就是想着劉表會出兵來討伐孫堅。畢竟怎麼看劉表都要比孫堅強。到時劉表大軍一到,又有劉繇、華歆和他自己爲呼應,孫堅都還沒在江東站穩腳跟,北邊劉備雖然走了,卻仍留大將關羽鎮守壽春,如此形勢之下,還怕他孫堅不敗?到時劉表坐擁荊、揚二州,再迎還天子,對外又有劉虞、劉備爲外援,再加上益州的劉璋,天下多半已在宗室之手,何愁漢業不興?

想不到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劉表竟然到現在毫無反應?

孫堅已經表達了自己的善意,但是顯然,豫章的劉繇也好,荊州的劉表也好,皆視他如無物。盛怒之下的孫堅,便率了孫策、黃蓋等人,圍了南昌城。

劉磐在柴桑,聞孫堅圍南昌,攻打甚急,深恐南昌不保,遂引軍來援。兵過歷陵,於贛水遇伏。卻原來孫策自與其父孫堅攻南昌,卻遣了部將蔣欽、周泰率部曲來阻劉磐。

蔣欽,字公奕,壽春人。孫策至壽春時,喜孫策之人物,遂與之結交,由是追隨孫策。平定江東時,多有功勳,此時爲孫策軍中都尉。周泰,字幼平,與蔣欽爲同郡好友,隨蔣欽一道投孫策,以武勇知名,追隨孫策平定江東諸郡有功,亦拜爲都尉。不得不說,孫氏之基業,全賴孫策。除了孫堅的幾個老將之後,此時揚州文武諸賢,幾乎全爲孫策所發掘。

蔣欽與周泰率軍在贛水畔,攔住劉磐,兩軍大戰一場。劉磐也以驍勇知名,歷史上他曾經屢次襲擾豫章,孫策不得不遣太史慈來任建昌都尉,以此來對付劉磐。足見其之武勇。不過,蔣欽、周泰突然來襲,又是以一敵二。劉磐敵不過二將,混戰一場後,劉磐敗退海昏。

文聘在南昌,有劉繇、華歆等人爲助,把南昌城守得滴水不漏。孫堅見南昌急切之間不可下,於城前搦戰,文聘又死守不出。一時之間也不禁大爲頭疼。

此時孫策便道:“父親,吾聞荊州長沙太守張羨素與劉表不和,吾等不如遣使說之。以其爲內應,劉表可破也。”

孫堅欣然從其言,於是遂命顧雍爲使,往說張羨。

張羨,南陽人,歷任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太守。深得諸郡民心。其性倔直,於政事屢與劉表不和。最最關鍵的是張羨屢次薦舉他人,卻很少被劉表闢用。是以張羨以爲劉表私心太重,只顧任用親信。顧雍跑來見張羨,於席間說之:“夫舉事而不本於義,未有不敗者也。董卓謀逆以來,諸侯興兵,而劉牧獨奉其令。今天下諸侯尊洛,劉牧反之。此取禍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義,全福遠禍,不宜與之同也。”

顧雍也是有點強詞奪理了。董卓任命劉表爲荊州刺史是爲了對付袁術。當時他廢立天子,滿朝文武也只能乾瞪眼。他能做什麼?諸侯興兵討董的時候,他還正在爲了平定荊州宗賊絞盡腦汁,既沒有時間也沒有實力去參與。至於朝貢哪個天子,劉表一身權力來自長安,還用多說嗎?

不過張羨本來就看劉表不順眼,哪裡管得這麼多。既然顧雍主動給他找了個理由,他也就毫不客氣的接納了。

聽完之後,張羨便開口了:“然則何向而可?”

顧雍會心一笑,這是同意了,接下來就是談條件了。於是顧雍便道:“吾主孫文臺,亦曾爲長沙守。平黃巾,討董卓,屢見殊功。袁術篡號,吾主仗義而起,救朝廷之危難,奉王命而討有罪。因此而得牧揚州。今袁術雖已伏誅,而豫章仍爲劉表所有。公若能舉郡而爲我之內應,破劉表之後,吾主可表公來鎮荊州。”

張羨大喜,答曰:“善!”

第六百七十八章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八百十五章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七百三十章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七百六十六章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七百九十九章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七百五十二章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七百三十四章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七百五十六章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戰呂布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胡之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
第六百七十八章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八百十五章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七百三十章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七百六十六章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七百九十九章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七百五十二章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七百三十四章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七百五十六章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戰呂布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胡之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