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

周瑜見甘寧欲走,哪裡肯放,遂率水師來追,纏鬥一陣,甘寧兵少,便縱火燒了數艘空船來斷後,自己卻是率部往北退去。

周瑜見走了甘寧,不由蹙眉,想不到這甘寧如此難纏,竟然關鍵時刻斷尾求生而去。不過能迫使其燒了戰船,也算是自家小勝一陣。於是看了看這江上隨波逐流的殘骸船板,便率水師回營去了。

陳登在下游,卻是選了個僻靜之地,偵知對岸無兵後,便率部渡江,方停南岸,正遇吳景。兩軍便在灘頭好一番廝殺,因立足未穩,陳登不敵吳景,只好率部退卻。到得廣陵,去信甘寧,述說緣由。甘寧心道,這南岸有了防備,卻須想個法子給破了去。於是復往見關羽,道:“雲長,吾率軍渡江,不意被揚州軍探得虛實,彼輩有了提防,卻是不宜妄動了。”

關羽便道:“既如此,且罷兵,吾自報主公幕府。”遂去信荀彧,言南方形勢。是時劉備正率軍討袁紹,青州空虛。荀彧與諸人一商議,便去信關羽,言若不能使那圍魏救趙之計,便先守徐州,等候主公定奪。

周瑜與吳景這邊驅逐了關羽軍,心中大是僥倖。吳景嘆道:“若非公謹,甘寧軍便潛入吾州中也。”

周瑜道:“關羽既有南渡之意,可使軍士日夜巡防。伯符不在,州中空虛,吾等卻不能懈怠了。”

吳景也是一陣後怕,若是被那徐州軍攻了進來,這州中大半甲士都被帶走攻打荊州去了。如何能防得住那威名赫赫的關羽?聽了周瑜之言,哪有不從之理,忙一抱拳,道:“公謹之言甚是。某這便去安排巡弋之人。”

益州劉璋接到劉表的援信,看了良久,卻是一聲長嘆。劉表與他父親的恩怨,那是上輩人的事情,他也不想追究了。脣亡齒寒的道理他還是懂的。同爲漢室宗親,他也想拉劉表一把。只是張魯這米賊據了漢中,與他打生打死。打了這好幾年,不但沒能奈何得了這米賊,卻竟然還被張魯把巴郡也給佔了大半去。巴郡、漢中一失,這出川的道路已絕,他如何能派得援軍。救人如救火,大軍又不能繞走小道。

見中原與南方戰亂紛紛,劉璋心道若不趁機解決了張魯,到中原塵埃落定,諸侯來伐我時,如何能抵擋得住?若敵軍來,那張魯與我有仇,便降了去,這益州基業,立時便要被奪了去。到時如何有面目見先君於地下?

於是便傳文武,覆命將遣兵,再擊張魯。率兵出征的還是龐羲。龐羲與劉璋是姻親關係,還是河南(東州)人,所以深得劉璋信任。

話說這益州,當年劉焉來時,身邊就有龐羲與趙韙二人追隨。趙韙是巴郡人,算得上是本土派,而龐羲與劉焉一樣都是外地派。後來天下大亂,無數百姓和逃兵進入漢中,被劉焉安置下來之後,卻被益州人呼爲東州人。而東州人中招募的軍隊,便被呼爲東州兵。

東州人自來益州之後,便一直與益州人摩擦不斷。這可比後世的大城市排外要厲害多了。經常械鬥鬧出人命來。這種矛盾,實在是很難處理。尤其是劉焉也是外來戶,而逃難來的很多還是他的老鄉,這就更不好處理了。到了劉璋手裡,東州人與益州人之間的矛盾也還是一個燙手山芋。

後來在各種原因之下,便鬧出了一場大事,然後幾個益州官員便叛逃到劉表那裡去了。甘寧就是其中一個。當然,這事與劉表也脫離不了關係。因爲出了這種事,劉璋就怪趙韙,說他這個本土派領袖沒做好表率。命他處理這事。結果趙韙帶兵便要收拾東州兵,東州兵大懼,心想要是趙韙成功了他們都沒好果子吃,於是拼命的幫劉璋。結果就是趙韙兵敗身死。而劉璋也只能深信東州兵,再也不敢以益州人爲將了。所以益州但凡有軍事行動,便也只好讓龐羲出馬了。

這偏偏,荊州與益州的勢力劃分,驚人的相似。有荊州本地派,也有外來派。本地派的世家除了黃祖之外,其他多是投降派;而外來派幾乎都是北伐派。結果因爲荊州本土派掌權,而幫助劉表整頓荊州的正是對北伐毫無興趣的荊襄豪族蒯氏兄弟和蔡氏家族。所以外來派想有一番作爲的幾乎都成了隱士。歷史上的徐庶、諸葛亮等人爲何藏在荊州不出仕,莫非真的是在苦等劉備這個真命天子不成?

三路援軍,劉璋出不來,關羽被牽制。交州士家倒是可以派兵來援。道路也多,南海、蒼梧兩郡都有着官道往荊州。路途也近。只是士家兄弟卻不願意了。

當時他們接到劉備的書信,讓他們提防揚州。結果現在揚州兵馬是動了,卻是提刀子衝往荊州。既然不是來打自己,那他人死活,與我何干?

不是士家兄弟沒有這份眼光,實在是他們沒有這等爭雄之心。能保富貴,能延宗族,就萬事大吉了。所以歷史上的孫權只是派了個步騭爲交州刺史,士家兄弟便一聲不吭就投降了。士燮甚至還把兒子送到孫權那裡去當人質,表示自己很恭順、很忠誠,孫權你大可以對我放心。

這樣的人,只要不是有人來打他,他又如何敢插手三家大戰?這一弄不好就是粉身碎骨的事情啊。所以士家兄弟商量了半天,索性只當沒收到信好了。

孫堅領了兵,不去打荊南,偏偏卻往江夏而去。

荊南曾經有顧雍在那裡說反張羨,還留有暗子在。要是自豫章往攻荊南數郡,不但讓劉表首尾不能兼顧,還可以避免了與曹操直接對上。可惜孫堅也好孫策也罷,這兩父子太像了,性格不是一般的倔強。

當有人提出來攻略荊南四郡之後,孫堅便冷冷的道:“吾甥徐琨戰死江夏,此戰吾必先取黃祖老賊首級也!”

孫策也從此言,欲先擊黃祖。程普便勸:“聞曹操南下,若吾攻佔江夏,而曹操已拔南陽,到時兩軍必相爭也。主公還請深慮之。”

諸將雖然不說話,心中卻是贊同程普所言。他們也不是怕曹操,只是打仗嘛,劉表沒打死,便要和曹操起爭鬥,這不好吧?還不如讓曹操去打劉表,自己則先取了荊南四郡,到時也好和曹操商量一下如何劃分地盤。

孫堅臉一沉,便道:“德謀休得多言,吾意已決矣!”

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七百五十章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七百五十一章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二百八十八章 遊說郭嘉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六百八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七百五十章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七百一十章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徐州之亂(完)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七百九十九章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六百八十四章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七百三十五章
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七百五十章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七百五十一章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二百八十八章 遊說郭嘉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六百八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七百五十章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七百一十章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徐州之亂(完)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七百九十九章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六百八十四章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七百三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