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

如果還有援軍,曹軍們一定會堅守下去。但外援斷絕,再想讓他們繼續在此死守,他們卻是心有不甘了。

他們不怕死,但怕死得毫無意義。只要是軍人,都想着打勝仗,這樣意味着有豐厚的賞賜。可是現在註定要失敗,而且還死守的話,將來翻本的機會都沒有了,他們如何甘心?

大家身後,都有妻兒老小,若就此長眠於此,家中之事能託何人?黑暗中,城牆上的篝火,隨着夜風忽明忽暗。天上的星辰,也閃爍不定。

城外,是黑暗的一片寂靜。空氣中,焦糊味與血腥氣,仍然揮之不去。有人忍耐不住,低聲吟唱起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聲音在這靜夜,充滿了悲涼。

不一會,便有人接了起來:“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此起彼伏的歌聲,驚動了巡夜的校尉,他率衆舉火而來,低聲喝道:“晚上不好生歇息,吵嚷作甚?”

聲音頓時便沒了。沉默了一會,校尉轉身欲行,忽然有個軍卒便上前一步,俯首抱拳,沉聲道:“校尉,今日城外敵軍言我援軍已被其擊破,華容已無援來,不知此事,是否當真?”

校尉聽了,停下了腳步,轉過身來,手卻按在了腰側的刀把子上。他擡眼看去,只見黑暗中,附近的軍士竟然都悄悄圍了過來,用一雙閃閃發亮的眼睛,看着他,正等他一個回答。

校尉心中一沉,本欲以惑亂軍心的罪名將方纔發聲的軍士給砍了,現在看來,卻是不行了。若強行爲之,搞不好軍隊就要譁變。

心中轉了轉,校尉道:“此乃敵軍亂我軍心之言,爾等休得多想,自江陵到華容,皆在我軍掌控之中,就算有敵軍伏擊,又如何能是曹將軍敵手?快則一二日,遲則數日,援軍必來!”

斬釘切鐵的話,並沒有讓軍士們相信。大家都不是三歲兒童,該有的分辨能力還是有的。只是,不知爲何,軍士們卻仍然選擇了沉默。

校尉走後,一個伍長悄聲道:“校尉欲死戰,卻置我等於不顧,諸位,這華容城,乃公卻是不想待了!”

這伍長作戰勇猛,深得人信重。如此一說,旁邊就有人悄聲道:“王伍長,那依你之見,該如何是好?”

王姓伍長深吸了一口氣,道:“若敢再質疑校尉,只怕就要犯軍法。到時我等未戰死陣前,卻要無辜掉了腦袋。此不可取也。以我之見,這援軍,已經是不太可能來了。今日城外,那支新到的敵軍,所展示的旗鼓,分明是我軍制式。不是破了援軍,從何而來?二三子,我家有老母幼子,卻是不能陷在此處,今欲縋城走,還望爾等成全!”

說完便是深躬揖手一禮。

旁邊,一個滿面疤痕的傢伙,蹭的一聲就把劍給撥了出來,壓低聲音,看着諸人道:“誰敢告發,休怪某劍下無情!”

旁邊人聽了王伍長的話,心中本就蠢蠢欲動,想隨他一起跑路。就是有那心中陰暗想揭發的,在衆人的虎視眈眈下,卻也是一聲都不敢吭了。

於是在這個黑夜,互相掩護下的大逃亡開始了。以伍爲單位,趁着巡弋的間隔,盜取了麻繩布條,然後打結,一個一個的,便從城頭陰暗處,魚貫而下。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想當個逃兵的。終於,有人忍不住了,發現了情況,便敲響了刁斗。頓時,金鼓聲大作,城頭火光大亮。

一隊隊人馬,擁了上來。爲首那個,正是晚上負責巡視的校尉。他面沉如水,喝道:“發生何事?”

便有人上前道:“稟校尉,某發現有人結繩縋城而下,故而示警!”

聽到彙報,校尉的臉色,變得更黑。當下便令人查點逃跑人數。又令人拋火把於城牆之下,看看那些叛賊走了多遠,若還在城下,便以弓箭射殺之。

未幾,軍吏來報,計有亡衆近二百。又有人報,說城下不見一人。校尉大怒。當衆宣佈,再敢逃者,連坐!也就是說,跑一個,自伍長以下都斬。跑五個,自隊正以下都斬!

逃的人數雖然不多,卻仍然沉重的打擊了城中曹軍的士氣。這會,完全是人心浮動,不受控制了。

校尉也發愁,士兵們可以跑,他怎麼可以?一家老小都在江陵城呢。曹仁可能沒心思去管一個個的逃兵,但對於棄城而逃的軍官,下場一定悽慘。

華容城的動靜,也驚動了城外的揚州兵。很快就有人來彙報,說是在城外抓到了幾個逃亡的曹軍,得知了城中之事。

周瑜與程普聞信,互望一眼,大笑道:“明日可破華容也!”

第二日一早,用過朝食之後,揚州軍就氣勢如虹的對華容城發動了猛攻。這一次,曹軍們就沒有以前的好運氣了。

經歷了昨日援軍被滅,士兵逃亡的事情,今天曹軍的戰鬥力,出奇的低。任憑几個校尉呼喊叱責,亦是無濟於事。

經過一上午的猛攻,華容城破。三校尉率最後的死士,巷戰頑抗到底,最後紛紛戰死。餘衆不是潰散就是投降。

消息傳到了江陵,曹仁也不意外,只是冷冷的說了聲知道了,便不再理會。如今江夏那邊,氣勢如虹,而自己這邊,卻是損兵折將,此消彼漲之下,曹仁自然也不會去與周瑜一較長短。而是選擇避其鋒芒,打算從其他地方着手。

南陽兵馬可以發動了。那麼多部隊放在那裡,防着司隸的漢軍,有什麼用?人家想要打過來,早就開打了。想防也防不住。另外,于禁那裡,也是時候動一動了。

一北一南,大軍泰山壓頂而來,你周瑜還有心思在中間攻打江陵乎?

曹軍與揚州兵馬在荊州打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劉備也沒閒着。兗州大疫,已經被牢牢控制,早就進入了收尾階段了。不過因爲劉備進行了保密,軍事管制也沒有撤離,外面卻仍然是不知曉。

這就給曹、孫兩家一個錯覺,那就是北方瘟疫仍在肆虐。而就在這個時候,攻打豫州的計劃,卻已經悄悄的擺上了劉備的案頭。

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劉大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七百七十章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六百八十章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七百三十一章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兗交鋒第五十九章 黃巾初蹤(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七百三十章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五百四十二章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
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劉大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七百七十章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六百八十章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七百三十一章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兗交鋒第五十九章 黃巾初蹤(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七百三十章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五百四十二章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