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

曹洪包圓了益陽兵馬,一口吞下後,卻不去佔益陽。又使人詐作吳軍,去長沙城告急,說益陽兵馬到了羅縣之後,架沒勸成,自己也攪和進去了。現在羅縣亂成一團粥,還請太守趕緊出兵,去解羅縣之圍。

濮陽逸聽了報告之後,心中大急。那羅縣,何等重要,乃是荊南物資轉運江夏的要衝之地,屯積了無數錢糧輜重。那羅縣縣令與顧校尉何其不智,竟然膽敢在那裡鬧事,真的是不想活了。

當下濮陽逸就下決斷,要親自帶兵去平定羅縣之亂,把羅縣縣令和顧校尉等幾個不顧大局的傢伙全部抓起來,罷去官職,下獄論罪,一定要他們好看。

就在這時,長沙都尉發言了。作爲一個經歷過戰爭的軍人,他敏銳的覺得,這其中有些不對之處。雖然從表面來看,事情始末清清楚楚,條理分明。但長沙都尉總覺得這裡面似乎哪裡有些不對勁。心中充滿了莫名的怪異感。於是他便勸道:“太守身系荊南安危,豈可輕動。莫如末將前去,若羅縣事有古怪,亦無害荊南與太守也。”

濮陽逸這會就鑽牛角尖了。他覺得羅縣那班人馬,太不像話了,必須親自去才能夠搞明白,那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而不是派這個去,然後這個也出事,派那個去,那個也糾纏不清。

濮陽逸對都尉的提議不以爲然,大江以南,毫無敵蹤,天下太平,羅縣那裡,又怎麼會有危險?曹軍真來了,人少了打不破羅縣,人多了,怎麼可能到現在還不被發現?所以濮陽逸,果斷的否決了都尉的提議,一意孤行的要帶着人馬親自去羅縣,教訓那些不聽話的下屬。

都尉心中暗歎,他其實也不能百分百肯定羅縣那裡有事,既然太守一意孤行,他也沒有辦法阻止,於是就道:“既然如此,請太守允許末將率兵馬護衛左右,以壯太守之威。”都尉也不好意思說擔心太守的生命安全,只好委婉的表示自己就是個搖旗吶喊的了。

濮陽逸聞言,連連搖頭,他本來也不是那種喜歡大張旗鼓,四處招搖的人。長沙郡確實很重要,而且事務多得很。這座大城,太守和都尉不能同時離開。再說了他心中已經認定羅縣沒危險,又何必帶着都尉去,沒得讓世人笑話他貪生怕死,膽小如鼠。

都尉拿太守無法,只好眼睜睜的看着濮陽逸領着兵馬向羅縣迤邐而去。曹洪破了益陽兵,仍在湘、資二水交匯處藏着。日夜盼着長沙兵馬來。這盼星星、盼月亮,總算把長沙兵馬給騙出來了。而且,裡面還藏着一條令曹洪意外之極的大魚。

曹洪根本就沒想過,長沙太守會出來。他以爲,應該是長沙城守將出來,這纔是正理。所以這幾天沒事,他不但反覆研究這裡的地形地貌,還心中不斷琢磨着交陣後的打法。結果天上就掉餡餅了,來了個文官。還是被于禁打得一敗塗地的文官。

當曹軍斥候遠遠望見長沙太守的旗號儀仗,再一路飛奔疾馳彙報曹洪時,曹洪一臉的喜出望外。這,這還能讓他說什麼?只有用狂喜,才能夠來形容他的心情了。

濮陽逸一路安安全全的,到了這裡,然後問左右,左右就答,前方不遠就是羅縣境內了。湘水與資水在此處合流,然後一路奔騰而下,在羅縣境內注入雲夢大澤。

眼見馬上就到羅縣境了,濮陽逸心中也是鬆了一口氣。雖然他表面上固執的堅持己見,但長沙都尉的話,還是引起了他的提防心。這一路上,他命令軍隊結陣而行。確保遇到襲擊,也能夠堅守到援軍的到來。現在一路無事,他心中就想道,這都尉說話也不怎麼靠譜嘛,盡嚇唬他。莫不是想要爭這平亂之功不成?

想到這裡,濮陽逸就哂笑一聲,這點功勞,還入不得他的眼。到時解決了羅縣的問題,上計簿時,就寫長沙都尉的名字好了。非常時刻,將相要和,這才能夠齊心協力的抵禦困難。而不是爲了芝麻大小的功勞而弄得大家不愉快。就算羅縣縣令與顧校尉那般,這纔是不顧大局、鼠目寸光的表現。

濮陽逸的素養那是真的高,不然也培養不出一個歷史上的東吳丞相濮陽興了。就在他心中暗暗決定平亂回長沙後,歸功於都尉之時。曹洪的目光如鷹隼、如猛虎,已經死死盯住了這支吳軍。

曹洪知道,若能一舉擊破這支吳軍,並抓住太守濮陽逸,長沙乃至荊南的局勢,就真的會亂成一團。而他也就可以爲所欲爲了。

近了,近了,再近一些。隨着吳軍的緩慢移動,看着濮陽逸一步一步踏近死亡陷阱,曹洪的心臟就忍不住開始加快了跳動,他很清晰的感覺到,自己的血液在血管中汞動如潮汐般的聲音。那聲音是如此的美妙。

待到吳軍先頭部隊行過,而濮陽逸的中軍踏入包圍圈的一刻,曹洪動了,他把手往下面狠狠一壓,旁邊傳令兵把旗一豎,頓時,鼓聲四起,號角嗚鳴,伴隨着鼓號的,則是一簇簇如烏雲般騰空而起的鐵箭,它們發出刺耳的怪叫聲,像雨水般向已經懵了神的吳軍一頭砸去。

曹洪翻身上馬,提了大刀,帶了一彪親兵,哇呀亂叫,張牙舞爪、動如脫兔,似乎要竭盡全力追上天空中飛行的箭矢一般。

砰的一聲巨響,高速奔行的馬匹,撞翻了陣腳大亂的吳兵,曹洪雙腿夾着馬腹,人借馬力,居高臨下,刷刷就是幾刀劈出,慘叫聲傳來,中刀的吳軍,頓時就成了滿地亂滾的血葫蘆。

濮陽逸雖然是前武陵太守,治下的地盤也被曹軍給佔去了,但他沒有被罷官,仍然是個二千石的大員,而且黃蓋走後,長沙諸事,悉委於濮陽逸。所以濮陽逸遇襲的那一刻,旁邊的親衛也好,軍卒也罷,爭先恐後的撲上前來,爲太守擋箭赴死。

以至於在如此密集、如此突然的箭雨打擊下,濮陽逸竟然不可思議的毫髮無損。中軍大亂,前軍這時也知道中了埋伏,於是便又掉轉頭來,來接應濮陽逸。

吳、曹兩路兵馬,在湘水畔,展開了激戰。

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七百五十章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劉大戰(十一)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七百零九章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五百四十一章 袁紹之死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七百七十章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七百零九章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七百四十九章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八章 格物之論
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七百五十章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劉大戰(十一)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七百零九章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五百四十一章 袁紹之死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七百七十章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七百零九章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七百四十九章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八章 格物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