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

遼東,幽州。

此時的幽州,已經完全變了樣。數年前,中山王世子自長安來此,代父服喪,居於樓桑。世子身份貴重,從長安到幽州,自然是不敢怠慢。於是在樓桑設燕山衛,調集步騎五千屯駐於此。

又大興工程,把涿縣和幽州城拆了重建,此時城牆多用黃土,而涿縣和幽州城則多采山石爲基,外以磚石,內夯黃土。比以前不知道要堅實多少倍。

後來劉備一看既然都搞成這樣了,那索性就把幽州的路給修一修吧。興修全國的主幹道本來就是他的計劃。雖然有生之年可能也完不成這一巨大的目標,但局部地區先修一修還是沒有問題的。

因着關係到邊疆的長治久安,先修幽州,也沒有人能說半點不是。畢竟北海那裡就已經在修了,有這個例子在前麼。

修路首先就是要確定圖紙,劉備召集了羣臣,把地圖拿了出來,然後對諸臣道:“吾意欲使幽州各郡縣道路通暢,尤其是幽州新拓之地。若道路不通,一旦有事,兵馬難行,恐又爲朝廷之禍也。漢家將士之犧牲又有何意義?”

當年劉備在幽州,先後滅了公孫度和高句麗,盡奪其地,後來黃忠等人在遼東,四處搜尋公孫度之子公孫康和公孫恭,屢獲不得,卻是把山野之間的胡兒、野人殺了不少。驚得他們一退再退,又讓漢人得了不得地方。這會的幽州,地盤卻是比漢朝原有的大了幾乎一倍了。

新得之地,也在漸漸移民過去進行屯墾開發。但要是不修通道路,派駐軍隊、官員進行治理。幾十年後,那裡會是個什麼情況,估計誰也不知道了。

在座諸臣,無一不是這世間人傑,哪裡不知道修路的重要性。道路通暢,方便百姓出行、商賈往來,能使天下互通有無,最緊要的是朝廷的控制力會得到極大的增強。是以他們壓根就沒有不同意的意思。唯一要考慮的是,這一次,需要向幽州劃撥多少錢糧,發動多少力役。

修路的消息傳到了幽州,整個幽州上下頓時沸騰了。修路的好處,上至士紳,下至販夫小卒,皆知其利。當然,這事真要做成,也沒那麼容易。堪察選址,就不是一時半會能完成的。

這山野之間,並不全是無主之地。道路延伸出去,要經過別人家的地,自然就要經過別人的允許。補償不合人家的心意,人家自然可以拒絕。漢朝可是沒有強拆一說。地主不肯,衙門也只能乾瞪眼。當然,有些人你可以想辦法拿捏住他的痛腳,讓他不得不妥協。但有些人,身上什麼破事、把柄都沒有的,那就讓人頭痛了。另外,還要防止羣體事件的發生。煽動民意一起來對抗官府徵求更大的好處,士紳們玩起這一套來簡直就是爐火純青。

這一切,劉備是不可能去管的。越級管理放在哪朝哪代都不合情理。劉備只把這次修路當做一次考驗,是不是真金,有沒有能力,這一次事件中,就基本上可以看得出來了。密佈天下的採風使,乾的就是這個活。要是有脫穎而出的官員,那自然就會上後備名單進行培養了。

在轟轟烈烈的遼東建設當中,卻是意外查獲了一個情況。當年公孫度之子公孫康和公孫恭自出逃之後便一直不顯蹤跡。如今卻是在臨海的地方得了消息,此二人逃離高句麗之後,竟然一路東奔入海,劫了小舟,逃往倭奴國去了。

如今這兩人在倭奴國,竟然混成了一方諸侯,在那裡逍遙快活的很。只不過異國蠻荒之地,終究比不得漢土舒服。二人到了那裡,重整旗鼓,稍加整飭之後,便又有渡海之意。於是遂遣麾下武士,浮舟渡海,潛至遼東境內,探聽動靜。誰曾想,到來還未許久,就被漢民給發現了。

幽州各地,在戰亂逐漸平息之後,官府立馬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編戶齊民的工作,做得十分出色。這會幽州地面上,流民已經成爲一個過去世的名詞了。在這片百廢俱興的地面上,所有的土地都被清點丈量完畢,沒有土地的人們,又重新被授予了田地。自古至今,可以說田地纔是根本。有了自己田地,自己忙都自己不過來,除了商賈,又哪裡會有人四處亂竄?

這被抓的人,一沒路引,二又不是貨郎、商賈打扮,如此行徑,豈不可疑?被漢民給圍了,竟然還想反抗。於是這下確認無疑的漢民就一擁而上,把這人給擒了,捆成肉糉似的便擡了送往官府去了。官府一審之下,不由大喜,竟然發現了一條大魚。於是層層上報,最後,案卷就到了劉備跟前。

劉備看了案卷,心中一嘆。怪不得遍尋不着,原來這兩人卻是去了倭國。本來公孫度都已經死了,劉備也不願爲難他的子嗣。只是當年公孫康等勾連高句麗人妄圖禍亂遼東,這才勾起了劉備的怒火。然後管亥奉他之命,四處刺探公孫康等人的蹤跡。管亥死後,繼任者仍然照舊。哪怕多年以來,劉備早就把這事給忘了。但對下位者而言,卻是不敢懈怠半分。誰知道哪一天,主上又會把這事給想起來呢?

結果多年尋訪沒有蹤跡,無意之間卻又破得此案。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

劉備此時身居高位,手裡事情一大堆,早也沒了爲難公孫兄弟的心思。他想如果能談一談的話,倭國讓公孫兄弟霸着也不錯。那裡盛產金、銀,水產豐富,正好與漢朝互貿。而且有了這個尾巴在那裡,日後那裡若是但凡不合漢朝心意,漢朝都可以發兵攻打。至於現在卻是暫時沒有這個必要動那裡了。

於是劉備就喚了人來吩咐下去:“着人往遼東一行,且放了倭國來人,與之且談上一談,問一問倭國詳情,探一探公孫底細。”

這卻是要未雨綢繆,爲將來做打算了。劉備相信,公孫兄弟並不是什麼蠢人。在中原漢土蒸蒸日上,諸侯爭霸即將結束的時候。他們是絕對不會再冒着巨大的風險來覬覦中國之土的。

他們之前還心存幻想,無非是消息不通,只以爲中原諸侯仍然在混戰不休,他們還有可趁之機罷了。如今便徹底滅了他們的幻想,讓他們認清現實。到時冷靜下來了,自然就會知道要如何選擇了。

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八百十五章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四百三十章 楊奉作亂(二)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七百三十九章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二百八十九章 遊說郭嘉(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虞病逝(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九十五章 大戰江陵(四)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六百七十六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
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八百十五章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四百三十章 楊奉作亂(二)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七百三十九章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二百八十九章 遊說郭嘉(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虞病逝(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九十五章 大戰江陵(四)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六百七十六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