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

張飛在下邳,連番與紀靈、橋蕤戰。紀靈等畏張飛勇,據城而死守。張飛兵少,於是遣副將葉蛟率軍從別道南下,襲擾後方。紀靈見了,笑道:“汝兵少,能奈我何哉?”亦分兵使橋蕤出城,來戰葉蛟,葉蛟不得勝,乃歸。

如此再三,紀靈與橋蕤於城中大笑,道:“張飛計窮矣。”遂不以漢軍爲慮。

這日,張飛又欲遣軍襲擾紀靈後方,葉蛟勸道:“將軍,多次無功,恐將士有怨。”

張飛笑道:“此番你且替我坐鎮營中,我親往之。”於是讓葉蛟留守營寨,自己卻打了葉蛟的旗號率了一千兵出營而去。

紀靈於城中得報,心想打你營寨不下,還打不過你這小小的副將?這次我就多帶點人,一口把你吞了。於是對橋蕤道:“將軍出城多次,多有勞累,今次我親往之。”

橋蕤也不想出去了,一出去,對方見勢不妙便往回跑。甚是無趣。還不如在城中喝酒吃肉來得痛快。於是便道:“將軍且去,城中自有我。”

於是紀靈帶了五千兵,出城一路往張飛的方向去了。

兵至一處,副將李豐見此地道路狹窄,兩邊林木森森,便道:“將軍,此地甚險,莫如先遣斥侯探之。”

紀靈大手一揮,道:“不用,彼只千餘人,便是有伏,又奈我何。”話雖如此,紀靈仍然令甲士緩緩而行。

堪堪要過完這段路,紀靈長舒一口氣,笑道:“敵將無膽,”

話未說完,忽然鼓聲齊震,喊殺聲動天,後軍大亂。紀靈往後看去,只見後方煙塵滾滾,馬蹄得得,喊殺聲,刀兵聲,慘叫聲,齊齊傳來。紀靈深吸一口氣,怒道:“好膽,不過區區千人,竟敢設伏。”於是與李豐一道率軍前往救之。

紀靈方到,便聽得一聲炸雷似的大喝:“逆賊,拿命來!”便見寒芒一閃,一支蛇矛如毒刺般閃電直刺自己胸前。

紀靈忙用刀奮力一擋,好不容易擋開這致命一擊,再一看,唬得幾乎魂飛天外,這敵將,不是那張飛,又是何人。

紀靈與橋蕤與張飛引軍大戰時,都曾領教過張飛的勇力,不然也不會在佔據兵力優勢的情況下,選擇據城而守了。將是兵之膽,一個蓋世武將所帶的兵,拋卻其他方面不說,在武勇和膽氣方面,堪稱天下強兵。

張飛敢帶一千人來戰紀靈,紀靈手握五千兵卻未戰先怯。紀靈與張飛又鬥了數合,兩隻手都被震麻了,心道不好,再不走自己這條小命就要交待在這裡了。自己身負主公重託,不能死在這。於是拿眼來看李豐,李豐正在遠處率兵與張飛所部廝殺,忽見紀靈喊道:“中賊之計矣!李將軍,汝且斷後,吾往搬援軍。”

李豐手上橫遮豎擋的忙個不停,應命之後覺得紀靈看自己的眼神很複雜,琢磨了一會忽然反應過來,漢軍只有一千人,自己手上有五千衆,怎麼將軍還要回去搬援軍?再一擡頭,看見漢軍中那鐵塔般的大將時,李豐頭皮一麻,瞬間血往上涌,咬牙切齒的大罵道:“紀靈匹夫,竟敢賣我!”

紀靈亂中棄軍而逃,張飛追之不及,於是復率軍來戰李豐,不一合,李豐手中長槍飛上了天,撥馬錯鞍而過時,李豐想,己軍中誰能打得過張飛,紀靈無情,便休怪我無義了。於是搶在張飛下一擊前,翻滾落鞍,跪伏於地,道:“張將軍,我願降!”

張飛矛尖堪堪在李豐額頭前停了下來,無聊的長嘆一聲,主公嚴格要求自己,不許殺俘,不許虐待卒士,不然一矛便把這無用的廢物給捅個對穿。

主將已逃,副將又降,袁軍本來就是在節節敗退,見帶頭的如此,也紛紛扔下武器,伏地請降。

打掃戰場,掩埋屍體之後,張飛計點,得降卒三千餘,其餘的要麼戰死,要麼隨紀靈一道逃了。零散幾個逃入荒野。

張飛又令己軍更換袁軍衣甲旗號,對李豐道:“帶我往下邳。”

李豐眼珠子一轉,心想這是要詐城了,立功機會來了。於是對張飛道:“將軍可是想詐城?下邳乃郡治,其中耳目衆多,不可輕往,不若往司吾、下相如何?”

張飛心想,這傢伙還是有點用的,於是細問袁術乃至下邳情況。李豐新降,正想多多表現,於是事無鉅細,紛紛與張飛說之。

張飛一聽,下邳城中有雷薄、陳蘭諸將鎮守,諸吏又與前方的紀靈等早有約定一套聯絡方法,要想詐城,下邳確實不可往。於是遂從李豐之言,率軍往司吾縣。到了司吾,李豐大搖大擺,往城門口一站,對城頭上喊道:“速速喊司吾令出來。”

不一會,城頭便出現了一箇中年人,這人一見李豐,便道:“李將軍,今日怎地到了我處?”

李豐道:“張飛屢遣部曲襲擾我後,將軍大怒,於是命我率軍出城,搜捕漢軍蹤跡。我且問你,可有兵往你處來。”

司吾令道:“除將軍外,未見有兵來。”

李豐道:“既如此,你且開門,行軍半日,軍士多疲憊,且讓我進城少歇。”

司吾令亦有聞漢軍分兵襲擾後方的事,不疑有他,於是下令大開城門,迎李豐進來。李豐率軍緩緩入城,司吾令立於城門口,正欲與李豐敘話,張飛騎馬到得近前,手起矛落,刺司吾令於馬下,周圍諸吏腦中一片空白,不知發生了何事。

張飛大喝一聲:“進城!”於是率大軍一涌而入。司吾縣不戰而下。進了司吾,張飛把縣中大戶與諸吏曹都喚來,亮明身份,諸人心中俱是忐忑。

張飛道:“袁術僭號,天地所棄。其屬孫堅孫策俱反,荊州亦出兵豫章,其之敗亡,指日可待。陶使君之喪,袁術趁亂而取徐州三郡。今我家主公來此討逆,爾等本是徐州之士民,何去何從,還請深慮之。”

這些小吏和城中大戶本來對誰來統治他們無所謂,反正就算是換了皇帝,他們的日子也是照過。不過,有一個前程遠大的領主,總比一個日暮西山的領主來得好吧。既然司吾都被佔了,那還用多說,於是一個個的表態投誠。

張飛於是便好言慰之,言司吾的穩定還需要諸君的同心協力,好好治理地方,將來前程遠大,反正是畫了一堆大餅。諸人想到袁術統治以來的奢侈荒淫,橫徵暴斂,又想想劉備在青州的施政。頓時覺得未來一片美好。

張飛安撫住了司吾,只歇了一日,第二日留了五百兵協守司吾,便又領着李豐往下相而去。有了李豐這個帶路黨,張飛不費吹灰之力,佔據下相。進了下相,張飛依樣畫葫蘆,安撫住了下相士紳。

捷報傳往劉備處,劉備見了大笑,道:“張大郎亦知用計矣。”這一戰張飛確實打得漂亮,虛虛實實,深得兵法三味。於是便命盧敏帶了物資前往勞軍。

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涼州大戰(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六百七十七章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八百十六章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七百三十章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八百十六章第七百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八百二十五章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二百五十一章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三百六十三章 郭汜敗亡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
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涼州大戰(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六百七十七章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八百十六章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七百三十章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八百十六章第七百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八百二十五章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二百五十一章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三百六十三章 郭汜敗亡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