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

劉表自來荊州後,用蒯良、蒯越兄弟,又有蔡瑁,黃祖,文聘,伊籍,劉先,張允等文武輔佐內外。荊州雖然偶有小叛亂,但大多數時候,還是顯得一片興旺。這其中,不得不說劉表還是很有本事的。他在荊州剿撫並用,招誘有方,肅清匪患,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於是境內萬民悅服。

如今荊州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文武濟濟,雄據南方。可惜劉表這人,好於坐談,立意自守,而無稱雄天下之意。麾下羣臣也曾經或明或暗的勸過,然而劉表自從前幾年趁劉焉病亡時對益州搞過一次策反失敗之後,再也沒有過其他的想法了。或許,劉表覺得,外有涼州諸侯和袁紹這兩個盟友,暫時來說不需要考慮太多了。於是對羣臣的勸諫只是不聽。

卻說賈詡來見劉表,劉表使人迎了進來。賈詡進來後,拜見了這位鎮南將軍、荊州牧、成武侯,拿眼一瞟,只覺得劉表這姿貎和氣勢,還是能夠對得起他這八俊名士的名頭的。

劉表待賈詡落座後,便笑問道:“貴使因何來而?”

賈詡欠身對道:“我家將軍遣我來見劉使君,乃因弘農大飢,無糧以濟軍民,故來南陽,如今我家將軍已據新野,還請使君劃宛城予我家將軍以養士卒。”

劉表還沒說話,旁邊蔡中便怒道:“賈詡,枉你也是涼州名士,想不到今天你竟然說出如此可笑之語,你以爲我荊州可欺焉?”

蔡氏,襄陽大族。劉表入荊州,因勢孤,乃納蔡氏爲後妻,生幼子劉琮。於是蔡氏皆出仕劉表。蔡中乃蔡瑁之弟,劉表之妻弟。

殿中諸文武看着賈詡也是雙眼冒火。剛纔還正在討論要派誰去打張繡呢,現在你竟然恬不知恥的跑來說還要劃宛縣給你們養兵?世上竟然還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把宛城給你們養兵,養得肥了好來打我們麼?

劉表止住諸臣,對賈詡笑道:“文和語出驚人,其必有因。還請速速與我道來。”劉表雖然沒啥大野心,又好疑神疑鬼。但他爲人寬厚那是出了名的。不然歷史上也不會先納張繡,後納劉備了。

此時,賈詡心中也微微的佩服了下劉表。心想劉景升爲世人所推舉,非是無因。於是便對劉表拱手一禮,肅容道:“劉使君,我家將軍有言,若劉使君願劃宛城,則我家將軍,願與劉使君結盟,爲劉使君北面屏藩。”

殿中諸人想了下,若是讓個宛城給張繡,換取張繡的效忠,似乎也不是不能考慮。畢竟南陽正當豫州,經常受孫堅的襲擾。有了張繡在那兒,北面無論來了誰,首先就得要和張繡打上一場。至於宛縣的那點稅收,遠遠抵不上自家在南陽的軍費投入啊。

蔡中冷笑一聲,道:“以張繡之孤軍,有何資格與我家主公結盟?我荊州帶甲十萬,上將無數,你們有什麼?結盟?投降還差不多!”

賈詡一臉淡然,道:“劉使君乃鎮南將軍,成武侯。我家將軍乃宣威侯,不日將襲其叔鎮東將軍之職。豈有鎮東將軍投降鎮南將軍之理焉?我家將軍與劉使君結盟,以劉使君爲主,我家將軍爲次,全軍上下,唯劉使君之令是從。且我軍根基在涼州,此番不過缺糧方來南陽。劉使君若救我軍於窮濟,他日我軍重返涼州,必廣宣使君之恩德,勸涼州與荊州互相爲援。”

殿中再次沉默。賈詡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別看咱現在勢弱,但咱們在爵位上差不了多少,對吧?而且咱們也不是要在南陽永遠的待下去,今年是天災,指不定明年陝縣情況好轉了咱就回去了。你這次幫我一回,我必定感激你的恩德,到時回長安替你宣傳宣傳,讓大夥知道你是一個很好的合作伙伴。到時你有點什麼難處,也可以找咱涼州人不是?

這個時候,蒯良開口說話了:“主公,張將軍無故而侵我境土,殺我吏民,若我荊州納之,還以宛縣,豈不爲天下所笑?荊州兵甲無數,保境安民綽綽有餘。張將軍若真有結盟之意,不如先退出南陽,涼州有馬,荊州有糧。張將軍若缺糧,可與我荊州互市。如此,方爲兩全之策。”

賈詡目光一掃,問道:“不知足下是?”

蒯良回道:“鄙人襄陽蒯良。”

賈詡道:“原來是蒯氏二賢之蒯子柔當面。”

蒯良回禮道:“區區薄名不敢當文和之贊。”

賈詡便道:“蒯兄,你方纔之言,若放在平日,那是再好不過。只是如今涼州大亂,韓遂、馬騰又據西方要道。想要用馬匹來交易足夠我軍所用之軍糧,已經是再無可能了。我涼州男兒一身本領全在馬上,我家將軍是萬萬不會將軍中所騎用來換取糧食的。若如此,一軍盡廢矣,還要糧何用?我軍自來南陽,雖有殺戮,然戰陣相攻,刀劍無眼也。南陽雖有損傷,我軍前任將主亦歿於南陽。劉使君若納我家將軍,天下人必知使君爲人有德,必定扶老攜幼而至。又豈會笑焉?還請劉使君三思。”

劉表究竟是文人性子,心軟。被賈詡這樣一說,便心動了。歷史上的他也是這樣的,聽聞張濟死後,羣臣來賀。他卻替張濟感到惋惜:“濟以窮來,主人無禮,至於交鋒,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賀也。”

劉表見賈詡把張繡說得如此悽慘,心想子柔也是,說什麼侵我南陽殺我吏民,人家堂堂的鎮東將軍、平陽侯不也慘死在咱南陽了嗎?不是形勢所迫,人家在弘農待得好好的,怎麼又會突然到我南陽來?張繡死了叔父,全軍又大飢,唉,算了算了。就成全他吧。讓他在宛縣駐兵休養,然後好好的給我守好北面,不要讓孫堅之流踏足我荊州一步。

至於說張繡將來盤踞南陽不肯離開的可能,劉表也想到了。不過袁術和孫堅都被他打跑了,他還會怕一個張繡?舉荊州之力還打不過一支孤軍?

劉表計較已定,便對賈詡道:“結盟之事,可也。餘事可與子柔,德珪商討。”

劉表發了話,衆臣也沒啥好說的,只能從之。只有黃祖、文聘和劉磐等幾個武將,面猶憤憤,心猶不平。不過他們的發言權不大,劉表又已經做了決定。也沒什麼好再爭的了。

讓張繡兵屯宛縣,並不代表着整個南陽郡會全部交給張繡。具體的活動範圍,稅收劃定,糧草供應等等,還有很多細節要談。所以劉表讓蒯良和蔡瑁去與賈詡商討。

蒯良立身公正,蔡氏把持淯水物資轉運,其中有大利益。用這兩人去談判,最好不過。所以說,劉表看人的眼光還是有的。只看他願意不願意用罷了。

賈詡和荊州方面很快就談妥了,畢竟張繡的要求也不高,有個存身之地就行了。從此,張繡就兵屯宛縣,開始依託劉表。

轉眼間,這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興平四年,建安七年初。孫策與吳郡太守陳瑀的連番大戰也有了結果。陳瑀被小霸王孫策打敗了。陳瑀連失數縣,大軍盡散,其自己也是負創而逃。

孫策在打敗陳瑀後,又把嚴白虎給掘地三尺挖了出來,斬首示衆。並宣告百姓,再有爲亂鄉縣者,嚴白虎便是其下場。孫策既破陳瑀,又斬嚴白虎,百姓皆服其威。莫不從之。

孫策在吳郡後方一通亂打,把吳郡太守陳瑀都打跑了。這時,在吳郡曲阿前線的劉繇已經感覺到不對勁了。自己正與袁術對持,後路卻被孫策給抄了。這要是兩下一夾攻,自己豈不是沒活路了?

事實也是如此,袁術聞孫策攻入吳郡,擊破嚴白虎和吳郡太守陳瑀,不由大喜。於是遣大將紀靈等率兵渡江,與劉繇部將樊能、張英大戰於當利口。袁術又命孫策於後方攻打劉繇。孫策正要從命,虞翻卻勸他說:“劉正禮,漢之刺史也,不可舉兵正面相攻。以壞將軍名聲。”

孫策便聽虞翻之言,只是在後面諸縣襲擾地方,破壞劉繇糧道。劉繇前面被袁術緊緊相逼,後方被孫策搞得烏煙瘴氣。不禁爲之焦頭爛額。

未幾,樊能、張英爲紀靈所破,大軍十不存一。兩將收攏殘兵,還歸曲阿,往見劉繇,拜道:“末將無能,敗陣而歸。今袁術已渡江矣,還請主公早作籌劃。”

劉繇細細一想,揚州哪裡還有他的立足之地。於是長嘆道:“天亡我也。”

旁邊賓客許劭聽了,勸道:“使君,何出此言哉。今雖敗,然豫章仍在。不如棄曲阿,走豫章。到時收攏士卒,再與袁術戰之。”

許劭,字子將,名士許靖之從弟,汝南人,曾在洛陽和兄弟們搞月旦評的就是他。說曹操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的也是他。他們一家都有做大官的習慣,到了許劭這裡,因爲天下大亂,於是他辟舉不就徵,跑到廣陵郡好朋友這裡來避難。結果廣陵太守趙昱被殺,他只好又跑過江,來到劉繇這裡。因見劉繇勢窘,是以出言勸之。

劉繇從其言,在樊能、張英的護送下,帶了家小、賓客,棄曲阿,一路往豫章而去。方行到富春,忽然一彪軍出現,於前方攔路。親兵來報,是孫策旗號。

劉繇面帶悲色,道:“今死此矣。”左右皆泣。

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四百三十章 楊奉作亂(二)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一百七十一章 陽城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七百五十八章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六百七十五章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劉大戰(十六)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攻略(二)第六百八十三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六百七十八章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六百五十二章 兗州決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
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四百三十章 楊奉作亂(二)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一百七十一章 陽城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七百五十八章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六百七十五章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劉大戰(十六)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攻略(二)第六百八十三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六百七十八章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六百五十二章 兗州決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