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寧知道自己這個侄子算是罕見的心智早熟早聰,恐怕也算是在衛凱的高壓強迫下,有了如今這些見識。一個六歲快到七歲的孩童,有了這些思維,確是也殊爲不易,衛寧並不能強求太多。?
而衛凱作爲一個這個時代土生土長的人,本身的身份也是茫茫士族大軍中的一員,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的觀念,決然不會那麼輕易的便從衛凱的腦子中消去而考慮到更深一個層次,從衛身上,便足可見一斑。?
衛年紀還小,有充足的時間給衛寧教導改變,耳濡目染從小培養,衛也未必不能達到衛寧的期望,但衛凱觀念根深蒂固倒讓衛寧頗爲擔憂。?
縱觀中國數千年來的歷史,階級制度的改變也是隨着時間流逝而緩緩推進,不至於一蹴而就,也是用無數個王朝的興衰,無數人的心血性命,來見證着歷史的軌跡是否正確。?
從當初的諸侯分封制度,到了外戚宦官朝臣三足鼎立,以至於到了現在軍閥當權,士族當政的一系列過程,也是歷史潮流上推過的一層沙礫。?
即便知道了這些,衛寧卻也無法再等待下去,能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正是三州初掌,權利洗牌的大好時機,雍州,司隸,涼州三塊地方,纔剛剛落入河東手中,假若等那些當地豪族崛起霸佔了各個要害位子,站穩了腳跟,日後恐怕,纔是真正的約束住了手腳。?
破而後立這個詞。聽上去固然美妙,但實際上,破的不過是當代地大毒瘤,而要立,卻還是靠原本不曾破乾淨的一些殘留痕跡。當再一次破的時候,纔會發現,原來那些殘留的痕跡,一些小瑕疵。已經茁壯成長爲了當初不遜於那些積久病痛的大患。?
衛寧有超越這個時代的認知,自然不會放過將這些殘留痕跡除去的機會。即便就是現代,也還保留着上一個時代所留下的舊患萌芽發展,更別提現在這個亂世了。?
衛寧能夠做到和想要去做地,也不過是將年代跨幅中間一些不必要的進程給省去,至少將社會文明構架提前個數百年地發展。也是好事,要知道,就是這區區數百年的時間。便不知道奉獻了多少先賢的心血和智慧。?
雖然,這真的很難。跳躍數百年的政體幅度,其中地艱險。遠遠不是平常的改朝換代,那麼容易。但身爲一個穿越者,這也是必須要去做的事,幾乎所有人如果有機會回到過去,有能力影響一個時代,註定是要將整個時代地進程加快步驟的,沒有人會忍受這個泱泱大國在未來的日子飽受瘡痍。?
對衛地考驗,自然不會就是那區區幾句問話,而事實上。不過七歲的孩童。能夠對答如流,有條有理。已經算是絕頂的聰慧了。再嚴苛的長者,也無法從衛的表現上挑出多少瑕疵。?
衛寧叫退了自己那個侄子,將身上所披的白色大氅微微緊了緊,驀而覺得似乎天氣更加冰涼了許多。?
在一旁的衛五見了,慌忙上前,擔憂道,“公子如今身體不適,還是多做修養的好……”?
“呵呵……”衛寧不以爲意,淡笑搖了搖頭,卻是對衛五問道,“你看我那侄子,如何?”?
“公子莫不是要讓小公子來繼承……您的大志?”衛五瞳孔微微一縮,想了想,臉色頗爲猶豫,不禁低聲道,“小公子言談舉止,卻是頗有衛氏高足之風,已經是殊爲難得了……只是……只是……”?
衛寧揮了揮手,“你想說地,便是衛畢竟不是我所出吧!”?
擡起暖茶微微抿了一口,衛寧臉上沒有絲毫變化,依舊淡薄道,“我衛氏一族,如今便只餘下我與堂兄兩支,血脈凋零,年輕一代,也只有衛一人,這衛氏基業不與他,還能與誰?呵呵……我與堂兄也是同出一脈,流着同樣地血液,有着同樣的姓氏,已經不分彼此了……何況,所謂大志,只需要有能力接手,而非是血脈相承。大漢至文景二帝積蓄實力,武帝推之強盛,又有光武中興,卻始終成了這般模樣……可見,血脈遲早也有凋零地時候,反而該是壯志不當熄滅。”?
“公子所言雖是有理,但畢竟還須親子方能承統……兩位夫人日後未必不會爲公子誕下血脈……”衛五卻是被衛寧的話微微有些震懾,低着頭,卻是憂傷道。?
“我有嫺兒足矣了……!呵呵,不瞞你說,就算嫺兒是男兒身,我也早便決意,不會讓她日後走上我的老路,給她一個快樂安定的日子,纔是我這個做父親最大的願望啊……這些東西,有我和兄長承擔已經足夠,卻也算是對不起兒,因爲,他也要連着我那丫頭未來的擔子也要承擔起來……”衛寧微微笑了笑,心中卻是有着一絲遺憾未曾說出口來,“嫺兒日後的生活,恐怕也能圓了我的夢想吧……”?
衛凱遠在長安,坐鎮雍州,衛寧一封書信下來,將衛收入衛氏老宅,親自教導。?
這一個小舉動,卻堪堪在整個河東集團中掀起了一陣大波。衛寧無子,本就不是什麼秘密,而如今衛寧要將衛收入府中,這代表的,恐怕就不單單是叔侄之間疼愛的關係了……?
當今天下,衛氏一族的風頭已經壓過了袁紹五世三公的名號,衛門同朝兩公,挾天子擁據天下四州之地,數十萬強兵在手,睨睥天下。衛氏一族的核以及最高的掌權者,衛寧的任何一個動作,任何一句話,都不得不讓人引起重視。?
事實上,七歲的衛,根本就還不清楚,自己那個叔父,將他收入府中教導學識,對於他來說,這到底意味着什麼!衛凱南下雍州,他本是竊喜不已,好不容易能擺脫他那個嚴厲的父親,如今卻又被自己的叔父纏上,整日裡,是哭喪着小臉。?
他卻不知道,整個河東所有人,看他的眼光卻隨着衛寧的命令,而發生了根本上的性質變化。比起往日裡的獻媚,他們的眼中,更多的已經是赤裸裸的貪婪和敬畏……?
而在雍州的衛凱,收到衛寧書信的時候,激動之餘,也有些憂傷,衛畢竟是他的愛子,但比起自己和衛的父子名義,更重要的卻也是自己愛子的前程。衛凱歷史上有三子,除了長子衛,還有衛韶,衛列二子,衛六歲,衛韶出生,如今卻也不過一歲,比起衛寧膝下只有衛嫺一女,衛凱一系到已經有了兩個男丁,枝繁葉茂。?
弟無子而權大,這自然便是衛氏不能接受的,衛凱誤會了衛寧的意思,當下回書安邑,便請過繼衛韶於衛寧膝下……長子過繼不符禮法,即便衛凱以爲衛寧對衛有興趣,卻也不敢擅自做主。?
衛寧收到衛凱書信的時候,卻是有些哭笑不得。這個年代的人,對於名分上的看重,衛寧雖然知道,卻也沒料到自己的舉動竟然讓所有人都聞風而動,而自己的那個堂兄也是會錯了意思。從衛凱的家書上,還能看出對衛的不捨和期望,衛寧自然也沒有這個時代的人的固有觀念,對於他來說,有了衛嫺,已經是足夠了……至於那個才一歲的衛韶,衛寧卻也更沒奪來的意思。?
收到衛凱的書信,衛寧當下也便回覆,只讓衛凱不必多心便是,而事實上……書中也隱隱透露出,培養衛日後成爲衛門一族的接班人的意思,倒讓衛凱一陣心驚,莫不準衛寧的意思。?
而在書信末尾處,衛寧隱隱也透露出了不少自己的想法,甚至還有一些不容置疑的味道,卻還是讓衛凱從衛的事情上跳脫了出來。?
衛凱畢竟是根深蒂固的舊士族,衛寧的激進想法不出意料的讓他心中有些牴觸。士族高人一等,衛凱雖不至於與那些鼠目寸光的傢伙一樣,但卻也是堅持這個理念。?
衛寧要將士族和平民的差距縮小,卻便是觸犯到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事實上,衛氏一族已經是這個時代的大士族了。衛寧,衛凱兩兄弟,自然而然,便是這天下四分之一仕宦的領導人,衛凱瞠目結舌,從沒想到,衛寧竟然會走到自己身份的對立面上去爲了所謂大義抵擋鮮卑蠻夷一般,這樣的決策,又一次讓人不敢置信。?
不等衛凱強烈反彈勸諫,安邑早已經下達了一系列的調動。?
要以重力變革天下,自需要強兵以鎮四方,衛寧能夠做得,自然便是用手上至高無上的軍權來作爲籌碼震懾四方。?
黃忠受命鎮守雍州,衛五安涼州,趙雲控司隸,還未公政令,便已經有些凝重。?
衛寧自然知道,自己的決策必然會在治下掀起滔天大浪,而將場面鋪張開來,卻也是爲了等待討價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