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誰能繼位?

羣情洶涌間,耶律賢適等一派人,也沒敢過於強硬,於鬥爭之中求妥協,當然,這也是基於上京局勢逐漸落於在他們掌控的前提下。同時,似乎也是遼國政治逐漸成熟的一種體現,否則一場血腥政變清洗,只怕已然徹底展開了。

當然,這也是由於當下遼國政壇上,沒有一個像耶律屋質那般,德高望重、手段老辣,能和協衆人、平衡各方面勢力利益並令人信服的人站出來主持大局。

至於耶律賢適,不得不說,能力威望有些,但還不夠,靠着過去的功勞,加上皇帝的倚重,耶律璟在時,可以作爲實權重臣,活躍於政壇。

但如今,耶律璟猝然遇弒,他的這些表現與作爲,就顯得不那麼合適了,甚至缺乏底氣,也更容易引起其餘宗室大臣們的不滿與猜忌。甚至於,當廷就有人提出質疑,攻訐耶律賢適辜負先帝寵幸,犯上謀逆。

在上京戒嚴的環境下,遼廷內部卻是一團亂麻,紛爭陡生,並且愈演愈烈,爭執矛盾也越發尖銳。叫囂得最厲害的,當然是耶律璟的兩個親兄弟,耶律罨撒葛以及耶律敵烈。

耶律璟在時,遼國政壇平靜,所有人,各方勢力,都能偃旗息鼓,低調做人辦事,甚至不敢輕易冒頭。耶律璟一死,沉抑已久的暗流便開始瘋狂涌動了。

最終,還是在北樞密蕭護思的提議下,勉強擱置爭議,落實了幾件事。其中,最重要的是耶律璟的喪事,最終由耶律必攝、耶律賢適以及蕭護思三人負責治喪,並且對皇帝之死進行審查問罪。

這一點,很容易得出結論,雖然耶律敵烈等人,堅持認爲背後另有陰謀,並直指有篡權行爲嫌疑的耶律賢適、蕭思溫等人,想籍此混淆局面。但是,事件還是在一干人的推動下,迅速定性了。

就是兩名內侍鬼魅迷心,犯上作亂,行弒君之滔天逆舉。善德、奴裡二人,也當着所有人的面,被處決了,並挫骨揚灰。同時,耶律璟身邊伺候的所有內侍,也都被處決,御帳周邊的守備的上百名衛士,全部被逼自殺,他們沒能履行到保護皇帝的責任,死都難贖其罪。

這樣雷厲風行的措施,自然是齊王耶律賢提出來,由飛龍使女裡執行。此舉既震懾了一批人,也安撫了一批人。同時,耶律夷臘這個宿衛將領,在反應過來之後,畏懼之下,快速投向耶律賢了,畢竟他擔着護衛皇帝的主責,想要活命,必須得有個靠山,而這個靠山除了耶律賢之外,再無其他人了。

說起來,耶律璟也是有些可悲的,活着的時候,遭受非議,帝位也算穩固,滿朝之間,彷彿全是忠臣。然而一死,屍骨未寒,就全部變了,能爲之死節的大臣幾乎沒有,人心思異,包括他所倚重的大臣們:尤其是你,耶律賢適!

最緊要的事,則是發佈命令,穩定人心,維護朝廷以及國內的安寧。而最關鍵的事,也是所有人最在意的事,就是帝位由誰來繼承。這也是所有問題與矛盾的最終指向。

遼國內部有各種各樣的矛盾問題,但其中最大的問題,便是帝位的傳承,這是伴隨着遼國開國以來便長久存在了,數十年都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幾十年來,帝位承襲在耶律倍與耶律德光這兩脈搏之間反覆輾轉,圍繞着皇帝尊位,也發生了數之難盡的博弈與爭奪。如今,隨着耶律璟的意外駕崩,彷彿又回到了一個輪迴的開始。由於耶律璟無子,這也就使得皇帝的傳承有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關於這個問題,也是各有選擇,聲望最高的,自然是越王耶律必攝了,從近幾年耶律璟對他的安排,就能夠看出其用意。在輔政耶律璟的這些年中,他也贏得了一部分人心,積攢了不少的軍政資源。

但終究,沒有一個明確的皇太弟的身份,在法理上,也沒有更多的優勢,再加上耶律賢那一派的人,搶先動作,使其失了先機,處於被動地位。

於是,在給耶律璟發喪舉哀的同時,圍繞着皇位的明爭暗鬥,也就開始了,或者說從耶律璟死訊傳開之後,就已經開始了。

就在這個時候,齊王耶律賢,也就正式站到了臺前,被推戴爲皇位的繼承人選,同耶律必攝一併議論。

在耶律璟無子的條件下,耶律賢也確實有承繼帝業的資格,論血脈,哪怕從耶律阿保機算起,他也是嫡傳的一脈,當初世宗耶律阮駕崩後,倘若耶律賢年紀大些,哪怕年長個十歲,被扶持上位的就未必是耶律璟了。

如今,他要拿回帝位,自然有那個資格。相較之下,耶律必攝則屬於庶出,不要以爲契丹人就不看中血脈了。

再加上,耶律賢年紀雖然輕,才二十歲出頭,但已然表現出出衆的涵養與人品,這些年低調隱忍間,也籠絡了一大批人,比如耶律賢適對他的支持,就是傾心結交的成果。

其父耶律阮畢竟是先帝,也給他留下了一些寶貴的政治資源,雖然隨着時間的流逝,有所淡漠,尋常時候不那麼可靠,但當條件成熟之時,這些爆發出來,就是一股紮實的支持。還有一些在耶律璟當政期間不得意者,也有向耶律賢靠攏的趨勢,爲他提供助力。

就這般,在耶律賢適等人的保駕護航之下,再加從衆的一些文武,耶律賢的勢也就養成了。除了血脈身份上的優勢,這段時間,耶律賢一派還拿出了一條理由,便是去年耶律璟曾說過:吾兒已成人,可付以政。

耶律璟究竟有沒有說過這句話,難以考據,並且這句話透露出的意思,也沒有明確表明對耶律賢寄與的期望。但是,一句話可以有各種理解,支持耶律賢的人也可以向那個方向去解釋。

而耶律璟對耶律賢的待遇,也確實優待,從小收養培育,專門修建別宮讓他居住,逢年過節,不忘賞賜,出巡之際也經常帶在身邊,甚至封爲齊王。

這些事情,平日裡不算什麼,但在這種要緊時候,卻成爲了可以深度解讀的地方。先帝,屬意齊王!

在耶律賢這一派,緊鑼密鼓,籌劃上位,且聲勢大振幾滿朝野之時,耶律璟的兄弟們,也沒有消停,尤其是太平王耶律罨撒葛、安平王耶律敵烈這兩兄弟,奔走城內,積極聯絡。

耶律罨撒葛,是耶律璟嫡親的弟弟,一個母同胞,是個從來不安分的人,逮到機會就能這騰出點事情來。

如果論身份,他的資格還要在所有人之前,他自己也是這麼想的,但是,由於過去的所作所爲,幾度暴露異心,使得他遭到了耶律璟的嚴厲打壓,近十年下來,手中實在沒有掌握什麼權力,更沒有多少威望。

血統與身份,只是一個最基礎的東西,若沒有相應的實力與運氣,想要成功,也是癡心妄想,這也是幾乎沒有人提議耶律罨撒葛繼位最主要的原因。

耶律敵烈呢,與耶律必攝倒是同胞兄弟,他對皇位當然也有所覬覦,但是經過多年的磨鍊,對於現實情況也還是有些清晰的認知,脾性也沒有年輕時那般過於浮躁。

不過他同樣在奔走,不過是在爲越王耶律必攝努力,他知道自己的缺陷,相較之下,既受先帝信重,又性情溫和,頗具人望的弟弟,反而更有可能上位,對他而言也更有利。

他最初帶頭,質疑反對耶律賢適等人,就是看不慣他們假借皇命、興風作浪的行爲。而當耶律賢正式被推舉出來之後,其志則更加堅定了,不管怎麼樣,皇位世系至少不能再交出去,自家鍋裡的肉,豈能再讓外人染指。

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皇位的繼任形勢逐漸明朗了,候選有三,太平王耶律罨撒葛、越王耶律必攝、齊王耶律賢。

其中,耶律罨撒葛實力最弱,聲望最低,但跳得最歡;耶律賢支持的人不少,但臨時報團的人太多,凝聚力並沒有那麼得強,他也安然在後,由耶律賢適掌舵,蕭思溫等人搖旗吶喊;耶律必攝各方面看起來都合適,但各方面都沒有那麼得突出,關鍵是,他自己的態度,沒有那麼地積極。

相反,這段時間內,耶律必攝是悲切不已,沉浸在喪兄亡君的哀傷之中,一心一意操持着耶律璟的後事。

而主導帝位的承襲,政權的交接,軟實力難起關鍵作用的時候,到最後,還得看硬實力,得看槍桿子。

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196章 橐駝兒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49章 醫政第1755章 良平島第77章 嚇人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26章 潘美守城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19章 難審第96章 言官第387章 就國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461章 癲狂?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6章 “座談會”第53章 兵臨刪丹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61章 趙二爲官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64章 楊業卻敵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311章 李沆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54章 兵制改革2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329章 遊市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186章 賜死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133章 納了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7章 武德司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22章 睡仙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452章 皇孫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313章 日常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196章 楊邠案(4)第29章 請纓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65章 制舉進展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106章 敲打第287章第164章 監國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1756章 海豐號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465章 “教匪”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
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196章 橐駝兒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49章 醫政第1755章 良平島第77章 嚇人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26章 潘美守城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19章 難審第96章 言官第387章 就國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461章 癲狂?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6章 “座談會”第53章 兵臨刪丹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61章 趙二爲官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64章 楊業卻敵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311章 李沆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54章 兵制改革2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329章 遊市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186章 賜死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133章 納了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7章 武德司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22章 睡仙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452章 皇孫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313章 日常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196章 楊邠案(4)第29章 請纓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65章 制舉進展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106章 敲打第287章第164章 監國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1756章 海豐號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465章 “教匪”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