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

前往崇政殿的宮道間,兩道人影並肩而行,腳步很輕,幾不可聞,氣氛稍顯壓抑。良久,劉暘開口了:“盧相公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如此大動干戈,又如此急切,確實容易出現問題,超局震盪,人心不穩,甚至影響各地官府正常運轉,導致治安惡化。

適才大臣們的反應趙相也應該看到了,那是面服心不服啊,雖然伏首聽命,卻也只是怯於陛下與朝廷的威嚴。

此事,眼下雖然通過了,但想要真正落實,只怕還免不了波折,只怕天下道州,都要震動了!”

劉暘在那裡感慨着,趙普兩眼中也閃過少許異色。事實上,就如劉暘那般,這些重臣要職的調整,趙普是親自參與擬定的,但從他個人而言,也是持一種保守態度的,即便要調整,稍加震懾即可,也不必在大漢官場放這麼一顆驚雷,涉及過半道州與爲數不少的中樞部司大臣。

毫無疑問,這就是一場官場大地震,還是全國範圍的,這樣的影響,實在讓人望而生畏。

只不過,劉皇帝被那些地方大臣的“貪慾”給激怒了,其志甚堅,是定要變一變大漢官場的格局,通過人事變動,調整地方權力結構,樹立朝廷威嚴,當然,最根本的目的還在於強化君權。不論如何,出現了同中樞朝廷討價還價這種情況,就已經意味着“危險”了,至少劉皇帝是這麼看。

因此,哪怕有些保留意見,琢磨劉皇帝已久的趙普見他這種態度,也不敢質疑,只能從速從效地去落實,並且儘量在執行的過程中,保持穩定,避免大局出現不穩。

也就是劉皇帝,否則,趙普這心裡也難踏實。而此時,聽劉暘的感慨,趙普則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道:“臣歷來不喜盧多遜,與其不和也不是什麼秘事,不過,臣也不得不說,此人雖然汲汲於名利,但其見識與才幹還是有的。就此事而論,臣也不得不承認,盧多遜的意見,確實有一定道理......”

趙普這話,看起來是公事公論,難得對盧多遜表示肯定,但話裡總有種給盧多遜上眼藥的感覺。劉暘心中固然對盧多遜積壓了許多不滿,但這個時候,頭腦卻異常清明,沒有什麼表情變化,劉皇帝的警告他可是始終放在心中的,趙盧之間的爭鬥,他最好也不該參與進去。

“只是詔制已下,事成定局,只能盡力維持,不要引發動盪,此事,還需趙相多多支持啊!”劉暘看了趙普一眼。

“殿下言重了!”趙普當即應道:“這本是臣之本職,敢不盡力?”

“論大局觀,滿朝之中,怕是沒人能與趙相相比了!”劉暘出言恭維道。

趙普搖頭謙虛道:“殿下過譽,臣不敢當!”

兩人聯袂前往崇政殿,短暫的交流過後,又陷入了沉默,見劉暘興致不高,似乎還在爲此事人事大變動憂慮,不由問道:“殿下既然對此事這般心憂,爲何不向進言?”

這話問到了劉暘,也讓他打起來了精神,偏頭看向趙普,想了想,不答反問:“趙相覺得,我應該向陛下進諫嗎?”

不待其答,又道:“我觀趙相,心中也是有所疑問的。趙相居相一十六載,久治國務,熟諳人心,在這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而在這等事上,趙相的見解與態度,也更爲重要,你若發話,以陛下對你的信重,想來也會多些考量,這比我說話,或許更有用處......”

聽劉暘這麼說,趙普輕輕一笑,似乎想通過笑聲掩蓋尷尬,說:“論見識,天下何人能與陛下相比,臣之所以不進言,卻也是因爲從心中,也認同陛下的看法。

最近十年以來,算是建國以來最平靜的十年,民安其樂,官盡其職,除了兵制改革深入以及安東戰略之外,並沒有大的變故。

承平既久,就難免滋生憂患,尤其是地方上,也有些年頭,朝廷沒有對道司大吏進行調整了。

於朝廷中樞而言,天下安定固然是好事,卻也不能沉浸於此。臣不敢說一定,但地方上滋生的一些問題,也的確有很大一部分出現在這些牧養一方的大吏身上。

毫無疑問,進行人事調整,是符合朝廷的吏治方針,也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以免積弊難返。只是,陛下性格素來剛強,其氣魄與膽識,也是無人能及,或許在臣等眼中,如此做法,偏於操切罷了......”

趙普這番話,實際上並不能說服劉暘,在他看來,這是趙普的一貫習性了,爲了迎合劉皇帝,而去找理由,找解釋。

但是,又不能不承認他說得有道理了,至少不能直接反駁,畢竟爲人子、爲人臣,他還能真說劉皇帝的不是嗎?

輕輕一嘆,劉暘苦笑道:“但不論如何,大漢接下來一段時間,將多事了!”

這自然是必然的,那麼多重職及大臣調動,可不只侷限於被安排的那些大臣,還有他們所代表的各集體、各勢力、各派別,由內而外,所涉及的所有中樞部門及地方道州,怕是都要跟着變動,一整個鏈條都跟着擺動起來的時候,那就是整個官場的動盪,甚至是帝國的動盪。

也就是僅僅侷限於文官體系之內,但是,因爲兵制持續改革而帶來軍隊的變化,影響至今猶在,大漢內外諸軍以及新邊防體系,也仍在調整磨合之中。

兩方面齊進,朝廷果然掌舵的舵手,但是那種反彈來的壓力,也是不可放鬆的,劉暘憂慮的,大抵也在於此。

見其始終難以釋懷,趙普的語氣也變得有些認真,嚴肅地對劉暘道:“殿下,請恕臣倚老賣老,多講兩句!”

“趙相但講無妨,我當靜聽!”劉暘對趙普的態度還是不錯的。

趙普道:“殿下當知,大漢自建國以來,發展至今,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波瀾不驚的,其間創業守業之艱苦磨難,殿下想來也有所體會纔是。

從國家大局而言,自然是越穩妥、越穩定,則越好。但是,一味的求穩保平安,卻無異於放任矛盾與隱患的滋長,陛下的利弊之說,不需臣多講,殿下要看到此番官吏調遷可能產生的動盪,同樣也該看到調整結束後吏治的澄清。

另外,陛下坐朝當國,已然三十又二載,如此漫長的歲月中,什麼風雨沒有經歷過,什麼動盪沒見識過,什麼困難沒克服過?

只要陛下在,那大漢就不會出問題,所有事,都將歸於平靜,一切都將恢復正軌,大漢還當穩步前行。

殿下對皇父,應當有足夠的自信纔是......”

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408章 蠢兒子第31章 送行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22章 稱帝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264章 孺魏王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90章 安全脫身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78章 南北併發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41章 納降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7章 鼓譟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62章 奸宦昏主第73章 解決第295章 難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371章 慰問=送行無題第194章 減稅難第285章 家務事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35章 楊村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398章 虞美人第140章 封王第195章 遼帝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43章 接見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55章 符氏姐妹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145章 了結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327章 派系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429章 向南!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60章 平定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43章 總結第1676章 慘重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64章 監國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413章 分食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90章 安全脫身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720章 靜默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371章 殺,不殺?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36章 西面來人第91章 今日開寶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95章 效果已顯
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408章 蠢兒子第31章 送行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22章 稱帝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264章 孺魏王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90章 安全脫身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78章 南北併發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41章 納降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7章 鼓譟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62章 奸宦昏主第73章 解決第295章 難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371章 慰問=送行無題第194章 減稅難第285章 家務事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35章 楊村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398章 虞美人第140章 封王第195章 遼帝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43章 接見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55章 符氏姐妹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145章 了結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327章 派系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429章 向南!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60章 平定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43章 總結第1676章 慘重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64章 監國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413章 分食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90章 安全脫身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720章 靜默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371章 殺,不殺?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36章 西面來人第91章 今日開寶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95章 效果已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