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手執硃筆

bookmark

垂拱殿,還是那幅皇輿全圖,劉皇帝拄着杖,駝着腰,仰着頭,默默地注視着這廣袤無垠的大華夏世界,在這張圖上,幅員萬里已成事實。

自南向北,自西而東,僅僅把散佈其間的城鎮粗略瀏覽一遍,都得花費一兩個時辰。這數月來,劉皇帝有事沒事就喜歡看這副輿圖,並且一看便停留至少半個時辰,與其說是看,不如說是欣賞,欣賞這嬌麗江山。

又入冬了,劉皇帝最討厭的季節,身上不得不裹上厚實的棉裘。

“安西的戰報還沒到嗎?”注目良久,劉皇帝忽然開口問道,聲音在冷清的垂拱殿中震盪、迴響。

“回官家,尚無!樞密院那邊已然安排了內侍,一有消息,立刻來報,官家無需着急!”嵒脫的聲音從遠處傳來。

近來,劉皇帝尤其關注安西戰情,其餘國事一概不問,時不時地提上一嘴。作爲御前近侍之首,嵒脫多少能察覺到劉皇帝如此關注安西戰況的原因,大抵與皇子分封之事有關,並且劉皇帝有極大可能已經對安西地區的分割有了想法,只是等着一個結果罷了。

雖然窺探到了一些東西,但當劉皇帝問起時,嵒脫依舊不免緊張。算下來,這已經是劉皇帝第七次問此事,每一次回答都是否定的,劉皇帝的迴應也很平澹,但嵒脫實在不敢保證劉皇帝的耐心還有多少,也許下一次就是勃然大怒呢?

嵒脫很是沒底,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禱着,戰報快點送抵洛陽,還得是捷報,倘若來個敗報,想想那時劉皇帝的反應,當真讓人不寒而慄……

腦子裡思緒紛飛,但見劉皇帝又恢復了沉默,又聚精會神地觀察着那面輿圖,神色平靜而認真,就像一頭收起了所有獠牙的老虎,嵒脫心中下意識地鬆了口氣。還好,劉皇帝還有耐心,表現還正常着……

“劉曙爲何還不來向朕辭行?”當目光再度轉移到中南半島上時,劉皇帝擰着眉頭,突然問道,面色不怎麼好看,語氣甚至有幾分嚴厲:“他還在磨蹭什麼?”

聞問,嵒脫不免愕然,劉曙此前才進宮向劉皇帝回報過就國的情況,仍在準備期間,劉皇帝也認可了,怎麼此番又責問起來了。

念頭轉動,嵒脫面上卻不敢有絲毫怠慢,帶着明顯的小心稟道:“回官家,據林邑王言,下屬還有一些產業需要處理變賣,換成錢糧,另時下已然入冬,節候水文皆不利於出海,因而林邑王打算待明年開春之後,再行率隊出海……”

嵒脫回答着,略作猶豫,還是試探着說道:“這些細情,林邑王此前似乎已經向官家陳稟過……”

感受到嵒脫的試探,劉皇帝沉默了好一會兒,方纔以一種平靜的語氣說道:“似乎有這麼回事!不過,朕可聽聞,這些年,有不少商民出海,都是順着冬季季風南下。你說,劉曙這小子,不會是嫌林邑地方偏僻,條件簡陋,而不願去了吧!”

聽劉皇帝這般說,嵒脫想了想,說道:“殿下既已從府內遣派心腹幹事,同朝廷職吏先行南下,前往金蘭港,另外,這數月來,原楚公府下佃戶僱農已有五百餘戶,遷往林邑。

這些舉動與進展,足以證明,林邑王在切實地推進就國之事,只是建制初構,各項事務混雜,都需要時間處理……”

嵒脫是費盡口舌給劉曙解釋了,不是因爲他與劉曙有多好的關係,諸皇子中,劉曙是唯一一個不把嵒脫放在眼裡的人。

嵒脫如此做,只是不願讓劉皇帝再胡思亂想,胡亂猜忌,還是希望劉皇帝能夠儘量保持正常,那樣對他自己是最有利的。畢竟,如今平日裡陪伴劉皇帝最多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嵒大官。

爲了劉皇帝,嵒脫也是操碎了心。而經嵒脫這麼一番安慰後,劉皇帝終於平靜了下來,回望輿圖,凝視許久,嘆息一聲吩咐道:“去,把安西、安東、雲南、安南、南洋這些地區的細圖給朕找來!”

“是!”聽到劉皇帝吩咐,嵒脫頓時如蒙大赦,趕忙去了。

……

一直到十月中旬,劉皇帝心心念唸的安西戰報終於來了,當然,在過去的時光裡,每隔半月都安西都有一份戰報六百里加急發往洛陽。而劉皇帝等的,顯然不是這種戰情通報,而一份戰果彙報。

並沒有什麼意外,由大漢與大食聯軍共同演繹的新一場怛羅斯之戰,以大漢軍隊的完勝而告終。這並不值得意外,在此戰之前,兩方的實力與軍情狀況對比,一目瞭然,漢軍大優勢,從各方面都要領先於匆匆組建而又矛盾重重且屢遭挫折的大食聯軍。

再加上,漢軍有一衆傑出的軍事才俊,要謀略有謀略,要勇武有勇武,軍械精良,士卒素質還高,如此情況下,要是打了敗仗,纔是意外。

開寶二十五年秋髮生的怛羅斯會戰,漢軍真正的麻煩,在於千里轉進以及後勤交通線保障,而怛羅斯堅城,在漢軍強悍的攻擊之下,比楊城雖然多堅持了一些時日,但極其有限,且對漢軍的火炮已有所戒備,但並不能改變結果。

到九月下旬,在李繼隆的指揮下,付出了一定士卒的犧牲,怛羅斯城破,漢軍卷甲入城。

時隔兩百多年,屬於中國的旗幟,再度高揚於怛羅斯地區,中國的力量再度擴張到中亞腹地,也意味着大漢重新踏足曾經輝煌時代西拓的極限。

並且,怛羅斯雖是安西漢軍最大的戰果,但並不是收穫的終點。拿下怛羅斯之後,李繼隆馬不停蹄,繼續領軍西進,除了追擊敗敵殘寇,還趁勢攻入薩曼王朝東部領地,席捲數百里,一直打到其中部重鎮撒麻爾幹方纔止步。

隨着怛羅斯之戰的結束,隨着漢軍的不斷西侵,中亞乃至整個大食地區的局勢將如何發展變化還不得而知,但身處萬里之外的劉皇帝,卻忍不住提起他那支足以書寫歷史的御筆,勾畫着江山霸圖。

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769章 影響力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371章 殺,不殺?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78章 會獵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4章 君臣同心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337章 特權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16章 軍中俊才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79章 滏陽之捷第29章 獨眠孤館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30章 滿堂春宴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70章 御宴第337章 特權第165章 舊邸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31章 議治湖湘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76章 大才蒙塵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484章 不對勁!第92章 大調整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33章 兩廣運動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49章 求援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07章 殿試第376章 拷問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484章 不對勁!第43章 事畢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34章 東路軍第38章 殿議第1693章 安西王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216章 初夏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97章 決斷!第413章 分食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1713章 機遇第148章 教誨第66章 陷河陽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428章 用心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414章 雲消日出
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769章 影響力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371章 殺,不殺?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78章 會獵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4章 君臣同心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337章 特權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16章 軍中俊才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79章 滏陽之捷第29章 獨眠孤館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30章 滿堂春宴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70章 御宴第337章 特權第165章 舊邸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31章 議治湖湘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76章 大才蒙塵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484章 不對勁!第92章 大調整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33章 兩廣運動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49章 求援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07章 殿試第376章 拷問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484章 不對勁!第43章 事畢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34章 東路軍第38章 殿議第1693章 安西王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216章 初夏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97章 決斷!第413章 分食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1713章 機遇第148章 教誨第66章 陷河陽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428章 用心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414章 雲消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