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分封?

“真會有那樣一天嗎?”劉暘表情深重,喃喃自語,終是反應過來,看着劉皇帝問道:“爹,您是否過慮?”

也是,大漢帝國如今是何等的強盛,武德充沛,民殷國富,即便財政面臨一些困難,只要給出足夠的時間進行休養,也是能調整回來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劉暘去考慮將來,考慮大漢衰落退步,這對劉暘而言,也確實有些困難。劉皇帝言論之深重,甚至讓他產生一種錯覺,大漢很危險,莫非眼前的繁榮景象,蓬勃國運,都是假象?

思緒一時有些亂,也想不出個所以然,只能略帶迷茫地看着劉皇帝,希望能夠得到一個解釋,或者說是安慰。

面對劉暘的疑問,劉皇帝則很是平靜地反問道:“平日裡,你也是看書讀史的,你可見有長盛不衰的帝國王朝?”

這一問,還真把劉暘給問住了,坐在那裡,直覺有些僵硬,低頭遲疑了一會兒,擡首時臉上掛上了少許苦澀,道:“此刻談論這些,是不是過早了?”

“我明白你的想法,以大漢如今之強盛,談及將來,確實有些縹緲,甚至是杞人憂天,至少表面看來,那樣的情況距離我們有些遙遠了,當世之人,包括公卿貴族、上下臣僚,也不會有人去考慮這些,也不敢去做此類思考!”劉皇帝對劉暘說道:

“也只有你我所處的位置,能夠去審視!甚至於,我做這些憂患,都顯得有些無謂!我在位,可保天下太平,你他日繼位,有內外將臣弼助,也可使四海安定,但隔代之君呢,你的後人呢?”

對於劉皇帝的話,劉暘一時不知如何回答,一是腦子裡有些混沌,二則是總覺劉皇帝的多慮有些莫名,同時,心情也被劉皇帝帶得越發沉重。

注意到他的表情,劉皇帝繼續道:“雖然這天下是我與元勳們一刀一劍打下來的,但真要讓大漢千秋萬代,永世不墜,我也不做那奢望!子孫之事,後世之君,如何表現,我也顧及不到那麼多!

不談遠的,就說當下,即便我在位,仍舊不敢保證,大漢始終保持強盛,國力不衰,無人敢悖逆朝廷造反爲亂!”

聽到劉皇帝這麼說,劉暘終於繃不住了,有些激動道:“有爹當朝,天下何人敢作亂?”

劉暘顯然是不相信的,或者說是對劉皇帝太自信。當然,以此時劉皇帝的權勢與威望,也確實可以起到坐鎮中國則邪異躲僻、不臣蟄伏的效果。

但劉皇帝的心理,永遠是這般,多疑而過慮。微微擡手,止住劉暘,劉皇帝道:“或許這麼說,有些多慮,甚至完全沒必要,但是,不瞞你說,這人人稱道讚頌的盛世之下,我所見的,已是隱患重重!”

此言落,劉暘更覺驚悚,有些錯愕的看着劉皇帝,這個話題,卻是愈顯沉重了。大漢國勢蒸蒸日上,恰如烈火,熊熊燃燒,劉皇帝的憂慮卻如傾盆涼水,似欲將之澆滅......

“爹,不至於此吧!”劉暘實在有些難以理解。

“談及方纔那個問題,你知道在我看來,大漢如今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劉皇帝問。

搖搖頭,劉暘也不去費神思考了,果斷聽訓。

劉皇帝嘆了口氣:“大漢如今,過於龐大了。論疆域之廣,屬地之多,可以說,直追盛唐,遠超前漢,然而,這卻是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內,做到的,其中還包括削平割據,一統天下。

大也就罷了,這是人人都稱頌帝國崛起的榮耀,但對於新附的民衆,擴張的領土,鞏固工作,朝廷卻遠遠沒有做到位。

地盤是打下來了,但經營有善的有幾塊?能夠朝廷帶來收益,給百姓帶來的利處的,又有多少,事實上,只有不斷的供血,不斷的援邊!

你適才說過,朝廷對邊州軍政上的付出,近些年,只是感到有些負擔而已,但久而久之,這就很可能成爲一個吞噬國力的無底洞。而一旦國家有事,那情況或許就會有難以預料的惡化,而這,也是我都難以完全把控的!

大漢就像一個貪吃的巨人,不知節制,不斷地侵吞擴張,以至於虛胖臃腫,而貪多往往嚼不爛,也就伴隨着各種各樣的問題。

人,尚且往往忽視小疾,而況於如此龐大的國家?

過去,我沒有這諸多憂慮感慨,因爲我自己,都沉浸在那赫赫榮耀之中,自矜武功盛世。然而,此番北伐之後,國家因之而陷入困窘,即便只是暫時的,也足以讓我警醒!

谷醯這還只是邊鄙諸夷之事,國家這麼大,問題又豈止於此。趙普這段時間所醞釀的那些改良舉措,你也參與其中了,也當知其中紛雜!

所謂盛極而衰,我近來卻是感觸愈深,甚至有所恐懼......”

此番,劉皇帝算是把自己半年多來的所思所得,朝劉暘訴說了,可謂是掏心掏肺。劉暘不是真的愚鈍,又豈能沒有觸動。

望着劉皇帝那張略顯滄桑的臉,注意到他鬢角與鬍鬚間的白色,起身鄭重地道:“爹爲大漢,如此殫精竭慮,費心勞神,兒既感欽佩,也覺慚愧!”

“終有一日,這個位置是你的!”聞言,劉皇帝不由笑了,拍了拍龍榻,對他道:“屆時,就是你來操這份心了,但是,你也要想好,等你坐上這個位置,當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它,如何守護好這江山社稷!”

皇父言語中,那濃濃的期許與信重,劉暘當然是感受得到的,也正因如此,他沒有貿貿然地應承,而表情嚴肅似是賭誓地說道:“唯有全力以赴!”

“好了,這裡就你我父子二人,不必這般嚴肅!”劉皇帝語氣輕鬆了些,說道:“坐下說!”

“是!”

三言兩語間,一種使命感與責任感慢慢地充斥在心胸之間,劉暘也恢復了一些自信的神采,看着劉皇帝問:“既然爹已然顧慮到這些,甚至深爲憂患,當有策略措施纔對!”

“對外弭兵罷戰、收縮戰線,對內休養生息、恢復國力,不是正在做嗎?”劉皇帝平和地說道:“西撫諸夷,也是爲此事所慮!”

劉暘似乎已然跟上了劉皇帝的思路,頓時又道:“然而,您方纔也講過,這只是權宜之計,想以此求安,也未必能夠長久!

再者,大漢版圖,仍舊這般龐大,如何鞏固,如何加強朝廷的控制與影響,如何經營鎮撫、勿使生亂,這些,您是作何考慮?”

面對劉暘這幾個問題,劉皇帝又笑了,笑容中帶着明顯的欣慰之色,顯然,劉暘已在認真思考這些。

沒有直接回答,劉皇帝問道:“以你之見,朝廷統治這些邊鄙之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劉暘想了想,而後回道:“既是邊鄙,自然遙遠荒僻,道路漫長,通訊不暢,上情下達,下情上報,難以及時,再兼各地,情勢各異,處置困難,這或許就是最大的問題了!”

“沒錯!”劉皇帝給了一個肯定的答案,又問:“針對於此,那該如何解決?”

“修築道路,改善交通?”劉暘脫口而出。

聞之,劉皇帝微笑着道:“修路搭橋,是基本的事情,然而,朝廷需要耗費多少的人物力開通道路?即便開通了,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以雲黔地區爲例,即便朝廷大力開通幹道,當地有事,上報京師,所費時間,也是短不了的,也只是改善,根本的問題,仍舊難以解決!”

劉暘的眉頭,再度鎖了起來,沉思幾許,拱手向劉皇帝道:“您有何辦法?”

“若是有一種能夠跨越數千裡傳達信息的手段,那麼朝廷也就能夠對下情及時反應,也能加強對外地控制,不虞有失了......”劉皇帝輕嘆道。

對此,劉暘滿是愕然:“這,如何能夠做到?倘若如此,豈不是神仙手段?”

“超越這個時代的,大概就是神仙手段吧!”聽其言,劉皇帝感慨着,目光此時竟然顯得有些迷離。

很快,回過神來,劉皇帝沉吟着,似在醞釀什麼,半晌,鄭重其事地看着劉暘:“我若是將你的兄弟們,都派駐到大漢邊地,由他們替朝廷,鎮守地方,內安生民,外攘戎狄,你有什麼想法?”

甫聞此言,劉暘先是一呆,迅速反應過來,道:“您的意思,是分封?”

第67章 劉煦娶親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207章 燕王心跡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344章 打個賭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71章 六合堤上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97章 擴*整頓第368章 榮寵第55章 山上山下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765章 三郡公世宗篇47 封禪第89章 破財贖罪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60章 家事、國事第57章 七月大朝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82章 不手軟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452章 皇孫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32章 潞州震動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6章 “座談會”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200章 禦敵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3章 田畔問對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35章 唐將空談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61章 南北之爭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15章 襄陽第51章 耿淑妃薨第81章 兩日而克第60章 皇后進言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474章 立場第114章 大朝會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9章 太后的病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44章 箇中弊端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37章 覆滅在即第145章 中秋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317章 修法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53章 交代後事第48章 處處矛盾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17章 武德司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
第67章 劉煦娶親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207章 燕王心跡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344章 打個賭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71章 六合堤上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97章 擴*整頓第368章 榮寵第55章 山上山下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765章 三郡公世宗篇47 封禪第89章 破財贖罪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60章 家事、國事第57章 七月大朝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82章 不手軟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452章 皇孫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32章 潞州震動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6章 “座談會”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200章 禦敵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3章 田畔問對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35章 唐將空談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61章 南北之爭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15章 襄陽第51章 耿淑妃薨第81章 兩日而克第60章 皇后進言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474章 立場第114章 大朝會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9章 太后的病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44章 箇中弊端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37章 覆滅在即第145章 中秋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317章 修法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53章 交代後事第48章 處處矛盾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17章 武德司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