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趙大述職

“元朗,來坐!張德鈞,給趙將軍上茶!”崇政殿中,趙匡胤進殿覆命,滿身的風塵狀,正待行禮,便被皇帝的熱情所打動了。

“此番河東差使,往返奔波千里,車馬勞頓,王事糜煩,辛苦了!”劉承祐笑吟吟地衝趙匡胤道:“差事辦得很好,結果朕很滿意!”

“賴陛下信任,委以重任,爲國家選取兵才,臣心感之,不敢懈怠。未負陛下使命,臣心得安,些許奔波勞碌,算不得什麼!”趙匡胤說道。

觀其行,聽其言,若說趙匡胤有什麼狼子野心,劉承祐是不信的,至少以他如今的眼力,一點都看不出來。

點了點頭,劉承祐說道:“自河東所選之卒,殿前、侍衛兩司,已檢閱之,皆精壯之士,未有濫莠,可直接補充諸軍!朕已決定,三日後親自檢閱,你爲檢閱指揮!”

“謝陛下!”趙匡胤不廢禮節,起身謝恩:“河東將士,仰慕陛下天威已久,若得親感恩德,何愁將士們不效死以報!”

“河東兵制改革情況,奏疏上,朕已閱許多,然具體情況,還需你這親歷目睹之臣敘說一番!”和煦的笑容,矜持地掛在嘴角,劉承祐問。

聞詢,趙匡胤立刻將整兵前後細況,略無遺漏地敘述而來。完全是按照着樞密院那邊的整兵條制來的,話裡也聽不出紕漏,從趙匡胤這麼一番描述,劉承祐這邊,印象倒是更加深刻了幾分。

略作沉吟說道:“河東精銳,盡數抽調東京,地方上的鎮守保境,當無影響吧!”劉承祐說。

趙匡胤不假思索答來:“河東都司之下,尚有萬卒,以太原府爲中心,分鎮諸府。彼等雖不如所選士卒精銳,卻足保一方安寧,再加有王都指揮使調教訓練。所裁之卒,或在府縣當差,或在鄉里爲吏,再次者亦發放錢糧、田畝,在村野宣化陛下與朝廷的德政恩澤。是故,地方之治安,當無憂!”

“進京將士家小,可曾安頓好!”劉承祐又問。

“此事,河東布政使司,當有細報!”趙匡胤下意識地小心了些,答道:“不過,就臣所知,進京將士,每人家裡,官府都已按恩制,發放土地、農具、耕牛。範相公責令各地官府,小心操辦此事,是以將士聞之,軍心大悅!”

“嗯......”瞟了趙匡胤兩眼,劉承祐身體前傾,言語中帶着點好奇:“朕聽聞你年少時,曾遊歷中原,求職於諸州。也曾投效過王彥超,卻爲其所拒,今夏相逢於太原,也共事一場,再加你已是我大漢殿前都虞侯,王彥超是何反應?”

聽天子提及此,趙匡胤也不由笑了,答道:“再見已是近十載,王都指揮使親自設宴,向臣賠禮,臣赴約,卻不敢受其禮!”

“爲何?對他當年之看輕小視,仍心存掛礙,有所不滿?”劉承祐愈見好奇。

趙匡胤搖頭,解釋說:“陛下誤會了。臣當初年少,輕狂無知,至王都指揮使麾下,即求取軍校一職。試想,當時臣少不更事,既無名聲,又未展其才,豈能後來居上,從軍校任起。王都指揮使不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臣豈會以此怨之。

至今思來,反覺當初自己,好高騖遠,頗有羞臊之感。再加,當初臣囊中羞澀,王都指揮使還以錢財路費相贈,此爲恩德,是故臣應邀,卻不敢受賠罪之禮!

而今已同殿爲臣,替陛下與大漢盡忠,更當捐棄前嫌,一體爲公。更何況,臣與王都指揮使之間,遠談不上嫌隙!”

“真是深明事理,心胸開闊啊!”劉承祐誇獎道。

“多謝陛下褒獎,臣只是遵從本心,更不敢因私廢公!”趙匡胤斂容道。

劉承祐不禁多掃了趙匡胤幾眼,略作思忖,問:“你到晉北三軍一巡,定襄、寧化、保寧三軍,能否抵抗契丹?”

聽天子問起邊備,趙匡胤立刻進入角色,應來:“定襄、保寧兩軍,皆由原代州、府州戍軍,改編而來,他們久在邊地,兵備完善,訓練有素,又有長期與契丹作戰對抗的經歷,熟悉敵情與作戰方式,戰力強悍,可稱精銳。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沿邊,亦據形勝地勢,置堡壘、軍寨,進取或許不足,但防備足可。寧化軍初置,所選兵員,或稍遜一籌,但李軍使乃宿將,有其統率訓練,只需保證兵甲錢糧供給,朝廷亦可安心!”

“另外。”頓了頓,趙匡胤說道:“臣在晉北聽聞,契丹主以南院大王耶律撻烈坐鎮雲、蔚,此人到任不足一年,均賦役,勸耕稼,賞罰信明,得士卒心,能才政績,甚爲卓越。臣以爲,此爲大患,朝廷不可小之!”

“看來,你此番北邊一行,所獲不匪啊!”劉承祐嘆道:“那耶律撻烈,楊業在京之時,也和朕說過,確是不俗。契丹雖屬胡寇,其勢興揚,稱霸北域數十載,治下確有能臣良將啊!如欲北伐,復取河山,想來也不易啊!”

“我大漢有明君雄主,御下經國之臣,能徵之將,更不可勝數,豈是契丹所能並論。加以時日,陛下必能興兵北上,成就大業!”趙匡胤卻顯得很有信心的樣子。

劉承祐業應道:“說得是!你趙元朗,正是那能征慣戰之將,朕何慮於區區一耶律撻烈!”

“好了,你初歸來,滿身疲敝,下去休息吧!”輕籲一口氣,劉承祐臉上恢復和藹,衝趙匡胤道:“以你河東之功,朕自當犒賞,不過你任殿前都虞侯不久,短時間內不便高拔。這樣,朕將你升爵爲稷山侯,賜絹十匹,錢百貫!”

“臣謝恩!”趙匡胤起身,拜倒。

“另外,朕知道你愛喝酒,喜痛飲。吳越王前不久給朕進貢了二十壇細酒常陳釀,據說年份皆在十年以上,朕賞你兩壇,回去嚐嚐看,給你放三日假,許你宿醉一場!”劉承祐繼續道。

“還有,聽聞你父身體不好,稍後一道去領取幾隻山參與補品。趙老將軍也是沙場宿將,於國有功,用略素爲朕所敬佩.....”

“陛下關懷至此,臣感激涕零,唯盡忠以報!”趙匡胤再拜,觀其表情,內心感動,似乎,無以復加。

劉承祐朝張德鈞示意了下,讓他領趙匡胤退殿,並安排賞賜事宜。

待其離去,回味一番與趙的交談,劉承祐不得不承認,趙匡胤確實是國之幹才。其領軍、治軍之才,已然見識過,有個念頭,要不要給趙匡胤一府,讓他去當父母官,歷練歷練。

不過,也只是轉念一想罷了,至少就眼下而言,趙匡胤的軍才,是值得劉承祐好生使用一番的。倒是郭榮,讓他到地方上,當一道之布政使,可作考慮。

未己,殿侍通報,高懷德求見,詔宣。

高懷德入內,立刻就抓住了劉承祐的目光,只見其頭纏白巾,雙眼通紅,見到劉承祐,即拜倒,六尺漢子,泣聲道:“陛下,家父去了!”

聞之,劉承祐驚起,不管真實心理如何,但表面功夫務必到位,驚愕道:“什麼!”

接過高行周的遺表,劉承祐神情凝重地閱讀完,悵然哀嘆:“朕失一長輩,大漢失一柱國啊!”

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269章 愛將第408章 蠢兒子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32章 潞州震動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3章 不宜擴大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240章 城塌了第36章 奉宸營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85章 少壯派第364章 過韓府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29章 獨眠孤館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216章 初夏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92章 大調整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48章 耿崇美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8章 楊蘇還京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178章 祭拜第321章 矛盾第93章 完了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195章 楊邠案(3)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459章 挫折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00章 梁山濼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73章 紙上談兵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775章 調整第93章 班師第14章 武夫軍閥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17章 機會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94章 楊邠案(2)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83章 太子的作用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773章 質問
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269章 愛將第408章 蠢兒子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32章 潞州震動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3章 不宜擴大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240章 城塌了第36章 奉宸營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85章 少壯派第364章 過韓府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29章 獨眠孤館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216章 初夏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92章 大調整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48章 耿崇美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8章 楊蘇還京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178章 祭拜第321章 矛盾第93章 完了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195章 楊邠案(3)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459章 挫折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00章 梁山濼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73章 紙上談兵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775章 調整第93章 班師第14章 武夫軍閥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17章 機會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94章 楊邠案(2)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83章 太子的作用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773章 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