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忠奸難辨

“自承繼大業以來,我如負千鈞重擔,念天下崩壞,國貧民弱,夙夜憂憚,專注於富國強兵。秉國五載,不自謙地說,勉強得益,稍成功績!”揹着手,信步於宮室之間,劉承祐語氣中盡是慨嘆。

住腳,迎風佇立,留給李少遊一個孤高的背影,劉承祐說:“然而,不知覺間,我發現,朝廷賢能之臣,忠勇之將愈多,但身邊能推心置腹的人,卻是越來越少了!”

“陛下君臨天下,如高升之旭日,光芒萬丈,爲臣子者,只能伏拜于丹墀,不敢仰望......”在後,聽天子這袒露心跡之眼,恭聲應道。

“你看!”劉承祐哈哈笑出了聲,回頭,看着李少遊:“你這張嘴啊,是越來越會說了!好話人人都愛聽,我也不例外,真怕有一天,會迷失在你們這幹臣子的盛譽之中。”

李少遊輕輕一笑:“臣是肺腑之言,實話實說!”

“好了!”劉承祐斜着了李少遊一眼,發問:“武德司責大權重,你若卸任,何人可繼之?”

聞則一喜,皇帝說此話,顯然是同意了他的請求。李少遊問:“能當此職者,機敏、幹練、忠誠,缺一不可,陛下心中可有人選?”

“朕是在徵詢你的想法!”劉承祐轉身,盯着李少遊。

迎着皇帝的目光,感受到其嚴肅的語氣,李少遊不敢再打太極了,認真地想了想,說:“副使王景崇如何?”

劉承祐說道:“你與他,不是素來不合,屢有爭端嗎?”

“私怨豈能大於公義!”李少遊平靜地說道:“王景長於治事,膽略出衆,爲陛下辦事,向來是一心一意。臣雖不喜其行事作風,但也不能否認其功勞。

論資歷、能力,皆能居其位,且其熟悉司事,若以其繼之,可保證武德司上下運轉,不受影響!”

“你都這麼說了!”劉承祐揚起手,道:“那就讓王景崇典武德司吧!”

“不過,朕可不會,就這麼輕易地放你逍遙了!”說完,劉承祐嘴角微微翹起,道:“朕給你升爵爲壽國公,食邑增三百戶,加侍中、太子少傅。另外,朕放你一個月的假,然後去恆州,當真定府尹!”

如今的大漢朝,名爵仍舊有些氾濫,但國公的數量,並不算多。

“謝陛下!”李少遊當即拜倒謝恩:“可是,恆州那邊,不是成德節度使張使軍坐鎮嗎?”

“張彥威已經上表,自請卸職,入東京歸養了!”劉承祐淡淡地說。

成德節度使張彥威,中下之才,無治事之幹,又寡典軍之能。就是這樣一個平庸之輩,劉承祐卻將成德重鎮交與他,一待就是五年多,爲何,只因此人聽話。

在方鎮上,也未有惡行苛政,越矩之舉。並且,懂得放權,並不大包大攬,戍邊軍隊長遵樞密政令,民政刑名則盡委與李谷。

不過即便如此,也不可能讓其繼續待在北邊了。當然,張彥威也不是主動上表的,受到了來自皇帝的暗示,也算考驗其多年之後,對天子與朝廷的態度是否仍然如一,結果,沒有讓劉承祐失望。

至於李谷,他主管恆、冀、深、趙四州政事的同時,還負責着整個冀中邊軍的後勤供應,權力甚大。

此公有宰相之才,沒有將之調到中央,卻是希望將其政才,用於地方,並且劉承祐有意再加重其身上的擔子,以之爲河北巡撫。只待河東事畢,針對河北軍政事物的整改,也將着手進行的。

“臣並沒有爲政一方,牧守生民的經驗。”李少遊又提出一個問題。

“你啊,怎麼如此憊懶?”劉承祐當即道:“就職之後,典政治事,依制而行即可,勸課農桑,育化子民,無有戕害即可!”

皇帝都這麼說了,李少遊只有老老實實地應道:“臣奉詔!”

“一路辛苦,回府歇息去吧!”

“是,臣告退!”

李少遊緩緩退去,步伐都顯得有些小心謹慎,劉承祐佇立不動,望着其背影。一直以來,他都有從背後審視臣子的習慣,有的人正面看不出任何破綻,從背影或許能察覺到些許蛛絲馬跡。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思及方纔對李少遊的那番腹心之眼,劉承祐微微一笑,他是皇帝,手擎日月,腳踏乾坤,天下生殺大權操之於手。雖然嘴裡常常說着推心置腹,披肝瀝膽,但他從不需要對旁人坦明心跡,尤其是,外臣。

對於李少遊所請,劉承祐既是感慨,又是意外,這是十分明顯的急流勇退,自保之策。不過,這個表兄,所表現出來的器量,還是令劉承祐刮目相看,這樣的人,往往忠奸難辨。前一個給劉承祐這種感覺的,是郭威。但,究竟是忠是奸,還得靠時間來檢驗。

“但願你我君臣,能夠善始善終!”輕輕地吁了一口氣,劉承祐感慨着。

“官家,風大了,還是回殿吧!”思慮之間,張德鈞小聲地建議道。

回殿之時,劉承祐突然問張德鈞:“張德鈞,李少遊有沒有給你送過禮啊?”

驟聞此問,張德鈞忍不住哆嗦了兩下,低眉拱手道:“不敢欺瞞陛下,只有小的養父生辰時,收過一點禮錢,不過,僅是人情往來,別無他意!”

“說起來,你跟在朕身邊時間也不短了!”劉承祐點着頭:“一直以來,也沒有什麼賞賜,聽聞你父,還居南城一舊宅。這樣,朕賜你一座宅院,用以奉養老父吧!”

“謝陛下!”張德鈞有些激動,伏地而拜,語氣哽咽。

“你哭什麼?”劉承祐低頭看着他。

張德鈞還真擠出了不少淚花,道:“侍候陛下,是小的前世積福積德,方有此等天幸。陛下如此關懷,讓小的心中感激,溢於言表啊!”

“起來吧!”拂了下袖,劉承祐先行邁步走去。

在其後,張德鈞起身,抹了兩把淚,快步跟上。

李少遊這邊,緩步而出宮室,是背盜冷汗,心生驚悸。通過方纔御前應對的情況來看,他越發覺得,自己的請辭是對的,皇帝表弟,是越來越難伺候了,君心難測,要是長久下去,恐難善終。

回到自己的府邸,夜已漸深,李少遊未及將歇,吩咐下去,將他郡公府中,所有侍妾都聚集到一起。鶯鶯燕燕一片,足有三十餘人,能被他看中的,美貌、身材、才藝,總有可取之處。

見着這一衆美人,服飾華麗,穿金帶銀,望着他,目光之中都帶着少許的熾熱。講真,郡公府後宅中的競爭壓力,可比漢宮之中,要大得多。

盯着這一干美妾嬌娘,李少遊嘆了口氣,說道:“有子女者,都先回自己房間!”

聞言,立刻退下了九個人,李少遊起身,在剩下的二十多人中看了看,又挑了四名自己平日比較喜愛的女人。

他這番表現,已然很不尋常的,剩下的女人們,不少人都面露緊張的情緒。

終於,李少遊說道:“我雖不捨,但是,好聚好散吧。我只一人,終究分身乏術,再留你們再身邊,也照應不過來,白白耽誤你們大好年華。

從今以後,你們都自由了。每個人,自賬房支取銀百兩,出府回家,找個良家善人嫁了,此後好好過日子,也不枉與我之間的這段情分。今後,若遇到什麼困難,也可上府,能幫襯的地方,我也不吝於援手!”

李少遊此言落,在場的二十來名女人,面面相覷,皆愕然。哪裡想到,李少遊竟是這種想法。

當即,有一名侍妾,哭哭啼啼地:“郎君這是不要我們了嗎?”

一聲哭泣,似乎能傳染一般,很快,半數的女人,眼眶都帶上了淚花,那泫然欲泣的模樣,惹人心憐。當然,也少不了面帶喜色之人,高門之中,總少不了渴望自由的囚鳥。

“非我不要你們,只是緣分已盡,不可強求!”李少遊是硬起心腸,擺擺手:“就這樣吧!”

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79章 “撫遠之戰”第59章 明貶實升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52章 巫宦之國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31章 功成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347章 割韭菜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40章 濮州案(3)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這纔是感言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357章 國滅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8章 請願第14章 武夫軍閥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482章 李氏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376章 拷問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444章 揣測者第49章 南國風起第410章 剋制第25章 開寶新政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81章 廝殺漢第15章 襄陽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31章 邊公在任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483章 南巡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40章 潞州三傑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82章 瓦橋關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40章 潞州三傑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84章 教訓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6章 告一段落第126章 冬至宴2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9章 新官上任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276章 玉如意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400章 柴榮死了
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79章 “撫遠之戰”第59章 明貶實升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52章 巫宦之國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31章 功成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347章 割韭菜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40章 濮州案(3)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這纔是感言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357章 國滅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8章 請願第14章 武夫軍閥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482章 李氏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376章 拷問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444章 揣測者第49章 南國風起第410章 剋制第25章 開寶新政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81章 廝殺漢第15章 襄陽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31章 邊公在任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483章 南巡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40章 潞州三傑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82章 瓦橋關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40章 潞州三傑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84章 教訓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6章 告一段落第126章 冬至宴2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9章 新官上任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276章 玉如意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400章 柴榮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