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

趙匡胤的死,對當下的大漢朝廷而言,同樣是一個震動朝野的大事,畢竟二十四臣碩果僅存的三人,再去一人,事實再度證明,曾經那段波瀾壯闊的輝煌歲月正在不斷遠去,擋都擋不住。

人死爲大,朝中因稅改而造成的緊張局面,都有所緩解。榮國公府,操辦了一場堪稱盛大的祭奠儀式,廣陽伯趙匡義從侄子手中搶過治喪之權,親自主持喪儀。

別看趙匡胤這十多年以來默默無聞,長居府邸,少有外出走動,但不聲不響之間,其對關係的經營與維護,在死後卻是徹底顯露出來。

且不提官方的致哀表示,從皇室宗親到王公大臣,從門生故吏到親戚舊部,凡是與趙家扯得上關係的,只有時間允許,都扎堆地往榮國公府跑,甚至有些京畿之外的故人,不遠千里趕赴京師弔祭。尤其是趙匡胤的那些老兄弟們,在世的已經不多了,但子孫後輩都是蜂擁而至,以父祖之禮祭拜。

場面搞得很隆重,進香的進香,磕頭的磕頭,哀傷悲泣之聲,日夜相連,不曾斷絕,道士團隊足有四十九人,連做七日法事,流水的延席,佔滿了公府,甚至鋪到府外長街,由西京百姓任意吃喝......

一場喪禮,被趙匡義操辦成了一場盛延,又好像一場華麗的表演,在向京城內外宣告趙家的顯貴,展現他們的實力。當然,對於趙匡義而言,則通過喪禮,正式接手趙匡胤留下的豐厚的政治資源。

死盡哀榮,趙匡胤是充分享受到了,至於來自朝廷的蓋棺定論,評價也相當高,說他是忠臣之楷模,良將之典範,神道碑文都是劉皇帝讓吳公劉暉親自寫的。

只是,如此的鋪張,自然難免爲人非議,西京士民在感嘆趙家之盛事,對這種招搖,也暗含羨慕與嫉妒。還在治喪期間,劉皇帝桉頭上便收到了十多份關於公府喪禮的彈劾舉報,除了鋪張招搖這種作風問題外,還隱隱指責他們有逾制之嫌。

所有彈劾都是密奏,顯然,上奏的官員們也不是毫無顧忌,看那喪事的場面,真敢在這個當頭明諫攻訐,怕是要得罪一大波的權貴。只要上達天聽,讓劉皇帝知道他們的忠誠,瞭解他們的不畏權貴即可......

而對於這些是是非非,劉皇帝倒也沒有過多表現,以免讓自己顯得過於涼薄。那些彈劾的奏章,都被留中,束之高閣,不作迴應。

不過,還是在與左右閒談之際,劉皇帝還是就此事做了點評價:“盧國公府擅長經營,乃是勳貴中的鉅富之家,當初盧公辭世之時,其喪禮與榮公相比,卻是大有不如啊......”

不知消息怎麼傳出去的,得到劉皇帝評價後,榮國公府有些左右爲難了,看起來似乎是皇帝對如此大操大辦不滿意了,識趣點應該主動削減規模,低調些。

回京奔喪的趙德昭與趙德芳兄弟是這種想法,但趙匡義在遲疑後卻不願意,趙匡胤的喪禮是他導演的一場大戲,怎能虎頭蛇尾,那不是惹人笑話。

何況,劉皇帝那番話,或許只是隨口一說,並無深意,趙家若是反應巨大,反而顯得心虛。那消息哪兒來的,趙家在皇帝的近侍中莫非還安插了眼線不成?

一番思慮之後,還是決定,一動不如一靜,一切照舊,依既有安排行事,直到喪禮完成......

天氣十分酷熱,劉皇帝躲在垂拱殿內,雖然加了些冰塊,寒氣盡力地抵禦着酷暑的侵襲,但劉皇帝的額頭上依舊不時滲出些汗。兩名宮娥侍候在側,一人輕搖羅扇,一人不時替劉皇帝擦拭着頭上的汗。

這種季節,對劉皇帝而言,實在是有些難熬,一方面怕熱,一方面又不敢過於接觸冰寒之物,可謂煎熬。而每到此時,劉皇帝都不禁想起少府的提議,重新修建一座避暑山莊。

開封那座瓊林苑修得不錯,但規模太小,且即便濱臨金水池,酷夏之時的避暑效果也並不理想。而每不耐酷暑時,劉皇帝都動過此念頭,在個人享受上,他自認爲已經十分克制,不修離宮,不建別館,以往巡視之時,不是住驛館,就是宿御帳,要麼就是各地既有的宮室。

當初,因爲離亂時期各割據勢力修建的離宮太多,爲了方便管理,也爲了減少維護成本,劉皇帝還特地下詔廢除了一大批離宮別苑,尤其在南方地區。

真正用在個人享受上的奇觀宏築,也只有一座瓊林苑了。到如今這個年紀,精神衰弱,身子骨大不如前,還要忍受着酷暑的煎熬,劉皇帝是越想,越覺得該犒賞一下自己。

何況,修建的錢糧花費,也可以從內帑中出,不費國家一文一釐。對於避暑山莊的規劃,少府是做過充分準備的,選址都基本敲定了,就在京畿、京畿西道、荊湖北道、淮南西道交界的雞公山區,那裡地理形勝、植被氣候,都十分適合避暑。

距離兩京也不遠,也就六七百里,處在四道交界,也可以就近俯視四道之政治民生。甚至於,建築設計都已經落實到圖紙上了,就差劉皇帝正式下詔。

不過,雖有意動,但只差開個口的問題,劉皇帝又難以下定決心。同樣一件事,同樣一種情況,反過來,劉皇帝又想,都這把年紀了,也不知還能撐多少年月,這個時候投入大筆錢糧去建一座避暑山莊,是否值得?

即便建成了,又能享受幾時,就爲了每年那三兩月的時間,還要奔波折騰七八百里,何必呢?這不是留給後世君主一個安然享受的歡樂窩嗎?這種頭可不好開,一旦做了初一,就不要怪後繼者做十五。

Www¤ttκǎ n¤c o

另一方面,近些年,劉皇帝又開始在朝野倡導節儉樸素了,一方面要求別人如何如何,一方面自己又大建山莊別苑,豈不是自打其臉,說一套做一套,又如何能夠真正節制臣民?

就是在這樣猶豫矛盾的心理中,關於避暑山莊的事情,始終停留在紙面上,不得成行。

“聽說雞公山那裡風光秀麗,氣候宜人,佛光雲海,奇峰異石、瀑布流泉,實在令人嚮往,真想去體會一番啊......”從宮娥手中搶過裹着冰的絲巾,用力地在臉上抹過一圈後,劉皇帝不由感慨道,目光一時竟有些迷離。

顯然,劉皇帝心中對一座避暑山莊,還是念念不忘的。不過,對於他這番感慨,兩名宮娥卻只當沒聽到,她們的身份與職責是不允許她們亂開口接話的。

沒人迴應,劉皇帝也覺無趣,老臉上甚至浮現出一絲惱火,但也不好向這兩名規規矩矩的宮女發作,擰着眉想了想,忽然朝外邊喚道:“來人!”

一名內常侍走近前來,弓腰九十度:“小的在,官家有何吩咐?”

“喦脫呢?”見不是自己熟悉的人影,劉皇帝語氣變得有些嚴厲。

內常侍察覺到了,趕忙應道:“官家,喦大官去巡察宮中各司局差事,特着小的在此伺候!”

聞言,劉皇帝臉色這才緩和了些,不過很快澹澹地說了句:“他倒是安排起朕身邊伺候的人來了......”

這話,讓這常侍不禁愕然,小心地瞟了劉皇帝一眼,又迅速埋下頭,這本身就是喦脫的職權啊......

“你!”劉皇帝則盯着這名內常侍,直接吩咐道:“去,讓少府把那座雞公山避暑山莊的設計圖給朕拿來!”

“是!”不敢怠慢,其人麻利地去了。

沒有讓劉皇帝等多久,圖紙送到,很多,很詳細,足足一大箱子,不過對於那些細節的建築設計,劉皇帝基本是一竅不通的,他能看個大概的,也僅僅是整體的建築佈局示意。

“好山莊啊!”盯了許久,劉皇帝終於長嘆一聲,臉上露出點可惜的表情,擺了擺手,吩咐道:“把這些圖紙都拿去燒了吧......”

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385 禮賓館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497章 重拾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69章 張彥威之死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91章 今日開寶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27章 派系第70章 大禮第348章 老皇帝第133章 捷報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65章 制舉進展第110章 坦白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330章 小市民第349章 邊情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96章 反響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29章 勸諫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62章 難得遲疑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93章 完了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81章 兩日而克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381章 功臣閣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314章 還京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176章 去鄴都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15章 荊南來使第198章 轉折點第119章 難審第160章 平定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0章 老將出馬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18章 蒲陰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17章 鼓譟第149章 降表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497章 重拾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84章 示警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127章 冬至宴3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421章 樑孝王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31章 議治湖湘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
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385 禮賓館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497章 重拾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69章 張彥威之死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91章 今日開寶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27章 派系第70章 大禮第348章 老皇帝第133章 捷報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65章 制舉進展第110章 坦白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330章 小市民第349章 邊情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96章 反響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29章 勸諫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62章 難得遲疑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93章 完了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81章 兩日而克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381章 功臣閣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314章 還京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176章 去鄴都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15章 荊南來使第198章 轉折點第119章 難審第160章 平定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0章 老將出馬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18章 蒲陰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17章 鼓譟第149章 降表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497章 重拾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84章 示警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127章 冬至宴3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421章 樑孝王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31章 議治湖湘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