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

趙匡胤的死,對當下的大漢朝廷而言,同樣是一個震動朝野的大事,畢竟二十四臣碩果僅存的三人,再去一人,事實再度證明,曾經那段波瀾壯闊的輝煌歲月正在不斷遠去,擋都擋不住。

人死爲大,朝中因稅改而造成的緊張局面,都有所緩解。榮國公府,操辦了一場堪稱盛大的祭奠儀式,廣陽伯趙匡義從侄子手中搶過治喪之權,親自主持喪儀。

別看趙匡胤這十多年以來默默無聞,長居府邸,少有外出走動,但不聲不響之間,其對關係的經營與維護,在死後卻是徹底顯露出來。

且不提官方的致哀表示,從皇室宗親到王公大臣,從門生故吏到親戚舊部,凡是與趙家扯得上關係的,只有時間允許,都扎堆地往榮國公府跑,甚至有些京畿之外的故人,不遠千里趕赴京師弔祭。尤其是趙匡胤的那些老兄弟們,在世的已經不多了,但子孫後輩都是蜂擁而至,以父祖之禮祭拜。

場面搞得很隆重,進香的進香,磕頭的磕頭,哀傷悲泣之聲,日夜相連,不曾斷絕,道士團隊足有四十九人,連做七日法事,流水的延席,佔滿了公府,甚至鋪到府外長街,由西京百姓任意吃喝......

一場喪禮,被趙匡義操辦成了一場盛延,又好像一場華麗的表演,在向京城內外宣告趙家的顯貴,展現他們的實力。當然,對於趙匡義而言,則通過喪禮,正式接手趙匡胤留下的豐厚的政治資源。

死盡哀榮,趙匡胤是充分享受到了,至於來自朝廷的蓋棺定論,評價也相當高,說他是忠臣之楷模,良將之典範,神道碑文都是劉皇帝讓吳公劉暉親自寫的。

只是,如此的鋪張,自然難免爲人非議,西京士民在感嘆趙家之盛事,對這種招搖,也暗含羨慕與嫉妒。還在治喪期間,劉皇帝桉頭上便收到了十多份關於公府喪禮的彈劾舉報,除了鋪張招搖這種作風問題外,還隱隱指責他們有逾制之嫌。

所有彈劾都是密奏,顯然,上奏的官員們也不是毫無顧忌,看那喪事的場面,真敢在這個當頭明諫攻訐,怕是要得罪一大波的權貴。只要上達天聽,讓劉皇帝知道他們的忠誠,瞭解他們的不畏權貴即可......

而對於這些是是非非,劉皇帝倒也沒有過多表現,以免讓自己顯得過於涼薄。那些彈劾的奏章,都被留中,束之高閣,不作迴應。

不過,還是在與左右閒談之際,劉皇帝還是就此事做了點評價:“盧國公府擅長經營,乃是勳貴中的鉅富之家,當初盧公辭世之時,其喪禮與榮公相比,卻是大有不如啊......”

不知消息怎麼傳出去的,得到劉皇帝評價後,榮國公府有些左右爲難了,看起來似乎是皇帝對如此大操大辦不滿意了,識趣點應該主動削減規模,低調些。

回京奔喪的趙德昭與趙德芳兄弟是這種想法,但趙匡義在遲疑後卻不願意,趙匡胤的喪禮是他導演的一場大戲,怎能虎頭蛇尾,那不是惹人笑話。

何況,劉皇帝那番話,或許只是隨口一說,並無深意,趙家若是反應巨大,反而顯得心虛。那消息哪兒來的,趙家在皇帝的近侍中莫非還安插了眼線不成?

一番思慮之後,還是決定,一動不如一靜,一切照舊,依既有安排行事,直到喪禮完成......

天氣十分酷熱,劉皇帝躲在垂拱殿內,雖然加了些冰塊,寒氣盡力地抵禦着酷暑的侵襲,但劉皇帝的額頭上依舊不時滲出些汗。兩名宮娥侍候在側,一人輕搖羅扇,一人不時替劉皇帝擦拭着頭上的汗。

這種季節,對劉皇帝而言,實在是有些難熬,一方面怕熱,一方面又不敢過於接觸冰寒之物,可謂煎熬。而每到此時,劉皇帝都不禁想起少府的提議,重新修建一座避暑山莊。

開封那座瓊林苑修得不錯,但規模太小,且即便濱臨金水池,酷夏之時的避暑效果也並不理想。而每不耐酷暑時,劉皇帝都動過此念頭,在個人享受上,他自認爲已經十分克制,不修離宮,不建別館,以往巡視之時,不是住驛館,就是宿御帳,要麼就是各地既有的宮室。

當初,因爲離亂時期各割據勢力修建的離宮太多,爲了方便管理,也爲了減少維護成本,劉皇帝還特地下詔廢除了一大批離宮別苑,尤其在南方地區。

真正用在個人享受上的奇觀宏築,也只有一座瓊林苑了。到如今這個年紀,精神衰弱,身子骨大不如前,還要忍受着酷暑的煎熬,劉皇帝是越想,越覺得該犒賞一下自己。

何況,修建的錢糧花費,也可以從內帑中出,不費國家一文一釐。對於避暑山莊的規劃,少府是做過充分準備的,選址都基本敲定了,就在京畿、京畿西道、荊湖北道、淮南西道交界的雞公山區,那裡地理形勝、植被氣候,都十分適合避暑。

距離兩京也不遠,也就六七百里,處在四道交界,也可以就近俯視四道之政治民生。甚至於,建築設計都已經落實到圖紙上了,就差劉皇帝正式下詔。

不過,雖有意動,但只差開個口的問題,劉皇帝又難以下定決心。同樣一件事,同樣一種情況,反過來,劉皇帝又想,都這把年紀了,也不知還能撐多少年月,這個時候投入大筆錢糧去建一座避暑山莊,是否值得?

即便建成了,又能享受幾時,就爲了每年那三兩月的時間,還要奔波折騰七八百里,何必呢?這不是留給後世君主一個安然享受的歡樂窩嗎?這種頭可不好開,一旦做了初一,就不要怪後繼者做十五。

另一方面,近些年,劉皇帝又開始在朝野倡導節儉樸素了,一方面要求別人如何如何,一方面自己又大建山莊別苑,豈不是自打其臉,說一套做一套,又如何能夠真正節制臣民?

就是在這樣猶豫矛盾的心理中,關於避暑山莊的事情,始終停留在紙面上,不得成行。

“聽說雞公山那裡風光秀麗,氣候宜人,佛光雲海,奇峰異石、瀑布流泉,實在令人嚮往,真想去體會一番啊......”從宮娥手中搶過裹着冰的絲巾,用力地在臉上抹過一圈後,劉皇帝不由感慨道,目光一時竟有些迷離。

顯然,劉皇帝心中對一座避暑山莊,還是念念不忘的。不過,對於他這番感慨,兩名宮娥卻只當沒聽到,她們的身份與職責是不允許她們亂開口接話的。

沒人迴應,劉皇帝也覺無趣,老臉上甚至浮現出一絲惱火,但也不好向這兩名規規矩矩的宮女發作,擰着眉想了想,忽然朝外邊喚道:“來人!”

一名內常侍走近前來,弓腰九十度:“小的在,官家有何吩咐?”

“喦脫呢?”見不是自己熟悉的人影,劉皇帝語氣變得有些嚴厲。

內常侍察覺到了,趕忙應道:“官家,喦大官去巡察宮中各司局差事,特着小的在此伺候!”

聞言,劉皇帝臉色這才緩和了些,不過很快澹澹地說了句:“他倒是安排起朕身邊伺候的人來了......”

這話,讓這常侍不禁愕然,小心地瞟了劉皇帝一眼,又迅速埋下頭,這本身就是喦脫的職權啊......

“你!”劉皇帝則盯着這名內常侍,直接吩咐道:“去,讓少府把那座雞公山避暑山莊的設計圖給朕拿來!”

“是!”不敢怠慢,其人麻利地去了。

沒有讓劉皇帝等多久,圖紙送到,很多,很詳細,足足一大箱子,不過對於那些細節的建築設計,劉皇帝基本是一竅不通的,他能看個大概的,也僅僅是整體的建築佈局示意。

“好山莊啊!”盯了許久,劉皇帝終於長嘆一聲,臉上露出點可惜的表情,擺了擺手,吩咐道:“把這些圖紙都拿去燒了吧......”

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90章 交趾收復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41章 探監第117章 機會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125章 頌公亭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12章 兄弟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33章 豪強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94章 汝公出山第78章 火油彈第487章 “驚喜”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26章 問罪第9章 王峻歸來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132章 進宮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86章 籠絡人心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39章 連夜南進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81章 廝殺漢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32章 進宮第76章 處置決議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465章 遼奸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251章 壽國公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90章 關右節度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03章 郭王會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350章 隱退陳情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60章 狠狠敲打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章 揚州的風波世宗篇47 封禪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450章 殺一皇親
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90章 交趾收復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41章 探監第117章 機會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125章 頌公亭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12章 兄弟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33章 豪強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94章 汝公出山第78章 火油彈第487章 “驚喜”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26章 問罪第9章 王峻歸來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132章 進宮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86章 籠絡人心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39章 連夜南進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81章 廝殺漢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32章 進宮第76章 處置決議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465章 遼奸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251章 壽國公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90章 關右節度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03章 郭王會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350章 隱退陳情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60章 狠狠敲打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章 揚州的風波世宗篇47 封禪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450章 殺一皇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