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遼帝南狩

bookmark

“狩獵”南歸昌平的途中,一路慢行,健馬在主人的約束下壓抑着奔騰的慾望,趙思綰沒表情沈重,面色冷淡,一雙黑瞳中透着思索,似乎還在腦海中勾勒他的大業。

身邊的親兵,都默默地追隨護衛着他,雖然只有十來人,但平日裡的訓練幾乎烙刻到了骨子裡,按照進軍的展開,哨探、護衛、殿後分工明確,有序配合,滿滿的精銳氣質。

“將軍,我們真的要與契丹人合作嗎?”終於,在轉入正道前,見趙思綰從沉思中回過神,跟在身邊的心腹軍官,忍不住問道。

面對其問,趙思綰偏頭看向他,略帶好奇:“你可見我做決定,有反悔的時候?”

聽其言,軍官說:“我知將軍意志堅決,我等也無所畏懼,打契丹人,哪怕南下打朝廷,我們別無貳言。但與契丹人聯合,背反燕王,是否......”

見其面露矛盾之色,趙思綰沒有生氣,目光反而變得柔和起來,問道:“趙炎,你跟着我有多久了?”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 x推薦你喜歡的小說 領現金紅包!

“從石晉開運三年算起,整整11年了!”名爲趙炎的軍官回憶了下,認真地說道。

“11年了,當年的黃口小兒,如今也爲人父,功成名就了!”趙思綰也感慨着說道,不過語氣陡然轉厲:“你的名字都我取的,這些年和我也是出生入死了,從幽州到開封,從關中再回幽州!在戰場上,刀山火海,生死蹈之,你從未質疑我的決定,如今,你居然也敢提出異議了?”

“將軍,我不是這個意思,我——”見趙思綰不快,趙炎當即開口解釋。

不過,趙思綰並沒有給他繼續說話的機會,伴着刀光一閃,一顆大好頭顱飛了起來。無頭的屍身鮮血飛濺,被胯下良駒載着繼續前行,趙炎的手只下意識地放到腰間的佩刀上,僵硬在刀柄。

這突然的發難,讓周遭的親兵們都嚇了一跳,有些不知所措地看着趙思綰。而趙思綰仍面色如常,勒停坐騎,自懷中取出一方絲絹,擦了擦濺在臉上的血跡,又慢條斯理擦拭鋼刀,而後緩緩回鞘。

將隨行的兵卒都集中起來,掃視一圈,趙思綰冷冷地說道:“你們都是跟隨我多年的袍澤兄弟,我也視你們爲手足,性命交託。同樣話,我只說一遍。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爲了我們的前途富貴、生死榮辱,今後你們當一心一意,對我言聽計從,共創大業。大事一成,必不相負!都聽明白了嗎?”

“是!”一干人肅聲應道。

看着趙炎的屍身,趙思綰神情漠然,擺了擺手:“將屍體處理乾淨,回去之後,就說趙炎意外跌落山中,屍骨無存!另外,給他家人,送200貫錢,100匹絹,以全多年的情分。他雖然腦袋不清,不能與我齊心,但我不怪他!”

很快,昌平的山野間,又多了一具屍體。待重新上路之後,趙思綰的形容越顯陰騭。思及與蕭護思的會面,嘴角揚起一道不屑的笑容,他看得出來,雖然蕭護思沒有直接答允他,但顯然是動心了的。

他趙思綰,連趙匡贊都有意背反,又豈會真正爲契丹人效命。說到底,還是假契丹勢力,爲他自己謀利。在他看來,遼國實力再強,想要滅亡如今的大漢朝,基本不可能。

但是,在掌控北塞之險的情況下,在他的配合下,攻克幽州,突破大漢的河北防線,略得一部分河北的底盤,問題應該還是不大。

而以漢帝的脾氣與勢力,必定舉國相抗,漢遼如今相持鏖戰,那契丹需要倚仗他的地方可就多了。漢遼相爭,必是他趙思綰崛起的時機,屆時,莫說成爲一方豪傑,稱王稱霸也未必沒有可能。

趙思綰對將來的暢想,對他的壯志藍圖,還是在腦海裡勾畫得很美好的。

......

遼使蕭護思這邊,出得居庸關,回到遼境後,加快了回朝的速度,不過沒有北向上京,而轉道向西,前往雲州,因爲大遼的皇帝耶律璟正行狩於雲州。

這兩年,耶律璟外出的頻率明顯增高,巡視治下城池、部民、兵馬情況,當然,更主要的,還是滿足遼帝狩獵慾望。遼國幅員遼闊,適獵的地方不少,這兩年逛了很多地方,不管初衷如何,連番的巡視,對於維護耶律璟的統治,鞏固他的地位,震懾諸部族中的不服者,還有起到了一定效果的。而每到一地,都有地方的軍隊,陪同遼帝狩獵。

因爲皇帝巡狩,地方的官員、貴族、酋長們,多斂財貨以供其享受,以致掊民過劇,致生民怨。後來,耳聞其情,耶律璟下令,御駕行狩,地方官吏迎奉供應,不得擾民,更不得以奉駕爲名,行聚斂之事。

雖然好嬉玩,但一直以來,對於遼國的普通部民,耶律璟還是很寬和的。如果能少些玩心,將精力更多地放在國家的治理,緩和國內矛盾,發展政治軍事,遼國的實力當還有所上揚。

去歲,耶律璟還到渤海故地去待了兩個月,飲酒行獵,好好地享受了一番海東盛國的物產風俗。不過,南狩至雲州,還是耶律璟繼位以來的第一次。是故,耶律璟的興致很高。

自契丹立國以來,其政治、軍事制度,都在不斷漢化之中,從耶律阿保機、耶律德光再到耶律阮,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耶律阮在位的那四年,更是一次大**,從而導致內部胡漢矛盾尖銳,最終引起反彈。

當年火神澱之亂,除了權力的因素,究其本質,耶律察割能夠取得那麼多契丹貴族的支持,併成功殺了耶律阮,還在於耶律阮的漢化改革,慕漢行爲侵犯了契丹貴族們利益,兵變只是反彈最激烈、最直觀的表現。

耶律璟上位之後,有鑑於此,與國內的契丹宗室、貴族們達成了一定的妥協,並廢除了耶律阮制定了一系列不合國情的激進漢化制度,貶斥了諸多漢人大臣,切實進行胡漢分治。

可以說,耶律璟在位的這些年,是遼國漢化進程的停滯乃至倒退,但是,不可否認的,緩和了內部矛盾,爲國家的穩定做出了貢獻。

漢化乃是強大國力的有效措施,夯實統治基礎,增強國運,但也是要根據實際國情的。不管如何,作爲一個草原上的帝國,契丹及諸部族纔是遼國的統治基礎。

當然,在從石晉割得的雲朔及漠南,還有遼西、遼東地區,遼國仍舊保持着高度漢化的統治。雲州,則是遼國南面對漢事務的一大要地,是遼國南部的政治軍事中心,南院大王耶律撻烈多年以來,就坐鎮於此。

耶律璟此番狩獵的地方在中城東白登山,作爲歷史名址,冒頓圍漢太祖劉邦的地方,耶律璟存着瞻仰古蹟的意思。

事實上,這也讓許多瞭解南人古籍的遼國大臣不由暢想,遼帝是不是在暗示些什麼,畢竟這些年,趁着他們不曾南顧的時間,南邊的大漢可是風雲激盪,局勢變化劇烈。而北漢,可還有一段時間是認劉邦當祖宗的......

對於喜愛狩獵的耶律璟來講,又有什麼比敵國、敵主更值得追逐、圍捕的獵物呢?大敵在南,好畋獵的君主,也未必沒有那等志向。

而隨着耶律璟南狩的,仍舊是宿衛親軍,皮室軍。當年耶律察割叛亂,殺害耶律阮,就是在時任皮室詳穩的耶律屋質的率領下,撥亂反正,消滅亂軍,並扶持他登上皇帝寶座。

因爲那段淵源,耶律璟繼位後,對皮室軍是十分優待。這些年,除了打擊內部叛亂之外,在加強對皮室軍的掌控下也是不遺餘力。提拔了大量親信,消除耶律屋質等貴族的掌控,同時將其兵力增加到四萬多人,拱衛皇帝行在。

皇帝行獵,數萬精銳大軍隨行,大概也只有遼國這樣的草原帝國,才玩得起了。

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無題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474章 立場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8章 瓊林宴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19章 難審第397章 指點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62章 緊鑼密鼓第62章 禍福之間第416章 尾聲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08章 井陘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76章 處置決議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421章 樑孝王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1768章 崩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77章 安陽之殤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241章 “戲言”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29章 請纓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115章 瀛州第85章 安心第92章 萬歲殿宴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21章 西巡第77章 安陽之殤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30章 “寬刑簡政”第30章 收穫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2章 大朝會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53章 交代後事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34章 苦難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30章 滿堂春宴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286章 宗室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36章 奉宸營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274章 厚葬之第171章 東京火災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80章 春夜
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無題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474章 立場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8章 瓊林宴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19章 難審第397章 指點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62章 緊鑼密鼓第62章 禍福之間第416章 尾聲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08章 井陘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76章 處置決議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421章 樑孝王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1768章 崩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77章 安陽之殤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241章 “戲言”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29章 請纓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115章 瀛州第85章 安心第92章 萬歲殿宴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21章 西巡第77章 安陽之殤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30章 “寬刑簡政”第30章 收穫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2章 大朝會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53章 交代後事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34章 苦難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30章 滿堂春宴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286章 宗室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36章 奉宸營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274章 厚葬之第171章 東京火災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80章 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