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

此次御前會議,參與的人數並不算多,僅楊邠、王章、馮道、郭威、王峻、魏仁浦、範質、王樸,再加上回朝的陶谷與王溥。

共計十個人,從這十臣的姓名便可知,此次殿議規格很高,不論官職大小,地位尊卑,這些人都是在劉承祐眼中有資格接觸到大漢核心戰略的大臣,能在南征事務上建言獻策,率先垂範的人。

哪怕如今的劉承祐對楊邠已經不滿到心如止水的地步,仍舊沒有刻意將之忽略,不管怎麼樣,至少表面上,楊邠仍舊就是大漢的首輔。君臣之儀,上下尊卑這種東西,正是劉承祐想要重新塑立的。

另外,直接統兵的將領,沒有一人得以在座,包括殿前司與侍衛司的頭頭尚洪遷與白文珂。南征江北,還屬大漢的機密,在此事務上,禁軍的將領們,只需做好他們統兵的本職工作,並且在天子的意志下做些南征作戰的準備。

待劉承祐攜陶、王二臣至,免衆臣禮,落座,崇政殿的大門被內侍們合力推動着緩緩合上,化殿議爲密議,爲此次御前會議憑添幾分神秘感。

陶谷畢竟爲正使,不管如何,都應由他稟報,只見他起身,作態端正地施禮一圈,道:“陛下,諸公!”

“臣等此番南下,盤桓金陵近兩月,奉王命,細細見聞其國事。以臣所觀,僞唐實爲國朝大敵,萬不可以其偏處東南,民弱兵孱,而有所小視。”

在劉承祐與一干朝堂大佬的注視下,陶谷感覺精神尤其振奮,鬍鬚微顫,娓娓道來:“南唐肇基三十餘載,傳於今主李璟,根基已固,人心歸附......”

陶谷剛說完一句話,殿中一人便毫不留情地打斷他:“若我沒有記錯的話,唐先主李昪建立僞唐之時,乃前晉天福二年(937年),至今不過十三載,何來的三十餘年?”

王峻挺身直腰,正坐於殿中,表情生硬,心情似乎不佳,緣由,大概可以從其座位次序看出,座位優先於他的人太多了。

以陶谷的心胸,面對樞密副使如此不給面子的質問,心情也不妙,但考慮到王峻的權力地位,暫時得罪不起,沒有多說什麼。

不過,陶谷面上倒是平靜得很,心中甚至有所鄙視。在陶谷看來,而今佔據大漢朝堂高位的似楊邠、王章、郭威、王峻這樣的人,多見識短淺,目光鄙陋。

甚至對這種“愚蠢”的問題,有所預料。朝王峻一笑,陶谷淡定道:“王樞密所言不錯,然,世人多隻看到僞唐立國十三載,卻少有注意到,在南國以徐代楊,以齊替吳之前,自徐溫起,其父子兩代,耗費了二十載的時間,攫得楊吳權力,懷柔舊臣,培植黨羽,邀買民心,方纔有李昪順水推舟一般變家爲國,而上下安之如飴。”

“是故,南唐雖得國於天福二年,然其肇業之基,卻是在徐溫與父子兩代相吳之時,萬不可以其王朝之日短,而疏忽大意!”

陶谷嘴裡,一會兒李昪,一會兒徐溫,一會兒齊國,一會兒楊吳,又是父子,又是僞唐......很有種賣弄的嫌疑,王峻對於南唐的歷史,也是粗曉罷了,大概也聽懂了,一時間有些懵,無力反駁。

看了面上苦大仇深的王峻一眼,劉承祐示意陶谷:“陶卿繼續。”

“是!”恭敬地朝劉承祐一禮,陶谷繼續悠悠道來:

“臣並非恭維,僞唐先主李昪,實屬一時豪傑。其前後秉執江淮軍政二十餘載,苦心經營,行息兵安民之政,輕徭薄賦,勸課農桑,鼓勵商賈,和睦友鄰。興科舉,廣建書院,育化子民,大力招徠士人,使文道大興於江南。中原衣冠南渡,無不往投而效順。”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如此耕耘,方使得僞唐國力,冠絕南方割據諸國。江南物產豐富,其糧、鹽、製茶、綢布、造紙,百工興旺,民食有其糧,耕有其地,居有其屋......”

“李璟儼然不如其父,然其繼位以來,政隨其父,四年前發兵滅閔,得其泰半之地,並得以三面包圍其宿敵吳越。如今僞唐據有淮南、江東、江左、閔地計三十五州,得其民,五百餘萬,不下於大漢,得軍十數萬,或更勝於中原。”

“故,僞唐於大漢,實乃大敵,不可不察也!”

陶谷言罷,殿中靜了好一會兒,在場諸公,皆若有所思。等了一會兒,不見劉承祐發話,楊邠眼神微瞟,語氣不可捉摸地說道:“陶舍人去一趟金陵的收穫,不會就是對僞唐一通吹捧讚譽吧!思之,實令老夫齒冷!”

王峻陶谷都不願得罪,面對楊邠譏諷,陶谷更不敢輕易招惹了,還是在御前。

心中雖然重重地冷哼着,陶谷面上卻向劉承祐拜道,言辭鄭重:“臣只是將僞唐的國情直言相告於陛下,以備陛下施策用略,免於考慮不周,準備不足罷了。”

言罷,陶谷一副還有下文的樣子,望着劉承祐。

“朕雖眼饞僞唐之富庶,然對其國力,卻是從來沒有小瞧過!”劉承祐一揚手,算是爲陶谷背書了,不過視線從陶谷的目光挪開,轉向安穩落於末座的王溥,說:“凡是自有其優劣高下,陶卿既言其強盛,不知王卿有何感想?”

劉承祐這顯然是給王溥表現的機會了,陶谷見了,心中嫉妒狂涌。他心裡清楚,前番所說,都是次要的,後邊的話,纔是重點。有心言語,但張了張嘴,化爲無奈。在鑽營逢迎方面,陶谷很小心,很聰明,並不敢隨便插嘴,尤其在這等場合。

緊閉大門的殿內,黯淡的光線將氣氛往“陰謀”上帶。

在劉承祐的目光注視下,王溥起身,面上不悲不喜,不慌不忙地,先對陶谷的發言,表示一定的贊同和肯定:“陛下,陶公所言,皆屬實也!僞唐的之盛,確乃天下之冠。所謂揚一益二,當今天下,論國家之富庶,除受孟昶經營十數年的西蜀外,華夏再無任何勢力可與之相匹。”

“然......”

第311章 舊識第404章 冬夜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4章 中原易主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80章 賞功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1803章 運動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3章 相敬如賓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76章 大才蒙塵第29章 獨眠孤館第127章 皇城司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278章 軍務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59章 病榻陳情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61章 北使南歸第6章 相形見絀第121章 登乾元第75章 去吧,楊無敵!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63章 朝廷應對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2章 大朝會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78章 火油彈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2章 父母兄弟第1775章 調整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69章 東出太行第78章 滄州府第15章 馬楚內亂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18章 詔議國策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481章 行宮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433章 聖訓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376章 拷問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407章 麻煩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43章 郭威思退
第311章 舊識第404章 冬夜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4章 中原易主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80章 賞功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1803章 運動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3章 相敬如賓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76章 大才蒙塵第29章 獨眠孤館第127章 皇城司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278章 軍務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59章 病榻陳情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61章 北使南歸第6章 相形見絀第121章 登乾元第75章 去吧,楊無敵!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63章 朝廷應對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2章 大朝會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78章 火油彈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2章 父母兄弟第1775章 調整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69章 東出太行第78章 滄州府第15章 馬楚內亂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18章 詔議國策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481章 行宮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433章 聖訓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376章 拷問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407章 麻煩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43章 郭威思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