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劉規改革

與前朝相比,大漢少府在職能上有了很大的變化,其中皇室生活事務方面是職能,在不斷的發展變遷中,基本都已被剝離,轉由宮廷各監使寺局替代,而少府本身則專注於皇室私財私產的經營。

雖然一部分職能被剝離了,但這並不意味着大漢少府的權威削弱了,相反,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強。專注於管理皇室產業,這是皇室真正的錢袋子,與錢有關的事情,少府基本都能管,並且其他同樣服務於皇室的部門在實際工作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於少府。

即便是權勢滔天、兇名赫赫的皇城司,其很大一部分運維h款項都是來自於少府撥款,這也是在劉規站穩腳跟後,王繼恩不敢徹底得罪的原因之一,畢竟掌握着錢袋子的人,先天就擁有強大的話語權。

在大漢朝廷,少府向來和財政司被放在一起比較,並稱爲內外計相,可見其影響力。而相比於財政司,少府要神秘些,受到的掣肘要少些,只需要向皇帝負責,但其掌握的財富卻是一點都不少。

大漢這幾十年,商品貿易蓬勃興起,得益於寬鬆的政策,相對合理的稅收,商業擡頭的趨勢明顯,官民之間經商致富的情況日益普遍,哪怕只是做貿易流通,其財富積累速度都是驚人。

當然,在這股商品經濟大爆發的浪潮中,固然有一部分普通人站到了風口,發家致富,但絕大部分利益,顯然還是被那些掌握權勢與話語權的勳貴官僚們所攫取,即便是那些聲名在外的豪商,其背後也或多或少站着權貴的影子。

當然,在這股浪潮中,皇室也是一大受益者,甚至可以說是最大受益者。大漢朝廷一年的財稅已經無限向八千萬貫的數字邁進的,但這些大部分都有固定去向,若是遇到天災、戰爭,虧空立刻就會產生,而少府管轄各項產業的價值,早已突破一億貫,這是當年劉皇帝讓少府自查之實,就已經做到了的。

而若比府庫,大漢的國庫與少府管轄的帑藏比起來,那隻能用貧窮來形容了。

在最初,少府基本是什麼賺錢就做什麼,除了鹽、茶、酒等傳統暴利產業,一些出現在市面上引發追捧的新鮮產業,也會摻上一手,幾十年下來,少府也逐漸發展成爲了一個幾乎涉及全行業、掌握海量資源的龐然大物。

大則意味着臃腫、遲鈍,甚至虧本,再加上管理上的落後,以及內部的腐化,少府的問題一度很嚴重,即便那是皇室私產,也少不了膽大妄爲的人。

雖然進行過幾次整頓,也抓殺了一大批犯事的少府職吏,但都只是揚湯止沸,不解決根本問題。少府,是在肥得流油,太具誘惑力了,另一方面,又太不透明,給人可操作的空間太大。

這種情況,一直到劉規上任,方纔得到大幅度的轉變。劉規在少府任上,足足經過一年半的調研,跑遍了中原各州,乃至漠南、東北、江南,進行了大量調研,充分研究之後,便上表劉皇帝,決定對少府進行改革。

對於劉規的勇於任事,劉皇帝自然是欣喜兼欣賞,在審閱奏章之後,發覺劉規對少府的問題研究得很深,所提出的建議也很中肯,辦法可行性高,這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果斷同意,劉皇帝本就對不斷出問題的少府感到不滿,對那些總想着挖他牆角的賊盜更是深惡痛絕。

有了劉皇帝的肯定和背書,劉規心裡有了底氣,於是對少府進行了大刀闊斧般的改革。

涉及面很廣,條文很多,但總結地來說,劉規主要是做了兩件事。其一,立規矩,強化組織程序,把少府過去運轉過程中諸多模湖的問題透明化,想方設法約束僚屬,限制職吏,當然配套的各項處罰也十分嚴厲,否則無從懾人。

爲此,劉規甚至親自發明瞭一些“新型”刑罰,比如一種名爲“節節開花”的酷刑,那是針對那些中飽私囊、偷盜府庫的犯人的,具體做法是,將犯人的手,從小拇指開始,一個關節一個關節地鍘斷,直到整條手臂砍掉。

左手砍完砍右手,但一般而言,很多人根本等不到整隻手砍完,已然痛死了,倘若有勇士,兩隻手鍘完了還沒死,那還有腳趾和雙腿呢,在執刑過程中,連自盡的機會都沒有......

也正是有了這些嚴酷的手段,也才讓人意識到,這個劉規,當真是個狠人,雖有才學,本質依舊是個酷吏,而劉規也在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舉措中逐漸樹立權威,宮裡宮外,敬畏忌憚着無數,當然,對於嵒脫、王繼恩兩位大官,劉規總是保持這謙卑。

劉規改革的第二件事,則是大批量地砍皇室產業,給臃腫的全產業瘦身,削減不必要支出,控制收支比,而經過足足三年的改革,皇室產業的瘦身計劃,總算完成。

擺脫了許多不必要抑或低收益的產業,皇室的財富非但沒有削減,反而得到了顯着提升,那些重點產業,本就屬於高利潤且帶有一定壟斷性,投入更多的資源與成本,得到的收益自然更大。

與此同時,少府在瘦身過程中,管理效率也得到明顯提升,這與劉規的高壓政策是相輔相成的,很多人就是因爲畏懼劉規,畏懼那些駭人聽聞的酷刑,而不得不老實低調,而規矩,就在這份敬畏之中,得到貫徹落實。

在劉規的改革下,大漢少府是實實在在地發生了一些變化的,變得更專業化,也更精細化,同時財富的積累,進一步增加,富可敵國並不只是一個形容詞。

正是有這些明顯的成效,也使得劉規在朝廷譭譽參半,有人鄙棄他宦官的身份,認爲他沐猴而冠,有人嫉恨他的殘忍冷酷,但同樣的,也有人佩服他在少府監任上的建樹,當然,這只是極其少數的一部分人。

當然,劉規是不會在意外朝的閒言碎語的,只要劉皇帝信任他,只要嵒脫、王繼恩這兩老閹不找麻煩,他就穩如泰山。

如今,藉着朝廷稅改的風,劉規又進行就任以來的第三次大改革了,同樣是土地問題。

毫無疑問,不管其他產業有多大的利處,土地仍舊是皇室產業的支柱,體量巨大,收益高昂,同樣,問題也不少。而劉皇帝召見劉規,顯然是爲了皇室土地的事......

對於土地問題,劉皇帝是常年都在思考的,自然不可能忽視皇室這一塊兒,只是此前沒有被戳破,他心中也還殘存着一絲僥倖罷了。

如今,窗戶紙被捅破了,因勢而改,也就成爲了一件必要的事情。

無題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239章 進退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2章 父母兄弟第196章 橐駝兒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53章 削藩第198章 秋獵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9章 王峻歸來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95章 效果已顯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364章 過韓府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481章 行宮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346章 底層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27章 皇城司第12章 如此安慰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296章 反響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16章 異見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91章 今日開寶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12章 如此安慰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368章 榮寵第178章 祭拜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5章 春闈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01章 大整軍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11章 動心第177章 耶律妃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61章 南北之爭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45章 治安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444章 揣測者第22章 稱帝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397章 指點第1674章 爆發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96章 楊邠案(4)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69章 兩面三刀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327章 派系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53章 削藩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86章 駕臨渦口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51章 凋零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
無題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239章 進退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2章 父母兄弟第196章 橐駝兒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53章 削藩第198章 秋獵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9章 王峻歸來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95章 效果已顯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364章 過韓府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481章 行宮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346章 底層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27章 皇城司第12章 如此安慰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296章 反響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16章 異見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91章 今日開寶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12章 如此安慰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368章 榮寵第178章 祭拜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5章 春闈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01章 大整軍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11章 動心第177章 耶律妃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61章 南北之爭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45章 治安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444章 揣測者第22章 稱帝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397章 指點第1674章 爆發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96章 楊邠案(4)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69章 兩面三刀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327章 派系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53章 削藩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86章 駕臨渦口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51章 凋零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